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廣鹿島,皮島

他的作戰計劃也不復雜,率先殲滅尚可喜麾下的艦隊,然後對這些島嶼上的駐軍逐個擊破,讓他們之間失去聯繫,互相難以馳援,降低登陸作戰難度。

經過了一天的小規模試探之後,九月七日中午,雙方主力艦隊在廣鹿島東南三十里的海域,爆發了決戰。

天策軍水師艦隊準備充足,有備而來,無論是物資補給,還是武器彈藥都源源不斷的供應,戰士們鬥志昂揚,對戰勝敵人有着絕對的信心。

而尚可喜那邊,經歷了那場風暴之後,戰艦損失過半,後來爲解救旅順的黃龍,準備偷襲復州衛,也遭遇了韃子的主力艦隊,好不容易突圍出來,又損失了不少戰船。

再加上旅順被攻陷,總兵黃龍戰死,物資補給又不順暢,不少地方都面臨着糧食短缺的問題,士氣低迷。

在此之後,韃子也想染指東江鎮,爲了阻擋韃子水師的進攻,雙方又爆發了一場戰鬥,互有損失,然後退去。

經歷瞭如此多的挫折,東江水師的實力已經下降到不足巔峰時期的三成,現在這樣雙方實力嚴重不均衡的情況下,整場戰鬥就變成了一邊倒。

戰鬥一開始,徐文儀就指揮着兩艘蓋倫船和五艘一號大福船,集中船上所有的紅衣大炮,對着敵軍旗艦展開猛烈轟擊,四五輪下去,尚可喜的旗艦就變得破爛不堪,然後漸漸沉沒,尚可喜本人只能跳水逃生。

像這種剛開戰,旗艦就被擊沉的情況,對於任何一支水師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明軍士氣大跌。

徐文儀並沒有由於,下令由然後兩艘蓋倫船帶隊,其餘十餘條船尾隨其後,一左一右朝着敵軍水師迂迴包抄,邊行進邊攻擊。

其餘戰船則排成橫列,向斜前方突進,實心炮彈,散彈,鏈彈不要錢一樣的砸向東江水師。

東江水師雖然頑強抵抗,但效果並不大,不但戰船少,士兵少,連火炮和彈藥都沒有天策軍充足,開戰不到半個時辰,大部分的東江水師戰船火力都明顯減弱。

一方面是船員受到傷亡,火炮被摧毀,另外就是火藥和炮彈不夠了,短短半個時辰,他們所儲存的炮彈和火藥就消耗了七成,加上調度不及時,導致有些火炮沒辦法繼續開火了。

與此同時,兩艘蓋倫船帶隊的迂迴隊伍,也完成了對東江水師的包抄,他們只能承受來自各方面的攻擊,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了。

就這樣,不到六刻的時間,這場大戰就以東江鎮水師失敗告終,除了作爲旗艦的一號福船,五艘其餘各型戰船被擊沉,餘下的二十一艘戰艦,全部打出白旗投降,多少帶有一些傷痕。

解決了東江水師艦隊,徐文儀處理這些投降戰船的同時,也派遣了幾艘船靠近各個島嶼,同時派出投降的士兵去各個島嶼勸降。

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大家都是毛帥手底下出來的,現在沒必要互相打打殺殺,現在孔總兵發達了,沒有忘記這些弟兄,只要投奔過來,就能過上比以前毛帥在的時候更好的日子。

同時保證只要他們投降,一切恩怨既往不咎,他們也能享受天策軍的待遇,包括一天三頓米飯,兩天一頓肉食,還有諸多的其他好處,總之就是投降過來絕對不虧。

勸降效果很不錯,本來他們日子過的就很一般,黃龍來了之後又打壓他們這些東江鎮的老兵,剋扣糧餉也更加過分,現在黃龍雖然死了,但補給的通道被切斷,他們的日子也過的很苦。

既然天策軍是孔有德的兵馬,而且孔有德也是東江鎮出身,瞭解他的人不少,至少不會害他們,索性就投降算了,反正都是賣命,給誰賣命不是賣啊。

在這樣的情況,除了小長山島等三座島嶼上面的駐軍是黃龍嫡系,關寧軍出身,跟天策軍沒有什麼淵源關係,誓死不投降外,其餘的都投降了。

第二日,水師艦隊便展開對小長山島等島嶼的轟炸,原本駐守三座島嶼上的六百多明軍,直接被轟炸的死傷過半。

隨後突擊隊登陸作戰,利用優勢武器,還有輕便攜帶的雲飛炮,一路勢如破竹,殘餘的明軍根本擋不住,不到半個時辰就解決了戰鬥。

解決完這一大片的島嶼之後,徐文儀帶走了一部分原本的駐軍,同時留下了少量的水師突擊隊協助駐守,艦隊則繼續東進,沿途的島嶼有駐軍的基本上都是望風而降,石城島,獼猴島,張家島等等,順利拿下。

九月十日下午,艦隊抵達皮島西邊海域。

還是老規矩,先派人勸降,能不打儘量不打,這些東江鎮的士兵大多是老兵,能被順利收編當然是再好不過。

但勸降沒有什麼效果,這也沒有出乎徐文儀的預料,反正已經做好了打的準備,照常進行就好。

說起來皮島也不算太大,東西長度只有十七八里,南北寬度只有十里出頭,周圍也有三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其中以身彌島最大,這些原本都是屬於朝鮮的平安道,鐵山郡的地盤。

天啓元年毛文龍入駐皮島,之後又設立東江鎮,這裡就成了東江真的基本盤,朝鮮方面對此頗爲不滿,但毛文龍根本沒把它們當回事,完全不搭理。

現在皮島一帶的駐軍,可不單單是原東江鎮的士兵,還有兩千多韃子和漢軍旗,這也是他們不可能歸順天策軍的原因。

皮島的現在的掌權人,東江鎮副將沈世魁,選擇投降了後金,後者派兵進駐皮島。

這事也沒什麼不可思議的,登萊被天策軍佔領,旅順被韃子攻佔,這兩者都有水師,偏偏東江水師損失慘重,不足以抗衡,交通要道沒法被掌握,增援和物資補給很難運送進來。

而東江鎮丟失了遼南和鴨綠江沿岸的陸地地盤之後,物資補給只能自給自足很小部分,這也是當初袁崇煥卡着糧餉不發,毛文龍不得不親自去雙島交涉的原因,要是那些地盤還在,東江鎮能夠自給自足,也不用看他圓嘟嘟的臉色行事。

現在他們的局面,基本上也差不多,旅順還在的是後,多少還能維持補給線,現在旅順也丟了,他們能夠生產的糧食根本不足以維持軍隊的需求,庫存的糧食也是一天天減少。

另一方面,黃龍的陣亡影響也頗大,雖然他不得人心,但手頭的實力還是不錯的,嫡系的關寧軍人馬,能夠打贏任何一部東江鎮兵馬,沒了毛文龍,東江鎮各部本就各自爲戰,不可能連個起來對抗。

有黃龍在的時候,勉強維持局面,結局了自毛文龍被殺之後,東江鎮亂作一團,誰也不服誰的局面,現在他也陣亡了,底下的將領自然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

有些想着跟天策軍系出同源,也就投靠了天策軍,有些想着再支撐一段時間,等待朝廷大軍收復登萊,局面也就能夠得到緩解,比如尚可喜和李維鑾就打着這樣的想法,只不過被天策軍擊敗,不得不投降。

有這兩種情況,也自然會有人想着投靠韃子,。

畢竟現在整個遼東半島都在韃子的統治下,東江鎮距離韃子的距離更近,而且說實話,韃子那邊給的待遇,可比普通明軍的待遇好多了,如果投奔過去,說不定能謀得一個前程。

而且也不會出現毛帥這樣,都成了一方大將了,還被圓嘟嘟這麼個文官給隨意殺了。

而沈世魁,就動了這樣的心思,本身就是副將,得到皇太極的答覆,投誠之後可以和耿仲明一樣,獲封總兵官,他就率領皮島守軍投降了。

也幸虧孔有德籌劃的好,得知旅順失陷就派水師收復東江鎮,要是等到解決了劉宇烈在回頭處理這事,耿仲明配合沈世魁,早就配合着把東江鎮全部納入麾下了,到時候要打下來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

九月十三日,經過一天的準備,天策軍水師發動了對皮島的進攻。

戰鬥過程並不算很順利,但也不算艱難,因爲徐文儀手底下的艦隊,就是最大的依仗。

沈世魁手裡也有七條戰船,但最大的也就一艘二號福船,其他都是三號四號福船,至於五號六號福船,還有其他的小船,徐文儀壓根就沒把它們算作戰船,歸類到舢板,漁船一類去了,根本構不成威脅。

尚可喜的二十八條戰船,都被徐文儀一戰擊敗,沈世魁的這些船,更是不值一提。

開戰之初,他們就知道打不過天策軍水師,直接撤退逃回了皮島港口,企圖利用港口的防衛炮臺,擋住天策軍水師的進攻。

但這並沒有設麼用,天策軍水師的紅衣大炮不是擺設,對於這樣固定的目標,想要擊中不要太簡單,一個多時辰的炮擊下來,直接就給打的稀巴爛,就算沒沉也沒法在動了。

隨後便是大炮開路,將靠近港口的敵軍擊退,謹記着突擊隊登陸,然後建立據點,穩步推進。

這些據點很簡單,其實就是長矛陣,直接長矛圍成一圈,根部深埋進土裡,防備韃子騎兵的衝鋒,至於步兵和火銃兵,根本無需擔心,這可是天策軍的長項,水師突擊隊的槍法,可比普通陸軍火銃兵的槍法準多了。

最開始防備皮島的只是投降韃子的東江鎮明軍,也就是沈世魁的直系兵馬,他們本身就是有一些紅衣大炮,除了大部分裝在站船上的,岸上的炮臺也有兩門,對於紅衣大炮的威力相當瞭解。

當天策軍水師以開炮,六十多門紅衣大炮的怒吼,頓時把他們的膽子都嚇破了,他們就算以前直面韃子也沒有這麼恐懼過,在韃子面前還有取勝的可能,但是在紅衣大炮面前,只有等死的份。

於是第一輪炮響之後,他們損失了上百人,就果斷的撤退了,至於防務,管他呢,大不了天策軍打進來,他們再投靠天策軍就是,反正以前大家都是東江鎮的兄弟,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原東江鎮的士兵跑了,這防務自然是韃子兵來接手,駐守在皮島的是鑲藍旗的韃子,一共四個不滿編的牛錄,人數一千出頭,頭領是甲喇章京穆克坦。

牛錄是韃子最基層的生產以及軍事單位,每個牛錄有三百人,嚴格來說是三百戶,每一戶出一丁作戰,有時候也會帶着餘丁,或者包衣奴才。

有點像大明的衛所制度,但也不完全一樣,至少從社會地位來說,兩者就是天差地別。

八旗兵可都是軍事貴族階層,享有各方面的特權,其餘的女真人,基本都是奴才,甚至比漢軍旗的那些漢人地位還要低得多,不過他們也可以跟隨自己的主子出戰,斬獲戰功的話,也是有機會脫離奴才,成爲主子的。

所以一般在戰鬥的時候,韃子的傷亡只計算八旗兵的傷亡,至於那些包衣奴才,根本連人都不算,算什麼傷亡。

但穆克坦的這四個牛錄,卻沒有多少包衣奴才,主要是他們是鑲藍旗出身,兩任旗主都不行。

前一任旗主是阿敏,努爾哈赤的親侄子,皇太極的堂弟,通過出賣老爹舒爾哈齊,兄阿爾通阿、弟扎薩克圖,獲得努爾哈赤的信任,建立八旗制度的時候被任命爲鑲藍旗旗主。

皇太極爲了收權,便開始整治他,崇禎三年,他駐守的灤州,永平等四城被孫承宗帶着楊肇基,楊御藩,劉澤清,馬世龍,王維城等人接連攻克,阿敏棄城而逃。

緊接着風水輪流穿,他當初靠出賣自己老爹上位,現在又被自己的兒子揭發,說他在崇禎元年進攻朝鮮的時候,心懷異志,企圖當朝鮮王自立,然後就被皇太極定罪,剝奪旗主之位,幽禁起來。

穆克坦他們這這批阿敏的心腹,當初被留在鐵山,義州駐守,阿敏被幽禁之後,待遇急轉直下,不過沒有調防。

等到新旗主阿巴泰上位,他們的待遇仍舊沒有變好,因爲阿巴泰依仗是皇太極兄長,屢次跟皇太極對着來,導致皇太極對他也越來越不滿,連帶着他的鑲藍旗日子都不好過,每個牛錄都不滿員。

第385章 京觀第245章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645章 葉赫師第215章 開炮!第785章 傾國之戰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861章 擔心什麼來什麼第812章 試探第860章 老冤家第102章 悽慘的難民第114章 衝突第840章 左良玉大敗第618章 扮豬吃老虎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737章 攻克岡山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214章 萊州圍城戰第九十五章 大方的衡王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七十七章 火器狂人孫元化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五十五章 明軍居然有生化武器第740章 聲西擊東第四十五章 抄家第258章 狙擊兵小隊的設想第742章 一海不容二主第316章 吳安邦的迷茫第132章 絕望的孫元化(第四更)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136章 城內的不安第823章 排隊槍斃第四十七章 整編降兵第340章 拿下登州府全境第三十三章 大淩河之戰結束了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489章 軍紀嚴明的倭寇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底170章 招攬徐文儀第158章 昏聵巡撫第656章 韃子和天策軍聯合第798章 潰敗第176章 大鍊鋼鐵第689章 新年第六十章 又一個孫元化的朋友第741章 怎麼不打了?第459章 撞沉他們第747章 料羅灣大戰,開始!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289章 爺孫局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103章 毛文龍的功績第454章 追擊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806章 戰果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701章 李倧的算盤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635章 皮島,鐵山,義州,九連城第562章 姚坊門塌了第506章 龐大的計劃第二十五章 神奇的飛地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619章 一環套一環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263章 徐元永目標的猜測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四十二章 山東巡撫餘大成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六十七章 這就是你給大明朝的?第162章 張居正、王安石、商鞅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601章 謀取東江鎮第289章 不情願的吳安邦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324章 炮兵叛亂第318章 我爲刀俎,人爲魚肉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255章 想要一個橋頭堡第602章 順道拿下濟州島第401章 不科學第808章 警告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515章 破城第768章 單方面碾壓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224章 軍屯和鹽引第833章 聽天由命的皇太極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337章節 兇險如斯
第385章 京觀第245章第一章 重獲新生第645章 葉赫師第215章 開炮!第785章 傾國之戰第517章 一雪前恥第861章 擔心什麼來什麼第812章 試探第860章 老冤家第102章 悽慘的難民第114章 衝突第840章 左良玉大敗第618章 扮豬吃老虎第428章 大獲全勝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156章 第二個耿仲明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737章 攻克岡山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214章 萊州圍城戰第九十五章 大方的衡王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七十七章 火器狂人孫元化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五十五章 明軍居然有生化武器第740章 聲西擊東第四十五章 抄家第258章 狙擊兵小隊的設想第742章 一海不容二主第316章 吳安邦的迷茫第132章 絕望的孫元化(第四更)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136章 城內的不安第823章 排隊槍斃第四十七章 整編降兵第340章 拿下登州府全境第三十三章 大淩河之戰結束了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489章 軍紀嚴明的倭寇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底170章 招攬徐文儀第158章 昏聵巡撫第656章 韃子和天策軍聯合第798章 潰敗第176章 大鍊鋼鐵第689章 新年第六十章 又一個孫元化的朋友第741章 怎麼不打了?第459章 撞沉他們第747章 料羅灣大戰,開始!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289章 爺孫局第898章 崇禎要和談(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103章 毛文龍的功績第454章 追擊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806章 戰果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701章 李倧的算盤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635章 皮島,鐵山,義州,九連城第562章 姚坊門塌了第506章 龐大的計劃第二十五章 神奇的飛地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619章 一環套一環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263章 徐元永目標的猜測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四十二章 山東巡撫餘大成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六十七章 這就是你給大明朝的?第162章 張居正、王安石、商鞅第888章 逼着明軍決戰第601章 謀取東江鎮第289章 不情願的吳安邦第722章 如狼似虎的朝鮮僕從軍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324章 炮兵叛亂第318章 我爲刀俎,人爲魚肉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九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169章 海商和海盜的區別第255章 想要一個橋頭堡第602章 順道拿下濟州島第401章 不科學第808章 警告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四十章 李天經懂的真多第515章 破城第768章 單方面碾壓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224章 軍屯和鹽引第833章 聽天由命的皇太極第353章 亂世用重典第586章 演習,裁撤衛所第104章 激動的難民第337章節 兇險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