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

覺華島城池修復的速度非常之快,新城也開始動工了。

商貿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資金的保障,施工的速度快的令人難以置信,修復之中的老城,眼看着一天天不同。

明末修建城池和房屋的速度是很快的,沒有鋼筋水泥,主要依靠混凝土,其次就是夯實的泥土,修建城牆是最爲麻煩的事宜,需要準確的計算,才能夠使城牆牢固。

金國鳳翌日就送來了有關遼東局勢的文書。

吳宗睿留在覺華島,暫時沒有到寧遠城去,他需要首先了解遼東的相關局勢,做出相應的決斷,然後纔會全面插手遼東的事宜。

想想有些令人窩火,吳宗睿出任薊遼督師,其主要的任務是打敗後金韃子,穩固整個的遼東地區,卻不想來到遼東之後,首先要熟悉本地的情形,明確下一步究竟該做什麼。

吳宗睿和廖文儒、喬明俊等人,數次分析了金國鳳送來的有關遼東局勢的情報,派遣出去的斥候,尚在偵查遼東的局勢,沒有那麼快得出結論,所以吳宗睿對於遼東整個局勢的瞭解,首先還是要依靠金國鳳的文書。

遼東的整體局勢,的確不樂觀,與吳宗睿最悲觀的想法差不多。

首先,整個遼東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幾乎沒有什麼農戶和百姓,天啓六年,以兵部尚書銜出任遼東經略的高第,爲了抵禦後金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對遼東的進攻,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強行遷移遼東的百姓,北至遼河,南至前屯,全部都集中到山海關以內,那一次的遷移,遼東各地哭聲震天,老百姓被迫遷移,損失慘重,強行的遷移,傷害了遼東的百姓,以後一直都沒有恢復元氣,爾後,經歷了大淩河城之戰,除開遼東城外的諸多城池,其他地方悉數都被後金韃子實際控制,遼東的百姓要麼歸順後金韃子,要麼就是遷移到關內。

其次,遼東邊軍的戰鬥力大大削弱,最爲主要的原因是大淩河城之戰,大淩河城之戰,遼東邊軍絕大部分的精銳都出動了,究其原因,還是錦州總兵祖大壽被圍困在大淩河城,遼東的祖家、吳家和金家,都是竭盡全力,想着援救祖大壽,結果皇太極採取圍城打援的戰術,吸引各路明軍馳援,遼東邊軍強行進攻,不敵後金韃子,損失慘重,馳援大淩河城的絕大部分遼東邊軍軍士,都在那一次的戰鬥之中陣亡,遼東邊軍短時間根本無法恢復。

最後,遼東的局勢,已經完全惡化,皇太極稱帝建國之後,將目光對準了遼東,以前後金韃子進攻遼東之後,很快就撤兵了,他們的目的主要還是剿滅遼東明軍的有生力量,現在皇太極察覺到了遼東的重要性,已經派遣軍士駐紮在廣寧、義州和西平堡等地,時刻威脅到錦州、寧遠和山海關等城池,讓駐守城池的遼東邊軍和各鎮的援軍不敢出城,更加關鍵的是,皇太極已經逐漸明白了佔領城池和地盤的重要性,逐漸開始蠶食遼東的地盤。

多重原因之下,遼東變得愈發的荒蕪。

遼東邊軍以及各鎮的援軍,其軍餉和糧草,完全依靠朝廷供給,其運輸的途徑,基本都是依靠陸路,從山海關運往錦州和寧遠等地,耗費太大,且頗具盛名的關寧鐵騎,更是需要大量的軍餉和糧草,朝廷早就不堪重負,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錢糧,所以時常拖欠,自崇禎元年以來,遼東已經有數次的軍士譁變,每一次都是對遼東邊軍實力的重大打擊。

遼東駐紮大量的軍隊,卻無法保護遼東的百姓,這讓百姓對朝廷愈發的失望,百姓的意識是淳樸的,他們不管誰當皇帝,只要能夠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滿足了。

努爾哈赤征伐遼東的時候,採取的是殺光、燒光和搶光的政策,遼東百姓沒有絲毫的出路,遇到後金韃子,他們就是死路一條,唯有依靠大明朝廷和遼東的駐軍,拼死抵抗後金韃子,可皇太極不一樣,他採取了懷柔的政策,吸納遼東的百姓,給這些百姓一條活路,儘管說遼東百姓,在滿人眼裡不過是豬狗不如的奴隸,但百姓總算是有條活路,一些走投無路的百姓,也就認命了,歸順了後金韃子。

可以說,吳宗睿來到了遼東,沒有任何的依靠,必須要拼出一條血路來。

可以預料,登萊新軍想要在遼東立足,必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是吳宗睿不願意看見的情形。

吳宗睿當然沒有那麼老實,也沒有那麼蠢,他身爲薊遼督師,肯定會利用一切有利的條件,打造出來最有利於登萊新軍在遼東立足和發展的局面。

有些時候,在最爲貧瘠的地方,也許更容易殺出一條血路。

幾天的時間過去,經過了認真的思考和仔細的分析,吳宗睿的思路逐漸變得清晰。

。。。

“報,山海關副總兵吳三桂前來拜訪。。。”

親衛前來稟報的時候,吳宗睿稍稍楞了一下。

吳三桂和其父親吳襄駐紮在山海關,山海關距離寧遠兩百多裡地,而且沿途異常的荒蕪,稍不小心就可能遭遇到後金韃子的進攻,距離如此之遠,吳三桂居然前來拜訪了。

當年剿滅登萊叛軍的時候,吳三桂曾經跟隨在吳宗睿的身邊,攻破了登州府城,立下了戰功,那個時候,吳三桂就很是佩服吳宗睿。

吳宗睿對於吳三桂的看法還算可以,至少沒有史書記載的那麼糟糕。

吳三桂是比較會投機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年紀輕輕就成爲了山海關副總兵。

吳三桂比吳宗睿大一歲,如此的年級,能夠成爲副總兵,也算是年輕有爲了。

“知道了,讓吳副總兵在會客廳等候,我馬上過去。”

離開廂房的時候,吳宗睿依舊在沉思。

來到覺華島已經有十天的時間了,除開金國鳳前來拜訪,遼東的其他將領都沒有過來,包括錦州總兵祖大壽,以及山海關總兵吳襄,還包括遼東巡撫劉宇烈。

祖大壽和吳襄長期在遼東,有了自身的勢力,至於說劉宇烈,應該是在混日子,千方百計想着離開遼東,暫時想不到那麼多。

吳宗睿當然要分析這些情況,身爲官場中人,身爲穿越之人,他很清楚,官職和權力可以讓人屈服,但不能夠讓人心服口服,祖大壽和吳襄等人,會屈服他的官職和權力,但不一定心服口服,畢竟實力纔會讓人真正的服氣,何況祖大壽和吳襄都是悍將。

剛剛進入會客廳,吳三桂就站起身來抱拳了。

“下官山海關副總兵,拜見大人。。。”

“吳副總兵,不用如此客氣,你我好多年沒有見面了,想當年剿滅登萊叛軍,你我共同攜手,奪取了登州府城,摧毀了登萊叛軍的老巢,爲徹底剿滅登萊叛軍,立下了功勞,也多虧了你當年的幫助,要不然我可沒有那麼大的底氣啊。”

吳三桂臉上的笑容一閃即逝。

“當年剿滅登萊叛軍的戰鬥,下官記得很清楚,若不是大人的神機妙算,下官都不敢想象直搗黃龍、奪取登州府城的部署和舉措,就算是現在想來,也時常覺得詫異,也正是奪取了登萊叛軍的老巢,才讓叛軍被徹底剿滅,當年下官跟隨大人,學到了太多的東西。。。”

吳宗睿笑了,走到了吳三桂的面前。

“吳副總兵,說來你我也是有緣,當年攜手剿滅登萊叛軍,現如今又要攜手抵禦後金韃子,護衛遼東的安全,護衛京師和京畿之地的安全,我剛剛到遼東,對諸多的情況都不是很熟悉,今後還是要依靠你的協助啊。”

吳三桂連忙抱拳。

“下官時刻聽從大人的調遣,無怨無悔,絕不敢抗命。”

“好了,不說那麼多了,你遠道而來,我已經吩咐備下酒宴,一會我們好好喝上幾倍,不醉不休。。。”

吳三桂的臉上,閃現一絲驚愕的神情,很快消失。

吳三桂所有的神情,都被吳宗睿收入眼底。

歷史上的吳三桂,揹負的更多是罵名,背叛大明朝廷,爾後又背叛大清朝廷,成爲了不折不扣的小人。

穿越的吳宗睿,對於明末諸多的歷史名人,從好奇到平淡對待,態度早就改變了。

吳三桂內心有着不一般的野心,其實說實話,任何一個人,內心都有野心,只是沒有遇見合適的機會,一輩子都不會暴露出來,對於吳三桂這類的梟雄,吳宗睿有信心收服,不管怎麼說,兩人都姓吳,穿越的吳宗睿,不想吳三桂再次揹負千古罵名。

朝着餐廳走去的時候,吳宗睿看着吳三桂開口了。

“長伯兄,遼東遭遇到後金韃子多年的荼毒,已經是破敗不堪,我身爲薊遼督師,有責任讓遼東之地完全安穩下來,不過僅僅依靠我的力量,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還望長伯兄多多支持,我們共同努力,打敗後金韃子,恢復遼東的平靜,你看如何。”

吳三桂再次楞了一下,馬上抱拳對着吳宗睿開口了。

“全憑大人的吩咐,大人有令,下官萬死莫辭。。。”

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籌謀第八十章 低調的麻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塵埃落定(4)第二百零三章 靠實力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機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末路(16)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四十章 預測第九百三十五章 聒噪之音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報網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疇的堅持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還算鎮定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四章 圍屋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六百二十八章 閃電戰(2)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一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八百七十八章 掌控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一百八十三章 穩準狠(2)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斷的決定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頓軍務(2)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十六章 乞丐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緊急調整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五百零四章 遼東起步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遲(2)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七百五十章 迴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夠膽大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準分析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一千零三章 微服私訪(4)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二十九章 產量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
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八百九十八章 大明悲歌(1)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九十二章 震懾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籌謀第八十章 低調的麻煩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塵埃落定(4)第二百零三章 靠實力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機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末路(16)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四十章 預測第九百三十五章 聒噪之音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報網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錦州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疇的堅持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還算鎮定第八百一十四章 雪中送炭(3)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較量(3)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四章 圍屋第九百八十九章 餘音繞樑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三百七十五章 末路(4)第六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六百二十八章 閃電戰(2)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層思考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一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八百八十一章 朝會的變故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七百五十七章 滅頂之災(1)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八百七十八章 掌控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一百八十三章 穩準狠(2)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一章 見性成佛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斷的決定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頓軍務(2)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十六章 乞丐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緊急調整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五百零四章 遼東起步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遲(2)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七百二十四章 淮安還是鳳陽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七百五十章 迴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變部署第五百三十三章 何爲霸氣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夠膽大第二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安排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準分析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家日報(4)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6)第一千零三章 微服私訪(4)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二十九章 產量第二百零九章 遼東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