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幹啥去了

十幾個軍政大員湊一張桌子前,對着各自面前的電話說話,會議室裡都是噪音。大門推開,羅斯福被輪椅推了進來,現場立刻安靜,所有人都放下了電話。

“我剛剛接到了丘吉爾首相的電報,他對於德國潛艇襲擊美國巡洋艦一事深表憤慨,表示英國願意和美國一道捍衛自由世界。丘吉爾首相建議,結成一個英美中三國組成的自由世界同盟。看來我和丘吉爾先生想到一起去了,我建議丘吉爾先生給中國的那位大總統就三國結盟一事致電磋商。在中英領導人達成一致以前,我想各位應該能有一個大概的結論了。那麼,請大家告訴我,如何才能打動那位中國的大總統,讓他心甘情願的加入三國同盟?”

羅斯福的開場白之後,這種會議的暢所欲言的特點顯示出來了。

一名軍官舉手:“據情報部門統計,中國人的國防軍地面部隊的規模大約爲五百萬,空軍五十萬,海軍四十萬。必須承認,中國有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這支軍隊無論投向哪個陣營,都足以改變世界格局。最新情報顯示,中國人在中亞和遠東打的不錯,一直處在進攻的狀態,並且之前他們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軍事觀察團的代表們,有幸參觀了戰俘營,得出的結論是大約有五十萬蘇聯軍人成爲了中國人的俘虜。我的結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中國站在美國的對立面。他們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強大很多,這一點我們在德國的情報人員已經用事實證明了,德國人在歐洲採取的戰術。源自中國。”

又一個人舉手:“截止10月份,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數字推斷,得出結果如下:中國的鋼鐵產量達到了3500萬噸,其中可用於軍事軋鋼企業的總產量,不少於1000萬噸。中國的石油儲備2000萬噸,中國石油的年產量約爲3000萬噸。……。”

一名海軍軍官舉手:“明年五月,中國海軍將有兩艘湖廣級戰列艦加入現役。屆時中國海軍的戰列艦總噸位將達到40萬噸,航母總噸位25萬噸。我們的情報人員發現,中國最大的造船廠江南集團。在新戰艦即將交付之前,再次向鋼鐵企業下了新的訂單,這些訂單足夠該企業生產八艘航母,或者三艘中國人稱之爲湖廣級戰列艦。因爲沒有發現該企業向特種軋鋼廠下的訂單中存在用於製造大口徑火炮的特種鋼材。情報人員推斷該企業至少接到了海軍五艘排水量不小於四萬噸航母的訂單。”

“中美合資蕪湖軍工集團明年的生產任務爲7MM口徑的半自動步槍50萬支。7MM口徑的衝鋒槍20萬支,各種口徑的迫擊炮2萬門。75MM以上口徑的火炮3000門。中國在武漢還有一個規模相當的軍工企業,結合這個因素,中國地面部隊的規模在未來的一年,可能達到800萬人的規模。”

最後一個發言的是深受羅斯福信任的霍普金斯,從他的口中說出來的話,卻無法讓人愉快。“富蘭克林,方劍雄對美國充滿了失望和怨氣。這一點我必須提醒您。從司徒雷登大使發回的電報結合以上情報分析之後,我們推斷出來的結論爲。中國政府不可能與美國和英國結盟,至少在中國軍隊沒有取得一場決定性的會戰勝利之前,是不會與美國和英國結盟的。理由很簡單,目前的中蘇戰爭,並沒有給中國工業和國家經濟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方劍雄這個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風決定了,他是不會求着美國結盟的。也就是說,他想得到的東西,目前美國政府不捨得給,也不會做出讓步。”

“你們認爲他想得到什麼?”羅斯福一直沒說話,手託着下巴很安靜的傾聽,一直到霍普金斯說完了纔開口,然後用一種帶着失望的眼神在看對面。

“結論是,方劍雄不會放棄對太平洋控制權的爭奪,或者說在他心中有一道底線,中國海上權益的底線。這條底線在哪,我們不得而知。這麼說的理由是,中國在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條約之後,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實力增長了一倍以上。很明顯,這不是單純的衝着日本去的,以方的眼光,不難看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存在,就是爲了遏制日本海上威脅。現在美國要參戰了,對德日意宣戰之後,美日海軍之間在太平洋必將有一場決戰。”

霍普金斯緩緩說着,每一個單詞都顯得很凝重。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處在世界第二位,中國的海軍已經足以抗衡日本聯合艦隊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甚至在航母的數量和噸位上,已經暫時是世界第一。就這還沒有算上可能又要開工的幾艘航母。

中國海軍對航母的熱情,似乎很高,這一點美國海軍最初並沒有太放在心上。隨着日本南下,威爾遜親王號被飛機擊沉之後,航母的威力得到了證明。美國海軍才重視起航母,以美國的工業能力,只要政府出的起錢,最多一年美國的航母就能領跑世界。

這個結論讓羅斯福深感不安,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一旦美國參戰,沒有拉上中國這個與美國利益糾纏且實力強大的盟友,對於美國選民而言,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出於政治的考慮,羅斯福纔會在第一時間與方劍雄聯繫,只是沒想到得到這麼一個讓人沮喪的消息。

“真的很難說服中國方麼?那麼在經濟援助方面多做一些讓步!”羅斯福再次詢問,霍普金斯很肯定的搖搖頭道:“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中國方一直就是一個意志堅定的領導者,我們判斷他告訴司徒雷登大使的話,已經是最終結論了。”

“單純的從軍事角度看,中國目前還沒有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日本在得到南洋的利益之後,半年之內武裝起一百個師團都不是太大的問題。而日本在遠東,還有一塊陸地作爲跳板!方在解決蘇聯近在咫尺的危機之前,不會容忍他的國家陷入兩面受敵的處境!”

“這真是一個糟糕的結論!”羅斯福嘟囔了一句,完全忘記了此前他爲了限制中國,暗中做的那些手腳。

“是的,這個結論讓人沮喪!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方和他的家族,在美國有着巨大的利益。他的夫人之一是美國人!我們認爲可以從這個方面着手,促使中國方能更早一些加入英美同盟的陣營!我們還可以考慮斡旋中蘇戰爭!”霍普金斯說出的是一羣智囊們的綜合意見,不過這個意見在他心裡可不怎麼看好。斡旋中蘇戰爭,早幹什麼去了?當初中蘇爆發戰爭,好像美國政壇主流都很樂見。羅斯福總統不過僅僅表示了一下遺憾而已,並沒有做出更加積極的舉動。現在美國要參戰了,纔想起來中國的重要性。從這個意義上看,當初美國退出菲律賓,就是一個重大的失誤!這個失誤的最終惡果,就是直接導致日本南下毫無壓力。而中國,則一直以反蘇爲己任,並且中蘇之間實際上一直處於敵對狀態。

方劍雄的辦公室裡也在開會,一羣大佬們深夜被叫醒當然很不爽。不過能坐在方劍雄的書房裡開會的人,都不會因爲這個對方大總統生出任何不滿,反而因此感到榮幸。

“好了,我必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美國要參戰了。羅斯福希望中國加入英美同盟,遭到了我的拒絕。這個決定,早在中蘇開戰之前就已經制定,現在大家可以討論一下,我們要在什麼樣的一個時機之下,加入英美同盟。”

“大總統,現在國防軍的精銳全在西伯利亞和中亞,您的決定是英明的!什麼時候參戰,這要取決於預備役的工作效率了。在沒有做好應對可能來自日本陸地上不少於三百萬軍隊的進攻之前,不考慮結盟的問題。”徐樹錚很乾脆的表示對方劍雄的支持,作爲總參謀長,他對中國軍隊的現狀有充分的瞭解。

方劍雄把目光投向張孝淮,新編部隊情況是他在負責。

“大總統,目前全國範圍內統計的數字顯示,各省徵募的新兵數量大概在120萬人左右。這些士兵的素質還是不錯的,至少接受了五年義務教育。根據過去的經驗看,新兵訓練至少需要三到四個月,技術兵種需要的時間爲六個月到八個月。有一個問題必須引起注意,目前用於防備日本人的五十個步兵師,除了個別部隊,其餘的部隊新兵爲八成。我有一個想法,儘快讓這些新編的部隊投入戰場,把一些長期作戰的老部隊換下來休整。大概需要六個月到八個月的時間,所有新編的部隊都能上戰場走一遭。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所有需要謹慎。”張孝淮說完了,看了一眼蔣方震。

“美國人現在想起拉我們下水,早幹啥去了?”蔣方震開口就是一句幸災樂禍的話,衆人跟着都忍不住笑了出聲。“好了,不提這個了。我覺得潤農的建議很有見地,利用中蘇戰爭,儘快的讓新編部隊投入實戰,有助於今後的戰爭。這是一個着眼長遠的建議。”

第二百一十章 海軍的姿態第七十九章 快速發展第四十四章 碰釘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拆樓利器和自殺反擊第六十六章 泗水案(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五十九章 南北議和(六)人心第九十章 泥沙俱下第四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一十五章以我爲主(五)第二十三章 政客無恥第二百三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兩面要好處(1)第二百七十章 遠見和陰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決定參戰第一百零四章擴張(十)硬着頭皮也要打第三十八章 革命黨上門(下)第九十一章 反動軍閥野心家(上)第六十五章 泗水案(上)第八十二章 偶然和必然第二百九十章 餘韻第二百七十四章 四不像?第十九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下)第九十章 各行其道(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上戰場第三十二章東征、北伐(二十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無禮與傲慢第七十一章京漢線之戰(十一)租界衝突第二百一十四章 殺光(1)第四十一章 戰爭模式的變化(2)第六十五章 泗水案(上)第一百五十五章加緊備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利益永恆第一百九十一章張網第二章 凡事留一線第四十四章 中原鹿正肥(十一)挽救危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三件大事(1)第二百章 西伯利亞殲滅戰第九十七章 擴張(三)根據需要決定幕後指使者第五十九章朱家寶的蕪湖行(下)第七十四章科研隊駐地第四十六章 交出指揮權第一百一十三章 掀桌?第二十六章 總導演(中)第六章 針對性的訓練(下)第一百二十章決戰(11)底線第三十八章中原鹿正肥(五)第一百三十章 不淡定第一百零九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三百二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問題(2)第九十七章 擴張(三)根據需要決定幕後指使者第一百一十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下)第一百五十三章比耐心第二十五章 立業(上)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大巨頭的會晤第六十三章 意外的堅持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略東北(1)第八十四章第六十二章 太湖秋操(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哭泣的法蘭西第八十章 核心第七十章 一致?第十章 聯手第九鎮(下)第三十三章 沆瀣一氣第十二章 被坑拜師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下之前第六十五章 京漢線之戰(五)打響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地總結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中日友好?第八十五章 各行其道(五)兩省合一第五十一章 躍馬中原(七)蚌埠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決戰(6)民黨之改組爭議第一百五十七章突襲第四十一章 奪營(上)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十二章 英國出損招第八十二章 偶然和必然第二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問題(2)第十五章 東征、北伐(三)第三十一章 東征、北伐(三十)第四十三章奪營(下)第六十八章 出油及方某人的影響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陸大高材生第三十一章 爾虞我詐的國際形勢第一百五十三章比耐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地總結會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六十四章 失敗的嘗試第三十八章後勤命脈(3)第七十章京漢線之戰(十)漏洞!第六十三章京漢線之戰(三)臨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遷(1)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七十九章 贏家只有一個!第八十三章各行其道(三)義憤第二百一十三章以暴制暴第一百一十三章 以我爲主(三)
第二百一十章 海軍的姿態第七十九章 快速發展第四十四章 碰釘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拆樓利器和自殺反擊第六十六章 泗水案(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五十九章 南北議和(六)人心第九十章 泥沙俱下第四十九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一十五章以我爲主(五)第二十三章 政客無恥第二百三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兩面要好處(1)第二百七十章 遠見和陰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決定參戰第一百零四章擴張(十)硬着頭皮也要打第三十八章 革命黨上門(下)第九十一章 反動軍閥野心家(上)第六十五章 泗水案(上)第八十二章 偶然和必然第二百九十章 餘韻第二百七十四章 四不像?第十九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下)第九十章 各行其道(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上戰場第三十二章東征、北伐(二十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無禮與傲慢第七十一章京漢線之戰(十一)租界衝突第二百一十四章 殺光(1)第四十一章 戰爭模式的變化(2)第六十五章 泗水案(上)第一百五十五章加緊備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利益永恆第一百九十一章張網第二章 凡事留一線第四十四章 中原鹿正肥(十一)挽救危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三件大事(1)第二百章 西伯利亞殲滅戰第九十七章 擴張(三)根據需要決定幕後指使者第五十九章朱家寶的蕪湖行(下)第七十四章科研隊駐地第四十六章 交出指揮權第一百一十三章 掀桌?第二十六章 總導演(中)第六章 針對性的訓練(下)第一百二十章決戰(11)底線第三十八章中原鹿正肥(五)第一百三十章 不淡定第一百零九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三百二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問題(2)第九十七章 擴張(三)根據需要決定幕後指使者第一百一十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下)第一百五十三章比耐心第二十五章 立業(上)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大巨頭的會晤第六十三章 意外的堅持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略東北(1)第八十四章第六十二章 太湖秋操(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哭泣的法蘭西第八十章 核心第七十章 一致?第十章 聯手第九鎮(下)第三十三章 沆瀣一氣第十二章 被坑拜師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下之前第六十五章 京漢線之戰(五)打響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地總結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中日友好?第八十五章 各行其道(五)兩省合一第五十一章 躍馬中原(七)蚌埠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決戰(6)民黨之改組爭議第一百五十七章突襲第四十一章 奪營(上)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十二章 英國出損招第八十二章 偶然和必然第二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問題(2)第十五章 東征、北伐(三)第三十一章 東征、北伐(三十)第四十三章奪營(下)第六十八章 出油及方某人的影響力第一百七十七章 陸大高材生第三十一章 爾虞我詐的國際形勢第一百五十三章比耐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地總結會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六十四章 失敗的嘗試第三十八章後勤命脈(3)第七十章京漢線之戰(十)漏洞!第六十三章京漢線之戰(三)臨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遷(1)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七十九章 贏家只有一個!第八十三章各行其道(三)義憤第二百一十三章以暴制暴第一百一十三章 以我爲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