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剿撫之爭(4000字大章)

感謝書友朱尚炳的秦國100起點幣打賞,感謝刻心的月票。

……

張國臣繼續說道“再者說,登州存有前登萊巡撫孫元化負責鑄造的大量火器,都是花費了朝廷大量錢糧打造的,若是真的發兵剿滅,這些兵器恐怕就毀於一旦了,朝廷如何能白白蒙受此等損失?

以微臣之見,登州兵絕無造反之心,先前登州兵之所以攻打登州和黃縣,現在又圍困萊州,都應該歸罪於山東巡按王道純。

據微臣所知,當初陛下所下招撫聖旨,被那王道純中途截留,以至於無法抵達登州,登州兵不相信朝廷招撫之意,這才繼續作亂,但他們始終沒有扯旗造反,微臣認爲他們還是願意接受招撫的!”

張國臣的話很合崇禎的心意,而且從他的分析來看,登州兵很可能還是願意接受招撫的,至於爲什麼到現在還沒有接受招撫,多半就是張國臣所說的,王道純截留了聖旨,導致作亂的登州兵不相信朝廷。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就對山東巡按王道純大爲不滿,張國臣所說的這件事情他也知道,而且對於事情瞭解的詳細程度更高,也更全面。

當初山東巡撫餘大成是主張招撫的,現在想來,當時若是選擇招撫,很可能這次兵變就會和固原,寧遠,薊鎮等崇禎朝以來衆多的兵變一樣,短時間內被平息,鬧不出什麼大亂子。

兵變的原因大多是拖欠糧餉,這次的兵變多半也是一樣的情況,按照以前的處置措施,補償給作亂的登州兵一些糧餉,答應只要接受招撫後就可以既往不咎,安撫住他們不再鬧事,等到事情穩定之後,將亂軍控制起來,再問罪亂軍首領孔有德和幾個主要帶頭將領即可,砍幾個腦袋也就完事了,甚至掀起的波瀾還比不上寧遠,固原那些兵變。

崇禎認爲,這樣的處置措施,在以前的諸多兵變中無往不利,往往能夠快速平息兵變,對登州的亂兵肯定也很管用,如果那時候真的這麼辦,也不會鬧出這麼多事情來。

但是,中間出了個王道純這麼個變數,王道純極力主張剿滅,不給叛軍一絲活路,最後餘大成在王道純的勸說下同意出兵,結果在青州被打的丟盔棄甲,一敗塗地。

此戰之後,亂軍招降納叛增加兵力倒在其次,不相信朝廷招撫纔是最嚴重的後果,以至於山東巡撫餘大成和登萊巡撫孫元兩個封疆大吏派出信使招撫,亂兵都不爲所動,甚至最後攻陷登州,孫元化畏罪自殺。

可以說,事情鬧到現在這個程度,餘大成那個庸臣罪不可恕,王道純也多少有些責任。

這倒還在其次,原以爲調集天津,通州,保定三鎮兵力前去威懾,再發一道聖旨招撫亂軍,在朝廷大軍的威脅以及聖旨的保證下,他們肯定會接受招撫,從而平息此時,沒成想,朝廷發佈的招撫聖旨,居然被王道純給截留了,他仍舊是一心要剿滅登州亂兵。

雖然王道純截留聖旨的時間,剛好在亂軍攻陷登州了兩天後,登州失陷的責任怪不到他頭上,但是亂兵攻陷登州後,繼續向西攻打萊州和黃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看到這招撫的聖旨,不相信朝廷招安的誠意。

想到這裡,崇禎很想把王道純也革職拿辦,下獄聽堪,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這麼做,主要原因麼,還是因爲王道純的辦事能力很不錯,而且一心爲了朝廷,這些都屬於好心辦壞事。

雖然他率領撫標營和數千衛所軍去青州剿滅登州亂兵,但是戰敗的主要原因還是怪不到他頭上。

有關這次戰事的奏報崇禎也看過,當時是山東巡撫標營參將陶廷鑨畏戰怕死,想要率軍逃跑,王道純層厲聲阻止,喝罵陶廷鑨,命令他不得撤退,要與亂兵戰至最後一人,甚至還準備以文官之軀親自上陣殺敵,沒想到最後陶廷鑨膽大包天,讓人強行綁了王道純,率軍逃跑。

如果餘大成的撫標營戰鬥力不這麼差,陶廷鑨不那麼怕死選擇率軍逃跑,是說不定也能一戰平定亂軍,這件事情也就瞭解了,但這個如果並沒有發生。

青州戰敗之後,王道純依舊堅守在距離青州五十里的臨淄,四處調遣兵力和糧草,準備與亂軍再戰,後來亂軍東進登州後,他配合青州知府錢良翰,清繳因爲戰敗四散而逃,落草爲寇的大量山東兵馬,成效顯著。

現在又駐紮在青州,負責維護各地的穩定,並且積極籌措糧草,等待着朝廷平叛大軍的到來,算得上是一個有能力的忠臣。

其實,若不是錢糧的問題,崇禎也想和王道純一樣,將這股登州亂兵一網打盡,一羣亂兵四處劫掠,爲禍地方,這些都是他崇禎皇帝的產業啊,被人搶了這麼可能不生氣。

但是現實條件不允許啊,現在建奴又在謀劃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目標暫時還不明確,若是此時調用大量的兵力和錢糧去登萊平叛,建奴再次趁機入寇,拿什麼去抵擋?

所以,說道王道純只是一心想着爲朝廷解決問題,只不過不明白現在朝廷的困難,但是他的辦事能力還是得到了崇禎的認可,崇禎並沒有處置他,繼續留在山東巡按任上,代替被圍困在萊州的巡撫徐從治,處理其他四個府的事情。

但是,登州亂兵這事情,總歸是要解決的,誠然,如張國臣所說,亂軍確實沒有造反之意,目前的性質仍舊停留在兵變之上,但這麼拖着仍舊不是個辦法,萬一拖得時間久了,事情變得更糟可就不好了。

崇禎從沉思中清醒過來,擡頭看了看張國臣,發現他一臉希冀的樣子,彷彿有什麼好辦法一般,開口道“張愛卿對這件事情見解獨到,看的很清楚啊,不知張愛卿對此事可有良策?”

張國臣正等着崇禎開口呢,連忙說道“聖上,微臣認爲,眼下可以再下一道聖旨招撫亂兵,李九成孔有德兩人已經自封了萊州總兵和山東總兵,皇上可以直接封賞給他們就是,再賞賜少許錢糧,以示朝廷的誠意,想必他們必定會被陛下感恩戴德,接受招撫。

這樣一來,朝廷不光不需要調集大軍和糧草去平叛,還能多出這許多兵力!若是陛下不放心,可以將他們調到陝西和山西去剿滅流賊,既能解決這次兵變,還能幫助洪總督早日平定流賊,一舉兩得啊!

至於這前往登萊宣旨的人選嘛,微臣不才,願爲陛下效此犬馬之勞,必定爲陛下辦好此事!”

張國臣剛說完,就聽到宋賢又嚷嚷開了“住口,無恥之徒。張國臣,別以爲老夫不知道你打的什麼主意。

你和那登州亂軍賊首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之流都是遼東人,想必之前就與他們有交情,那些賊首定然不會爲難與你,無論事情成與不成,對你都沒有損害,但是朝廷可就要白白蒙受損失了!”

然後轉頭對崇禎說道“陛下,斷然不可聽此賊子胡說!

微臣懷疑他收受了孔李二賊的錢財,才一心爲他二人說話,臣懇請陛下,將此賊子拿辦下獄,嚴加審訊!

而後選派能臣,並從各地調集大軍,圍剿叛軍,還山東一個安寧!這山東亂兵不同以往的兵變啊,招撫之策斷不可再行!”

崇禎徹底被宋賢激怒了,氣的手足顫抖,張國臣的想到正合崇禎的意思,不光能夠省出大量的錢糧和軍隊來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建奴入寇,還能快速平息此時,頂多就是朝廷服軟,面子上不好看一點罷了,但是比起建奴再次成功入寇讓他丟的面子,他還是願意選擇前者。

而且這些亂兵要是能爲朝廷所用更好,不爲朝廷所用,那就調去西北跟流賊作戰去,反正死了也不心疼!

沒想到,這個宋賢又開始攪局,什麼實際建議都沒有,卻攻擊剛剛提出好辦的張國臣,看看人家張國臣,不光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還自告奮勇,前往山東辦理此事,絲毫不擔心陷入亂軍之中,再看看你宋賢,屁用沒有,就知道咬人。

想到這裡,崇禎對宋賢怒目而視大聲道:“朕聞爲王者,視海內一家,封域之內皆爲朕之赤子,登州兵馬亦是朕的子民,你緣何非要趕緊殺絕。張愛卿一心爲國,爲朝廷出謀劃策,解決難事,你提不出半點有用的建議,卻攻訐於他,莫非以朋黨之見?”

宋賢跪在地上,聽崇禎以朋黨相責,一張菊花般佈滿皺紋的老臉頓時漲的通紅,自從明中葉以來,朝堂之上朋黨相互碾軋,士大夫不論是非,只論親疏,已經成爲了朝中大害,從皇帝口中說出朋黨這兩個字來,一般的大臣恐怕已經嚇得要昏死過去了。

但宋賢的性格極其倔強,這是許多御史的通病,聽了崇禎的責備只是怒而不畏,他挺起胸脯高聲答道:“陛下,臣前日疏中雲‘招撫之計,亂軍流竄,流毒山東,民怨沸騰’,實在是爲我大明社稷着想,爲天下百姓着想,並非是爲了那門戶之見,相互攻訐。

臣二十年躬耕壠畝,中年方得出仕,今日已經五十有餘。幸蒙陛下聖恩寬大,赦臣不死,得至今日之位,得瞻天顏。臣即竭犬馬之勞,未必能報陛下聖恩於萬一,若遇事緘默,知而不言,則何以報陛下,何以盡臣職?

前山東巡撫餘大成乃是庸臣,他一力主張招撫,結果陛下也看到了,一撫而六城陷,再撫而登州失,三撫而黃縣破,四撫則萊州圍。

天下間豈有這等招撫之法?這不過是遷延時日,一旦亂軍無所顧忌,發動全力攻破萊州,西進再無阻礙,盡散錢糧招兵買馬,而後十數萬叛軍攻城略地,此等載貨禍較‘聞香教’更甚,整個山東乃至中原,恐不復爲朝廷所有了!”

上面的崇禎面無表情的傾聽這宋賢的稟報,心中甚至不快,他已經打定主意要招撫了,而且主觀上認爲招撫能成,這宋賢這麼不識趣,攻訐招撫之策。

崇禎坐在寶座上,見宋賢跪在地上滿頭白髮,抗聲直言,心中的怒氣卻是越積越大,不由得厲聲喝道:“好,若是按你說的不用招撫,那怎麼辦?用兵嗎?哪來的餉銀?哪來的糧食?你說張國臣的法子不好,那你說用什麼法子?”

文武大臣見崇禎發怒,個個驚恐失色,都替跪在地上的宋賢捏了把冷汗,但宋賢素來以“文死諫,武死戰”自詡,現在想着正是自己爲人臣死諫的時候,心中沒有生死顧慮。

宋賢倔強的看着金臺上的崇禎,大聲回答道:“陛下,大抵朝廷額定之兵,原有額定之餉。今兵多虛冒,餉多中飽。但求加以清理,認真實練,自可實兵實餉,何必擔心無兵討賊?

大明現在不是無錢無餉,而是少有清白奉公、認真做事的人,若是得其人,則利歸公家;若是不得其人,則利歸私室,縱然搜盡百姓脂膏,亦無裨益。

微臣懇請陛下,擇一能幹之人,就近在直隸,河南募集錢糧,調集大軍,一舉蕩平叛軍!

今日微臣不避斧鉞之誅,冒死直言,還望陛下三思!”

崇禎聽到這裡,本已經按捺不住胸中的怒氣,但他想到宋賢是御史,從宣宗時代開始,這些御史都以被皇帝打板子爲榮,博得一個犯言直諫,不畏強權的好名聲。

如果自己對其加以責罰,只恐後世在史書會對宋賢讚揚不已,反倒是自己留下昏君的惡名,這樣的事情一般的皇帝都不願意幹,這也是爲什麼明朝後期,那些大臣們一個個都跟打雞血一樣,爭搶着忤逆皇帝,搶着被打板子,皇帝一般情況下還得捏着鼻子忍下了,不處罰他們!

只得強自忍下胸中的怒火,對張獻可道“你這些不過是些書生之見,朕豈不知道這些積弊,但眼下遼東兵事甚急,豈能容得山東再生事端?

張愛卿能不廢一兵一矢,一錢一糧而撫平流賊,便是與朕與大明有大功的臣子,豈容得你百般攻訐?

如今正是多難之秋,大臣們正應和衷共濟,纔不負朝廷,還有朕的厚望。你這般攻擊張愛卿,豈不是門戶之見太深,失大臣體統!”

第367章 打劫第650章 招攬範景文第136章 城內的不安第461章 雙島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575章 該死的紅毛夷第629章 人命如草芥第787章 接戰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二十章 畢自寅的野望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571章 徐文儀的野望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601章 謀取東江鎮第308章 明軍居然有火炮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 259章第112章 堅固的登州城第639章 血流成河第745章 南征開始第5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01章 釣魚第162章 張居正、王安石、商鞅第二章 我是孔有德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588章 崇禎真的瘋了第463章 歷史的慣性第863章 情況有點不對勁第195章 賜宴第806章 戰果第64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第八章 紀效新書第830章 德類格死了第687章 年終會議(中)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565章 打賭第575章 該死的紅毛夷第368章 速戰速決第747章 料羅灣大戰,開始!第224章 軍屯和鹽引第656章 韃子和天策軍聯合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389章 猜疑鏈第668章 來借錢第146章 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第504章 完勝第158章 昏聵巡撫第342章 島嶼上的韃子第627章 投降第433章 不把人命當回事第864章 血戰第653章 山海關第893章 取勝得靠騎兵第746章 妙計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712章 將計就計第331章 後手第八十章 直屬騎兵第290章 孔有德的真假第817章 出山第456章 見面就是幹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672章 多爾袞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634章 廣鹿島,皮島第332章 憋屈的吳安邦第684章 賄賂崇禎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115章 以打促撫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748章 火攻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697章 千里躍進伏牛山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715章 結束第381章 腹背受敵第490章 倭寇算不得人第157章 臥虎藏龍的萊州城第574章 滿載而歸!鄭芝龍!第281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256章 被識破了第二十一章 吳橋兵變第399章 武器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879章 閱兵結束第362章 內幕消息第311章 勸降第733章 伏擊戰第348章 科學的魅力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837章 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第五十四章 再次進攻
第367章 打劫第650章 招攬範景文第136章 城內的不安第461章 雙島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575章 該死的紅毛夷第629章 人命如草芥第787章 接戰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二十章 畢自寅的野望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571章 徐文儀的野望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601章 謀取東江鎮第308章 明軍居然有火炮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 259章第112章 堅固的登州城第639章 血流成河第745章 南征開始第5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01章 釣魚第162章 張居正、王安石、商鞅第二章 我是孔有德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588章 崇禎真的瘋了第463章 歷史的慣性第863章 情況有點不對勁第195章 賜宴第806章 戰果第64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第八章 紀效新書第830章 德類格死了第687章 年終會議(中)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565章 打賭第575章 該死的紅毛夷第368章 速戰速決第747章 料羅灣大戰,開始!第224章 軍屯和鹽引第656章 韃子和天策軍聯合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389章 猜疑鏈第668章 來借錢第146章 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第504章 完勝第158章 昏聵巡撫第342章 島嶼上的韃子第627章 投降第433章 不把人命當回事第864章 血戰第653章 山海關第893章 取勝得靠騎兵第746章 妙計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712章 將計就計第331章 後手第八十章 直屬騎兵第290章 孔有德的真假第817章 出山第456章 見面就是幹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672章 多爾袞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634章 廣鹿島,皮島第332章 憋屈的吳安邦第684章 賄賂崇禎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115章 以打促撫第405章 文官武將雲集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748章 火攻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697章 千里躍進伏牛山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715章 結束第381章 腹背受敵第490章 倭寇算不得人第157章 臥虎藏龍的萊州城第574章 滿載而歸!鄭芝龍!第281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256章 被識破了第二十一章 吳橋兵變第399章 武器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879章 閱兵結束第362章 內幕消息第311章 勸降第733章 伏擊戰第348章 科學的魅力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837章 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第五十四章 再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