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走馬上任

而且現在天下越來越亂,各種馬賊,流寇,盜匪風起雲涌,白蓮教又在青州府鬧事,聽說青州城都被圍起來了,關外的韃子甚至都能打進關內,而且前幾天甚至有數萬倭寇企圖登陸,可以說是天下大亂了。

他們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安全問題,現在孔有德已經掌控了登萊二府,他們也發現,只要配合清查田地,遵紀守法,貌似天策軍也沒拿他們怎麼樣。

反倒是前段時間登陸的倭寇和韃子,都被天策軍給趕跑了,而且還俘虜斬殺了上萬人,算起來天策軍還在保護他們呢。

這個時候,甚至都有人念起孔有德和天策軍的好了,他們只要一半的田地而已,要是讓白蓮教,倭寇,流寇什麼打過來,他們恐怕命都保不住了,相比之下天策軍就靠譜多了。

類似的情況,不光是出現在萊州城外,連萊州城內的富戶,甚至都出現了類似的想法,範景文就聽屬下彙報過類似的情況,這個時候顯得格外的憂心。

他知道,如果繼續這麼下去,孔有德在登萊的根基,只怕是越來越牢固,最後難以根除了

雖然現在他也在聯絡朝廷,積極尋求招撫,但這可不代表他的內心想法,他是想先安撫孔有德,然後去吧青州府的白蓮教解決了,再圖後事。

如果能夠利用天策軍去流寇,去打關外的韃子,也能把他們留下來。如果做不到這些,也可以再行訓練一支軍隊,期間不斷地分化拉攏,最後將孔有德剿滅。

然而,宋統殷的投靠,使得這些辦法瞬間失去了作用,一支只會打仗的軍隊並不可怕,沒有足夠強大的後勤支援,他們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有了宋統殷的幫助,事情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完全可以將登萊二府牢固的通知起來,一百多萬人口,養着兩萬甚至三萬人的強大軍隊,絕對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還有遠遠不斷地兵源補充,還有那些強大的火器部隊,一旦他們根基扎牢,朝廷再想剿滅,除非把登萊變成白地,然後再付出至少十萬軍隊,以及數百萬兩軍餉的代價,基本上是不可能來的。

現在看來,想要阻止事情進一步發展,恐怕是不可能了。

首先便是軍事實力不夠,雖然他手下還有接近三萬人,這段時間也修養的差不多了,但對於天策軍的畏懼仍舊存在,那一站實在是太過慘烈了,讓人永生難忘。

招遠一戰雙方消耗的火藥,恐怕突破兩萬斤了,那硝煙瀰漫的戰場,被炸藥炸的支離破碎的殘骸,還有士兵被炸飛上天的情景,他範景文都忘不了。

而且他也搞明白了,天策局有一萬七八千人的軍隊,在招遠只動用了不到萬人,其他的都駐紮在其他位置,尤其是對付登陸的倭寇,否則也不會只是圍而不打。

現在天策軍想要集中全力,猛攻萊州城,缺少重炮的情況下,能撐住幾天還是個未知數。

想到宋統殷投靠孔有德,以及接下來會產生的一系列後續反應,範景文就越想越氣。

不說別的,遼東的建奴肆虐了十多年,甚至都能入關劫掠,也沒聽說什麼朝廷大員去投靠,范文程,寧完我之流也不過是個秀才,實在是科舉無望,才選擇投靠的。

而且西北的流寇也有五年多了,現在發展壯大到二十萬多萬人,也沒有聽說哪個讀書人去投靠啊,甚至連個秀才都沒有。

這說明大明的文人還,此刻還算是有清醒的認識,不至於去投靠這些韃虜和流寇。

結果你宋統殷倒好,開了這麼個頭,堂堂一省巡撫,直接去投靠叛軍,你去也不嫌丟人。

而且你不就是因爲剿滅流賊不利,然後被人彈劾,惹怒皇帝陛下,最後被罷官嘛,大不了做個閒雲野鶴,也樂得清閒不是,何苦去投靠叛軍呢。

你的那個‘殺賊者抵死’的法子,確實很不錯,被人藉此攻軒避而不佔,而後被罷免官職,剝奪功名,確實算受了委屈,但你也不能就這麼投靠叛軍啊。

範景文此刻可謂是一肚子的怒火,無處釋放,憋得相當難受,只能拿這些茶具初出奇,摔了一通之後,總算是好了一些。

稍微平復了一些心情,範景文開口道“現在這件事情,你們也知道可能引發的後果!都說說吧,咱們現在該如何對待?”

隨後,堂內的衆人紛紛開始斥責宋統殷,雖然一部分是在發泄怒氣,另外一部分確實在表明態度,表示不會和宋統殷一樣,被叛軍拉攏過去。

但範景文要的顯然不是這些,是要他們提解決辦法,但衆人現在哪裡還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啊。

就算是想找個人去平度,勸說宋統殷回頭是岸,甚至狠心一點直接刺殺他,那也得能夠順利出城然後抵達平度再說啊。

堂內的氣氛一片凝重……

平度城內,孔有德正在一顆大樹下乘涼。

對於萊州城內範景文等人的心情,他能有所體會,但並沒有想太多,就算他們再不爽,也拿自己沒什麼辦法,還是享受這夏日難得的清涼吧。

這裡原本是前副都御使賈毓祥的宅院,但早在正月,他作爲賦閒致官員的帶頭人,被朱萬年等萊州府的官員邀請去萊州城,商議平叛的事情,後來一直都沒有回來。

既然是賈毓祥的宅院,孔有德自然是毫不客氣的住下了,當做臨時的駐地,說起來這房子確實不錯,比宋統殷的那個宅院闊氣多了。就是快半年沒怎麼打掃了,黴氣有些重。

而宋統殷走馬上任之後,也漸漸地進入狀態,把自己擺在萊州知府的位置上,辦公的地點自然是平度州的衙門,不過也是暫時的,等到和朝廷談妥,範景文他們撤出萊州城,還是要搬過去的。

儘管平度居於萊州府的中央位置,到各地的距離都不算很遠,更利於行政命令的傳達,但依舊不適合當做府治,畢竟平度城太過脆弱了,防禦強度也就跟黃縣城差不多了,當初李九成打平度三天就打下來了,不安全。

相比之下,萊州城就要堅固高大許多,萊州圍困了三個多月都沒打下來,不是平度城可比的。

對於宋統殷擔任萊州知府,天策軍上下都沒有太大的反對意見,畢竟孔有德現在有着絕對的威望,至少到現在還沒有出現了打的挫折,無論是各級將士,還是負責行政的文職人員,

不過私底下的不滿,或者牴觸情緒肯定是有的,畢竟宋統殷屬於外來戶,而且原本也算是他們的對立面,有些難以接受也是正常的。

孔有德到這裡的目的之一,就是給宋統殷站街,免得他不能服衆,最後工作做不下去。

很顯然,孔有德這一層的顧慮是多餘的,宋統殷短短几天的時間,就已經徹底的折服了衆人,通過自己的能力。

他畢竟是憑着自己的本事,當上山西巡撫的,而且從一開始,基本都是外放擔任地方主管,政事上面的基本功是相當紮實的,至少在孔有德看來,比秦致遠還是高明一些。

而且還擔任過一段時期的山東按察副使,而且本身又是萊州府本地人,對於萊州府的情況也算是比較熟悉,應對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

現在萊州府的頭等大事,依舊是清查田畝,也就是土改,雖然不是徹底的土改,但能夠讓治下的百姓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

現在已經進行過半了,之前是由秦致遠負責,現在秦致遠交接了手頭的任務,回登州府去處理登州府的事物了。

宋統殷的出現,讓秦致遠有一種危機感,以前孔有德手裡頭沒什麼人,他秦致遠從吳橋開始就追隨孔有德,可以說是資歷最老的,只要不腦抽,基本上地位不會受到影響。

然而宋統殷來了,情況可就有些不一樣了,人家是當過巡撫的人,雖然資歷不如他,但威望和名氣,還有能力手段都擺在那,哪是他區區一個師爺出身的人能夠比擬的。

他唯一優勢,也就是資歷老一些罷了,但隨着時間的延長,這點資歷又是隻會越來越小,孔有德雖然念舊情,但對能力更加的看重,如果到時候他乾的不如宋統殷好,估計這登萊巡撫的位置,就會是宋統殷的了。

所以秦致遠也打定主意,以後一定不能懈怠,現在他和宋統殷各管一個府,而登州府也有先發的優勢,現在已經基本穩定下來,各種盜匪之類的絕跡了,想要發展的更好,應該也沒那麼困難了。

秦致遠的想法,交接的時候雖然沒說,但宋統殷也看得出來,在他看來,這樣也不錯。

弄明白土改的各項基本規則之後,宋統殷也基本按照之前的規劃進行實施了,他本上的能力在這,現在又有着自身和天策軍的雙重光環加持,並不算很難。

在他的主持之下,土改的推行還算比較順利,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而問題來自於和他有關的一些人,比如他以前的故交,親戚,縣學府學的同學之類的。

得知宋統殷擔任萊州知府後,這些人雖然很是驚奇,但隨即就想到了,是不是能通過他來謀取一定的利益。

比如土改這件事情,宋統殷作爲主管的人,如果能夠擡擡手,他們手底下想必就能留下更多的田地,甚至將多餘的田地分給他一部分也行。

在他們看來,這種事情應該沒什麼難度,孔有德區區一介武夫,這上面動點手腳,做做假張,瞞天過海,諒他一個粗鄙武夫也看不出來,而宋統殷也能得到好處,和樂而不爲呢。

然而,先是卻狠狠地打了他們一個大耳刮子,他們來到平度城之後,宋統殷雖然和顏悅色的接待了他們,但這件事情一提起來,斷然拒絕。

並且他還表示,連他自家的七百多畝黑田,也給分出去了,清查田畝的命令必須執行,無論是誰都不能逃避。

而且他一再重申,一旦發現抗拒清查,通過作假的方式隱匿田地的,到時候不光田地沒有了,而且還會被送去勞改。

這個詞是孔有德跟他說的,也就是通過勞動的方式,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後悔悟,堂堂正正的做人,時間根據情節而定,少則三年,多則終身。

聽到這些事情,還有宋統殷以身作則,他們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天策軍的強硬他們可是聽說了的,而且其強大的戰力,也不是他們能夠招惹的,還是小心爲妙。

不過解釋了清查田畝的事情,以及告誡他們不要抗拒之後,宋統殷又提到了一個新問題,現在萊州府百廢待興,正是需要能人的時候。

如果他們家族之中有人願意做官,都可以來找他,經過一定的審覈之後,打到條件者均可錄用,從六房書吏到司獄,經歷,知事,甚至知縣,知州,同知,推官全部都可以。

這麼一說,來拜會宋統殷的人便打起了心思,雖然這些官員都需要朝廷任命,但現在的局面,這萊州府已經是天策軍的天下了,基本上孔有德認可就能上任。

於是乎,就有不少人打起了主意,基本上他們都是萊州府的大戶,能跟宋統殷有些交情的,起碼是讀書人或者家裡有讀書人,對於做官這件事情,都是他們的追求。

想在大明朝做官,哪怕只是個區區正八品的縣丞,經歷,都是需要功名的,也就是起碼得是個舉人出身,否則連做官的資格都沒有。大明三年一次科舉,進士和舉人加起來纔多少啊,想要跨境這個行列,可不是那麼輕鬆的。

雖然主薄,司獄這些低等官職,也能通過吏員拔擢除授,但都需要關係打點的,而且基本上沒有繼續上進的可能,讀書人一般也不稀罕。

而現在宋統殷的說的很直白,只要你能力夠強,得到孔有德的認可,知縣知州都直接給,用不着再去考科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對於這樣的好事,要說他們不動心是假的。

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210章 賣隊友是明軍的傳統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845章 機遇和挑戰第750章 天策海軍加入戰鬥第733章 伏擊戰都309章 局勢反轉第336章 你們沒有其他的選擇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339章 受降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468章 範景文要談判第878章 射擊比賽第630章 引誘第160章 山東鹽業商會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219章 庸臣誤國第237章 三萬敵軍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262章 論功行賞第427章 排隊槍斃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289章 不情願的吳安邦第799章 死亡之地第443章 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第365章 遼民李漢三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18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97章 放權第619章 一環套一環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第645章 葉赫師第655章 六百頭豬第748章 火攻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385章 京觀第九十七章 潰兵變山賊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466章 大澤山第172章 工匠第四十一章 招攬計劃失敗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六十七章 這就是你給大明朝的?第298章 槍騎兵第二十七章 畢自寅的抉擇第449章 把敵人炸上天第419章 不怕你抖什麼?第315章 弄不明白的事情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461章 登陸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61章 擔心什麼來什麼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858章 徵倭大將軍第390章 倆大號熊孩子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737章 攻克岡山第367章 打劫第七十五章 鐵打的萊州第667章 船要,人也要第895章 經典再現第171章 能幹的秦致遠第六十九章 難打的新城第503章 投降吧第805章 連鎖反應第602章 順道拿下濟州島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731章 外籍軍團擴編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461章 雙島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373章 天策軍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378章 險峻的牙山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629章 人命如草芥第273章 哪來的韃子?第九十章 前後夾擊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621章 背鍋俠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二十九章 迎敵第878章 射擊比賽底170章 招攬徐文儀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293章 守城戰第573章 回程,鄭芝鳳!第441章 造反專業戶第512章 投降第654章 馬世龍第671章 必然和偶然第768章 單方面碾壓第465章 都是燧發槍第633章 朝鮮國王要御駕親征第883章 引蛇出洞第107章 白蓮聖母
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210章 賣隊友是明軍的傳統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845章 機遇和挑戰第750章 天策海軍加入戰鬥第733章 伏擊戰都309章 局勢反轉第336章 你們沒有其他的選擇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339章 受降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468章 範景文要談判第878章 射擊比賽第630章 引誘第160章 山東鹽業商會第673章 多爾袞的恐懼第219章 庸臣誤國第237章 三萬敵軍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262章 論功行賞第427章 排隊槍斃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289章 不情願的吳安邦第799章 死亡之地第443章 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第365章 遼民李漢三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18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97章 放權第619章 一環套一環第825章 擲彈兵,前進第645章 葉赫師第655章 六百頭豬第748章 火攻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385章 京觀第九十七章 潰兵變山賊第603章 抵達前線第466章 大澤山第172章 工匠第四十一章 招攬計劃失敗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六十七章 這就是你給大明朝的?第298章 槍騎兵第二十七章 畢自寅的抉擇第449章 把敵人炸上天第419章 不怕你抖什麼?第315章 弄不明白的事情第561章 火器專家畢懋康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461章 登陸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61章 擔心什麼來什麼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858章 徵倭大將軍第390章 倆大號熊孩子第778章 回程,戰爭再起第737章 攻克岡山第367章 打劫第七十五章 鐵打的萊州第667章 船要,人也要第895章 經典再現第171章 能幹的秦致遠第六十九章 難打的新城第503章 投降吧第805章 連鎖反應第602章 順道拿下濟州島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731章 外籍軍團擴編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849章 後金內亂第461章 雙島第568章 水戰大捷第373章 天策軍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378章 險峻的牙山第268章 張普成投誠第629章 人命如草芥第273章 哪來的韃子?第九十章 前後夾擊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621章 背鍋俠第625章 一上一下第229章 長得帥,真的以爲爲所欲爲第二十九章 迎敵第878章 射擊比賽底170章 招攬徐文儀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293章 守城戰第573章 回程,鄭芝鳳!第441章 造反專業戶第512章 投降第654章 馬世龍第671章 必然和偶然第768章 單方面碾壓第465章 都是燧發槍第633章 朝鮮國王要御駕親征第883章 引蛇出洞第107章 白蓮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