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

吃過飯之後,吳宗睿告辭回家。

詹士龍前往南京兵部去,中午沒有回家,這讓吳宗睿頗爲擔心,詹兆恆絕非隨意開口說話之人,應該是聽到詹士龍說了一些什麼,聯想到賀逢聖的態度,吳宗睿還真的有些擔心。

吏部授官,二甲和三甲進士大都是出任正七品的知縣或者推官,如果表現不錯,下一步提拔就是出任督查院監察御史,同樣是正七品,可職責完全不一樣,身份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如同吳宗睿這樣的情形,起點稍微高了一些,多半是出任京城六部正六品的主事。

吳宗睿是絕不想到京城去,至於說督查院監察御史,更是他深惡痛絕的職位。

大明最爲奇葩的職位,就是正七品的六科給事中以及督查院的監察御史。

六科給事中雖然只是正七品的品階,不過內閣首輔都不敢小視,因爲這個職位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爲了監督各級官員專門設立的,給事中可以彈劾各級的官員,可以直接給皇上寫奏摺,而且他們在六部的職責也非常明確,就是監督官員是不是認真做事情。

監察御史,顧名思義就是監察各級的官員,發現有不妥之處,直接批評與彈劾。

朱元璋設立給事中,其出發點是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想着監督各級官吏,另外一方面就是維護皇權,出任給事中和監察御史的官員,大都是耿直和不懂轉圜的官員,他們悍不畏死,不管遇見什麼不平事,都敢於直言,對於整頓吏治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洪武年間,著名的監察御史周觀政,巡視奉天門,發現太監帶着女樂準備進入皇宮,按照大明律的規定,女樂是不準進入皇宮的,周觀政當即上前阻止,不過太監懷揣朱元璋的聖旨,壓根不聽周觀政的,這下子周觀政不幹了,擋住了隊伍,太監隨即稟報朱元璋,朱元璋知道自己挑選的這些御史,不聽通融,所以馬上口諭,不讓女樂進宮,也不欣賞歌舞了,想不到周觀政還是不幹,一定要見到朱元璋,朱元璋無奈,只好穿上朝服,走出皇宮,當面讚賞周觀政做的不錯,如此周觀政才離開。

不過凡事有利也有弊,所謂過猶不及,監察御史沒有什麼具體的事情,每天就是四處轉悠,監督各級官員,給事中相對好一些,盯着六部的官員做事情,誰要是偷懶,肯定彈劾,明朝中期以後,皇權與臣權的爭端逐漸凸顯,導致給事中與監察御史將注意力轉移到對付皇權方面,而對付皇權的辦法,就是不斷的找茬,他們地位特殊,說到底就是言官,一張嘴就是找茬和罵人,他們信奉皇家無私事的原則,不管是皇上個人的私事,還是朝中的大事,一定要鬧騰一番,他們以遭受廷杖爲榮,壓根不怕皇上打罵與殺頭,讓皇上無可奈何,其結局就是直接導致朝廷辦事效率下降,皇上個人也無心署理政事。

明朝後期,黨爭的出現,讓朝廷的局勢更加惡化,給事中與監察御史更是成爲了幫兇,萬曆年間,張居正去世之後,鐵腕管束的手段被廢止,凡是朝中要決斷的大事情,給事中和監察御史必定跳出來,代表東林黨或者是浙黨鬧騰,他們相互鬧騰,對着皇上鬧騰,他們已經沒有想到家國大事,其目的就是鬧騰,爲了鬧騰而鬧騰。

在這種鬧騰的過程之中,黨爭愈演愈烈,最終成爲大明王朝割捨不掉的毒瘤。

萬曆荒政、天啓荒政,與此都有一些關係。

崇禎皇帝繼位,本來是豪情萬丈,想着開創一番基業,可惜祖宗的規矩不能變,給事中和監察御史也不會閉嘴,崇禎皇帝無奈,只能接受,也就是在這些默許的過程之中,袁崇煥不請旨斬殺毛文龍被,北方遭遇的災荒得不到緩解,南方的士紳商賈悶聲發財,局勢越來越惡化,終於導致後金韃子打到了京城。

馬車在府邸門口停下,下了馬車,心事重重的吳宗睿,慢慢朝着府邸走去。

“少爺,有客人來家中拜訪。。。”

門房稟報的時候,吳宗睿沒有開口,身邊的劉寧開口了。

“什麼客人,報上名字啊。”

“是,來客自稱是張溥,還有吳偉業。。。”

吳宗睿停下腳步,看着門房。

“哦,他們什麼時候來的。”

“回稟少爺,他們來了有接近半個時辰了,一直都在會客廳等候。”

吳宗睿點點頭,扭頭看着身邊的劉寧開口了。

“劉寧,你到會客廳去,告訴張溥和吳偉業,就說我剛剛回家,讓他們稍等片刻。”

張溥和吳偉業到府邸來拜年不稀奇,不過吳宗睿還是感覺到吃驚,張溥和吳偉業的家沒有在南京,張溥的老家在蘇州轄下的太倉縣,吳偉業的老家在蘇州轄下的崑山縣,今天是正月初三,兩人專門來拜年,說明他們至少正月初一要從家中出發。

如果說沒有什麼事情,沒有必要這個時候到南京來。

稍稍整理了思緒,吳宗睿來到了會客廳。

“天如見過大人。。。”

“駿公見過大人。。。”

吳宗睿也抱拳還禮。

“天如兄,駿公兄客氣了,請坐請坐。”

簡單閒聊幾句話之後,臉色有些蒼白的張溥開口了。

“大人,去年所謂復社聚衆鬧事,駿公和淮鬥專門找到大人解釋過了,今日在下還想和大人說說此事。。。”

張溥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看上去就有些疲憊,一邊的吳偉業,臉上雖然帶着笑容,不過整個的身體有些緊繃。

看樣子官府對於復社的打壓態勢,讓他們緊張。

“。。。在下專門說及此事,其實也就是想着說明,在下與駿公等人,的確沒有參與其中,復社的規矩還是很嚴格的,決不允許有害羣之馬出現,年前復社已經將徐名時逐出。。。”

等到張溥說完,吳宗睿開口了。

“天如兄,駿公兄,年前讀書人在應天府衙和國子監鬧事,兵部的胡大人,禮部的董大人都很是憤怒,此事也是由兵部和禮部直接處理的,至於說最終如何定奪,我不好說,天如兄剛剛的解釋,我也是相信的,商議此事的時候,我做過一些解釋,是不是有作用,我不清楚,天如兄既然說及此事,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出來就是。”

張溥稍稍楞了一下,咬牙開口了。

“大人如此說,在下也就直接說了。”

“聽聞朝廷準備剝奪在下參與今年鄉試的資格,要說去年發生的事情,復社不少人蔘與其中,在下肯定是有責任的,官府予以訓誡,在下都是接受的,也一定會告誡復社所有人,日後做事情要謹慎,不能亂來,可因爲此事剝奪在下參與鄉試的資格,在下真的不服。”

“在下與大人有緣,今日特意來懇求大人,萬萬不要取消在下參加鄉試的資格。。。”

張溥說完,吳偉業跟着開口了。

“大人,天如兄這段時間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直都在想着這件事情,我等也是不服氣的,若是因爲此事剝奪天如兄參加鄉試的資格,的確是冤枉啊。”

吳宗睿點點頭。

張溥開口的時候,他已經想到了很多,按說這件事情,張溥應該直接去找到南京兵部尚書胡應臺說明,或者去找到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說清楚情況,甚至予以辯駁,怎麼都不存在找他這個應天府推官,既然來找了,而且開口了,這裡面就一定有緣由。

賀逢聖到京城去赴任之前,說過這件事情,當時吳宗睿就想到了,一方面復社強大的力量開始發揮出來,另外一方面,南京的兵部和禮部,對於剝奪張溥鄉試資格的決定,也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事情到了這個程度,應該說南京兵部和禮部,基本不會剝奪張溥參加鄉試的資格了。

面對任何的事情,都要多個心眼,防患於未然,才能夠最大限度保全自身。

“天如兄擔心的事情,我知道,要說讀書人圍住了應天府衙和國子監,且其中絕大部分讀書人都是復社之人,天如兄沒有絲毫的失誤,也是說不過去的,但如果因爲這等的失誤,就剝奪參加鄉試的資格,肯定是不合適的。”

“天如兄和駿公兄既然爲此事找到我了,我也不能坐視不理,休沐結束之後,我去找到詹大人,懇求詹大人幫忙說和。”

“此事我也就是盡力,畢竟不是我能夠決定的事情。”

聽見吳宗睿這樣說,張溥站起身來稽首行禮。

“大人如此說,在下感激不盡,此事真的有勞大人了。”

張溥和吳偉業告辭了,沒有留下來吃飯,吳宗睿也沒有挽留。

一百兩銀子,諸多的糕點,張溥和吳偉業送來的禮物不少。

看着這些禮物,吳宗睿臉上露出冷笑的神情,有些事情,他已經想到了,很多的事情連起來,就能夠想到其中的緣由,要說張溥和吳偉業不懷疑他不大可能,但沒有任何的證據。

張溥應該不會被剝奪參加鄉試的資格了,如此情況下,吳宗睿還不如順水推舟,答應張溥的請求,幫忙說說話。

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果斷第三百六十四章 溫體仁的幫助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觀的心態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務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九百五十章 各自妥協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十五章 端倪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戰(1)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續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五百一十五章 犯忌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動與觀望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五十章 趕路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準備第九百二十一章 定鼎之戰(5)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蹟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六百六十五章 要歸心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膽英雄(4)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三百五十章 殘陽如血(2)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二十五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亭之盟(3)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白了什麼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聲嘆息(1)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五百零九章 值得高興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
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果斷第三百六十四章 溫體仁的幫助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戰(12)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觀的心態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時的佈局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禍不單行(2)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將計就計(1)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務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兩難選擇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佈局第九百五十章 各自妥協第一千零四章 各自安好(1)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十五章 端倪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戰(1)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四百三十六章 好勝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續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五百一十五章 犯忌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動與觀望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五十章 趕路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展的速度第五百二十九章 精準判斷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準備第九百二十一章 定鼎之戰(5)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奇蹟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六百六十五章 要歸心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膽英雄(4)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納百川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三百五十章 殘陽如血(2)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二十五章 皆大歡喜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亭之盟(3)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白了什麼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波起第三百零六章 聲東擊西(5)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備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末路(17)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聲嘆息(1)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五百零九章 值得高興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