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瀋陽侯

對此,崇禎還是很擔心的,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大明恐怕就有亡國之憂了。

於是他趕忙問道“依張愛卿看,當如何穩住孔有德,不使他投靠東虜?”

“陛下,臣以爲,孔有德當封侯!”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甚至連崇禎都楞了一下。

給一個叛賊封侯,這話也敢說出口?難不成唐天才腦子犯渾,你張鳳翼也腦子犯渾?

不等其他人開口,張鳳翼就淡定的補充道“臣認爲,孔有德所求,不過是割據一方罷了!而其軍力強大,朝廷短期內難以消滅,被他佔去的山東也難以收回,不若就暫時將山東交給他!而後朝廷重新編練精兵,加強防務!”

“所以,臣請封孔有德爲--瀋陽侯!同時兼理山東,東江,遼東軍務!”

這話一出,衆人都恍然大悟,確實是妙招。

瀋陽是什麼地方?韃子的都城啊,這地兒都拿來給孔有德當封地,朝廷也沒虧什麼,不過是給了個封號罷了。至於監理山東,遼東,東江軍務,這些本來就在孔有德手上,只不過是給一個正當的名義罷了。

朝廷付出的又不多,但可以解決眼前的危局啊。

現在整個遼東,基本上都被韃子佔領了,給孔有德瀋陽侯的封號,再讓他監理遼東軍務,皇太極會是什麼想法?

只要孔有德接受這個封號,那麼他跟皇太極就基本沒有合作的可能了,朝廷眼前的危局也可以度過,至於怎麼消滅孔有德,還可以從長計議。

一直沒開口的徐光啓,這個時候也說話了“臣也認爲此法可取!孔有德原本是臣的學生孫元化門下將領,孫元化生前多次向臣提起孔有德,認爲其實可造之材,臣對其秉性也頗有研究,不是那執迷不悟之人,朝廷應當給予其改過自新,戴罪立功的機會!”

周延儒也開口附和道“臣一直堅持招撫,孔有德並非那天生反骨之人,若能將其招撫,無論是用於遼東戰事,還是平定流寇,都是一支強軍,陛下再予以恩典,想必孔有德會誠心實意我朝廷辦事!”

有了這兩位大佬開口,其餘衆人也紛紛附和道“臣附議,此法可解眼前危局!”

但陳於廷卻站出來反駁道“臣反對!若是孔有德有歸附之心,便不會攻入南北直隸,而且南京之禍,說明其有不臣之心已久,斷不可做那養虎爲患之事!”

陳於廷身爲左都御史,也就是督察院的掌舵人,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

督察院在某中程度上,比六部還要高一檔,比如各省的巡按御史,巡鹽御史,巡漕御史,都隸屬於督察院,而各省巡撫,除了少部分掛侍郎或者尚書銜的,大部分都是副都御史或者僉都御史。

陳於廷開口了,自然有一大票黨羽,跟着陳述自己的想法,陳於廷也接着侃侃而談,陳述必須要剿滅孔有德的諸多理由。

“臣認爲,陳御史所言不妥!”

陳於廷正說的起勁,突然一個聲音打斷了他。

扭頭一看,居然是侯恂,他頓時就迷了。

在他的印象中,侯恂應該一直都算是他的黨羽,這個時候應該鼎力支持纔對,而不是出來唱反調啊。

侯恂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天啓二年,因爲在“移宮案”和“紅丸案”上疏抨擊閹黨,被魏忠賢嫉恨,後被罷官。

但當時身爲吏部侍郎的陳於廷,對侯恂很是器重,明裡暗裡沒少幫助他,後來崇禎登記,魏忠賢被誅,在陳於廷的幫助下,侯恂被重新啓用。

而且,陳於廷的兒子陳貞慧,和侯恂兒子侯方域是炙交好友,陳貞慧,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可是在南方頗有影響力的復社領導者,號稱‘大明四公子’。

再怎麼說,就算不支持自己的觀點,完全可以不說話,也用不着這樣當中反駁吧。

侯恂並沒有估計陳於廷的目光,而是繼續說道“臣以爲,若是繼續發兵與叛軍交戰,我大明將有傾覆之憂!”

“危言聳聽!我大明疆域萬里,豈會因爲孔有德這個叛軍,就有傾覆之憂?”工部侍郎唐世濟反駁道。

右副都御使張捷也出言駁斥“我大明雄兵百萬,叛軍手上吃了點小虧,便不能再戰?侯尚書,莫不是你爲膽小怯戰照的藉口?”

唐世濟和張捷都是溫體仁的黨羽,雖然有閹黨的成分在,但在這件事情上,溫體仁和陳於廷是站在一條戰線上的。

侯恂沒有回答他們,而是扭頭掃視一圈,緩緩問道“諸位可曾想過,爲何孔有德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官軍?”

侯恂如此激烈的反對再度用兵,主要是和他的出身有關,別看他現在是個戶部尚書,管一下財政,但他可是正兒八經從軍隊爬上來的。

萬曆四十四年中進士後,侯恂便進入翰林院,但多次上疏論核餉練兵方略,左都御史鄒元標很欣賞他,便提拔爲兵部職方司主事,後巡按貴州。

在貴州巡按任上,協助貴州巡撫朱燮元,鎮壓貴州水西土目安邦彥叛亂,因解貴陽之圍的功勞,天啓四年,調入京城擔任兵部職方司郎中,然後被魏忠賢嫉恨而罷免。

崇禎元年在陳於廷的幫助下被重新啓用,官復原職。

不到三個月,就升爲兵部右侍郎,鎮守昌平,密雲等地,而昌平又是大明皇陵的所在地,而且還收下了一個大明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左良玉。

左良玉原本是山東臨清人,後投身軍伍,天啓七年隨軍調入寧遠,因功晉升爲都司。

第二年因糧餉問題,寧遠兵變爆發,寧遠十三營的蜀、楚士卒,以張正朝、張思順爲首,歃血爲盟,欲討回欠發的四個月薪餉,他們攻入幕府,抓到前戶部尚書畢自嚴的弟弟,關寧巡撫畢自肅。

而左良玉身爲客軍將領,當時麾下也同樣缺吃少穿,便大着膽子搶掠了一把,好讓底下的士兵不至於鬧事,到手之後才發現是運往錦州的餉銀,然後就被追責,本來是要砍頭的,但是讓他的好友邱磊扛了下來,左良玉也就奪去軍職。

後來回山東的時候遇到侯恂,被侯恂看中,不計較他的罪責,就收入帳下,同樣給予他都司的待遇。

至於爲啥侯恂願意幫助左良玉,是侯恂慧眼識珠,覺得左良玉能打仗麼?其實並不是,主要是左良玉長得好。

明朝中葉以後,龍陽之風甚熾,軍中不攜婦人,常以面目姣好的兵卒陪酒侍寢,左良玉生的一副好皮囊,侯恂剛好也好這口,於是左良玉,就成了他的好朋友。

崇禎三年,韃子爲禍京畿,當時節制天下勤王兵馬的山海關總兵馬世龍,讓左良玉率軍出征,跟隨遊擊將軍曹文詔支援玉田、豐潤,與韃子在洪橋、大塹山、遵化等地大戰,戰後晉升爲昌平參將,繼續留在侯恂帳下。

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昌平副將尤世威要駐守皇陵,沒辦法率軍出征,推薦左良玉代他率兵前往,仍舊由侯恂帶隊,松山,杏山與韃子交戰後,頗有斬獲,雖然沒有解大淩河之圍,但還是官升副將。

到了今年,流寇由山西進入河南,直逼懷慶,同時孔有德在山東起兵,昌平總兵陳洪範率軍到天津衛,與其餘各部十餘萬兵馬一起出徵,現在被圍困在

而作爲昌平副總兵的左良玉,則率領五千兵馬,進入河南剿賊,先左良玉左良玉駐軍澤州,扼守河南、山西間咽喉地段,還可以作爲四周的援兵。

按照洪承疇的謀劃,左良玉和曹文詔,暫時接受河南巡撫樊尚瞡的節制,原計劃是曹文詔率領的陝西兵馬向東進攻,河南兵力向北,左良玉堵住澤州,洪承疇率領本部主力,從北部壓過來,準備一鼓作氣消滅叛軍在山西南部的流寇。

不過因爲劉宇烈在昌樂的慘敗,洪承疇不得不率領主力,進入東昌,匯合盧象升的天雄軍,以及楊一鵬的漕運大軍,在東昌府與叛軍激戰,防止叛軍西進河南,與流寇同流合污。

與此同時,鎮守昌平的侯恂,也被調派之通州,接替了當上山東巡撫的範景文的差事,繼續在通州編練軍隊。

直到六月,因爲剿撫之爭,前戶部尚書畢自嚴被罷免,他回京接任戶部尚書一職。

可以說,他除開在翰林院和罷官在家的那幾年,基本上都在軍伍之中,雖然戰陣指揮不一定出色,但對於兵事可比在場大多數人都要了解。

昌平鎮的兵馬,還有通州的兵馬,到底是個什麼水平,他都門清。

不說別的,儘管不及關寧軍,但是昌平可是九邊重鎮之一,負責守衛皇陵,在九邊之中,實力也僅次於宣府和大同兩鎮,通州軍有徐光啓和範景文兩代編練,以及楊肇基麾下百戰老兵的加入,實力更是不可小覷。

然而就是這樣兩支強軍,前者現在被天策軍圍在章丘,新城一帶,只能被動防守,後者除了繼續留守通州的少量兵馬,主力隨着範景文一起進入山東平叛,在萊州被天策軍被消滅的乾乾淨淨。

此外,他的弟弟侯恪是南京國子監祭酒,對於七月的那場‘倭寇來襲’,自然是瞭解的清清楚楚,對於侯恂沒有絲毫隱瞞,基本上事無鉅細,所有能獲得的消息,都寫信告訴了侯恂。

雖然那一次是孔有德打了個突然襲擊,南京方面沒有防備,而且武備廢弛,但不得不說,能夠從山東奔襲南京,這份實力可不是一般軍隊能夠做到的。

而且南京就算再武備廢弛,畢竟當了幾十年的都城,堅固程度自不必說,可天策軍連京師城都給攻破了,只不過有所顧忌,沒有率軍攻入城內罷了,並不是實力不夠。

有豐富的戰陣經驗,而且又掌握着這麼多有關天策軍的資料,侯恂對天策軍實力的把控,要高於在場的大部分人,甚至張鳳翼這個兵部尚書,都不一定有他在行。

所以,在侯恂看來,天策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關寧軍,甚至在能比得上遼東的韃子。

朝廷想要繼續作戰,在韃子攻下錦州之前奪回山海關,根本就不可能。

侯恂知道天策軍的硬實力,但陳於廷並不知道,他進入仕途基本就沒離開過京城,對於戰事也僅限於各種戰報罷了,沒有實地接觸過戰爭,他可不認爲天策軍有這麼強大的實力。

尤其是看到自己最爲信賴的盟友,這個時候居然公開反對自己,有些不悅道“孔有德區區逆賊,不過是趁着官軍不被,突然起兵,用劫掠而來的錢糧擴大軍隊罷了!

“範景文之敗,可以說是輕敵大意,然此次劉宇烈總督山東平叛軍務,麾下是關寧軍,各邊鎮精兵,還有神機營的三營精銳兵馬,一路勢如破竹,殲滅爲禍青州的白蓮教十餘萬亂飛,對上孔有德所部叛軍,緣何又大敗而歸,損失近半?還被孔賊趁勢奪取大半山東?”

陳於廷被頂的啞口無言,隨即溫體仁站起來,滿不在乎的說道“叛軍區區數萬兵馬,朝廷確實戰敗兩次,但如果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整兵再戰,殲滅叛軍不過是時日問題罷了!”

侯恂卻絲毫不給面子的說道“敢問溫閣老,可知曉領軍作戰,最重要的什麼?”

“無非士氣,錢糧,情報!”

“那好,請問這兵從何處來?錢糧又從何處來?關於叛軍,我們又知曉多少?”

“我大明富有四海,可戰之兵不下百萬,若是從兩廣,江浙,南直隸,湖廣,江西,四川,雲貴等地調兵,無非是多花些時日,最多半年,調集三十萬可戰之軍不在話下!

至於錢糧,該是你這個戶部尚書負責,總理天下稅賦,三十萬戰兵的糧餉總不至於負擔不起吧!而情報,多派一些人去刺探即可,現在叛軍佔據山東,想要刺探情況並不困難!”

侯恂不爲所動,繼續反駁“我大明是有百萬之兵,然能與強敵作戰者能有幾何?三十萬內地大軍,可否比得上此次平叛的十三萬大軍?”

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444章 大戰開始第289章 爺孫局第668章 來借錢第348章 科學的魅力第685章 這話你自己信不?第608章 狂傲自大的關寧軍第621章 背鍋俠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757章 招降鄭芝龍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507章 吳三桂全軍覆沒第798章 潰敗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628章 大戰將至第746章 妙計第806章 戰果第894章 排隊槍斃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854章 炮擊赫圖阿拉第217章 對抗訓練第684章 賄賂崇禎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784章 登陸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349章 回到登州第194章 膛線第323章 炮擊到天亮第378章 險峻的牙山第344章 威海衛第390章 倆大號熊孩子第469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119章 明軍居然這麼弱?第三十二章 大獲全勝第346章 水泥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67章 張國臣第652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十六章 王與謙之死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150章 沙河鹽檢司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473章 戰艦命名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304章 合格的隊友第887章 攻陷南京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269章 爲了百姓第189章 大換血第657章 勸降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261章 陰謀的味道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490章 倭寇算不得人第574章 滿載而歸!鄭芝龍!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664章 瀋陽侯第102章 悽慘的難民第一百章 朱萬年送糧草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627章 投降第464章 是天津水師不是登州水師第195章 賜宴第582章 戰爭之神第707章 王者歸來第744章 決意南征第642章 追擊第192章 燧發槍仿製成功第684章 賄賂崇禎第439章 聯姻第873章 重新當狗第726章 槍打出頭鳥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797章 大汗也老了第480章 上當了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486章 跟倭寇過過招第388章 實力足夠才行第829章 騎兵教做人第697章 千里躍進伏牛山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581章 新式火炮有了進展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364章 不後悔第293章 守城戰第四十一章 招攬計劃失敗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890章 完美復刻第460章 鏈彈第157章 臥虎藏龍的萊州城第834章 婚禮第269章 爲了百姓
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444章 大戰開始第289章 爺孫局第668章 來借錢第348章 科學的魅力第685章 這話你自己信不?第608章 狂傲自大的關寧軍第621章 背鍋俠第437章 絕對不能走漏消息第757章 招降鄭芝龍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294章 守城戰真簡單第507章 吳三桂全軍覆沒第798章 潰敗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628章 大戰將至第746章 妙計第806章 戰果第894章 排隊槍斃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854章 炮擊赫圖阿拉第217章 對抗訓練第684章 賄賂崇禎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811章 蒙古諸部第784章 登陸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349章 回到登州第194章 膛線第323章 炮擊到天亮第378章 險峻的牙山第344章 威海衛第390章 倆大號熊孩子第469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119章 明軍居然這麼弱?第三十二章 大獲全勝第346章 水泥第22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67章 張國臣第652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483章 毛利小五郎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十六章 王與謙之死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150章 沙河鹽檢司第832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473章 戰艦命名第四章 拔營啓程第304章 合格的隊友第887章 攻陷南京第297章 衛所兵的首勝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269章 爲了百姓第189章 大換血第657章 勸降第896章 大勢已定(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261章 陰謀的味道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490章 倭寇算不得人第574章 滿載而歸!鄭芝龍!第141章 蓬萊水城第664章 瀋陽侯第102章 悽慘的難民第一百章 朱萬年送糧草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627章 投降第464章 是天津水師不是登州水師第195章 賜宴第582章 戰爭之神第707章 王者歸來第744章 決意南征第642章 追擊第192章 燧發槍仿製成功第684章 賄賂崇禎第439章 聯姻第873章 重新當狗第726章 槍打出頭鳥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797章 大汗也老了第480章 上當了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486章 跟倭寇過過招第388章 實力足夠才行第829章 騎兵教做人第697章 千里躍進伏牛山第六十四章 焦急的餘大成第581章 新式火炮有了進展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364章 不後悔第293章 守城戰第四十一章 招攬計劃失敗第856章 提前兩個月完成任務第890章 完美復刻第460章 鏈彈第157章 臥虎藏龍的萊州城第834章 婚禮第269章 爲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