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遼東起步

遼河以西。

一陣陣的北風吹過,手持單筒望遠鏡的吳宗睿,身體微微有些顫抖。

五萬衣服破爛單薄的漢人,瑟瑟發抖的朝着登萊新軍的陣營而來,他們中間有老人、小孩,更多的是女人,青壯很少,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能夠看見的就是懼怕和麻木。

正月的遼東,氣候嚴寒,常人難以想象,就算是穿着貂皮,在野外也難以忍受。

被用來交換的後金韃子,也好不到哪裡去,長時間的缺衣少食,以及精神上的折磨,讓他們同樣變得麻木,吳宗睿雖然不贊成殺俘,但也不會真正的優待俘虜,至於說廖文儒等人,更不會給這些俘虜好臉色和好待遇。

這些漢人,絕大部分都是被後金韃子劫掠的,從他們被劫掠的那一天開始,就成爲了滿人的奴隸,可以用來交換,可以用來打罵,可以用來發泄,要不是皇太極爲了維持滿漢之間的關係,不允許滿人隨便的殺死漢人,這些漢人的性命就和螞蟻一樣,可以隨意被捏死。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人會變成什麼樣子,不言而喻。

第一次的交換,代善倒是爽快,完全按照廖文儒提出的要求,在遼河以西交換漢人和俘虜,原則上遼河以西是登萊新軍控制的,不過說到底,多年以來,後金長期控制這些地方,對於當地的地形是非常熟悉的。

交換也只能在遼河以西進行,過了遼河,繼續往東就是鞍山和遼陽等地,屬於後金的核心區域,登萊新軍和後金是不可能在這些地方交換的。

放下單筒望遠鏡,吳宗睿微微嘆了一口氣,對着身邊的劉寧和牛犇開口了。

“劉寧,牛犇,氣候嚴寒,要馬上爲這些人提供衣物糧食,否則他們就算不餓死,也會凍死,看來代善也做好了準備,甩給我們的是負擔。”

劉寧的臉色很不好,看着吳宗睿開口了。

“大人,不是還有七千俘虜嗎,屬下建議,到時候我們也一樣,就讓這些俘虜穿着單衣回去,讓他們凍個半死。。。”

吳宗睿笑了笑,微微搖頭。

“人在做,天在看,這樣的小聰明,我們不屑於做。”

說到這裡,吳宗睿的神色變得嚴肅。

“本來我們計劃讓這五萬人徒步到西平堡,修整幾天時間之後到錦州去,現在看來不行,他們無法堅持,恐怕還沒有走到西平堡,好多人就會倒下,牛犇,你去佈置一下,衣物馬上送過去,讓他們穿上,同時讓他們吃飯,你記住,糧食不要太多,不要讓他們吃的太飽,吃多了同樣會出事。”

牛犇對着吳宗睿抱拳行禮,答應下來,轉身離開了。

看着牛犇的背影,吳宗睿對着劉寧再次開口。

“劉寧,皇太極還算是聰明,當初的努爾哈赤,對待漢人的態度就是斬盡殺絕,所以遼東的漢人一直反抗,毛文龍領着區區幾千人,都能夠在皮島立足,逐漸壯大起來,皇太極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強令滿人不得隨意殺死漢人,情況纔好了一些。”

“可惜,皇太極也不可能完全改變滿人歧視和虐待漢人的局面,歸根結底,滿人習慣於遊牧的生活,一點不熟悉農耕,他們財富的積累,就是靠着戰爭之中的劫掠,這樣的局勢短時間之內是無法改變的。”

“皇太極清楚這一點,所以他雄心勃勃,想要入主中原,皇太極明白,只有真正入主中原,滿人的諸多習慣纔會逐漸的改變,皇太極創建的所謂大清國,才能夠真正的強大起來。”

“不管四皇太極,還是其他的滿人權貴,數次的入侵京畿之地,就是無法真正的在中原立足,其最爲主要的原因,還是實力不夠,錢財不夠,如果皇太極創建的大清國真正富庶起來,他們早就在遼東大做文章,盯着中原了。”

劉寧頻頻點頭。

“大人,您的意思屬下明白了。”

“明白就好,只要我們掌控了皇太極的經濟命脈,讓他一心發展八旗軍,擴充軍隊,不考慮民生的事宜,不發展經濟,那他的大清國,就是空中樓閣,等到時機成熟,我們就能夠輕易的摧毀他們。”

吳宗睿的眼神變得深邃。

“這五萬漢人回到遼東,預示着遼東開始起步,儘管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不過他們可不是回來享福的,需要耕種土地,馬上就是春耕了,季節可不能耽誤了。”

“從登州和萊州等地來到遼東的百姓,不足萬人,算上這次交換的五萬漢人,整個遼東也就是六萬多百姓,想要這些百姓完全承擔春耕的重任,這顯然不行,還是需要登萊新軍的將士幫忙春耕,好在冬小麥已經播種下去,正月以後,就要開始播種玉蜀黍,接着是番薯,今年的農耕絲毫不能夠耽誤。”

“劉寧,我考慮,遼東駐紮的登萊新軍,總人數要達到十萬人,這樣才能夠真正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我感覺到,皇太極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找尋時機,發起對遼東的進攻,多鐸和阿濟格率領的十萬大軍進擊遼東,折損了六成的兵力,皇太極咽不下這口氣,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皇太極應該是調整過來了。”

“西平堡和廣寧城池的加固,以及大淩河城城池的修築,都是你直接負責的,多多熟悉民生的事宜,對你有好處,不過你要記住,關注民生的同時,重點還是登萊新軍。”

“西平堡、廣寧、大淩河城,包括右屯,互爲犄角,守住這些城池,就能夠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就能夠真正的打疼他們,唯有打疼了他們,遼東纔可能真正穩定一段時間。”

。。。

遼東實際駐紮的兵力,已經超過十萬,這裡麪包括駐紮山海關的四萬大軍。

登萊新軍駐紮在遼東的總兵力,已經接近七萬人,由登萊新軍負責整訓的遼東邊軍還有一萬多人,不過吳宗睿要求的是駐紮在遼東的登萊新軍總人數達到十萬人。

以多勝少的戰鬥是慣例,以少勝多的戰鬥是特例,在兵力上面,吳宗睿儘量爭取保持優勢,就算是皇太極領兵進攻遼東,十萬兵力已經是上限,吳宗睿至少以同等的兵力應對,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皇太極領兵進擊遼東,屬於進攻一方,吳宗睿率領的登萊新軍,屬於防禦的一方,進攻方的兵力若是不能夠佔據絕對的優勢,獲勝的可能性很小。

歸順的漢軍,以及滿八旗和蒙古左右營的軍士,整訓基本結束,已經編入到登萊新軍之中,這些人的戰鬥力不錯,不要多長的時間,他們就能夠成爲登萊新軍的主力。

持續了大半天的交換儀式結束。

牛犇率領軍士,已經將大量的衣物送過去,空地周圍架起了數百口大鍋。

吳宗睿騎馬朝着空地而去的時候,劉寧連忙阻攔,天知道這五萬漢人之中,是不是有後金韃子的奸細。

吳宗睿沒有辦法,最終放棄了,他也不知道這五萬漢人之中,是不是有奸細,劉寧還要帶着軍士,在五萬人前往西平堡的時候,沿途甄別,如果發現有可疑人員,必須要控制起來,至於說後金韃子是不是會趁機發動進攻,劉寧倒是不擔心,畢竟還有七千的俘虜扣押在西平堡,一旦有風吹草動,這七千俘虜就不要想着活命,不管是代善,還是皇太極,都不敢冒險。

騎馬回到西平堡的時候,吳宗睿囑託劉寧,交換儀式全部結束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安置好這五萬漢人,西平堡、廣寧和大淩河城等地,原則上不安排百姓,以登萊新軍將士駐守爲主,等到遼東真正的穩定下來,再行考慮。

回到西平堡,吳宗睿沒有歇息,吃飯之後,即刻動身回到錦州去。

史可法還在錦州等候,五萬漢人的迴歸,意味着遼東真正開始發展,畢竟有人才有生氣,多年來,遼東駐紮的幾乎都是軍隊,很少看見百姓,隨着登萊新軍掌控遼河以西的地域,遼東將逐漸開始發展。

民生的事宜,全部由史可法署理,吳宗睿需要考慮其他的事情。

皇太極很有可能發起對遼東的進攻,這是吳宗睿最爲關注的事宜,登萊新軍必須做好一切的準備,迄今爲止,在抵禦後金韃子進攻方面,還是隻能夠依靠登萊新軍。

此外還有京城和朝廷的局勢,吳宗睿同樣需要關注,他可不想在這種關鍵時刻,遭遇到皇上的懲戒和朝中大人的算計。

一個地方的發展,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遼東更是不一樣,這裡曾經戰火連天,幾乎成爲不毛之地,而且還有可能面臨戰火的侵襲,想要讓遼東真正發展起來,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這種艱辛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

穿越的吳宗睿,來到遼東之後,才真正感覺到疲憊,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有時間感覺簡直無從下手。

不管怎麼說,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遼東已經開始出現變化,有了發展的跡象,只要這樣的情形能夠持續三五年的時間,吳宗睿就能夠保證遼東發生巨大的變化。

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八百五十二章 繼承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直撲黃州府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二十四章 撿來的功勞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五百四十九章 忽上忽下第六十章 吉榜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八百二十一章 放心的部署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一百三十四章 拐彎抹角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梟雄末路(6)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八百八十六章 寶劍就要出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覺很不好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八百五十六章 必要的選擇(2)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樣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九十七章 陳靈雁的心思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七百九十七章 濟南大學堂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塵埃落定(4)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一百零四章 溫柔鄉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十九章 算賬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動等待第三十七章 悉心準備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的指示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規矩(2)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八百三十五章 殘陽如血(6)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軍協同(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零六章 各自安好(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八百五十二章 繼承人第三十一章 登高望遠
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八百五十二章 繼承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直撲黃州府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二十四章 撿來的功勞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五百四十九章 忽上忽下第六十章 吉榜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八百二十一章 放心的部署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三百零八章 聲東擊西(7)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針對性部署(2)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一百三十四章 拐彎抹角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梟雄末路(6)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六百七十一章 掙扎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八百八十六章 寶劍就要出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末路(15)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覺很不好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會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八百五十六章 必要的選擇(2)第五百二十八章 精密部署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樣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九十七章 陳靈雁的心思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籌謀(1)第七百九十七章 濟南大學堂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塵埃落定(4)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時刻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水師的任務第一百零四章 溫柔鄉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十九章 算賬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動等待第三十七章 悉心準備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四百五十一章 歎服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廣益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果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興地太早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後悔莫及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怒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遭遇彈劾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的指示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規矩(2)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八百三十五章 殘陽如血(6)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六十九章 提親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軍協同(2)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零六章 各自安好(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較量(4)第六百零六章 真正的壯大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八百五十二章 繼承人第三十一章 登高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