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

時間如那滾滾長江,向未來奔騰不息。

不知不覺之間,又來到了2021年農曆的八月份,隨着聯邦的崛起,農曆在世界範圍內受重視程度,越發巨大起來。

南大洋。

這是近幾年才正式命名的大洋,位置就在南極洲周邊,聯邦在南極洲和南大洋的開發,主要是保護性開發爲主。

作爲全球變冷過程中,少數沒有受到太多衝擊的區域,這裡今年也熱鬧了起來。

一艘15萬噸的核動力遠洋捕魚船,此時正在在南大洋的阿蒙森海外側,這裡的平均水深達到600~1000米,是一片不小的海盆。

此時北半球正值中秋,而南半球卻是開春,由於黃石火山事件的影響,南極洲之前擴大的冰蓋,又再一次縮小了一些,不過沒有退回2016年之前的冰蓋線。

捕魚船過來這裡,並不是捕捉南極磷蝦,也不是看上鯨魚、海豹和企鵝,而是爲了帝王蟹。

沒有錯,是爲了帝王蟹。

或許很多人非常疑惑,不是說帝王蟹原產白令海嗎?怎麼南大洋也有?

實際上,不僅僅南大洋有帝王蟹,在北大西洋同樣有帝王蟹,北大西洋的帝王蟹,是老毛子時期的研究人員從白令海帶過去的。

而南大洋的帝王蟹,目前還不能確定出現原因,但是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人爲放養的;另一種則是之前全球變暖過程中,詭異暖流從北太平洋裹挾過來的。

不管它們是如何過來的,帝王蟹對於南大洋海域而言,是典型的入侵物種。

這艘名爲“星海15號”的核動力捕魚船,也是聯邦進入農業工廠時代後,設計的少數漁船之一。

其實現在聯邦的各大水產公司,都以規模化養殖爲主,出海捕撈自然水產品的情況,正在逐年減少之中。

而類似於星海15號這種大型捕魚船,就算是進行捕撈作業,也需要拿到海洋部的配額,不然是不能隨意捕撈野生海洋動物的。

這一次拿到南大洋的帝王蟹捕撈配額,其實也是南大洋的帝王蟹有氾濫成災的跡象。

船長和捕魚經理正在駕駛艙內,看着偵察潛艇反饋回來的數據,這個海盆內的帝王蟹不在少數。

捕魚經理王漢彪拿着海洋部的調查報告,臉色有些無奈的說道:

“今年秋季(南半球)的勘測數據顯示,這片海盆的帝王蟹大概在75~90萬隻左右,現在看分佈密度,估計不下於150萬隻。”

“好像還上爬了一百多米。”船長張鵬提醒道。

實際上,帝王蟹的生長區域,通常在深度800~1000米的海牀中,除非南大洋的海水溫度上升,它們纔會向上發展。

目前在南大洋的7個海盆中,都發現了帝王蟹的蹤跡,只是族羣規模有大有小。

在南大洋沒有天敵存在的帝王蟹,一旦在這裡紮根,後果就是吃光海底的絕大多數動物和海藻。

因此必須人工減少帝王蟹的數量,將其族羣在南大洋的規模,壓制在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內。

實際上,星海15號捕魚船過來南大洋捕魚,這是一項虧本生意。

現在帝王蟹在白令海和南太平洋區都有養殖場,年產量帝王蟹15~20億公斤,平均到聯邦總人口上,也差不多每人0.7公斤左右。

捕撈自然的帝王蟹,成本其實比養殖還高很多。

現在聯邦境內的帝王蟹,市場零售價也才3~5信用點每公斤,而星海15號哪怕一趟下來,順順利利將10萬噸的冷凍艙裝滿,同時也順利批發出去,總收入最多1.5億信用點。

問題是船隻折舊費、員工工資、補給物資、設備折舊費、包裝和二次運輸,加起來都要1.3億信用點左右。

看起來可以賺2000萬左右。

但問題是自然生長的帝王蟹有大有小,加上中途的路損,市場飽和等問題,以及他們根本捕撈不到10萬噸帝王蟹,虧損基本是明擺着的事情。

實際上,星海15號是不通過帝王蟹出售賺錢的,而是靠海洋部和生態部的財政補貼。

要不然,南大洋海域的帝王蟹最多隻有900~1200萬隻,全部撈上來都不一定有10萬噸。

偵察潛艇探測了海盆中的帝王蟹數量後,捕魚經理王漢彪拿起對講機吩咐道:

“開始作業,丙136錨點,下網。”

“收到。”

機械臂將巨大的捕撈網投入海底,然後在抵達海牀後,便快速展開高強度材料製造的捕撈網。

爲了保護生態,現在聯邦的捕魚船上,已經禁止了傳統的捕撈網,一律改用高強度的捕撈網。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傳統的捕撈網,經常斷裂後,殘留在海洋之中,這些捕撈網又不容易迅速降解,很容易纏繞在海洋動物身上。

當網成功鋪設在海牀後,工作人員按下一個開關,捕撈網上攜帶着一些球型物品,這些東西會發出一種特殊的聲波,可以誘導周圍的帝王蟹向這裡彙集。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會投入一些特製的誘餌,進一步吸引帝王蟹。

兩個多小時後,上萬只帝王蟹,密密麻麻擁擠在捕撈網上。

王漢彪知道該收網了:“收網!”

機械臂的電機啓動,將連接着捕撈網的纜繩拉起來,一大網帝王蟹從720米的海底被拉到海面上。

重量顯示器上,顯示這一網捕撈了62噸帝王蟹,減去一部分海水和雜質,應該有50噸左右。

按照這個速度,王漢彪估計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將這個海盆80%的帝王蟹一網打盡。

到時候就可以叫大鵬地效運輸機,過來將帝王蟹送到附近的澳洲,再通過空運運輸到聯邦的南半球各地。

其實以聯邦的捕魚船效率,如果補貼足夠,分分鐘將帝王蟹吃成保護動物。

至於爲什麼北大西洋的帝王蟹,會出現氾濫成災的現象,這其實和資本運行有關係。

當年北歐和露西亞簽訂的捕撈協議上,限定了帝王蟹的每年捕撈額度。

一方面氾濫成災,另一方面又限制得死死地,這是鬧哪樣?

自然是錢惹的禍。

要知道,帝王蟹的捕撈成本相對較高,而消費市場的總消費量又存在上限,一旦帝王蟹產量大增,必然導致市場銷售價格跳水。

既然如此,那就要控制生產量,造成物以稀爲貴的假象,維持高銷售價格,以保證利潤。

就好比生產1萬噸,總營業額50億,淨利潤25億;生產10萬噸,總營業額100億,淨虧損100億。

如果你是經營者,你會選擇哪個?

這和生產過剩後,選擇倒牛奶、倒茶葉,其實就是差不多的道理。

也是資本時代難以改變的難題,他們是知道北大西洋的帝王蟹氾濫成災,可他們就是不願意多捕撈,因爲捕撈太多,他們要虧本。

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島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一百四十四章 席位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四百八十九章 毒雲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六百四十八章 狠辣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五百零二章 關鍵一環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三百一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三百八十一章 奶酪與油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
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璃龍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島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一百四十四章 席位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四百八十九章 毒雲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六百四十八章 狠辣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五百零二章 關鍵一環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四百八十一章 保守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五百三十八章 豬仔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三百一十二章 擦肩而過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二百九十三章 到貨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緇衣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五百六十三章 合作愉快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二百四十二章 整機測試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三百八十一章 奶酪與油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三百零二章 順路考察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