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

李自成選擇在武英殿登基稱帝,這是被記載進入史冊的,不過這一點,吳宗睿一直都有些不明白,明代皇帝登基,大都選擇在皇極殿,偶爾有選擇中極殿,後來也有選擇在文華殿登基的,唯獨沒有誰選擇在武英殿登基稱帝。

李自成這樣做,大概是想着標新立異,體現大順國與大明王朝的不同。

吳宗睿登基稱帝的儀式,在皇極殿舉行。

據說曾永忠等人準備按照明朝的慣例,選擇在文華殿舉行登基稱帝的儀式,但高起潛表示了明確的反對,自明成祖之後,一直到明穆宗,都是在皇極殿登基稱帝,而後的明神宗選擇在中極殿登基稱帝,神宗之後的明光宗、明熹宗與崇禎皇帝,都選擇在文華殿登基稱帝,要命的是,崇禎皇帝乃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如果吳宗睿選擇在文華殿舉行登基稱帝的儀式,兆頭就不是很好。

吳宗睿得知高起潛的建議之後,忽然有些明白了,爲什麼李自成會選擇在武英殿登基稱帝,崇禎皇帝在文華殿登基稱帝,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平民出生的李自成,骨子裡還是有着一絲的自卑心理,不會選擇在皇極殿登基稱帝,所以選擇武英殿順理成章。

崇禎十七年五月初八,卯時。

中極殿。

吳宗睿緩緩的朝着御座而去。

內閣首輔曾永忠,內閣大臣廖文儒、盧發軒、史可法與洪承疇等人,躬身站在身後。

登上御輦,轉身坐下的時候,曾永忠領着衆人跪下了。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曾永忠稟報皇上,吉時已定,文武大臣皆在皇極殿等候。。。”

吳宗睿揮揮手,看着曾永忠等人開口了。

“新朝新氣象,朕看皇極殿改爲太和殿,中極殿改爲中和殿,謹聲殿改爲保和殿,此外,在三大殿的外面放置銅缸,銅缸之中必須儲存足夠之多的水。。。”

依舊跪在地上的曾永忠緊跟着開口了。

“臣等遵旨,皇上旨意即刻昭告天下。。。”

曾永忠不知道吳宗睿要求在三大殿外面放置銅缸裝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大明一朝,故宮遭遇到太多的火災,其中三大殿數次被燒燬,又數次的重建,現如今的三大殿,還是天啓年間重新修建的,如果不是吳宗睿果斷迅速派遣大軍進入京城,故宮也會被李自成燒的差不多了,到了那個時候,登基稱帝的吳宗睿,又要花上一大筆錢來修繕故宮了。

當然,僅僅依靠銅缸盛水來防止三大殿以及紫禁城的火災肯定是不夠的,吳宗睿已經給登州的火器局下達了任務,要求他們製造出來一種類似於消防水龍頭之類的東西,用來滅火,同時,三大殿之間也需要進行一些重新的修繕,主要的目的就是防火。

皇極殿的匾額正在被緩緩摘下來,吳宗睿剛剛下旨,將皇極殿改爲太和殿,這個時候想要將太和殿的匾額掛上去不可能,再說了,這太和殿、中和殿與保和殿的匾額,唯有吳宗睿能夠題寫,其他人是不敢隨便寫的。

丹陛上面,已經設立了表案,上面有香爐,吳宗睿將在這裡焚香祭拜天地。

文武百官都在午門外面等候。

手持點燃的香,吳宗睿突然想到了父親吳順貴,還有吳氏家族的衆人,以及陳氏家族。

曾永忠、廖文儒和劉寧等人都曾經提議,將吳宗睿的父親與陳靈雁的父母接到京城來,這個建議被吳宗睿否定了,他不想打擾吳氏家族和陳氏家族,也許不少人認爲,吳宗睿登基稱帝之後,一定會給予吳氏家族和陳氏家族足夠的榮華富貴,可吳宗睿沒有這樣的想法,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特別是在廢除大明王朝遺留的某些禍國殃民制度的時候,會採用鐵腕手段,甚至可能會得罪吳氏家族和陳氏家族。

將三支香插在香爐之中,吳宗睿跪下了。

此刻的丹陛之上,只有吳宗睿一個人,其餘人全部都回避了。

“上天,希望你能夠保佑我,開創一個從未有過的華夏盛世。。。”

辰時三刻,文武官員從午門進入紫禁城,來到了太和殿,這個時候,領頭的已經是十一歲的吳凡丞,吳凡丞身後則是吳凡珏。

吳宗睿緩緩走上寶座,轉身坐下的時候,殿內以及殿外的所有人都跪下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曾永忠手持聖旨,打開之後,面對文武官員,高聲宣讀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順應天意,得等大統,誠惶誠恐,原竭盡全力,開創盛世。。。”

“冊封吳凡丞爲皇太子。。。”

“冊封陳靈雁爲皇后,陳玉環爲皇太妃,蘇秋葉爲貴妃,徐佛爲賢妃,柳隱爲淑妃。。。”

。。。

吳宗睿登基稱帝的儀式,一個時辰就結束了。

這是吳宗睿專門提出來的要求,登基儀式沒有必要那麼複雜,何況現在的他,還坐在火上上面,天下沒有安寧下來,後金八旗軍虎視眈眈,盤踞四川與湖廣的張獻忠蠢蠢欲動,情報司偵查,張獻忠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很快就要登基稱帝了。

至於說南方的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各地駐紮的總兵都擁兵自重,有的打算迎接地方上駐紮的大明王爺登基稱帝,有的則是成爲了地方上的太上皇,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李自成被登萊新軍徹底剿滅的消息,早就傳到了這些地方。

這期間情報司偵查到的有個消息,引起了吳宗睿的高度關注,那就是福建總兵鄭芝龍,鄭芝龍曾經是福建沿海一帶最大的海盜,崇禎年間被時任福建巡撫的熊廷弼招安,成爲大明額武將,後被敕封爲都督同知、兼任福建總兵。

鄭芝龍雖然歸順了大明朝廷,但一直控制東南沿海的商貿交易,憑藉其強悍的水師力量,集聚了鉅額的財富,吳宗睿在登州設立的海運碼頭,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是比不上廣東和福建一帶沿海碼頭的,只不過吳宗睿具有非同一般的遠見卓識。

吳宗睿曾經多次聽到東印度公司的要員說及福建總兵鄭芝龍。

偵查到的情報顯示,鄭芝龍在得知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的消息之後,開始不斷壯大其海上與陸地上的力量,而且打算迎候原駐紮在湖廣常德府,後難逃至福建的榮王朱慈炤爲皇上,這個朱慈炤,歷史上也有一定的名氣,也就是清朝時候被議論爲朱三太子。

鄭芝龍及其兒子鄭成功,歷史上的名氣是很大的,特別是鄭成功,在大明王朝滅亡之後,依舊率領水師收復了臺灣,趕走了盤踞臺灣的荷蘭人與葡萄牙人。

儘管登萊新軍主要作戰的力量大都是騎兵營、炮兵營以及步兵營,但吳宗睿絲毫沒有放鬆對於水師的建設,他很清楚,大明王朝的海禁,以及後來大清王朝的閉關鎖國,導致了華夏名族的極速衰落,而建設一支強悍的水師力量,就會讓吳宗睿有着足夠的自信,能夠將力量完全延伸出去。

吳宗睿朝着文華殿而去的時候,已經被冊封爲皇太子的吳凡丞,疾步趕上來。

“凡丞,有什麼事情嗎。”

“父、父皇,母后還在坤寧宮,剛剛派遣太監來稟報,說是想着見一見父皇。”

吳宗睿輕輕拍了拍額頭,他倒是真的沒有想到陳靈雁等人,敕封陳靈雁爲皇后的聖旨宣讀之後就生效了,陳靈雁在後宮同樣接受了衆人的跪拜,這個時候,吳宗睿必須要到後宮去看一看衆人,也接受家人的祝賀。

“知道了,凡丞,跟着我到坤寧宮去,有些話我要給你說說。”

吳凡丞連忙對着吳宗睿抱拳規規矩矩行禮。

“凡丞,今後不是上朝的時間,你在我的面前不必如此的規矩和拘束,從今日開始,你就要居住在慈寧宮了,你是皇太子,身份不一般,有些人可能會趨炎附勢,想法設法的巴結和討好你,我希望你保持清醒的頭腦,你年紀不大,進來還是以學習爲主,如果可能,我會讓你閱讀一些奏摺,思忖應該如何的署理政務。”

“此外,天下安寧下來之後,你就要出去走走看看了,不要總是留在皇宮裡面,那樣壓根不知道外界的事情,放低身份去遊歷,你會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

吳宗睿和吳凡丞還在乾清門的時候,太監就已經給陳靈雁稟報了。

吳宗睿和吳凡丞過了乾清宮,陳靈雁領着衆人已經在等候了。

衆人一一給吳宗睿行禮,吳凡丞給陳靈雁等人行禮,接着吳冰月領着吳凡璇等人給吳凡丞行禮。

這一系列的程度,讓吳宗睿都覺得有些頭暈。

待到衆人行禮完畢,吳宗睿開口了。

“前些日子我說過的話語,你們都不要忘記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是家人,我們都要在一起,那些所謂的規矩,其實是做給外人看的,剛剛我給凡丞說過了,不是上朝的時間,在我的面前不必過於的軌跡,靈雁,你已經是皇后,母儀天下,管理後宮的事宜,有些時候,要求不必那麼高。。。”

陳靈雁擡頭看了看吳宗睿,想着笑但憋住了。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攻佔臺灣(4)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疇的拜訪(2)第八百九十七章 條件不成熟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潛來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五章 族規之爭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決心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運黑幕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證第三百三十五章 輪迴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八十三章 運氣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法阻攔(2)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直撲黃州府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四百三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十九章 算賬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五百七十五章 錯得離譜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八章 準族長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攻佔臺灣(4)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忍不住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鄭芝龍的圓滑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撞鐵板(1)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十章 平衡之術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塵埃落定(2)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須出擊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點煽動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四百二十二章 深遠的安排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攻佔臺灣(4)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疇的拜訪(2)第八百九十七章 條件不成熟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二百八十二章 高起潛來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五章 族規之爭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決心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舉風波(6)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運黑幕第六百三十六章 楊嗣昌的掙扎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七百七十六章 迅雷不及掩耳(2)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頭豬的威力(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證第三百三十五章 輪迴第一百六十二章 敲詐第八十三章 運氣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三百零九章 兵不血刃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九百六十九章 無法阻攔(2)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直撲黃州府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七十七章 釘釘子第六十七章 陳氏家族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九百四十一章 議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四百八十二章 隱性的危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丟車保帥第四百三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十九章 算賬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五百七十五章 錯得離譜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八章 準族長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並不高興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攻佔臺灣(4)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忍不住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鄭芝龍的圓滑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撞鐵板(1)第四百一十七章 薊遼督師府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面兼顧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三百二十六章 提前準備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四百七十二章 朝野震驚(3)第十章 平衡之術第八十五章 棘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塵埃落定(2)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須出擊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決第二十六章 奇怪的貨郎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點煽動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三百零三章 聲東擊西(2)第四百二十二章 深遠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