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

文安之雖然快馬加鞭向長沙趕去,但是消息比文安之走的更快。

當文安之還沒有到長沙。

隆武帝正在召集重臣議事。

“高賊,已經破海洋關,兵臨石門。估計三五日之內,兵臨常德。”

隆武說道:“海洋關,石門,常德。好一個勢如破竹,夏賊還沒有來,高賊就已經到了。”

“連區區高賊都對付不了,朕以過是託付諸位大學士,諸位就是這樣回報朕的,回報我大明列祖列宗嗎?”

“臣等死罪。”馬士英與何騰蛟領頭跪下來了。

“死罪有什麼用?”隆武說道:“現在該怎麼辦,常德是萬萬不能丟的。”

長沙北邊屏障,就是一個洞庭湖,洞庭湖東側是岳陽,而洞庭湖西側就是常德。在岳陽以東多爲山地,而常德以西也多爲山地。不利於大軍行動。

岳陽與常德兩座城池鎖死了洞庭湖兩側陸路與水路。

這兩座城池就是長沙以北屏障。

隆武正是因爲如此,才大發雷霆。

何騰蛟大聲說道:“臣舉薦一人鎮守常德,臣敢保證有此人駐守常德,常德萬無一失。”

隆武眼睛瞄了一眼馬士英,在馬士英沒有說話,在隆武的眼中馬士英大大失分。

隆武目光轉向何騰蛟說道:“何人。”

“堵胤錫。”何騰蛟說道:“堵胤錫在崇禎年間擔任長沙知府,崇禎十四年以治績第一,被毅宗皇帝賜宴,隨即又調任湖廣參政。在長沙任上擊賊屢勝。甲申之變後,堵胤錫講兵演武,欲爲毅宗皇帝報仇。以知兵著稱。”

“好。令堵胤錫以兵部侍郎銜擔任常德知府,巡撫湘西,要什麼給什麼。令他趕快赴任。”隆武說道。

“是。”何騰蛟立即找人擬旨,飛快的傳達命令,事不宜遲堵胤錫得到命令之後,幾乎來不及殿辭。就匆匆而去了,他必須在高一功打到常德之前。趕到常德。

隨即外面有太監輕輕走了進來,說道:“陛下---”

“什麼事情,沒有看正忙着。”隆武一肚子火氣,他自從登基之後,幾乎日日操勞,沒有好好休息過一日。但是現在看來幾乎沒有一點用處。

還不等夏軍南下,僅僅是闖賊殘部,就勢如破竹連克數城。

這種無力感,讓他暴跳如雷。但是毫無辦法。

小太監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惶恐無比的說道:“陛下您說過,凡是您特許的臣子不管什麼時候來求見,都必須通知您。”

隆武自然是說過這些話,給出的名單還很大,凡是尚書一級別的臣子,或者曾經任尚書的老臣都在名單之上。還有一些不在長沙的臣子,只要趕到長沙,只要求見就立見。

這個名單大概有百餘人之多。

隆武微微調整一些氣息,說道:“是那位愛卿?”

小太監說道:“是文安之文大人。”

隆武聽了之後,回頭看看屏風。

只見隆武帝身後的屏風之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都是人名,是隆武記住的臣子。文安之在其中的序列並不是太靠前的,隆武還是看見了。

猛地記起來了,說道:“快請。”

片刻之後,文安之風塵僕僕的進來,行禮道:“老臣文安之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隆武帝連忙上前攙扶起文安之,說道:“老大人何須多禮,而今社稷危難之際,正需要老大人竭力扶持,才能挽狂瀾於既倒。”

這是隆武帝的例行臺詞了。

畢竟召見人才,見一個兩個還能保持激情,但是每人召見幾十人上百人,還能保持激情。

握髮吐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而且現在正是危機時刻,隆武帝也無心召見大人,不過文安之遠道而來,不管怎麼說,也要先撫慰一下。再說其他。

щшш▪ t t k a n▪ c○

只是卻不知道文安之接下來的話,讓他大吃一驚。

文安之說道:“陛下可是爲高一功擔心,臣正是從高一功軍中而來。”

隆武一聽,臉色陡然一冷,說道:“文大人可是奉高賊之命而來?”

文安之一聽,就知道隆武有些誤會了。說道:“此事說來話長,臣爲李過所擄,得知因闖賊之死。李賊與羅賊有間,高賊從西北而來,臣以言語動李賊,乃令李賊叛羅賊,與高賊合兵。以陛下之命招撫闖賊餘部,此番這些人都是爲投奔陛下而來。只是海洋關守軍拒不接納。才發生衝突。”

隨即文安之細細說了一番。

剛剛等文安之說,馬士英就厲聲說道:“臣請治文安之之罪。”

“文安之引賊霍亂楚地。驚動聖駕,罪該萬死。”

文安之說道:“陛下,老臣死不足惜。但是江山殘破到如此地步,該如何收拾,朝廷能征善戰之將,都次第凋零,可還有勇猛如黃將軍,老辣如遼國公,督師如孫白谷,堅毅如盧九臺。國難如此,正當不拘一格用人。高一功,李過,黨守素等將,雖有大逆之罪,但從軍數十年,屢敗官軍,行軍千里而軍不散,皆良將也。取之,正可補朝廷之短。陛下只需一張聖旨,就可得數十萬士卒。有何不可爲之。”

馬士英臉色嚴肅的說道:“如此則至毅宗皇帝於何地?如此則至天下人望於何地,如此則至陛下於何地?江山殘破如此,陛下之所以能立足江南,南面而王,非因陛下有尺寸之功於天下,而是列祖列宗之聖德,毅宗皇帝之餘恩未絕。而今闖曹肆虐長江,東虜蹂躪北方,天下百姓汲汲以望陛下者,無外乎掃清賊氛,還天下以安寧。而陛下接納闖賊餘孽,失天下人之望。臣恐天下人以爲陛下薄於毅宗。”

隆武大怒道:“放肆。”

馬士英說道:“臣死罪。”

馬士英說着死罪,但是跪得筆直,讓隆武有一種他是跪着的,而馬士英是站着的。

隆武惱怒非常,並非馬士英的態度,而是馬士英說中了隆武的缺點。

隆武得位不正。

首先隆武這帝位,沒有得到上任皇帝指認,又不是神宗皇帝子孫。不過是岳陽的時候。權宜之計。

隆武的威望淺薄之極,這也是隆武登基以來,緊衣縮食,裁撤宮女太監。示天下以儉。 又日夜不停的召見大臣,操練士卒。提拔將領。

如此這般,不就是提高他的威望,讓天下人知道,他隆武是有爲之君,纔會有人爲他所用。其實與崇禎有多相像的地方,崇禎一輩子做錯了太多的事情,簡直是數不勝數。

但是崇禎爲什麼一直爲後世所懷念,固然是滿清暴-政不得人心。還有崇禎皇帝一生在道德上幾乎沒有缺席。

他菜不重味,身不勝衣,日夜勤政。能力上不去議論,但是態度上卻是滿分的。

即便臨時所寫的也是“勿傷百姓。”

在現代道德這東西幾近虛僞,但是古代卻是非常有凝聚性的。

隆武必須用這樣的姿態來面對各地士紳,坐穩皇帝的位置。

而現在接納李自成殘部,顯然對不起崇禎,而崇禎在這個時代的威望相當大,也就是說如此一來將會折損隆武的威望。

甚至能動搖隆武的政治根基。

馬士英與何騰蛟都沒有什麼政治潔癖,之所以如此激烈的反對,就是因爲其中危害太大了。大到無法無視的地步,歷史到南明後期,大明體系的文官體系與當時南明的武力體系大順軍與大西軍的殘部,依舊有衝突矛盾。

這種情況並不是僅僅說他們目光短淺就可以解釋的。此刻提出如果沒有反對的意見纔是怪事。

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章 萬石第四章 鄖陽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章 樊城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五章 夜宿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六章 王度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
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十章 萬石第四章 鄖陽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章 樊城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五章 夜宿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六章 王度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