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德川家光下血本了

而豐臣秀吉死後,由於進攻朝鮮失敗,以及其他一些遺留下來的問題,比如繼承人的問題,原本豐臣秀吉兩個兒子死亡,選擇培養他的外甥和養子豐臣秀次成爲繼承人,但三子秀賴出生,豐臣秀吉又轉而培養親兒子,最後把羽翼豐滿的豐臣秀次給幹掉了,他死的時候豐臣秀賴年幼無法處理政務,導致日本再度陷入動亂。

豐田政權的重臣石田三成一向對德川家康不滿,爲了報答豐臣秀吉提拔自己作爲豐臣秀賴的攝政者,同時不甘心自己的權力被德川家康所奪,決意起兵反抗德川家康。

在豐臣秀吉死後第二年,實力次於德川家康和毛利輝元的前田利家去世,權力平衡被打破,豐臣政權正式分裂。

形成以德川家康及石田三成爲首的兩派陣營,而毛利輝元則選擇加入石田成三陣營,同時以兩萬五千人的兵力,是西軍中最爲龐大的勢力,被推舉爲西軍總大將。

而德川家康則以三萬的兵力,率領東部諸侯,成爲東軍的總大將,雙方動用的兵力都超過十萬人,在美濃一帶的關原進行會戰,這是一場日本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內戰。

關原合戰中,西軍中擁兵一萬五千的小早川秀秋倒戈,毛利輝元的堂弟毛利秀元早就與德川家康暗中達成協議,在戰鬥最緊急的時候保持中立,按兵不動,毛利輝元的家臣吉川廣家給德川家康通風報信,加上因爲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戰場局勢惡化,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脇阪安治軍紛紛倒戈,最終導致西軍戰敗,以德川家康領導的東軍取得勝利,奠定霸權。

相比於安國寺惠瓊,石田三成與小西行長三人先後被捕,在戰後半個月先是在京都遊街示衆,後在京都的六條河原被斬首,作爲西軍總大將的毛利輝元的下場好得多。

之所以他能保住性命,主要還是在關原之戰中跑掉了,雖然戰敗,但還有一定的實力,德川家康也沒有那個實力去趕盡殺絕。

畢竟東軍本質上還是一個聯盟,他的直屬兵馬只有三萬多人,而且還有豐臣政權的其他勢力需要對付,當時豐臣政權能夠動用的兵馬,仍舊超過十萬人,德川家康的首要目標仍舊是豐臣政權。

加上毛利輝元服軟,並且表示效忠,德川家康也就沒有死磕到底,削減了長州藩下轄的安藝,備後,石見,出雲,隱岐五國及伯耆國西部三郡,只讓毛利輝元保有長門,周防兩國,也就是長州藩現在的地盤。

倘若當年的關原之戰,西軍沒有出現小早川秀秋,毛利元就和吉川廣家這樣的二五仔,失敗的是東軍而不是西軍,那麼現在的幕府將軍,就應該是毛利秀就,而不是他德川家光。

所以,對於毛利秀就被殺,長州藩被滅,德川家光感覺無比震驚。

哪怕關原之戰後,毛利家的實力已經被削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舊保有超過兩萬人的軍隊,結果在明軍和朝鮮聯軍的進攻下,連一天都沒能抗住,作爲藩廳的萩城被攻破,毛利秀就被斬殺。

因此,德川家光有一種濃濃的危機感。

之前長州,福岡,佐賀幾個藩與朝鮮開戰,他一直都是坐山觀虎鬥,希望藉此削弱長州,福岡,佐賀等藩的實力,以免影響到幕府的權威,同時這個時候也是他進行政治改革的關鍵時期。

去年他的父親,二代幕府將軍德川秀忠去世,解除了二元政治,他親自執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確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的制度,職責權限也規範完成,幕府的政治體系至此完全建立,並將幕府的現職將軍定爲最高權力者。

而且今年年初,還發布了鎖國令,禁止奉書船以外船隻渡航,此外,禁止滯留外國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國。

這一切的一切,正在逐步進行,等到所有的舉措都完成了,德川幕府的權力將會大大提升,地位也從諸侯盟主,成爲日本事實上的統治者。

他不想因爲過早參與朝鮮的戰爭,導致這場改革出現變數,就算要參加,當年豐臣秀吉的實力那麼強,貿然征伐朝鮮導致失敗,在他死後,這至高權柄被他們德川家給弄來了。

而且他也相信,以朝鮮人的實力,構不成太大的威脅,等到朝鮮人和長州藩,福岡藩他們打得差不多了,幕府再出兵擊敗朝鮮軍隊,摘取勝利果實,豈不美哉。

甚至,他的內心也萌發了一絲絲的野心,當年豐臣秀吉能夠輕易攻佔大半個朝鮮,他爲什麼就不能做到呢?

當年豐臣秀吉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拿下了朝鮮八道的中的七道,如果不是明軍進入朝鮮參戰,恐怕朝鮮已經成爲日本的領土了。

但德川家光面臨的情況不一樣,大明遼東的局勢,他也是知道的,建州女真叛亂,攻陷了整個遼東,甚至曾一度攻入大明京畿地區,同時斷絕了大明陸路到朝鮮的通道。

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夠把握時機,一舉將攻上九州的朝鮮軍隊消滅掉,便可順勢殺上朝鮮本土,大明除了從海上增援,陸地上根本沒法幫助朝鮮,甚至大明會不會出兵都不一定,畢竟後金可是虎視眈眈。

德川家光甚至還想着,可以與背叛大明的後金聯合起來,共謀大明。

但現在,隨着明國的參戰,長州藩瞬間覆滅,他也認清了現實。

大明,還是那個大明。

現在,他已經沒有染指朝鮮的念想了,現階段最要緊的,是怎麼擊敗來犯的明朝聯軍,奪回長州藩,否則德川幕府的權威就會受到質疑。

長州藩覆滅,毛利秀就身死的消息,很快被幕府的其他人獲知。

沒多久,在德川家光的召集下,板倉重昌,鬆平信綱,阿部忠秋,三浦正次,阿部重次,堀田正盛,太田資宗等一衆高層,前來拜見德川家光,商議對此事的解決辦法。

德川家光派軍出征,擊退來犯之敵,奪回長州藩的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贊同。

但就出戰的人選,有了很大的爭議,這可是一個大功勞,幾乎每一個人都想拿到手中,所以除了一些年紀時代太大,亦或是自感威望不足的,其餘衆人紛紛請纓,想要率軍出征。

所以,圍繞着出征的人選,幕府內初出現了一些的分歧,不過好在德川家光有手腕,通過一番操作,將這件事情敲定下來。

最終決定,由鬆平信綱擔任總大將,板倉重昌,三浦正次,太田資宗三人擔任副將。

鬆平信綱和三浦正次,太田資宗三人一起,率主力軍團出征長州藩,擊退攻佔長州藩的明朝聯軍。

這三人是德川家的老臣,要麼從父輩,要麼從祖輩,就開始侍奉德川家,所以德川家光對其相當信任。

這次爲了對付孔有德,他們將出動一支極爲龐大的軍隊,鬆平信綱將親自率領幕府直屬兵馬兩萬,石見國,備中國等幕府天領駐軍兩萬,也都歸他調遣,三浦正次,太田資宗則負責協助鬆平信綱指揮。

此外還有御三家的軍隊,水戶德川家九千軍隊,由藩主德川賴房,也就是德川家光的十一叔率領,尾張德川家一萬二千軍隊,由藩主德川義直,也就是德川家光的九叔親自率領,以及紀伊德川家的一萬一千軍隊,藩主德川賴宣,德川家光的十叔。

再者,就是一些地方大名的軍隊,出兵比較多的有土佐藩八千人,出雲藩六千人,廣島藩一萬人,福山藩七千人,岡山藩九千人,還有一些小藩,比如豐岡藩,成羽藩,勝山藩等多個小藩,出兵數多的兩三千,少的只有四五百。

此外,還有紀伊,薩摩,熊本等藩的水軍,以及幕府直屬水軍,去對付明軍和朝鮮人的艦隊。

大大小小二十餘家大名,加上幕府和御三家的軍隊,這次爲了對付明朝聯軍,德川幕府一共調動了超過十三萬軍隊。

而板倉重昌則被安排去九州島,負責將薩摩,肥前,肥後等藩的軍隊組織起來,擊退進入九州島的朝鮮軍隊,兵力也將達到六萬人。

陸戰方面德川家光算是下了血本,但海戰方面他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日本不像大明,有那麼多的資源可以用來鑄造火炮,根據長州藩傳回來的消息,大明的戰船火炮數量非常多,海戰方面他們並沒有什麼優勢。

經過一番考慮,德川幕府向巴達維亞去信,聯絡他們的生意夥伴荷蘭人,希望他們能夠率領艦隊北上助戰,表示可以考慮斷絕與葡萄牙人的貿易往來,只允許荷蘭人在日本進行貿易。

對於這樣的舉動,很多人都感覺有些小題大做了,九州島上以六萬人對付差不多四萬朝鮮軍隊還說得過去,但在長州藩,對付區區兩三萬敵軍,用得着出動十三萬大軍嗎?

德川家光也很無奈,毛利秀就的死,讓他感受到了恐懼,他非常擔心重蹈覆轍,這次他可是下了血本,趁着敵人立足未穩之際,把他們趕下海纔是最好的抉擇。

第327章 焚燬糧草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九十三章 戰後統計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729章 斷後路第45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十章 就怕是鼠疫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331章 後手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612章 我褲子都脫了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211章 死戰第276章 好消息第593章 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幸運第732章 自信的阿部忠秋第172章 工匠第690章 要動手了第531章 大農場計劃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112章 堅固的登州城都209章 連戰連勝第394章 劉宇在玩火第702章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461章 登陸第602章 順道拿下濟州島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三十三章 大淩河之戰結束了第340章 拿下登州府全境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198章 軍港和造船廠第八章 紀效新書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387章 簡筆畫第828章 步兵教做人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299章 叛軍腦子出問題了第127章 正面突破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300章 追擊戰第455章 尚可喜大戰耿仲明第142章 偷襲失敗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284章 參將劉遠航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651章 視察地盤第五十六章 郝學文逃跑了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78章 射擊比賽第785章 傾國之戰第151章 鹽場第804章 多鐸授首第381章 腹背受敵第200章 扯淡的‘百年海軍’第726章 槍打出頭鳥第398章 又見徐詩銘第十二章 恐怖的營嘯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257章 不能拈輕怕重第七十五章 鐵打的萊州第356章 喝的心驚膽戰第十九章 定下計劃第126章 陳良謨之死第341章 土改和整編第702章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319章 不成功的埋伏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222章 剿撫之爭(4000字大章)第442章 明軍終於來了第465章 打基礎第364章 不後悔第454章 追擊第802章 慘敗第846章 老冤家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410章 招遠的礦產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九十八章 蠢蠢欲動的聞香教第666章 打白旗第478章 水師的初戰第695章 我是最靚的仔第四十七章 整編降兵第792章 大戰將臨第61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十四章 袁崇煥有錯
第327章 焚燬糧草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第九十三章 戰後統計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479章 知恥而後勇第739章 疑兵之計第729章 斷後路第45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十章 就怕是鼠疫第247章 直搗福山城第331章 後手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612章 我褲子都脫了第865章 目標巴達維亞第699章 文登級戰艦第211章 死戰第276章 好消息第593章 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幸運第732章 自信的阿部忠秋第172章 工匠第690章 要動手了第531章 大農場計劃第201章 戰船開建第112章 堅固的登州城都209章 連戰連勝第394章 劉宇在玩火第702章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461章 登陸第602章 順道拿下濟州島第411章 游擊戰十六字訣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三十三章 大淩河之戰結束了第340章 拿下登州府全境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198章 軍港和造船廠第八章 紀效新書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387章 簡筆畫第828章 步兵教做人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299章 叛軍腦子出問題了第127章 正面突破第十三章 真的是鼠疫第300章 追擊戰第455章 尚可喜大戰耿仲明第142章 偷襲失敗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587章 崇禎瘋了?第284章 參將劉遠航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651章 視察地盤第五十六章 郝學文逃跑了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878章 射擊比賽第785章 傾國之戰第151章 鹽場第804章 多鐸授首第381章 腹背受敵第200章 扯淡的‘百年海軍’第726章 槍打出頭鳥第398章 又見徐詩銘第十二章 恐怖的營嘯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257章 不能拈輕怕重第七十五章 鐵打的萊州第356章 喝的心驚膽戰第十九章 定下計劃第126章 陳良謨之死第341章 土改和整編第702章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第319章 不成功的埋伏第644章 巴雅爾泰第222章 剿撫之爭(4000字大章)第442章 明軍終於來了第465章 打基礎第364章 不後悔第454章 追擊第802章 慘敗第846章 老冤家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505章 真當我是軟柿子?第410章 招遠的礦產第393章 黑暗森林第八十二章 騙炮第九十八章 蠢蠢欲動的聞香教第666章 打白旗第478章 水師的初戰第695章 我是最靚的仔第四十七章 整編降兵第792章 大戰將臨第61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十四章 袁崇煥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