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

偏殿議事的整個過程,很快被傳揚開來,一時間,內閣首輔孔貞運的威望達到了極點,得到了滿朝文武的讚譽,固安之戰和通州之戰,都是以朝廷慘敗告終,唯有濟南之戰,朝廷大軍重創後金韃子,逼迫後金韃子撤離關內,所以滿朝文武關心的當然是濟南之戰,那是頌揚大明王朝堅不可摧的範本,大家將注意力幾乎全部集中到薊遼督師吳宗睿的身上,自然是無人關心已經陣亡的三邊總督盧象升。

無數人痛罵後金韃子的離間之計,這是想要毀掉大明王朝的柱石,甚至有部分人斥責已經陣亡的三邊總督盧象升,認爲盧象升給朝廷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這裡面,當然也有清醒之人,從整個事態分析出來皇上的想法,以及處境時刻都很不妙的薊遼督師吳宗睿,受到吳宗睿牽連的盧象升,但這樣的話語絕不會傳揚開來。

能夠證明這種猜想的依據就是,內閣草擬了懲戒山東巡撫宋學朱的聖旨,但被皇上扣中不發,這道聖旨遲遲沒有發出去。

紫禁城,偏殿,暖房。

這裡是朱由檢批閱奏摺的地方,絕少有人能夠進入暖房,內閣首輔孔貞運以及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進入暖房的次數也是寥寥可數,不過有一個人倒是經常進去,這個人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

王承恩已經成爲朱由檢最爲信任之人,超過了曹化淳和高起潛等人,至於滿朝的文武,與王承恩壓根沒有可比性。

王承恩進入暖房的時候,朱由檢的臉色很不好,桌上放着幾本奏摺,胡亂的翻開,地上還扔了兩本奏摺,看見這樣的情形,王承恩自然明白是什麼緣故,彎下腰撿起地上的奏摺,弓着腰小心將奏摺放到了御案的上面。

“承恩,你說這滿朝的文武大臣,究竟是怎麼了,偏殿議事,討論的是朝中大事,朕都還沒有明確態度,就有這麼多的奏摺呈上來了,都是一邊倒的斥責山東巡撫宋學朱,要求嚴懲宋學朱,好似宋學朱明日就要推翻朕的江山了。”

在王承恩的面前,朱由檢不會掩飾自身的脾氣。

王承恩早就習慣了,弓着腰,小聲的開口了。

“皇上息怒,臣以爲,朝中的大人有些議論,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皇上不必爲此勞神,臣覺得任何的事情都要看源頭,偏殿議事,內閣首輔孔貞運大人的表現很是搶眼,近兩日也得到了諸多大人的讚譽,昨日曹化淳大人稟報,每天朝廷休沐之後,都有太多的大人前往孔大人的府邸去拜訪,好不熱鬧,臣內心不服,其實朝中的大事,都是皇上勞力勞神,睿智決斷,孔大人卻得到了聲望,這等的風氣很不好。。。”

朱由檢眯起了眼睛,看着王承恩。

“承恩,你想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如實說出來,在朕的面前不必遮遮掩掩。”

王承恩的臉上,出現了惶恐的神情。

“臣誓死效忠皇上,在皇上的面前絕不會有什麼遮掩。”

“朕知道你的忠心,朕就是想知道,你是怎麼看待吳宗睿這件事情的,你是怎麼看待孔貞運在偏殿議事的時候說的那些話語,你怎麼看吳宗睿和孔貞運之間是不是有勾結。”

大明一朝,內閣首輔與秉筆太監之間,一直都是矛盾的結合體,其中能夠很好處理關係的,唯有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與秉筆太監馮保,那個時候萬曆皇帝年歲尚小,內閣首輔張居正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大權在握,所以能夠處理好與秉筆太監馮保之間的關係。

按照大明朝廷的規矩,內閣首輔與秉筆太監是不大可能處理好關係的,因爲內閣首輔代表的是朝中文武大臣的利益和權力,秉筆太監代表的是皇上,維護的是皇權,皇權與臣權永遠存在衝突,就好比大明開國皇帝取消了丞相這一職位,將權力全部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一樣,就是要杜絕大臣的權力太大,以至於威脅到皇權,甚至是架空了皇帝。

內閣大臣是絕對禁止與封疆大吏之間有聯繫的,如果內閣大臣與封疆大吏之間結成了同盟,那樣將直接威脅到皇權,甚至直接威脅到皇位。

王承恩是絕對忠心的,這一點朱由檢很清楚,所以他對王承恩的信任和寵幸也是無以復加的,這方面無人能夠比擬,正是因爲對王承恩的信任,朱由檢直接說出了內心的擔憂。

經過了近兩天時間的思考,朱由檢也想清楚了,吳宗睿儘管桀驁不馴,不經請旨擅自調動軍隊,但總是打敗了後金韃子,而且濟南之戰,吳宗睿還斬殺了後金的多羅貝勒嶽託,這是滿朝皆知的事情,如果在這個時候,因爲山東巡撫宋學朱的一封彈劾奏摺,就降罪吳宗睿,自身的威嚴是無限度被拔高了,可朝中文武大臣的心也涼了。

所以有些事情,還是要慢慢來。

朱由檢最爲擔心的,還是吳宗睿與朝中文武大臣之間的關係,特別是與內閣大臣之間的關係,這裡麪包括內閣首輔孔貞運,也包括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甚至還包括內閣大臣方逢年,畢竟方逢年擔任南京國子監祭酒的時候,吳宗睿也在南京爲官。

時局動亂不堪,朱由檢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

沉默不過一分鐘左右的時間,王承恩開口了。

“皇上,臣不敢妄言,免得擾亂了皇上的思緒,臣只是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偏殿議事,孔貞運大人侃侃而談,激憤異常,滿口都是爲了吳宗睿大人,要說孔貞運大人與吳宗睿大人之間沒有絲毫的聯繫,臣絕不相信,不過臣也覺得,吳宗睿沒有在京城爲官,與孔貞運大人之間也沒有太多的聯繫。”

“在外爲官的大人,與京城爲官的大人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一點臣有所耳聞,大都是在外爲官的大人,想要知曉朝中的事情,所以與京城之中的大人聯繫,吳宗睿身爲薊遼督師,手中掌握有軍隊,想要知道朝中的事情,甚至想要知曉皇上的決定,必定與朝中的某些大人有聯繫。”

“朝中的諸位內閣大臣,務必要忠心耿耿,不可有私心,如果內閣大臣與吳宗睿之間有聯繫,這就是大逆不道,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要嚴懲。”

朱由檢微微點頭,依舊眯着眼睛。

“承恩,你是不是也懷疑楊嗣昌啊。”

朱由檢說出這樣的話語,是有明確原因的,應該說在準備懲戒吳宗睿的事情上面,朱由檢有意無意在楊嗣昌的面前說過,楊嗣昌沒有反對,可是偏殿議事的時候,楊嗣昌突然拿出了吳宗睿的奏摺,還有多爾袞寫給吳宗睿的信函,做出了明確的解釋,這讓朱由檢異常的被動,也讓朱由檢相當惱火。

王承恩沒有馬上開口回答,他知道皇上異常的信任楊嗣昌,信任程度超過了內閣首輔孔貞運,以及朝中的所有大臣,如果自己說話不謹慎,導致皇上開始不信任楊嗣昌,那將動搖皇上對朝中所有文武大臣的信任。

這不是王承恩希望看見的情形,儘管王承恩對朝中的文武大臣很不感冒。

“皇上,臣覺得楊嗣昌大人與吳宗睿大人之間,沒有什麼聯繫,濟南之戰,吳宗睿大人沒有給兵部稟報,擅自調動軍隊,楊大人內心肯定是不滿意的,至於說吳宗睿大人的奏摺,以及多爾袞的信函,臣還是相信楊嗣昌大人,楊大人怕是剛剛收到吳宗睿大人的奏摺,來不及給皇上稟報,同時也擔心這些奏摺會影響到皇上的想法,故而沒有馬上拿出來。。。”

朱由檢的臉色愈發的不好看,看着王承恩微微的搖頭。

“承恩,朕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該要相信朝中的哪些大臣,這麼多年了,滿朝的文武大臣,誰不是爲了一己私利,爭權奪利,他們沒有想到朝廷,沒有想到朕,他們以爲朕不知道嗎,朕登基十多年了,給與滿朝文武大臣無以復加的信任,可他們給了朕什麼,後金韃子越來越囂張,流寇越剿越多。。。”

說到這裡,朱由檢的神情變得蒼涼。

“撲通。。。”

王承恩嚇得跪下了,他最害怕皇上出現這樣的神態,當年斬殺袁崇煥的時候,皇上也是這種蒼涼的表情。

“承恩,起來吧,朕還沒有那麼脆弱,該如何決斷朕心裡清楚。”

等到王承恩站起身來,朱由檢也站起身了。

“內閣首輔孔貞運,年歲大了,操勞的事情太多,以至於身體不適,朕不忍心,決定讓孔愛卿歸家修養,由內閣次輔劉宇亮出任內閣首輔,承恩,你就按照朕的這個意思,起草聖旨,準備昭告天下吧。”

王承恩稍稍楞了一下,孔貞運致仕在他的預料之中,內閣次輔劉宇亮出任內閣首輔也在他的預料之中,這是爲了朝廷局勢的穩定,不過皇上曾經說過,打算讓楊嗣昌出任內閣次輔,剛纔卻沒有說出來。

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張膽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七百二十九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2)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二百一十五章 暫時忍住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九百一十六章 精確的部署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九百七十九章 科舉風波(7)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變得強悍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三百五十九章 系列事宜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爲重要的事情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三百四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二百九十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梟雄末路(1)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忍不住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一千零一十章 還是無奈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大幕再次拉開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孤膽英雄(5)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八百零四章 張東濤的部署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四百六十一章 拖字訣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二百八十八章 斷了念頭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確職責範圍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四十章 預測第一百六十七章 拋卻憤怒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
第五百六十八章 矛盾迭出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張膽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談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二百零二章 押司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七百二十九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2)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二百一十五章 暫時忍住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極的想法第九百一十六章 精確的部署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爲了對手(1)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九百七十九章 科舉風波(7)第三百四十八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聰明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新年的部署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變得強悍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三百五十九章 系列事宜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爲重要的事情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農業爲本第三百四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佔臺灣(2)第二百九十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十二章 緣起緣落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梟雄末路(1)第九百六十六章 本性難移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定要留住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忍不住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一千零一十章 還是無奈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二百一十四章 慘敗的消息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大幕再次拉開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孤膽英雄(5)第一百一十四章 餘音繞樑第八百零四章 張東濤的部署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四百四十章 背後的高低(2)第八百八十章 大動盪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四百六十一章 拖字訣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三百一十四章 完勝第二百八十八章 斷了念頭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三百六十七章 明確職責範圍第一百零九章 很關鍵第四十章 預測第一百六十七章 拋卻憤怒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一定設伏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