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多問幾個爲什麼

寧遠城。

吳宗睿聚精會神看着桌上的地圖,不遠處的沙盤上面,插滿了旗幟,錦州、寧遠和山海關三座城池的標註特別明顯。

多鐸和阿濟格率領的後金韃子,圍困錦州城池已經超過十天的時間了,期間吳宗睿一直都關注錦州的戰局,後金韃子進攻錦州城池的勢頭已經減弱,但依舊將整個的錦州城池圍的水泄不通,就連一隻蚊子都不要想着飛出錦州城池。

到了這個時候,吳宗睿反而安靜下來了,每天除了看看桌上的地圖,就是獨自思考問題,甚至於覺華島的建設也在持續進行之中,老城已經基本維修完畢,新城也在建設的過程之中,冬季基本過去,冰凍早就完全解除,想要到覺華島必須乘坐船隻,相對於寧遠城池來說,覺華島算是很安全的。

在覺華島上面施工的諸多商賈,壓根就不擔心,他們全部都是從登州和萊州等地過來的,對於登萊新軍有着絕對的信心,壓根不關注後金韃子。

近十天的時間,吳宗睿想到了很多事情,也歸納了腦海之中關於歷史的描述。

《明史》是吳宗睿最爲關注的,不過穿越十年時間之後,吳宗睿慢慢覺得,史書的描述和真實的歷史之間,有着巨大的鴻溝,其中有很多解釋不通的地方。

譬如說,《明史》將後金韃子描述的無比厲害,明軍壓根不是後金韃子的對手,每次的戰鬥都是大敗,抑或是全軍覆沒,而穿越的吳宗睿,也是如此認識的,這導致他在應對後金韃子的時候,往往非常的謹慎。

來到遼東之後,吳宗睿發現現實的情況與《明史》穿的描述不大符合。

如果說後金韃子真的是如此的無敵於天下了,那麼皇太極完全可以率領大軍,一舉進入關內,滅掉大明王朝,建立起來強悍的大清國,應該說後金韃子數次入關劫掠,以及大淩河城之戰都是實實在在的,明軍的確是慘敗,根本不是後金韃子的對手,可爲什麼皇太極沒有乘勢而上,徹底滅掉大明王朝呢。

一直到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轟然倒下,也並非是因爲山海關被攻破,而是因爲李自成進入到京城,導致崇禎皇上在煤山上吊自殺,而李自成疏於對後金韃子的防範,沒有能夠及時的籠絡吳三桂,讓吳三桂獻出了山海關,歸順後金,後金韃子蜂擁而至,打敗了李自成,從而徹底的統治了中原。

從這些情況來看,後金韃子並非是史書描述的那麼強悍。

不過也有讓吳宗睿想不通的地方,那就是明軍數次與後金韃子交鋒,全部失敗,沒有獲取勝利,包括當年袁崇煥守住了寧遠城池,迫使後金韃子撤離,也是後金韃子採取主動進攻的作戰方式,而袁崇煥只是率領明軍死守錦州城池,並未殺出去與後金韃子作戰。

這個問題,吳宗睿思考了很長的時間,最終他得出的結論有兩點。

其一是後金的經濟實力太過於薄弱,可以說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在發展經濟方面都是白癡級別的人物,他們在領兵作戰方面無可挑剔,傲立於羣雄之中,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的發展經濟,如何的壯大國力,他們所擅長的方式,就是領兵入關劫掠,通過劫掠到的財富來維持國家和朝廷的正常運轉。

要知道,沒有經濟的支撐,任何強悍的軍隊都是難以長期征伐的。

其二是後金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內心自卑,不管他們是不是舉起了造反的旗幟,他們還是有些怵大明王朝的,他們曾經是大明王朝的子民,面對龐大的大明王朝,無法徹底消除內心深處的敬畏和崇敬,這讓他們在征伐大明王朝的時候,總是出現誤判,認爲大明王朝的實力強悍,偶爾的遭遇到打擊能夠很快的恢復。

有了這種思想,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都輕易不會發起對大明王朝的總攻,除非是他們認爲自身的實力絕對強悍了。

做出這些分析之後,吳宗睿頗爲欣慰,這就是他的機會。

如果說皇太極不顧一切的發起對大明王朝的進攻,不管是遼東,還是中原,還是南方,很快會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目前的情況之下,混亂的局勢對於吳宗睿來說是不利的。

對於大明王朝的分析,吳宗睿覺得自己夠精闢了,但穿越了十年的時間,他依舊覺得自己還是有不少關鍵性的誤判。

譬如說崇禎皇帝的影響力,史書描寫的崇禎皇帝,權力是很大的,可以走馬燈似的更換內閣大臣,可以隨時處置朝中的文武官員,可以決定一切的事情,實際情況遠非如此,崇禎皇帝的權力,說到底還是在紫禁城,至於說大明的諸多百姓,對於皇上和朝廷,沒有多少切身的感受,他們需要的是過上安穩的日子,至於說誰做皇帝,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多大關係。

在比如說東林黨人和復社的影響力,包括他們的實力,遠沒有史書描寫的那麼誇張,他們多取得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官僚階層的支持之上,那些東林黨人和復社成員,本身沒有多大的實力,一旦遭遇到強權,他們同樣無法立足。

天啓年間,魏忠賢得到皇上的支持,將東林黨人壓得死死的,根本無法擡頭,就是最好的證明。

穿越十年時間,吳宗睿愈發的成熟,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遇見任何的事情,多問幾個爲什麼,多做分析,這樣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現如今的吳宗睿,對於《明史》所有的描述,都持保留意見,因爲他的穿越,歷史的走向已經開始悄然的變化,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審時度勢做出判斷了。

Wωω▲ TтkΛ n▲ c○

吳宗睿需要做的,就是由棋子變成棋手,開始整體的佈局,而後金的皇太極,大明的崇禎皇帝,以及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都要成爲他的棋子。

有了實力,就需要開始全面佈局了。

登州和萊州傳來的消息,讓吳宗睿有了充足的底氣。

曾永忠全力推行的錢莊,已經在登萊之地和南直隸、江浙等地普遍開花,錢莊凝聚了大量的財富,這些都是吳宗睿可以動用的,登萊商會掌控的錢莊,發出去的銀票,得到了各地商賈最大的信任,與黃金白銀沒有了絲毫的區別。

錢莊放貸的業務也展開了,那些有實力的商賈,嚐到了貸款的甜頭,他們依賴錢莊,不用擔心因爲錢財不夠無法購買商品,每每大量進貨的時候,就找到錢莊貸款,利用錢莊的銀票,大量採購商品,接着將這些商品運輸到南方、中原以及海外,賺到銀子之後,馬上還錢。

錢莊已經慢慢朝着銀行的角色轉變。

這是吳宗睿最大的底氣,他是穿越之人,知道銀行的作用,更知道被自身掌控的銀行,將給他帶來無與倫比的實力。

留守登萊之地的登萊新軍,數量在緩慢的增長,登萊新軍之中的講武堂,負責所有的培訓事宜,在吳宗睿看來,講武堂最大的作用就是洗腦,讓登萊新軍忠於他吳宗睿。

有錢有軍隊,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好。

當然,吳宗睿還缺乏實力,缺乏徹底剿滅後金和推翻大明王朝的實力,畢竟他所掌控的僅僅是登萊之地,地方還是太小了,這也讓他實力的擴張的速度不可能很快。

遼東是吳宗睿接下來必須掌控的地方,如果掌控了遼東,通過渤海灣,將遼東與登萊之地連爲一體,吳宗睿的實力就能夠出現突破性的增長。

更加關鍵的是,吳宗睿麾下的登萊新軍,若是能夠展現出來實力,到時候,不僅僅是後金的皇太極感覺到畏懼,就連崇禎皇上,也會感覺到畏懼,不敢隨意的出手。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一點吳宗睿是異常明白的,實力不足的時候,必須要韜光養晦,一旦實力足夠強悍了,那就要展現出來,實力決定一切。

有些時候,人不能夠太低調了,該要強硬的時候,必須強硬。

。。。

劉寧進入了廂房。

“大人,廖指揮使寫來信函了。。。”

吳宗睿接過劉寧手中的信函,打開之後認真看起來。

看完了信函,吳宗睿臉上出現了無奈的笑容。

“文儒想着到遼東來了,十萬後金韃子進擊遼東,已經在登萊之地引發了震撼,不僅僅是文儒關心,盧發軒和史可法等人,都擔心遼東的情形。”

“大人,屬下覺得,讓廖指揮使領兵來到遼東,應該不錯。”

“不用,文儒還是留在登州,他有重要的事情做,不要多長時間,我們就要開始行動,到時候,遼東和登萊之地需要連爲一體,想要做到這一步,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劉寧點點頭。

“大人,後金韃子正在圍攻錦州城池,您看登萊新軍是不是找機會出擊。。。”

吳宗睿看着劉寧,微微皺眉。

“劉寧,不用過於着急,局勢在我們的預料之中,我們坐等局勢出現預料之中的變化,接下來纔是把握機會出擊的時候。”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從容應對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樣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確態度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二百八十六章 想不到的危機(1)第四百五十七章 徹底瘋狂第四百零四章 狂歡下的冷靜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可死拼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一百四十章 當爸爸了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雪中送炭(1)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八百七十三章 特殊的信函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一千零七十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三百一十三章 魚與熊掌第二百三十七章 論功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一百八十三章 穩準狠(2)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一百三十章 找尋突破口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決斷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的指示第三百章 親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震動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百九十六章 難道是天意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務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五百八十一章 瘋狂交易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從容應對第六百一十八章 暫時的聯合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攻心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樣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八百六十六章 明確態度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二百八十六章 想不到的危機(1)第四百五十七章 徹底瘋狂第四百零四章 狂歡下的冷靜第六百七十九章 朱仙鎮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下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可死拼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七百九十八章 形勢驟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一百四十章 當爸爸了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八百一十二章 雪中送炭(1)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八百七十三章 特殊的信函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二百零一章 好險第一千零七十章 將計就計第九百二十章 定鼎之戰(4)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末路(3)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絕境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三百一十三章 魚與熊掌第二百三十七章 論功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八百四十九章 最後的掙扎(8)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一百八十三章 穩準狠(2)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一百三十章 找尋突破口第九百一十章 果敢的決斷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九百零四章 大明悲歌(7)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爲了對手(2)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的指示第三百章 親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孤膽英雄(1)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震動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後的掙扎(5)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三百五十一章 殘陽如血(3)第七百九十五章 鐵腕手段(6)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開門紅(1)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百九十六章 難道是天意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務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五百八十一章 瘋狂交易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