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決意南征

這支數百艘戰船組成的艦隊,蔚爲壯觀,但井然有序,那些俘獲自幕府的戰船,被拆卸掉所有的武裝之後,成爲運輸俘虜的運輸船,海軍自己的運輸船,則運送那些繳獲的物資和外籍軍團的士兵,兩支艦隊的主力戰艦環伺在側,護衛着艦隊前行。

這一路上,順風順水,沒有出現什麼波折,七天之後,艦隊順利抵達威海衛港口。

早在啓程之時間,孔有德就先期派出一艘快船趕回登州,召集天策軍的高層前來威海衛,彙報工作。

所以在抵達之時,碼頭上就擠滿了等候的文武官員,迎接遠征艦隊的歸來。

隨後,孔有德一行,便來到了設立在威海衛城內的海軍司令部。

最讓孔有德上心的,當然是擴軍的工作,這一輪的擴軍比去年的時候規模更大,也更爲繁雜,所耗費的時間也更長的。

從年初就開始了,直到五月份他從威海衛起航,都沒有徹底完成,雖然下面的將領們能力都很足,但事情這麼多,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聽完部將們的彙報,孔有德表示很滿意,對陸軍各將領的工作予以了肯定。

根據第二輪擴軍的計劃,現在天策軍被分爲陸軍和海軍兩部分,海軍則分爲突擊隊和主力艦隊兩部分。

海軍的五支主力艦隊,是在五月初遠征之前劃分完畢的,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

突擊隊倒是擴編了不少,出征之時,孔有德只帶了五個營的老兵,其實另外還有五個營的新兵,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一直跟着第四艦隊,在崇明沙和膠州灣之間來回拉練,現在也基本形成戰鬥力,可以參加實戰了。

這十個營,歸屬三個師指揮,三個師長分別是張大虎,杜瑞,馮偉,隨張大虎帶到日本的五個營,只有兩個是他自己的,其餘三個營也都回歸各自建制,他的師將由兩營老兵兩營新兵共四個營組成,另外兩個師都只有三個營。

總的來說,海軍的規模增加的並不多,擴莫大增的是陸軍,現在的天策軍已經擴編至十四個軍團了。

第十一至十四軍團,都是守備軍團,由原本守備師的八個守備營擴編而來,由劉凱,張揚,武俊,蘇志文擔任軍團長,不過相比野戰使團,守備軍團的規模則小得多,沒有師一級的單位,每個軍團直接管轄五個營,守備營還是一千人的編制,四個守備軍團加起來,也才兩萬人。

而前十個軍團,都是妥妥的野戰軍團,第一至五軍團,都是由原本的五個野戰師擴編而來,軍團長依舊有五個師長擔任。

第一軍團是炮兵軍團,下轄三個炮兵師,合計六個炮兵營,總兵力一萬五千人,第二軍團是毛承福的騎兵軍團,還是三個騎兵師,不過丁山去了河南,第三個師長的位置給了吳猛,當初丁山打兗州城的時候,讓身爲大隊長的吳猛帶着一千騎兵向沂州城進攻,結果順風順水,一路招降納叛,愣是擴充到了五千兵馬,後續作戰中又屢立戰功,當師長是夠資格的。

第三至五軍團,都是步兵軍團,也是天策軍的中堅力量。

第六軍團是山地軍團,由原本擔任守備師師長的張東和任軍團長,下轄劉宇,丁山,熊文斌三個師,劉宇和丁山這兩個師已經進入河南的伏牛山和桐柏山,建立了穩固的地盤,不久之後,張東和這個軍團長,也將隨熊文斌的第三師一起,離開山東,潛伏到山西的太行山,爲將來中原爭霸奠定基礎。

第七軍團,就是龐國興的外籍軍團,邱明,賀文光,福田康夫三人擔任師長,原本外籍軍團只不過是一個營級建制,也就是原東洋營,經過朝鮮與日本兩場戰爭,吸納了大量的朝鮮籍和日本籍俘虜,現在有七個營的規模了,除了隨賀光文留守日本的兩個營,其餘都帶了回來。

第八軍團,就是李泰的葉赫軍團,現在正分散在黑龍江,庫頁島,蝦夷地,還有長白山東部地區,挖皇太極的牆角。

第九軍團,則是和外籍軍團一樣,在原本的獨立一營和獨立二營基礎上整編而來,兩個營長也榮升師長,軍團長由原本的後勤部長孟有才擔任,他們的任務還是駐守崇明沙,以及南直隸的幾個據點。

第十軍團,是由東江鎮歸順的明軍整編而來的,軍團長是在攻打山海關立下大功的許爾顯,下轄三個師,由吳克金,劉達明,何星三人擔任師長。

這十個野戰軍團,現在下轄的兵力並不一樣,最多的是程希孔的第三軍團,現在下轄五個師,共十八個營,總兵力接近四萬人,而第九軍團現在只有兩個師,四個營的兵力,還不到一萬人,其餘的也都數量不一。

不過大家對此都沒有什麼怨言,有多大的功勞,就有多大的權利。

就像程希孔,在吳橋起兵之時就是三個千總之一,另外兩個千總,孫龍跑了,李應元死了,他作爲資格最老的人,參與了幾乎所有大戰,擁有最多的兵力無可厚非。

儘管各軍團兵力都不一樣,但總的加起來數量還是很可觀的,單單十個野戰軍團,就有接近二十萬人,如果再加上海軍和守備軍團,天策軍的總兵力,已經快要接近二十五萬人了,而且還會繼續增加。

就拿李泰的葉赫軍團來說,現在有五個師,總兵力現在才一萬出頭,但他們的任務與衆不同,是在韃子的後院攻城略地,那麼隊伍規模很容易壯大起來,雖然不至於像四野那樣弄出個百萬大軍,但孔有德覺得弄個五六萬人,甚至十來萬人不是什麼難事,畢竟有山東這邊遠遠不斷的輸送物資,發展起來不是什麼難事,限制他們的只有當地的人口數量。

而張東和的山地軍團,擴張起來自然是更加輕鬆,人口的限制都沒有了,山西跟河南現在是流民遍地,給口吃的就賣命的大有人在,只要手裡頭有糧食,根本不愁招不到兵。

丁山和劉宇之所以這麼快,就有這方面的原因,他們本身戰鬥力就強悍,對付小股明軍根本不在話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地盤。

然後,效仿在山東進行的土改,以武力逼迫地主交出一半的土地,然後分發給無地的農民,不配合的直接刀子說話,反正他們現在的身份是‘流寇’,根本不用忌憚什麼。

甚至劉宇和丁山還效仿那些流寇,給自己起了個名號,劉宇就叫‘大漢王’,丁山叫‘雲南王’,搞得像模像樣的。

有了土地,他們自然受到流民的擁護,兵源根本不愁,他們還可以精挑細選,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根據地又是在伏牛山和桐柏山這樣的大山之中,根本不怕明軍來攻。

劉宇本身就是因爲山地戰這一拿手絕活,才從衆俘虜中脫穎而出,丁山跟着毛承福打濟南,後南下攻打兗州的過程中,山地作戰次數也不少,有了一定的經驗,跟劉宇取經之後,作戰能力又長進了不少。

而且,根據從河南傳回來的消息,就在上個月,左良玉奉五省總理熊文燦的命令,親率四萬大軍,進攻盤踞在伏牛山的‘大漢王’劉宇。

劉宇就利用山地戰的優勢,跟他玩起了躲貓貓,進山之後這四萬兵馬不可能聚集成一團,勢必分開,然後劉宇就不斷地利用地形,分割包圍,一點一點的吃掉明軍,根本不跟左良玉正面決戰。

結果半個多月的戰鬥下來,左良玉根本找不到劉宇的主力,反倒是不斷地被偷襲,埋伏,雖然每次損失的兵馬不多,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裡,他已經損失了接近五千兵力,斬獲的首級只有一百多枚,雙方的損失不在一個檔次,最後左良玉不得不放棄與劉宇決戰,轉而改爲圍困。

但伏牛山這麼大,他也只能守住幾個主要路口,根本防不住神出鬼沒的劉宇,劉宇都懶得去搭理左良玉,親自率領兩千五百騎兵,北出伏牛山,繞過左良玉的封鎖,直奔洛陽。

他也想效仿毛承福奇襲濟南城,來一個神兵天降破洛陽,不過他的運氣不大好,就在一個月前,闖王高迎祥通過奇襲攻破懷慶、彰德兩座府城,並且表現出了進攻洛陽的意圖,洛陽守軍嚴加防備,哪怕高迎祥最終選擇進攻東北方向的衛輝府,但洛陽城的守軍沒有放鬆戒備,擔心高迎祥殺一個回馬槍。

所以,丁山率軍抵達洛陽城下的時候,洛陽城的守軍立即進入備戰狀態,丁山無功而返,不過回去的途中,還是攻破宜陽,嵩縣,汝陽幾座縣城,並且洗劫一空。

這一舉動,弄得熊文燦也是頭大不已,他之前知道有這麼個大漢王,盤踞在伏牛山,而且不像其他流寇一樣四處流動,倒像是賴在伏牛山不走了,所作所爲有有點像是割據一方的意思。

在他看來,這樣的敵人可比流寇威脅打多了,流寇難成氣候,但如果讓這個大漢王在伏牛山扎穩腳跟,洛陽和開封時刻都處於巨大的威脅當中,一旦其中一座城池被攻破,必定聲勢大振,拉起十萬大軍只是頃刻之間。

結果左良玉損兵折將不說,洛陽城還被襲擊,如果不是這個大漢王兵馬不多,洛陽防備嚴密,恐怕這次就危險了。

最後他只能讓左良玉撤圍,去對付其他的流寇,先易後難,等到其他流寇都被消滅了,在來對付這個大漢王。

丁山那邊也差不多,明軍進攻了幾次,都是三四千人的規模,很快就被丁山給打退了,明軍也不自討沒趣,去對付其他流寇了。

此外,駐紮錦州的第四軍團,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進展。

擴編至後的第四軍團,已經有了足足兩萬六千兵馬,除了原本第四師的一萬五千兵馬,以及從新兵營補充進來的三千人,還有足足八千人來自於關寧軍。

這八千人,都是自願加入的,當初塔山守將何文昭,全程目睹了天策軍跟兩萬韃子的戰鬥,雖然只參與了最後一部分,以騎兵擊潰豪格部,然後追擊薩哈璘的戰鬥,但對於天策軍的實力,他有充分的瞭解。

雖然帶着嶽託的屍體,進入了錦州城,但他對關寧軍並沒有多少歸屬感,而且天策軍的強大,讓他羨慕不已,沒有堅城依仗的情況下,能夠擊敗數倍的韃子,其中還有七八千真韃子,並且把奴酋黃太吉的長子都給抓到了。

隨後的一段時間,他便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述給軍中的同僚,引起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共鳴,他們就暗中決定,找個機會投靠天策軍,至少不用過的這麼憋屈,並且還暗中派人與崔永平聯絡,表達投奔之意。

於是在正月的時候,第四師讓出山海關,進駐錦州,祖大壽從錦州撤防的時候,以何文昭爲首的三千關寧軍,直接投奔毛承福,祖大壽對此猝不及防,等到反應過來,何文昭他們已經進了錦州城,祖大壽也沒那個膽量去進攻天策軍,只能作罷。

隨後,有何文昭這麼個例子,又陸陸續續有四五千關寧軍投入天策軍,被崔永平加以整編。

手上有兵有糧有炮,崔永平自然不會閒着,組織了對義州衛和廣寧城的進攻,準備拿下這個兩個韃子的軍事重鎮。

在第四軍團的強勢進攻下,義州衛韃子根本抵擋不住,不到三天就被攻破,廣寧城的防禦能力強不少,駐守的兵力也更多,強攻三次之後都沒能成功,而後多爾袞率領兩萬大軍前來增援,崔永平暫時放棄了拿下廣寧的計劃。

不過拿下義州衛也算是完成目標了,義州衛卡在同蒙古草原的通道上,義州衛被拿下,通道就被打開了,隨後崔永平兵出察哈爾,降服了在打漁港之戰中損失慘重的敖漢和扎魯特兩部落。

現在,崔永平正在按照年終會議時制定的計劃,和漠北蒙古的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三大汗聯絡,爭取建立同盟,夾擊皇太極。

第248章 城外來了一夥騎兵第158章 昏聵巡撫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581章 新式火炮有了進展第892章 決戰開始第237章 三萬敵軍第176章 大鍊鋼鐵第162章 張居正、王安石、商鞅第242章 夜襲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186章 禁逃令第422章 徐元永的計策第223章 廷杖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793章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713章 兩手準備第五十章 慌亂的明軍第449章 把敵人炸上天第366章 探查民情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653章 山海關第897章 崇禎的糾結(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566章 這還是人嗎?第460章 鏈彈第232章 蔡鵬程兄弟第118章 初戰第127章 正面突破第二十四章 瀋陽中屯衛第254章 移花接木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426章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第469章 這就撤退了?第234章 又一次突襲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196章 死局第776章 同盟條約第433章 不把人命當回事第282章 前鋒抵達第492章 突襲海盜第208章 初戰告捷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664章 瀋陽侯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674章 皇太極第750章 天策海軍加入戰鬥第288章 愚蠢的孫應龍第八十九章 持續炮擊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214章 萊州圍城戰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144章 一石二鳥第501章 撞沉這艘船第十七章 禍事不斷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783章 招降阿巴泰第176章 大鍊鋼鐵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244章 悍勇的明軍第5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86章 劉宇的無奈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443章 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第480章 上當了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450章 沒良心炮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308章 明軍居然有火炮第175章 鐵炮和銅炮第797章 大汗也老了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491章 威海衛的建設第288章 大軍壓城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61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276章 好消息第537章 倒黴的趙四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181章 英國佬的巨型戰艦第640章 尋求解脫的劉宇烈第707章 王者歸來第101章 難民隊伍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219章 庸臣誤國第461章 雙島第303章 屢試不爽的戰術
第248章 城外來了一夥騎兵第158章 昏聵巡撫第把十八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581章 新式火炮有了進展第892章 決戰開始第237章 三萬敵軍第176章 大鍊鋼鐵第162章 張居正、王安石、商鞅第242章 夜襲第524章 向圓嘟嘟學習第186章 禁逃令第422章 徐元永的計策第223章 廷杖第412章 成功的游擊戰術第793章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713章 兩手準備第五十章 慌亂的明軍第449章 把敵人炸上天第366章 探查民情第484章 五千倭軍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653章 山海關第897章 崇禎的糾結(新書隆武大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第566章 這還是人嗎?第460章 鏈彈第232章 蔡鵬程兄弟第118章 初戰第127章 正面突破第二十四章 瀋陽中屯衛第254章 移花接木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426章 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第469章 這就撤退了?第234章 又一次突襲第407章 態度轉變第196章 死局第776章 同盟條約第433章 不把人命當回事第282章 前鋒抵達第492章 突襲海盜第208章 初戰告捷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664章 瀋陽侯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674章 皇太極第750章 天策海軍加入戰鬥第288章 愚蠢的孫應龍第八十九章 持續炮擊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567章 招攬畢懋康第670章 虎背熊腰第705章 征討不臣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721章 炮擊萩城第214章 萊州圍城戰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144章 一石二鳥第501章 撞沉這艘船第十七章 禍事不斷第四十八章 孫元化的煩惱第783章 招降阿巴泰第176章 大鍊鋼鐵第788章 擊潰,遇伏第244章 悍勇的明軍第5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86章 劉宇的無奈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443章 只能勝利,不能失敗第480章 上當了九十六章 整編軍隊第450章 沒良心炮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308章 明軍居然有火炮第175章 鐵炮和銅炮第797章 大汗也老了第129章 臨陣反戈(上架第一章,求訂閱)第491章 威海衛的建設第288章 大軍壓城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173章 仿製燧發槍第61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810章 給皇太極備一份大禮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五十九章 知縣要獻城第276章 好消息第537章 倒黴的趙四第536章 揚州,我來啦!第181章 英國佬的巨型戰艦第640章 尋求解脫的劉宇烈第707章 王者歸來第101章 難民隊伍第343章 八個總兵第九十四章 費心費力的王道純第153章 製取精鹽第219章 庸臣誤國第461章 雙島第303章 屢試不爽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