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找尋突破口

一大早起牀的時候,吳宗睿感覺到神清氣爽,昨夜的溫柔和纏綿,依舊在他的腦海裡面盤旋,難怪那麼多人沉湎風花雪月之中,難以自拔。

柳隱早早就起牀了,準備好了早餐,其實州衙裡面也有早餐,只不過徐佛和柳隱都不願意吳宗睿在府衙去吃早餐。

洗漱完畢,吃過早餐,眼看着就要到卯時。

穿着嶄新的官服,吳宗睿來到了二堂後面的廂房。

雖然未做過主官,不過吳宗睿還是知曉爲官之道,原則上知州每天都要到廂房去,安排部署一天的工作,接近申時的時候,諸多的官吏再次來到廂房,稟報一天的工作情況,不過明朝中葉以後,除開勤勉的知縣每天如此署理政務,絕大部分的知縣都不這樣做了,知府和知州更是學會了偷懶,七天到十天左右的時間,召集府衙或者州衙的官吏議事,其餘時間讓下面的官吏自個忙去。

唯一例外的就是斷案的時候,那是必須要升堂的。

同知蘇平陽首先來到了廂房。

“大人,州衙的官吏洗漱在大堂等候,不知道大人。。。”

“知道了,告訴所有官吏,該忙什麼就忙什麼,不必在大堂外面等候,你將滁州縣、全椒縣和來安縣三年以來賦稅徵收名冊拿來我看看,州衙存銀以及糧食庫存的賬簿,也拿來我看看,若是有什麼疑問,我自會詢問你的。”

“好的,下官這就去給大人拿來名冊賬簿。”

看着蘇平陽離開的身影,吳宗睿沒有多說一句話。

滁州的大致情形,吳宗睿還是瞭解一些的,這裡的官紳家族的確不少,其中最爲顯赫的就是郭家與何家兩家,郭家不用說,祖上是滁陽王郭子興,郭子興的義女馬皇后,乃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可謂是對朱元璋影響最大的人,何家的祖上是天寧翼元帥何文輝,何文輝是朱元璋的義子,曾經被賜姓朱,爲大明王朝的創立立下赫赫戰功。

雖然過去了兩百多年的時間,不過郭家與何家的威風不減,依舊是滁州最大的官紳家族。

至於說梅家,無法與郭家、何家比較,但也是滁州影響頗大的官紳家族。

其實滁州影響最大的郭家與何家,倒是低調很多,不參與官紳家族抱團的事宜,他們的祖上太過於顯赫,只要不犯下大事,朝廷是絕不會爲難的。

這倒是省去了吳宗睿很多的麻煩,如果滁州的士紳家族,真的以郭家與何家爲首,他還真的沒有太多的辦法去應對。

昨日吳宗睿與曾永忠商議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擬定了對付滁州境內官紳家族的辦法。

不客氣的說,吳宗睿如果不能夠拿下滁州境內的官紳家族,就不要想着做什麼事情。

時間不能拖延的太長,剛剛上任的吳宗睿,可以找到熟悉地方情況的理由,暫時不召集州衙的官吏,也不去見下面的知縣,可十天半月之後依舊沒有動靜,議論肯定就會出現,如果讓南京的那些御史得知了消息,肯定會趕赴滁州,調查瞭解情況並予以彈劾。

時間還是有些緊迫的。

不一會,蘇平陽抱來了一疊文書。

“大人,您要的文書全部都在這裡了。”

“蘇大人,將文書放在這裡,你去忙吧。”

“好的,大人若是有什麼吩咐,下官就在前面的官署。”

翻開滁州田賦彙總表,吳宗睿倒吸了一口涼氣。

滁州所屬三個縣,黃冊標明的耕地總數爲七十五萬畝。

明朝土地數量的變遷,其實就是大明朝廷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曲線圖,明初朱元璋丈量天下土地,那個時候大明一共有八百萬頃左右,到了萬曆初年,這個數字變爲三百八十萬頃,還不到明初的一半,萬曆年間,張居正大力改革,重新丈量全國土地,最終的數字是八百九十萬頃,這個數字應該存在不少的水分,畢竟大明建國已經二百餘年,開墾的土地是不少的,可惜張居正去世之後,耕地數量大幅度下滑,崇禎元年剩下不足四百萬畝了。

耕地減少,意味着土地兼併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意味着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的下滑。

爲了維持官府的開銷,朝廷不得不增加賦稅,明末戰爭頻繁,著名的明末三大餉,就是在此等的情況之下產生的。

大量的土地被官紳家族霸佔,他們不需要繳納任何的賦稅,而沉重的賦稅落到了尋常百姓的頭上,加上連年的災荒,逼的百姓造反。

滁州所轄的三個縣,大都是平原地帶,而且處於南直隸核心地帶,耕地肯定不少。

放下手中的文書,吳宗睿略微的沉思一下,站起身離開廂房,朝着文庫的方向而去。

文庫裡面存有大量的文書,其中就有萬曆年間張居正測量土地留下的存根。

守衛府庫的吏員,看見吳宗睿走過來,連忙彎腰了。

“大人需要查閱什麼文書,屬下幫忙去查詢。”

“不用了,你在外面等候,我進去看看。”

走進文庫,吏員在外面輕輕關上門。

吳宗睿回頭的時候,看見門沒有關牢,留有一絲的縫隙,他輕輕的咳嗽了一聲,門瞬間就關上了。

微微搖頭,吳宗睿朝着書架走去。

賦稅乃是官府署理政務的重中之重,所以資料很好查詢。

不過一刻鐘的時間,吳宗睿就找到了需要的數據。

萬曆七年,南直隸推行一條鞭法,滁州重新丈量土地,土地總數爲十四萬頃,摺合二百一十萬畝,其中滁州八十五萬畝,全椒縣六十五萬畝,來安縣六十萬畝。

看到這個數據,吳宗睿楞了好半天,一時間沒有緩過神來。

放下卷宗的時候,吳宗睿隱隱的明白了,爲什麼大明王朝的滅亡不可避免,爲什麼東林黨的真實面目那樣的不堪。

萬曆七年滁州重新丈量土地,這裡面肯定還有漏報,也就是說,滁州實際所有的耕地,至少在二百一十萬畝以上,可是到了崇禎三年,居然只剩下七十五萬畝耕地了,剩下的土地到什麼地方去了,不言而喻。

更加關鍵的是,朝廷數次調整土地的賦稅,譬如說萬曆四十六年,以遼東戰事爲由,加徵遼餉,截止泰昌元年,遼餉數額達到了每畝九釐銀子,天啓年間,增加到每畝九釐五毫,而這每一次增加的背後,就是土地被大量兼併的事實。

崇禎三年,朝廷入不敷出的前提之下,再次增加田賦,每畝增加三釐。

應該說豐年的情況之下,農戶尚能夠勉強承擔朝廷田賦,不過遭遇到地方官府的盤剝之後,就算是大豐收之年,農戶也難以承受,這是因爲徵收田賦的過程之中,存在火耗,以前是在徵收糧食的過程之中,侵吞農戶的糧食,後來摺合銅錢徵收,地方官府明確的增加賦稅,謂之地方開銷需要的賦稅。

想想也是,朝廷壓根不管地方上需要的開銷,各級官吏的俸祿少的可憐,無法維持家用,更不用說辦公開銷了,無奈情況之下,只能將手伸向了賦稅。

而這一切的背後,東林黨可謂是最大的推手之一。

崇禎元年,在徹底收拾魏忠賢之後,崇禎皇帝大力啓用被閹黨打壓的官員,這裡面絕大部分都是東林黨人,這些東林黨人掌握權力之後,廢止了魏忠賢推行的所有政務,其中就包括徵收商貿賦稅等事宜。

魏忠賢出身貧苦,知道底層農戶的辛苦,絕不增加田賦,不增加農民的負擔,轉而將增加賦稅的目光盯準了商賈,應該說這個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可惜的是,東林黨人與商賈幾乎融合爲一體了,朝廷大力征收商貿賦稅,侵犯了他們的利益,當然要毫不留情的反對,於是商貿賦稅不再徵收,朝廷的銀子不夠用就向農民伸手了。

明末農民被逼的走投無路,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很大程度上面是東林黨人所致。

走出文庫的時候,吳宗睿已經下定了決心。

當然,這個時候的他,並未想到在滁州一地減輕農民的負擔,這不是他能夠做的事情,如果因爲這件事情,徹底得罪了東林黨人,得罪了朝中的權貴,他將失去立足之地。

不過趁着這個機會,壯大自身的實力,讓信義幫護衛得到更多的錢糧,爲今後大規模發展奠定基礎,倒是可行的。

扳倒滁州的幾家官紳家族,讓其他所有的官紳家族聽從州衙的號令,展現出來州衙與各級官府的權威,是眼下面臨的最爲重要的事情。

吏員依舊守候在門口。

吳宗睿看了看吏員,微微一笑,讓吏員楞了好半天。

回到廂房,吳宗睿陷入到沉思之中,他必須想到一個完全之策,找尋到最好的突破口,名正言順的打擊個別的官紳家族,讓滁州境內的官紳家族無法聯合起來。

一直到午時,吳宗睿才離開廂房,往後院而去。

短時間之內,他不會在府衙吃飯,這也是避免與府衙的官吏有過多的接觸。

言多必失,如果不小心透露出來自身的打算,消息會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出去,那樣的情況之下,吳宗睿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戰(2)第四百五十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五章 族規之爭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一百七十章 適可而止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塵埃落定(1)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懟上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一千零四十章 遭遇危險(5)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度陳倉(4)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十九章 算賬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一千零九章 融合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八百七十六章 豁然開朗(2)第六百零五章 憂患悄然而至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一千零四十章 遭遇危險(5)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島變故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五十二章 劉寧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針對性部署(1)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一千零四十章 遭遇危險(5)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2)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八章 準族長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輕敵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八百零九章 重大的決斷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
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戰(2)第四百五十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五章 族規之爭第六百二十七章 閃電戰(1)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一百七十章 適可而止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塵埃落定(1)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六百九十章 局勢走向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懟上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一千零四十章 遭遇危險(5)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六百九十四章 暗度陳倉(4)第九百九十一章 挑起事端(2)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十九章 算賬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一百四十六章 也算是威脅第一千零九章 融合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八百七十六章 豁然開朗(2)第六百零五章 憂患悄然而至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一千零四十章 遭遇危險(5)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島變故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懼第五十二章 劉寧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鍵時刻的堅持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八百零二章 張東濤的機智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針對性部署(1)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一千零四十章 遭遇危險(5)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2)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八章 準族長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殘陽如血(2)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舉風波(1)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輕敵第三百七十二章 末路(1)第八百零九章 重大的決斷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同的心思第一千章 微服私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