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

?

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

第二日,天剛亮的時候。

張軒與羅玉嬌推門而出,就見楊山站在門外,身上夜露深重,看上去已經是站了好久了。

羅玉嬌心中“咯噔”一下,一把抓住了張軒的衣服。

張軒安慰的拍拍羅玉嬌手,讓他鬆開。

楊山說道:“張兄弟,掌盤子讓你去一趟。”

張軒說道:“好,我這就去。”

羅玉嬌想和張軒一起去,卻被田大娘一把攔住了,說道:“姑娘,掌盤子讓你好生待着。”

羅玉嬌說道:“大娘,我---”

“哎---,姑娘啊,你就是去又有什麼用啊?只是白白讓掌盤子生氣而已。”田大娘勸慰道。

羅玉嬌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依舊不願意離開張軒,她唯恐他們這一分離,就是他今生今死的永別了。

張軒回頭說道:“你放心,沒事的。”

張軒轉過頭來,對楊山說道:“楊大哥,請。”

羅汝才的房間之中,沒有其他的人,只有羅汝才自己,此刻他心中滿心不是滋味。

這一切他早有預料,但是爲什麼當事情真的發生之後,他還是有一種自己家的白菜,被張軒這一頭豬給拱了的感覺,滿心的火氣不知道向誰發,大半夜輾轉反側,沒有怎麼睡覺。

此刻見張軒過來,根本不給張軒什麼好臉色,說道:“你還敢過來,不怕我殺了你嗎?”

張軒鼓足了勇氣,說道:“小婿拜見岳父大人,雖然我與玉嬌之事,實屬非禮,但是事已如此,還請岳父大人成全。”

羅汝才冷哼一聲說道:“你拿什麼來讓我成全?你不知道我成全你了,曹營與闖營之間的關係就要被破壞,你有什麼自信,能比得上劉宗敏。”

“劉宗敏果然是猛將,但是岳父手下,也不缺這樣的猛將,岳父缺少的是給指明方向的謀士,不才,正是當今天下第一流的謀士,天下大勢,就在指掌之間。”張軒努力的爲自己臉上貼金。

不過細細說來,張軒所言的,也不完全是假的,的確,當今局面,也只有他後世之人,從歷史下游看得最爲清楚了。

羅汝才說道:“ 大言不慚,如果你真有本事,何必來我這賊窩之中,何不去考進士,中狀元。”

“明廷是家中枯骨,有必滅之道,我又爲什麼要考進士,要做亡國之臣嗎?而且朝政腐敗,進身之道,都被勢家掌握,我即便是想考進士,也沒有分錢。”

“那你就來我這裡買弄?你且說說,明廷有什麼必滅之道?”羅汝才說道。

“自從萬曆年間到現在,北方蝗旱不斷,故而是各地水利工程,都已經年久失修了,但也有氣候的原因,我查閱史記,每每數百年間,中原都有一段時間返寒,這一段時間或幾十年,或百餘年。而現在看來,這數十年正處於這個返寒期,故而北方嚴寒,天時不調,災害頻繁發生,以至於莊稼不作,民不聊生,此乃上天要滅明廷也。”

此言一出,羅汝才陡然而驚。

他從來沒有聽人從這個角度談論明朝的滅亡,一時間有如聞黃鐘大呂之感,心中震撼非常,其實他已經決定張軒夠不錯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張軒還能給他這樣的驚喜,立即說道:“楊山。”

“屬下在。”楊山從門外進來說道。

羅汝才說道:“所有人不能近大帳百步,近則皆斬。”

楊山說道:“是。”

外面立即傳出鐵甲碰撞的聲音,守在外面的甲士全部離開,在百步之外,守護着這裡。

“可有憑證?”羅汝才說道。

“如果岳父想知道,我自然能給岳父找出憑證來,去砍一顆,千年大樹,看樹的年輪,但凡天寒地動,樹木長的就慢,年輪也就細密,但凡天暖春融,樹木長得就快,年輪也就疏闊,就可以看出其中規律,當然了從史書之中,也能找出憑證。不過,今日我等也不是做學問,我說的對與不對,岳父細細想想,這幾十年來,是不是越來越冷。”張軒說道。

羅汝才本沒有這個感覺。但是被張軒一挑明,立即感覺正是如此,他有這種感受。

“而大明數百年來,人口繁衍,早已變成了人多地少之勢,北方之地,不足以養北方之民,京師百萬之衆,全部離開漕糧,依靠江南,而江南之地,靠着開海通商,賣貨物於外洋,重桑麻而輕糧食,當初江南之糧可以供應天下,而如今江南的糧食幾乎不能自己,必賴湖廣之糧,如此從整個天下之看,大明的糧食不足,已經很明顯了。地力不能盡養人。是地滅大明也。”張軒說道。

說實在,張軒也不願意這樣說話,有幾分裝神弄鬼的樣子,但是沒有辦法,這個時代的人,喜歡聽這樣的話,故而張軒只能這樣說。才能引起羅汝才的重視。

羅汝才心中驚歎之極。

這些東西很多人有感覺,但是沒有總結出來,但是羅汝才卻不在此列,羅汝才或許在征戰之餘想過,大明到底是怎麼走到現在這一步的,但是這兩條前者他想過,不過沒有張軒說的那麼具體。但是第二條完全沒有感覺。此刻聽得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張軒乘熱打鐵的說道:“而這兩者都還有挽回的餘地,但是最重要是大明自取滅亡。岳父,可知道張太嶽,張相公?”

羅汝才說道:“知道。”

張居正的所在時間段,與羅汝才相差不遠,也不過是幾十年而已,就好像是我們與建國時期的人相差的時間不錯。

“張太嶽爲人爲政,且不去說,但是張太嶽是唯一看到了大明危機,以致力於救亡的大臣,但是張太嶽有一個什麼下場?”張軒冷冷的說道:“抄家流放,老父被生生餓死。如此下場,足以讓天下臣子警惕,但凡想救國之人,要先想想自己家人的下場,如此一來,大明之亡就已經是必然了,果然在張太嶽之後,大明江河日下。一日如一日了。”

“當然了,之後大明也不是沒有機會的。”張軒說道:“崇禎初年的民亂,尚且有鎮壓下去的機會了,但是崇禎加三餉,天下崩潰就無法挽回了,歲收之中的貓膩,岳父比我明白的,上面加的一錢,下面就要交上一兩,再加上大明官員的德行,他們層層分潤,在朝廷手中有幾百萬兩,但在整個徵收之中,至少要收了數千萬兩之多。以天下之大,也不夠如此之數。”

“且這錢糧收上去就能盡用了嗎?單單拿軍餉發下去的流程來說,兵部發餉從來沒有足額的,下面層層分潤,到了將士手中,根本是十不留一。如此以來將士如何能打仗啊?”

“舉國之財,萬萬之數,上逼得無數人家破人亡,下不過練兩三支不能戰之軍,大明之患首在錢糧,而偏偏大明就是一個沒底的桶,你就是倒入億萬之財,也派不上什麼用場。”

“這是人之亡明也。”

“呵呵。”羅汝才的臉色蒼白,說道:“賢婿有一句話說錯了,大明將士所領的軍餉,除非是將領的家丁,從來不是十不存一,而是一點沒有,徒徒餓死而已。我麾下有不少將士都是官軍出身,最瞭解不過了。”

張軒聽羅汝才說“賢婿”兩字,心頓時放在肚子裡面了。他知道羅汝才接受了他這個毛腳女婿。不過,他的話還沒有說完。。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 張軒正色說道。

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七章 軸承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三十二章 圍師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章 填壕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章 授田
第九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八章 紮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七章 軸承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三十二章 圍師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章 填壕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章 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