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

金聲桓擡起頭來,看日頭有些毒,他頂盔貫甲,只覺得身處蒸籠一樣,時近五月,又是日中之時,自然讓人覺得熱不能耐,回頭一看,麾下將士也都滿頭大汗,於是下令說道:“傳令下去,就地休息,待避過日頭,再趕路不遲。”

“是。”

金聲桓一聲令下,士卒紛紛駐馬休息,金聲桓被親兵簇擁在一顆大樹之下,大樹枝葉繁茂,將周圍數丈的空間,遮掩的嚴嚴實實的,金聲桓來道陰涼之處,才鬆一口氣。

“這楊繩祖跑到什麼地方去了?”金聲桓耳邊聽着知了的初鳴之聲,心中有幾分煩悶之感。

他固然沒有想與楊繩祖真正分個高下的想法,但是如今連楊繩祖的尾巴都摸不得,讓他也有一些鬱悶。不過隨即他就將有關楊繩祖的想法拋到一邊去了。他更多是思考自己何去何從?

“在馬士英麾下,不是嫡系,受不得重要。只是想要歸左大人麾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難道要到邱大人那邊暫避一時嗎?卻不知道,邱大人那邊能不能收留於我?”

金聲桓所想的丘大人,不是別人,正是邱磊。

邱磊與左良玉是鐵哥們,當初左良玉犯事了,邱磊就替左良玉頂過罪,差一點死了,如果不是邱磊與左良玉的關係好,侯恂也不至於這麼多舊部不提攜,單單提攜邱磊。

徐州與山東此時不過一河之隔而已,渡過黃河就是山東境內。如果金聲桓想去投奔邱磊,現在就要開始行動了。

但是去哪裡都是寄人籬下,金聲桓隱隱約約有幾分不舒服的感覺。

“不過,去投奔丘大人,也需要一個合適的藉口啊,該找什麼藉口啊?”金聲桓暗自琢磨起來了。

畢竟現在大明朝廷尚在,很多事情都要名正言順,就如同金聲桓所部的調動,他本是左良玉派出來支援侯恂的,卻被馬士英半路截下來了,但是馬士英也上書朝廷了,朝廷這邊點頭了,即便金聲桓百般不願,也必須認這一件事情。

他想投奔邱磊,卻也要看看邱磊有沒有接受的意思,還有沒有頂得住馬士英壓力的能力,畢竟在朝廷之中,文官督師,與總兵官是兩種不同的話語權。

他正想借口的時候,這藉口就撞上門了。

埋伏好的楊繩祖見金聲桓所部如此鬆懈,自然是二話不說,放馬衝擊。

數千馬隊從蘆葦蕩之中衝了出來。馬蹄之聲,喊殺之聲,震天而起。

打金聲桓一個措手不及。

一瞬間金聲桓只覺得混身發冷,二話不說,翻身上馬說道:“撤。”

根本沒有與楊繩祖交戰的意思,拔腿就跑。

騎兵本沒有什麼陣型,也是倉促接戰,金聲桓即便是跑,也沒有跑出伏擊圈,一瞬間打成混戰了,不過金聲桓畢竟是金聲桓,逃命的本事是一等一的,金聲桓是遼東人。

當初後金大舉南下,金聲桓全家本抓住,他那時候就孤身一人從後金的抓捕之中逃了出來。

可見其中,一場凌亂的大戰,金聲桓固然大敗虧輸,但是還收攏了三千餘人在身邊。

傍晚時分,殘陽如血,金聲桓的頭盔不知道丟在什麼地方了,清點人數之後,咬牙切齒道:“楊繩祖,我記住你了。”

“大人,我們現在怎麼辦?”金聲桓的手下們狼狽不堪,圍着他。

金聲桓眼睛一掃,說道:“而今是萬萬不能回夏邑的,我們打了這樣的敗仗,馬士英向來看我們不順眼,不知道該如何對付我們,所以不可回夏邑,而山東總兵乃是大帥的至交好友,我們去投奔他,暫避一時吧。”

金聲桓如此一說,衆人自然聽令,畢竟金聲桓在馬士英麾下待得很不舒服,算起來,也是朝廷之上派系問題,左良玉起家乃是因爲侯恂,侯恂乃至侯恂父親都是東林的重要人物,但是馬士英是貴陽人,此番起復是因爲阮大鋮,自己又與盧九德交好,在東林人眼中是妥妥的閹黨。

即便馬士英沒有將金聲桓放在心上,但是馬士英身邊的人也不會對金聲桓所部多好。

這就是金聲桓一直想走的原因。

此時一敗,倒是給了金聲桓最後的藉口。

一邊戰敗,另一邊自然是大勝了。

楊繩祖自然是大擺慶功宴,宴請的並不只是自己麾下的有功之臣,最重要的是程繼孔。

程繼孔出身富戶人家,數年之前,爲土匪所劫掠,他到官府告狀,但是這個時候官府哪裡有能力管得了土匪,不過是安撫了事,程繼孔大怒道:“既然別人搶我,你不管,那麼我搶別人,你也別管。”

於是乎,就立杆子稱雄一方,聯絡數十寨,曾經打下過蕭縣縣城。故而楊繩祖一進入徐州地界,就與程繼孔搭上了頭,有程繼孔的相助,楊繩祖才能在徐州如魚得水,讓金聲桓摸不到尾巴,還狠狠的咬了金聲桓一口。

“程寨主。”楊繩祖端起酒杯說道:“今日之事,我先乾爲敬。多謝程寨主的相助。”

隨即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

“好。天下義軍是一家,何分彼此。”程繼孔也隨即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程繼孔穿着打扮,有幾分讀書人的摸樣。也是自然,他程家雖然不是書香門第,但也絕非目不識丁,否則也不會起繼孔這樣的名字。

兩人對飲一碗。

隨即哈哈大笑,兩人分別與麾下將士喝了幾碗酒,也就下席了,他們兩個不離開,麾下的將士恐怕喝得不痛快,兩人一離開,下面的人立即放蕩形骸起來。鬧做一團。

此刻,楊繩祖與程繼孔之間的密談纔剛剛開始了。

“程兄,你在徐州基業,好生愜意啊。”楊繩祖說道:“連營數十寨,一方諸侯。”

“楊兄,哪裡的話啊?”程繼孔嘆息一聲,說道:“這年頭,不如此如何能活下去啊。”

楊繩祖眼睛一亮,說道:“程兄可曾知道,闖王在襄陽稱帝的事情嗎?”

“如此大事,我即便是想不知道都不能啊?”程繼孔說道。

“那麼有沒有想搏個前程?”楊繩祖目光炯炯的看着程繼孔臉說道。

這一件事情,楊繩祖在聯絡程繼孔的時候,就已經想過了。

無他,這是太多的前例了。

幾乎是義軍的基本模式了,不僅僅是曹營這樣做,就是闖營,乃是獻營也都這樣做,每到一地,都與當地人合作,而今的大明遍地烽煙,哪裡都少不了反抗官府的人。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義軍這麼多敗仗打下來,早就崩潰了,就得到當地這些土匪杆子饑民,源源不斷的補充,基本是屢戰屢敗之下,義軍也能堅持得住。

楊繩祖離開張軒之後,就琢磨做些大事來。

不是爲了張軒,而是爲了自己。

張軒不管怎麼說都是羅汝才的女婿,他可是知道羅玉嬌在羅汝才身邊是多受寵愛,如果張軒有一個萬一,他卻毫髮無損,他估計不可能輕易過了羅汝才一關,故而他必須做出,非常努力營救張軒的樣子。

要造大聲勢,單單是楊繩祖本部人馬是不行的。

但是徐州一帶也不是什麼太平地界。有程繼孔雖然是徐州地界義軍老大,但並不是說,除卻程繼孔之外,就沒有別的杆子,他估計,就徐州一地,拉出兩三萬杆子,還是行的。

至於他們能不能打,帶他們出去之後,能不能將他們活着帶回來,抱歉,那不在楊繩祖的考慮範圍之內。

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三章 老營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章 授田第九章 羅玉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章 搶飯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章 張青天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六章 蕭縣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章 拼死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
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三章 老營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章 授田第九章 羅玉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十章 綠帽子第三章 搶飯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四章 張青天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六章 蕭縣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九十章 拼死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