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

瀋陽,大政殿。

皇太極看了看大殿上的衆人,揮了揮手。

“今天議事就到這裡,都散去吧,豪格與濟爾哈朗留下,文程,你也留下。。。”

離開大政殿的時候,代善和多爾袞不經意的回頭,看了看豪格與濟爾哈朗兩人。

剛剛在大政殿議事,主要就是說到了大軍進擊遼東的事宜。

此次的征伐,對於大清國來說,意義絕不一般,皇太極已經改變了策略,準備讓八旗軍在遼東紮根了,大明的關寧錦防線,困擾了大清國多年,很多次的征伐,都因爲大明山海關的險峻無疾而終,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皇太極,大清國在遼東投入了無數的兵力和錢財,最終都沒有能夠取得預期的戰果。

如果能夠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城池,則大明朝廷所依賴的僅僅是山海關,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之下,八旗軍可以從喜峰口等地入關,採取前後夾擊的方式,很有可能攻陷山海關,實現大清國滅掉大明朝廷、入主中原的終極戰略目標。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步,尚需要很長的時間,八旗軍攻陷了錦州以及寧遠等城池之後,如何的建設這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就是擺在眼前的最爲根本性的問題。

實事求是的說,皇太極也是在充分了解了大明薊遼督師吳宗睿的經歷之後,才下定決心的,以前大清國不願意完全的佔據遼東,也是因爲建設遼東需要大量的投入,很有可能拖垮大清國的財力,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眼看着大明的登萊新軍逐漸的崛起,眼看着大明的登萊之地愈發的富庶,眼看着大明的登萊新軍不僅掌控了旅順島、金州和皮島等地,威脅到大清國的後方,現在的登萊新軍,又將手伸向了遼東。

這是皇太極無法容忍的,也是大清國無法忍受的。

如果能夠在遼東徹底打敗登萊新軍,且完全的佔據關外,則大清國的勢力,將要逐漸向着大明的北直隸方向延伸,到時候,大明的崇禎皇帝肯定無法容忍,將要在遼東投入大量的兵力,甚至是與大清國決一死戰。

進擊中原、滅掉大明王朝,不一定要等到大清國完全的富庶起來。

大清國的財力薄弱,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而且短時間之內也無法徹底解決,迄今爲止,大清國的軍士,都沒有軍餉,完全依靠戰鬥劫掠獲取財富,維持生存,皇太極曾經想着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可惜大清國的朝廷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銀子。

剛剛的議事,皇太極已經表明了決心,一定要拿下整個的遼東,到時候八旗軍再次入關,劫掠大量的漢人,到遼東一帶生活,這樣大清國就能夠徹底穩固遼東地區了。

而且遼東地區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在這裡耕種一定能夠獲取大量的糧食,足以緩和大清國缺乏糧食的問題了。

想要做到這一切,最大的問題就是登萊新軍。

只要打敗了登萊新軍,其餘的遼東邊軍等,就不是多大的問題了。

大清國上下,意見完全統一了,接下來,就是多鐸與阿濟格率領的大軍,攻陷錦州和寧遠等城池,徹底打敗大明的登萊新軍。

代善和多爾袞一直都有些不明白,如此重要和關鍵的戰鬥,皇太極爲什麼沒有能夠親自領軍,而是讓年輕的多鐸成爲主帥。

從遼東送回來的奏摺上面,代善和多爾袞都知曉了,阿濟格率領的三萬前軍,曾經包圍了遼東的塔山城池,圍困了一萬多的明軍,這些明軍應該是馳援錦州城池的,眼看着這一萬多馳援的明軍就要被剿滅,關鍵時刻,吳宗睿麾下的登萊新軍出動了,夜裡展開了突襲作戰,迫使阿濟格率領大軍連夜撤離。

失去了給予明軍當頭一棒的作戰機遇,而且還損失了接近三千的軍士,代善和多爾袞等人感覺到的是遺憾,他們不知道皇太極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議事的時候,皇太極並未提及此事,也沒有打算更換主帥。

皇太極將豪格與濟爾哈朗等人留下,進入到偏殿議事,這讓代善和多爾袞擔心,特別是多爾袞,他的親哥哥和親弟弟都在遼東指揮大軍作戰,如果皇太極不滿意多鐸和阿濟格領軍,更換了主帥,對於他們三兄弟來說,是沉重的打擊。

。。。

剛剛進入到偏殿,豪格迫不及待的開口了。

“父皇,兒臣以爲,應該更換主帥,多鐸領軍圍住了錦州城池,連續進攻十多天,都沒有絲毫的結果,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朝廷需要消耗太多的糧草,時間長了肯定撐不住,兒臣願意領軍,前往遼東作戰。。。”

站在最後面的范文程低着頭,不看任何人,如此機密的事宜,他本不應該知道。

皇太極看了看豪格,微微皺眉,他讓豪格來到偏殿的目的,就是專門囑託的,豪格脾氣直,說話不知道遮掩,而且缺乏長遠的目光。

豪格說完之後,皇太極看向了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是皇太極的左膀右臂,其爲人沉穩,頗有謀略,而且對於大局的把握是不錯的。

濟爾哈朗看到了皇太極的眼神,抱拳之後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遼東還是要維持穩定,不宜臨陣換將,如此對於軍心不利,對於攻打錦州城池的將士也是不利的。。。”

不服氣的豪格看了看濟爾哈朗,準備開口。

皇太極狠狠的瞪了一眼豪格,不客氣的開口了。

“豪格,多聽聽他人的話語有好處,濟爾哈朗,你繼續說。”

皇太極開口,豪格頓時焉了,低下頭。

濟爾哈朗看了看豪格,臉上沒有什麼表情。

“皇上,臣以爲,遼東之局勢,已經關乎我大清國的國運,臣本來是準備建議皇上親征,指揮此次作戰的,不過臣在看了豫親王多鐸的奏摺之後,改變了主意,多鐸的奏摺,讓臣想到了當年的大淩河城之戰。”

“多鐸也是採取圍城打援的方式,圍困錦州城池,迫使大明的登萊新軍馳援錦州城池,從而將進攻的重點轉向登萊新軍,只要打敗了登萊新軍,其餘問題迎刃而解。”

“至於說糧草供給的事宜,臣以爲,進擊遼東的大軍,務必保證糧草的充足,絕對不能夠缺糧,務必讓大軍支撐下去,儘管供應大軍糧草頗爲困難,但只要打敗了登萊新軍,完全佔據了錦州、寧遠以及遼東的諸多地方,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然,臣也有建議,若是多鐸指揮作戰不利,臣建議皇上御駕親征,打敗登萊新軍,徹底掌控遼東。。。”

皇太極看着濟爾哈朗,滿意的點頭。

“說的不錯,豪格,好好的學一學,遼東的局勢,朕肯定要關心,昨日朕接到了從海州來的奏摺,言駐守皮島、旅順和金州等地的登萊新軍,蠢蠢欲動,準備發起進攻,濟爾哈朗,你認爲此事該如何應對。”

濟爾哈朗楞了一下,豪格也愣住了。

剛剛在大政殿議事的時候,皇太極壓根沒有提及此事。

略微的思考了一下,濟爾哈朗看着皇太極,語氣堅定的開口了。

“皇上,命令駐守海州等地的軍士固守,不要主動出擊,抵禦登萊新軍的進攻即可,臣以爲,這是大明登萊新軍的計謀,大明薊遼督師吳宗睿,妄圖以進攻蓋州和海州等城池的策略,迫使我進擊遼東的大軍撤離,這恰恰說明了,吳宗睿的底氣不足,如此關鍵的時候,皇上可令多鐸加強對錦州城池的進攻,一旦錦州出現危局,吳宗睿必定令登萊新軍馳援。。。”

皇太極再次的點頭,看向了站在後面的范文程。

“文程,說說你的想法。”

范文程的身體顫抖了一下。

大清國的親王之中,范文程最爲頭疼或者害怕的就是豫親王多鐸,要說在大清國,范文程是漢人之中地位最高的,可惜在多鐸的面前,他這個地位最高的漢人依舊是奴才。

要不是皇上撐腰,范文程說不定被多鐸凌辱的不想活下去了。

遼東的戰事,牽涉到大清國的未來,作爲皇太極主要謀臣的范文程,不可能不提出建議,但是牽涉到豫親王多鐸,范文程務必要謹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自己說出去的話語,如果對多鐸不利,最終被多鐸知曉,范文程的日子怕是更加難過。

“皇上,奴才以爲,鄭親王所言極是,奴才沒有其他的建議了。。。”

。。。

豪格與濟爾哈朗悉數離開了偏殿,留下了范文程。

皇太極看着范文程,再次的開口。

“文程,現在可以實話實說了。”

范文程額頭上冒出了大顆的汗滴,咬牙開口了。

“皇上,奴才以爲,遼東的局勢尚可控制,不過皇上還是要特別關注,奴才最爲擔心的,還是豫親王多鐸不一定能夠支撐起來整體的局面。。。”

皇太極微微點頭。

“文程,你說的不錯,朕也有這方面的擔心,不過目前的情況之下,朕不能夠更換主帥,這其中的緣由,你也知曉一些,朕不僅不能換帥,還要大力支持多鐸,讓多鐸指揮大軍作戰,好了,你退下吧,若是想到了什麼,隨時給朕說。”

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二百六十九章 開花彈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一片苦心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五十章 趕路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四十三章 發榜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證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九百一十一章 足夠聰明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面部署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八百三十二章 殘陽如血(3)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中暗流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七百三十三章 摧枯拉朽(4)第五百零三章 艱難抉擇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八百四十章 功虧一簣(3)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九十九章 詹兆恆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四百二十三章 遼東邊軍的自尊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八百二十九章 必須要堅持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大打擊(1)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舉風波(5)第二百三十三章 務必精準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直撲黃州府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
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二百六十九章 開花彈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一片苦心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三百九十一章 絕處逢生第七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五十章 趕路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五百七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四十三章 發榜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七百四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九百五十五章 迫不及待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七百八十九章 盧發軒的手段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證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九百一十一章 足夠聰明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面部署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八百三十二章 殘陽如血(3)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中暗流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好把握第七百三十三章 摧枯拉朽(4)第五百零三章 艱難抉擇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爲其主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輔易人(1)第八百四十章 功虧一簣(3)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九十九章 詹兆恆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四百二十三章 遼東邊軍的自尊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八百二十九章 必須要堅持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大打擊(1)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舉風波(5)第二百三十三章 務必精準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禦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直撲黃州府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