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

八旗軍以武英郡王阿濟格爲帥,饒餘貝勒阿巴泰爲副帥,統領十萬八旗軍,入關劫掠,六月底,阿濟格兵分三路,從喜峰口和獨石口入關,大明巡關御史王肇坤戰死,大明邊軍退守昌平,後金韃子七戰七捷,僅僅用八天的時間,攻陷延慶府城。

領兵部尚書銜、三邊總督洪承疇,以及宣大總督樑廷棟,做夢都想不到後金韃子居然會從喜峰口和獨石口入關劫掠,猝不及防,洪承疇急令大同總兵王樸,領兵前往昌平馳援。

七月初,崇禎皇帝下旨,京師戒嚴。

京城再次遇險,崇禎皇帝已經信不過滿朝的文武大臣,下旨令太監李國輔、許進忠、張元亨、崔良用等分別領軍,固守紫荊關、倒馬關、龍泉關和固光等地,護衛京師。

七月五日,後金韃子三路大軍在延慶府集中,至七月十七日,後金韃子突然出現在昌平城下,開始大舉進攻昌平府城。

僅僅一天的時間,後金韃子攻陷了昌平府城。

倒不是說後金韃子已經戰無不勝,可以輕鬆攻陷城池,而是昌平府城內,混進了後金韃子的內應,內應作亂,乘勢打開城門,讓昌平府城被完全攻陷。

駐守昌平府城的大明總兵巣丕昌放棄抵抗,歸順後金韃子。

昌平是京師的門戶,當昌平失守的消息傳到京城,京師徹底震動,崇禎皇上再次下旨,要求大明各鎮大軍,進入北直隸勤王,抵禦後金韃子,護衛京城,同時崇禎皇帝令朝中文武大臣,分別把手京城的各處城門,決不允許後金韃子攻陷京師。

攻陷昌平的後金韃子,直逼京城的西直門,大有攻打京師的跡象。

一時間,風聲鶴唳,大明王朝處於生死邊緣。

榆林鎮,延綏巡撫衙門。

洪承疇一臉陰沉,兩個月以前,他還在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想不到回到榆林,全面負責邊關事宜不長時間,後金韃子就突然入關劫掠了。

這一次,十萬後金韃子的目標,好像是京師。

儘管洪承疇不相信後金韃子會進攻京師,不管是從後金韃子的實力,還是從京師堅固的防禦,都表明後金韃子無法攻克京師,其最終的目標是京畿之地,但洪承疇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如果後金韃子真的圍困和攻打京師,他這個三邊總督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然,主要責任還是宣大總督樑廷棟,以及兵部尚書張鳳翼。

皇上已經下旨,由兵部尚書張鳳翼全面負責抵禦和剿滅後金韃子的事宜,由內侍高起潛出任監軍,總督各鎮的援軍。

洪承疇接到了皇上六百里加急的聖旨,要求他出動延綏邊軍,前往京城抵禦後金韃子。

可惜洪承疇不敢調動延綏邊軍,如果他按照皇上的聖旨,全面調動延綏邊軍,則延綏一帶的防禦瞬間空虛,虎視眈眈的蒙古察哈爾部落的軍隊,趁機攻入延綏,山西和陝西將陷入到徹底的混亂之中,到了那個時候,京師才真的是危如累卵。

延綏總兵趙世奇進入廂房的時候,洪承疇的臉色依舊陰沉。

趙世奇以前是漕運總兵,調往延綏出任總兵近四年時間,一直中規中矩。

“趙總兵,後金韃子攻陷了遵化、延慶和昌平等城池,直逼京師,皇上六百里加急的聖旨已經到了,延綏邊軍必須出動,前往北直隸抵禦後金韃子,你是怎麼看的。”

趙世奇略微思索,抱拳對着洪承疇開口了。

“屬下聽從大人的調遣。”

趙世奇很聰明,當年在漕運總兵的位置上面,他早就學會了圓滑和自保,既然是皇上六百里加急的聖旨,延綏邊軍肯定要有所動作,至少要做做樣子,榆林鎮距離京城一千六百多裡地,延綏邊軍就算是馬上出發,趕赴京城馳援,行軍至少需要半個月左右時間。

半個月之後,鬼知道京城是什麼樣的局面。

再說了,延綏邊軍總計才一萬多人,這裡面的空額,趙世奇很清楚。

洪承疇看了看趙世奇。

“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做出決定了,趙總兵,你率領五千延綏邊軍將士,趕赴京城馳援,本官坐鎮榆林,嚴密監視察哈爾部落的動靜。”

“事態緊急,此番馳援京城,非同小可,還望趙總兵小心應對。”

“皇上有旨,各鎮馳援京城的大軍,由兵部尚書張鳳翼大人統領,內侍高起潛公公爲監軍,你帶着將士抵達京城之後,務必聽從張大人和高監軍的調遣,本官會給張大人寫去信函,告知一切的事宜。”

趙世奇的額頭上冒出了豆大的汗滴。

氣候已經慢慢變得酷熱,廂房裡面沒有放冰塊,溫度有些高,趙世奇頭上冒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所以洪承疇沒有注意。

趙世奇額頭上的汗滴,是急出來的。

誰不知道後金韃子的厲害,趙世奇率領五千延綏邊軍,前往京城馳援,萬一遇見了後金韃子的圍攻,人家十萬大軍,五千人還不夠塞牙縫的。

再說了,後金韃子清一色的騎兵,移動的速度非常快,每天百多裡地,就跟玩似的,延綏邊軍以步卒爲主,只有少量的騎兵,每天想要行軍百里地左右,軍士估計累的半死。

不過趙世奇倒是沒有亂了方寸,他從洪承疇的態度方面,已經看出了端倪,如果洪承疇開口就是下達命令,那說明已經思考清楚,沒有轉圜的餘地,可洪承疇沒有這樣做,首選是詢問,接着才做出決定,而且強調了皇上六百里加急的聖旨。

洪承疇剛剛說完,趙世奇就再次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不妥,延綏邊軍還是不要調遣的好。”

“哦,你說說緣由。”

“大人,大同總兵王樸,已經領兵馳援京城,延綏至大同一帶,一千多裡地的邊關,完全依靠延綏邊軍守衛,若是突然調遣延綏邊軍,導致兵力不足,無法抵禦蒙古韃子的侵襲,到時候不僅僅是京城危機,延綏和大同一帶,也將陷入到巨大的危險之中。。。”

洪承疇本來就擔心延綏和大同一帶的邊防,趙世奇這樣一說,他禁不住點頭。

“趙總兵,你說的有理,不過皇上的聖旨,怎麼能夠違背啊。”

“事急從權,大人完全可以回覆皇上和朝廷,延綏邊軍只要能夠牢牢的守住邊關,保證延綏和大同一帶的穩定,就已經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若是延綏邊軍調動,導致延綏至大同一帶的邊關出現問題,則京師將要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洪承疇禁不住再次看了看趙世奇。

“也罷,本官也擔心邊關防禦的事宜,暫且依照你說的,延綏邊軍暫不調動,不過趙總兵,本官可要提醒你,若是蒙古察哈爾部落有任何異動,務必要全力壓下去。。。”

。。。

走出廂房,趙世奇擦去了額頭上的汗滴,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察哈爾部落是肯定不會進攻延綏和大同的,這些年以來,察哈爾部落雖然完全歸順了後金韃子,但並未從後金韃子那邊得到任何的好處,相反有些時候還要上供,草原部落依靠遊牧生活,很多生產生活資料都是缺乏的,山高皇帝遠,這些年察哈爾部落與延綏和大同一帶,時常有商貿的往來,察哈爾部落的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從延綏與大同獲取的。

再說了,察哈爾部落出兵攻打延綏和大同一帶,損失肯定巨大,到時候不僅是損失了兵力,還有可能斷絕了商貿往來,這樣的結果,察哈爾部落的高層絕不願意看見。

洪承疇抽調部分的延綏邊軍,馳援京師,完全可行。

但趙世奇絕不願意,留在榆林鎮,可保性命無憂,如果離開了榆林鎮,領兵前往京師,生死未卜,鬧不好全軍覆沒,家人都會跟着倒黴。

。。。

看着趙世奇離開廂房,洪承疇的臉上,同樣浮現冷笑的神情。

趙世奇的心思,他豈能不知,說實話,他也不願意派遣延綏邊軍馳援京師。

且不說延綏和大同一帶邊防的事宜,就說抽調的延綏邊軍,趕赴京畿之地,若是能夠順利的抵達京師,一切還好說,若是半路就遭遇到後金韃子的圍攻,全軍覆沒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到時候,他這個三邊總督,肯定是要承擔責任的。

大同總兵王樸來信了,告知洪承疇,山海關一帶的遼東邊軍,壓根就沒有動,按照道理來說,遼東邊軍距離京師距離更近,應該是馬上出動邊軍進入京畿一帶,抵禦後金韃子的,可人家根本沒有調動兵力。

遼東邊軍都不動,憑什麼調遣延綏邊軍。

當初派遣大同總兵王樸,領兵馳援京師,就已經很不錯了,這還是洪承疇與宣大總督樑廷棟商議的結果,好在皇上賜予了洪承疇尚方寶劍,全面負責邊關的事宜,危急時刻,宣大總督樑廷棟,也要服從洪承疇的調遣,所以洪承疇能夠直接下達命令,調動大同總兵王樸。

當然,洪承疇不僅僅想到了遼東邊軍,也想到了登萊新軍,後金韃子進入京畿一帶肆虐,難不成登萊新軍無動於衷嗎。

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二十九章 產量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八百零九章 重大的決斷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九百一十六章 精確的部署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四百一十六章 肺腑之言第八百七十五章 豁然開朗(1)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四百四十五章 左右爲難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從容應對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動等待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六百零九章 當主神器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五百一十四章 嫌隙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四百七十七章 慢慢影響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一千零三章 微服私訪(4)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四章 圍屋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九百四十六章 這就是底氣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大幕再次拉開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五十七章 水深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七百三十九章 終於動手(3)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梟雄末路(9)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八百九十七章 條件不成熟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五百章 下狠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千零九十章 撞鐵板(2)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十一章 縣衙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禍不單行(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見風使舵(2)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憂慮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三十章 嚴師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
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二十九章 產量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機會第四百一十五章 西洋學堂第八百零九章 重大的決斷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九百一十六章 精確的部署第五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想法(2)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四百一十六章 肺腑之言第八百七十五章 豁然開朗(1)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三百三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七百三十七章 終於動手(1)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穫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四百四十五章 左右爲難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從容應對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動等待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絕佳計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六百零九章 當主神器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五百一十四章 嫌隙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四百七十七章 慢慢影響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一千零三章 微服私訪(4)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四章 圍屋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九百四十六章 這就是底氣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大幕再次拉開第八十四章 簡單與複雜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穩定南方(4)第一百一十五章 商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八百五十五章 必要的選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遭遇危險(2)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五十七章 水深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七百三十九章 終於動手(3)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裡逃生(1)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梟雄末路(9)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八百九十七章 條件不成熟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八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五百章 下狠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千零九十章 撞鐵板(2)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十一章 縣衙第六百八十四章 都有小九九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禍不單行(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見風使舵(2)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憂慮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九百八十章 科舉風波(8)第八百零六章 這算是運氣嗎第三十章 嚴師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