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

張軒並沒有在鄭芝龍身上多花費時間,直接讓鄭成功身上掛了一個使者的名頭去福建傳令。

鄭芝龍見到鄭成功的時候,也見到了鄭成功手中的那一分調令,要求鄭芝龍調集福建水師入長江,並沿途掃蕩崇明島。上面還說出動水師的各項物資報給兵部,到了南京就有補充。

鄭芝龍看完之後,說道:“張軒還說什麼了?”

鄭成功說道:“張將軍說,天下局勢如何,他就不用說了,讓爹爹自己判斷。這調令應與不應,也在爹爹怎麼看了。”

“那你說,這調令,我該不該應?”鄭芝龍問道。

鄭成功沉吟一會,苦笑說道:“還是應吧。”

“爲什麼?”鄭芝龍問道。

“天下局勢崩壞如此,我鄭家沒有得天下的能力,只能依附一方了。曹營待我家不薄,如果我家反叛曹營,天下誰還相信我家。”鄭成功說道:“反正沈廷揚的水師,爹爹也是見過的,二百艘沙船,固然不少,但也不是我家的對手。”

鄭芝龍微微點頭,他覺得鄭成功大有長進。

鄭成功在羅汝才身邊,接觸曹營核心機密,他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曹營要勝過鄭家,這個勝過,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第一方面,乃是陸戰兵力之上,鄭成功跟着羅汝才校閱過賀虎頭的新兵,這些火銃兵,在羅汝纔看來,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對於鄭成功而言,這樣的軍隊放在鄭家之中,就已經算不錯了。

第二個方面,卻是在雄心之上。

羅汝才能力手腕,都要鄭芝龍之上,鄭芝龍太過市儈了。商人心太過重了,沒有破釜沉舟之心。作爲一方諸侯或許可以,但是爭雄天下,卻是萬萬不能的。

鄭成功認清楚這一點之後,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既然已經投靠了曹營,就想善始善終。自然也勸鄭芝龍出兵。

鄭芝龍微微一笑說道:“既然如此,這一次,我調集我家水師兩萬,與你一起去見見羅汝纔是何等人物。”

這一件事情,張軒做得很大氣,沒有一點用人質脅迫的意思,直接派鄭成功回去作爲使者,還隱含着條件隨便開的。曹營做的如此大氣,鄭芝龍也不拖泥帶水,立即讓鄭成功先行回去,他馬上整頓船隊北上。

不過,當鄭成功回到南京的時候,張軒已經不在南京了,回到廣信府主持江西戰事去了。

而曹營如此大張旗鼓的西進,徵調各處兵馬,聲勢如此之大。武昌這邊想不知道,都不行。曹營也無意隱瞞,放出的風聲,也不是二十萬大軍,而是四十萬大軍,三路西進,一時間武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一件事情,讓馬士英不得不加緊辦理。

“左大人,這一次就拜託你了。”馬士英說道:“賊人西進,武昌岌岌可危,就等左大人請來遼東兵,以解武昌之困。”

這位左大人不是別人,是左懋第。

左懋第如今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他是崇禎得用的大臣,崇禎五年,在韓城擊敗流寇,被崇禎提拔,步步高昇。一度擔任戶部給事中,受命巡查長江防務,滯留江南。

弘光帝立後,爲馬士英所重。

“馬閣老。”左懋第說道:“而今之計,不在東虜,而在我等,借兵助剿,乃飲鴆止渴。東虜入關,將來請神容易送神難?”

“天下如此,我能保全偏安局面,已經是費盡心力。”馬士英說道:“只不過非常手段,引東虜擊兩淮,到時候我大軍先居江南,保全長江天險。”

左懋第說道:“下官明白了。”

馬士英說道:“聯虜擊賊之計,乃而今國策,你出使清廷,乃是其中關鍵,萬萬不可有負大任。故此,歲幣之事,只需許諾便是了,清廷已經佔據的地方,就不必多計較了。”

“那河南山東各地百姓紛紛自立,該如何處置?”左懋第問道。

“此事容後再議。”馬士英說道。

河南山東,對武昌來說,有幾分鞭長莫及。

現在的弘光朝廷,與河南,山東並不接壤,兩地幾乎成爲飛地了,再加上河南本就亂如牛毛,土寨並起,一時間馬士英不過是認其虛名而已,桑開以開封同知的名義遊蕩在歸德開封附近,聚衆數萬,馬士英也還能給他一頂,河南巡撫的官帽子而已,至於山東情況,也如此辦理。

左懋第決定立即北上,不過這一次,還是走水路,雖然長江水路越發危險,但是曹營還不能完全封鎖,總是有縫隙的。

這邊馬士英剛剛囑咐了左懋第。後面就有人來傳喚,卻是弘光召見馬士英。

弘光對馬士英非常倚重,他很有自知之明。故而凡是馬士英所請,一概准奏,一般情況不會問外面的事情,躲在後宮之後,醇酒美人,似乎忘記了今夕是何夕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弘光的這種做法,是馬士英當朝的權力基礎,故而馬士英非但不勸阻,反而給弘光選了不少美人。

只是聽聞曹營大舉西進,兵力在四十萬之上,弘光在宮中也坐不住了。

當馬士英匆匆趕到的時候,就見弘光坐立不安,來回踱步。

“老臣拜見陛下。”馬士英行禮道。

弘光見了馬士英,立即上前幾步扶起馬士英說道:“馬先生請起。”

兩人落座,弘光身子前傾,眼巴巴的說道:“朕聽聞,曹賊四十萬人馬西進,卻不知道能不能守住?”

馬士英安慰他說道:“陛下請放心,左國公乃是天下名將,屢敗賊軍,有左國公在賊人無能爲力。”

弘光遲疑了好一陣子,說道:“馬先生,你覺得遷都如何?”

馬士英大怒說道:“何人與殿下如此說,定當斬此人以謝天下。”

說實在的,武昌的戰略形態並不是太好的,襄陽在闖營手中,四川也在張獻忠手中。如果曹營又從東邊過來了,而北方,翻過大別山就是汝寧。但是戰略形態再不好,官軍所轄的地方,也沒有幾個能比得上了。

官軍所轄的大城市之中,也就南昌,廣州,能與武昌相比了,即便是長沙未必能比得上武昌,畢竟這個時代沒有湖南省,只有湖廣省,長沙不是省會,在政治上就低了一級。

其中南昌的戰略形態還不如武昌的,很快就是戰場了。

至於廣州,幾乎在最南方,安全倒是安全了。但是如果遷都廣州,豈不是對天下說,朝廷進取無望,一心苟且嗎?

這樣一來,因弘光新立,所聚集的軍心士氣恐怕一朝散盡了。

“沒有人跟朕說,是朕自己想的,是朕自己想的。”弘光說道,言語之中,不盡不實,馬士英一聽就知道有問題,但是他也不能逼問弘光,心中微微一嘆,說道:“請殿下放心,左國公大敗曹營之後,我等定然能回師南京,倒是遷回故都便是了。”

“如果---”馬士英微微一頓,咬着牙說道:“如此大事有變,臣也能保得住陛下的安全,請陛下務必不能聽小人之言。徒徒折損陛下聲威。”

弘光一聽,眼睛一亮,他聽出了馬士英言下之意了,就是真到守不住武昌的那一天,他馬士英也會給弘光安排後路的,不用他擔心。

弘光大喜,說道:“朕將身家性命,都託付給馬先生了。”

“臣定不負陛下所託。”馬士英說道:“還請陛下放心,不 數日定有捷報。”

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章 局面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七章 孫vs李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章 萬石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十章 裝備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
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四十章 奪門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章 局面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章 樊城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七章 孫vs李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章 萬石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十章 裝備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