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背鍋俠

旋即,譚明遠從出征開始講起,一件一件的彙報這兩日來的戰況,包括天策軍騎兵的不斷襲擾,謝三賓力主通過那個淺灘快速渡河,叛軍營寨中數十門‘紅衣大炮’,

中軍大帳內,安靜的掉下一根針都能聽得見,衆人連呼吸的聲音都微不可聞,全神貫注的聽着譚明遠的描述。

儘管現在已經是日落時分,又是初秋時節,但劉宇烈仍舊感覺身後出了一身的冷汗。

越聽到後面,賬內的氣氛越是凝重,他們誰也沒能想到,謝三賓和吳三桂帶着一萬五千大軍,居然這麼快就打了有一個敗仗,而且還是徹徹底底的大敗仗,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本來謝三賓願意主動出擊,劉宇烈是很高興的,但考慮到他戰場經驗不足,於是派出了吳襄,靳國臣這兩個老將,雖然吳襄還是戴罪立功,但主要還是因爲他大淩河之戰臨陣脫逃,並不是能力不行。

一萬關寧軍,五千人的神策右營,又有兩個老將帶領,目的僅僅只是牽制叛軍,偵查清楚地形,敵情,試探性的打幾場,爲大軍解決白蓮教後,一舉剿滅叛軍打好基礎,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按理說不至於出現什麼簍子。

結果玩玩沒有想到,在這最不該出簍子的地方,卻偏偏出了這麼大一個簍子。

根據譚明遠所說,他們的兵馬除了極少數逃脫,大不多被殺死或者俘虜,殘部也被困於巨洋河東岸,再加上到現在爲止,還沒有潰兵討回來,那麼這支兵馬,已經可以算是全軍覆沒了。

短短一天的時間,一萬五千兵馬前軍覆沒,對於劉宇烈來說,根本無法接受,所以他剛纔下的差點就昏死過去了。

一萬五千人,雖然也就是此次平叛大軍的一成多一點,但加上祖寬所部的四千多人,那可就是近兩萬了。

叛軍消滅他們兩萬人,他們消滅的叛軍估計連一千人都沒有,這事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想到這些,劉宇烈感覺頭痛欲裂,根本想不到什麼好辦法來破局,他甚至產生了上吊自殺的想法,但想到自己的家人,也放下了這個念頭。

高起潛也看出了他的煩惱,雖然他也在爲這事發愁,但現在要做的不是發牢騷,而是把這件事情的影響降低,穩住局勢,以免因爲此次戰敗,導致後續作戰行動受到影響。

旋即他附身在劉宇烈旁耳語幾句,劉宇烈點了點頭,然後高起潛擡起目光,環顧賬內衆人,目光猶如雄鷹,盯的人心裡發慌。

他的目光終於落到了譚明遠的頭上,後者被他看得不由得一哆嗦,打了個冷顫,旋即又把頭深深的磕在地上。

不過他這個舉動,並沒有什麼效果,高起潛冷冷的說道“神策右營參將譚明遠,隨軍出征討伐叛軍,卻不料畏首畏尾,貪生怕死,遇敵不敢應戰,大戰正酣之時,拋棄部將,臨陣脫逃,致使軍陣大亂,全軍覆沒!如此苟且偷生,陷友軍於敵陣之輩,按軍法當斬!”

聽到自己成了背鍋俠,譚明遠連忙大喊道“高公公,冤枉啊,末將拼死奮戰,誰料那叛軍太過驍勇,我等根本抵擋不住啊!”

高起潛怒斥道“你這鼠輩,居然還敢如此狡辯,大軍慘敗,爲何不見些巡按,吳總兵,靳副將歸來,唯獨你一個小小參將得意脫身?若不是臨陣脫逃,拋棄部將,你如何能逃回來?”

“冤枉啊,高公公,末將冤枉……”

譚明遠的哭訴很快被高起潛打斷“賊廝安敢狡辯!來人,給我綁上,好生看押,明日午時,轅門問斬,傳首全軍,以儆效尤!”

譚明遠還想辯解,但已經被賬內的侍衛捆綁起來,嘴也被堵上了,只能嗚嗚的叫,然後被押了下去。

看到譚明遠被押走,高起潛才總算鬆了口氣。

他知道譚明遠所說的基本上都是真的,而且他本身也是宮裡擋差,對身爲神機營參將的譚明遠多少有些瞭解,知道他不是那種臨陣脫逃之人。

但現在的情況,必須要把罪責安在他頭上,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爲什麼一萬五千大軍全軍覆沒,否則你讓底下的士兵們怎麼想?

一萬五千大軍,被不到一萬叛軍幹掉,而且只花了半天的時間,那豈不是說明叛軍比韃子還要厲害,這以後的仗還怎麼打?

反正現在譚明遠成了光桿將軍,殺了也就殺了,能用他的人頭穩定軍心,也是一件划算的事情,至於譚明遠樂不樂意,那就由不得他了。

隨後高起潛來到劉宇烈旁邊,對又癱倒在椅子上的劉宇烈勸慰道“督師,這事兒算是穩住了!您老也別灰心,這叛軍無非是用計厲害罷了,吳襄他們大意輕敵,上了孔有德的當,才招致慘敗!”

劉宇烈此刻心情平復了一些,卻皺眉道“這事還是有些蹊蹺,先前吳三桂和祖寬中計,是沒與叛軍交過手,而且他們又年少輕狂,一路下來收復十餘座城池,以爲叛軍如白蓮教一般不堪一擊,所以才中計!

可是吳襄乃是老將,又有他兒子吳三桂隨軍,對叛軍瞭解頗多,斷然不會輕敵!更何況,如譚明遠所說,叛軍的半渡而擊是如此的簡陋,緣何吳襄會上當?

再者,吳襄所部近半都是騎兵,就算不能力敵,難不成還不能跑掉?”

高起潛也有些無奈,這事他沒有親歷,根本沒辦法回答劉宇烈,但偏偏劉宇烈是大軍統帥,現在他要是倒下了,這接下來的事情可就麻煩了。

他只能繼續勸解道“督師,這隻能說明叛軍太過狡猾,就如譚明遠所說,他們抵達渡口之時,對岸有叛軍四百步兵,就像是沒看到他們一般,自顧自的吃喝玩樂!督師不妨設想一番,若是您處在吳襄的位置,會不會也派兵進攻?而且派遣騎兵出擊?”

聽他這麼一說,劉宇烈點了點頭,剛纔聽的時候還沒感覺,如果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很有可能做的選擇也是一樣的。

由此看來,這叛軍果真是狡猾無比,對付他們還真不容易,同時也側面說明,叛軍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強大,完全就是靠着陰謀詭計贏的嘛,這也讓他有了一點信心。

思慮片刻,他又開口詢問“那依你之見,接下來該當如何?”

“督師,當務之急,仍舊是解決白蓮教,相較於叛軍,白蓮教無疑更好對付!消滅白蓮教一舉兩得,首先不用擔心腹背受敵,其次還可以重振士氣,雖然我把戰敗的責任推到譚明遠身上,但將士們的士氣必然也受到一些打擊,畢竟一萬五千大軍全軍覆沒,可不是什麼小事!如果能夠消滅白蓮教,士氣必然大大提升!”

“恩,你說的很有道理!”

劉宇烈點了點頭,這高起潛確實有些能耐,能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不像其他的太監總喜歡指手畫腳,還總是添亂,所以他跟高起潛相處的還算融洽。

旋即又補充道“還有,當下要探明叛軍的真實情況,咱們當初都有些大意了,沒有太過重視叛軍,對於叛軍的情報蒐集沒有那麼仔細,蒐集到的情報也是殘缺不全,這對作戰很不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劉宇烈對此深信不疑。

在它看來,這數次戰敗,無疑都是情報缺乏,大意輕敵,中了叛軍的詭計所致,只要把情報收集好,穩紮穩打,剿滅叛軍還是不成問題的。

……

泰山山脈,雙頭山。

雙頭上是泰山的一座高峰,雖不如主峰玉皇頂那般險要,但也算得上一座險峰。

雙頭上西側,還有一座高峰,兩山之間是一片河水沖刷出來,相對平緩的丘陵地帶,臨河靠山,異常險要。

而此時,毛承福率領的四千多兵馬,正駐紮在這一片丘陵地帶,毛承福的指揮部,也設立在雙頭山頂上,對於周圍方圓二十餘里的局勢都能清晰掌握。

現在大軍駐紮在這裡,就是爲了進攻濟南做準備,此地距離濟南城不過二十里,騎兵奔襲,半個時辰就能抵達。

雖然孔有德給他的命令是讓他自己看着辦,試探性的打一次,聲勢儘可能的浩大,能打下來最好,打不下來也無妨,只要吸引明軍的兵力就可以了。

但毛承福是個有志氣的人,他想的可是打下濟南城,九月初一他就率部就已經進了泰山腹地,到現在爲止,已經潛伏了七八天了,這段時間,就是爲了拿下濟南城做準備。

當初從濰縣到現在雙頭山一帶,他可是足足走了十天的時間,這三百多裡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相當的慢,主要是他一直走的都是山路。

從濰縣境內的黑山開始,他們所選擇都是人煙稀少的路線,一路窮山惡水,道路非常的差,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損失了不少戰馬,好在一人雙馬的配置,還是能夠保證他們的作戰能力。

經過長途跋涉,甚至還出現了一些減員,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毛承福也只得派出一個小隊負責收攏。

但這樣做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人煙稀少便代表着隱蔽,他們的行蹤就沒那麼容易被暴露,直奔到濟南城附近二十里,都沒有被發現,爲突襲提供了條件。

其次,他們還可以藉此擴充兵馬。

響馬賊是山東的特產,對於濟南府來也是一樣,導致響馬賊的原因很多,首先便是地形條件,雖然除了泰山山脈,沒有其他類似綿延不絕的大山,但丘陵地帶不少,爲響馬賊提供了藏身之所。

其次山東自古以來就人口密集,相比於登萊二府平均只有一百萬人,西南的兗州府人口估計得有兩百五十萬甚至三百萬,土地兼併又很嚴重,偏偏還是黃河流經之地,洪災和旱災都很多,一旦發生天災,官府賑濟不利,就會出現大規模饑荒,爲了活命也就落草爲寇。

加上馬政的影響,戰馬也不是稀缺物資,聚集成大規模的盜匪也是情理之中。

這半年裡,山東官府爲了對付日益擴張的天策軍和白蓮教,不得不把重心投入到平叛戰事上,對於境內清繳響馬力度也大爲縮減,甚至有些地方壓根就抽掉不出兵力圍剿,能保住城池不被攻破就不錯了。

再加上爲了籌集軍需物資,底層官吏又趁機搜刮油水,底層普通百姓的負擔日益加重,越來越多的人揭竿而起,響馬也就順理成章的壯大起來。

泰山山脈是絕佳的藏身之所,因此也聚集了大量的響馬,濟南府,青州府,兗州府活不下去的百姓,很多都選擇落草在臺上山脈,毛承福基本上就是一路走,一路作戰,一路收編。

進山遇到的第一股響馬賊有兩百多人,毛承福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以雷霆之勢,將其徹底剿滅,山寨也被摧毀。

然後將活下來的二十幾個俘虜都分散出去,讓他們去告訴其餘山頭的響馬賊,天策軍來了。

並且還讓他們帶去了任命狀,當初出發的時候,孔有德足足給他三個營的任命狀,只要他能招收三個營的兵馬,以後他的騎兵師就下轄六個營了,所以毛承福手頭的任命狀相當充裕。

這些俘虜對其他各家響馬的情況多少有些瞭解,只要人數超過一千五的給營長,超過五百的給大隊長,超過一百的也給中隊長,基本上都算是超規格的待遇。

而且還明確的告訴他們,只要接受任命狀,他們以後就是天策軍的人了,享受天策軍的待遇,倘若是執迷不悟,那就洗乾淨脖子等死。

對於這樣的條件,響馬賊的反應不一,有一些響馬的頭目是原先的明軍,青州之戰被天策軍擊潰,或者是白蓮教起事後落草的,他們對天策軍的實力有充分了解,也有一些消息靈通,腦子好使的,也明白天策軍的力量有多強,於是短短兩天時間就有七八支響馬來投,人數加起來超過五百人。

第七十八章 王爺和豬的區別第六十章 又一個孫元化的朋友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767章 進攻廣州城第689章 新年第542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760章 洪旭投敵了第472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他們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第245章第537章 倒黴的趙四第十九章 定下計劃第382章 我成爲了那隻蝴蝶第667章 船要,人也要第512章 投降第387章 簡筆畫第367章 打劫第657章 勸降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三章 適應新身份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386章 劉宇的無奈第245章第577章 造化弄人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148章 兵貴精不貴多第194章 膛線第582章 戰爭之神第十一章 情況有些不對勁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377章 陷入僵局第664章 瀋陽侯第八十一章 偵騎對決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503章 投降吧第659章 山地營第447章 神火飛鴉第385章 京觀第241章 開拔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629章 人命如草芥第487章 死性不改的倭寇第599章 塵埃落定第163章 打土豪、分田地?行不通第758章 總攻開始第182章 上當受騙第286章 恐怖如斯第200章 扯淡的‘百年海軍’第703章 欲效仿班定遠?第786章 首戰第355章 徐光啓第215章 開炮!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642章 追擊第192章 燧發槍仿製成功第814章 出征第114章 衝突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627章 投降第720章 推動兼併戰爭第859章 闖王的日子難過了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434章 狡猾的範景文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三十二章 大獲全勝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545章 你確定沒少說個十?弟688章 年終會議(下)第710章 飛起來了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五十四章 再次進攻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674章 皇太極第711章 抵達釜山港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七十四章 枝繁葉茂的王家第211章 死戰第339章 受降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二十二章 中伏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十章 就怕是鼠疫第761章 月港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701章 李倧的算盤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243章 殺光他們第720章 推動兼併戰爭第453章 撤退變潰退第291章 被無視了
第七十八章 王爺和豬的區別第六十章 又一個孫元化的朋友第155章 餘大成抵達第767章 進攻廣州城第689章 新年第542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第295章 再次攻城第760章 洪旭投敵了第472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他們第676章 多爾袞是個懦夫第245章第537章 倒黴的趙四第十九章 定下計劃第382章 我成爲了那隻蝴蝶第667章 船要,人也要第512章 投降第387章 簡筆畫第367章 打劫第657章 勸降第782章 誅心之語第三章 適應新身份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305章 固守待援第386章 劉宇的無奈第245章第577章 造化弄人第540章 佔據入海口第148章 兵貴精不貴多第194章 膛線第582章 戰爭之神第十一章 情況有些不對勁第205章 不簡單的案子第109章 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第377章 陷入僵局第664章 瀋陽侯第八十一章 偵騎對決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503章 投降吧第659章 山地營第447章 神火飛鴉第385章 京觀第241章 開拔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629章 人命如草芥第487章 死性不改的倭寇第599章 塵埃落定第163章 打土豪、分田地?行不通第758章 總攻開始第182章 上當受騙第286章 恐怖如斯第200章 扯淡的‘百年海軍’第703章 欲效仿班定遠?第786章 首戰第355章 徐光啓第215章 開炮!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642章 追擊第192章 燧發槍仿製成功第814章 出征第114章 衝突第470章 炮擊萊州城第627章 投降第720章 推動兼併戰爭第859章 闖王的日子難過了第六十六章 國法不容挑釁第434章 狡猾的範景文第781章 栽在自己人手上第777章 臺灣發展計劃第三十二章 大獲全勝第606章 戲耍吳三桂第128章 李九成對張燾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545章 你確定沒少說個十?弟688章 年終會議(下)第710章 飛起來了第233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五十四章 再次進攻第111章 抵達登州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312章 明軍投降第674章 皇太極第711章 抵達釜山港第686章 年終會議(上)第七十四章 枝繁葉茂的王家第211章 死戰第339章 受降第417章 居然沒死(以後3000字一章了)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二十二章 中伏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第十章 就怕是鼠疫第761章 月港第八十四章 士氣第701章 李倧的算盤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二十三章 不知從何而來的敵軍第243章 殺光他們第720章 推動兼併戰爭第453章 撤退變潰退第291章 被無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