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

張雪林被驚醒過來:“進來,小吳。”

負責內部科研項目進度的助理小吳,急忙打開辦公室門,帶着一絲興奮的表情,向他彙報道:

“張所,好消息。”

“哪個項目出成果了?”

“第六實驗室。”

張雪林一喜:“第六實驗室,納米機器人項目?”

“是的。”

“走,我們邊走邊說。”

張雪林拿起外套穿上,向第六實驗室的區域走去,大半年來,整個研究所就出了幾個小成果,這讓他壓力山大。

在路上,小吳向他彙報項目的具體情況。

嶺南材料研究所,第六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專門做納米機器人方面的研究,這也是納米材料學發展的現在,很多研究所的主攻方向。

納米機器人的研究,離不開納米材料和電化學技術。

當張雪林和小吳來到第六實驗室的時候,實驗室內正在繼續做相關實驗,不過實驗室的項目核心研究員方同風,還是抽空帶倆人進來。

“同風,現在納米機器人的詳細情況,你給簡要的說一下。”

方同風也沒有藏着掖着,畢竟嶺南材料研究所的內部管理,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所長作爲行政人員,是沒有資格在項目上掛名的,最多就是在鳴謝名單上。

可以主導項目的,都是一線的核心研究員,如果所長要從事具體的研究項目,只能辭職後,經過科學委員會審覈,纔有可能從事具體的科研工作。

行政人員和科研項目研究員,兩者是不允許兼任的。

因此方同風就將項目的具體情況,向張雪林簡明扼要的介紹了一遍。

“……我們就氮球套入超碳球中,再嵌入碳納米管和硅納米管,最後採用紅外真空冷焊技術,將碳納米管、硅納米管和氮球、超碳球結合在一起。”

所謂的超碳球,其實就是巴基球(C60)的增強版,由300個碳原子組成。

至於氮球,則是類似於巴基球的N60球型分子。

超碳球包裹着氮球,然後嵌合了12條碳納米管、12條硅納米管,形成一個納米機器人,這個納米機器人的直徑只有72納米。

當進入實驗室的核心區後,另一個核心研究員衛國忠,也和張雪林打了一個招呼。

“張所,來看納米機器人嗎?”

“是啊!我壓力山大呀!”張雪林無奈地攤攤手。

方同風、衛國忠等人也非常理解,現在研究所的行政人員可不好混,事情非常繁複,經手的錢又不是小數目,要是把持不住,遲早要進去。

加上嶺南材料研究所是有案底的,屬於重點關注的研究所,如果再像以前那樣半死不活,估計上面就要直接讓嶺南材料研究所直接去世了。

方同風調出電子顯微鏡拍攝到一部分圖片,將納米機器人的樣子,展示在衆人面前。

從外形來看,這個納米機器人的樣子,就是一個球型。

而從內部剖析的三維立體圖層來看,裡面還有一個球型結構,以及24條納米管。

方同風轉過頭來解釋道:“這個結構是爲了保證納米機器人的通用性……”

“通用性?”張雪林不太理解。

“這個通用性,代表這種納米機器人只是一個基礎,它可以通過搭配不同的外掛,實現不同的功能。”

其實納米機器人在大中華並不是沒有,比如以納米技術起家的燧人系,就研究了十幾種可以初步應用的納米機器人。

但是這些納米機器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們都屬於專業的納米機器人,是專門從事單一功能,而專門設計的納米機器人。

這種專業納米機器人,好處是工作效率比較高,不好的地方,就是功能太過於單一,難以應付一些特殊情況,或者複雜的化學環境。

方同風等人設計的通用納米機器人,則是一種多功能納米機器人。

解釋了一遍後,接下來方同風便調出一部分外掛分子。

比如往通用納米機器人的氮球核心內部,通過電化學技術的配合,注入鐵分子,將可以生成強電磁納米機器人,這種納米機器人可以在通電的情況下,形成強度可媲美銣磁鐵的磁性。

如果是在零下24.2攝氏度以下的環境中,該納米機器人需要消耗的電能,可以減少大約43%左右,同時磁性提升到銣磁鐵的2.14倍左右。

這種超強磁性,賦予了這種納米機器人,極強的可操控性。

目前通用納米機器人的外掛分子,方同風團隊一共研發了7種,另外其中4種外掛分子,是可以組合在一起的。

比如,其中一種外掛分子:N8—Si4,這種外掛分子和通用納米機器人組合後,還可以接入其他的外掛分子。

這種N8—Si4分子,其主要功能是快速分解特定的有機物,類似於N16,但是相對可控程度比較高一些,該分子可以對應537種有機物,進行定向分解。

結合了通用納米機器人後,可以通過加載其他外掛分子,讓N8—Si4分子在人體內部,進行控制運動,包括突破血腦屏障之類。

在治療腦血管瘤、腦癌之類,有非常重要的應用潛力。

畢竟大腦中的手術難度非常大,風險性也異常高,其他的放射性治療、化學藥劑治療,對大腦的損傷也非常大。

哪怕是現在越發精細的金納米光熱刀技術,對腦癌之類,仍然要非常小心。

但納米機器人卻不一樣,直徑只有72~150納米的納米機器人,可以很容易突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內部。

然後啓動有機物定向分解,迅速殺死癌細胞,做到無創手術的目的。

對於很多患者而言,有時候並不是死於癌症,而是因爲手術帶來的損傷,加速了人體生命力衰敗。

特別是放射性治療,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技術,對於患者的生命力消耗太嚴重了。

納米機器人的控制方式,有很多種類型,包括溫度、光波、電磁波、聲波,都可以用於控制。

而方同風團隊研發的通用納米機器人,其內在的控制方式,是電磁波中的中長波,但可以通過加載外掛分子,實現其他方式的控制。

這種多元化的控制方式,有利於該納米機器人在不同環境的應用。

而且這個技術,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之前國內的各個研究所,研究了不在少數的納米機器人,這些項目中,成功的寥寥無幾。

但這並不代表這些項目都是沒有用的,一部分項目已經做出了半成品,就是因爲沒有合適的控制方式,不得不擱置下來。

N8—Si4分子並不是方同風團隊獨創的,而是哈工大材料研究所研發的半成品,就是因爲沒有合適的控制方式,纔沒有被投入使用。

而方同風團隊是直接拿來當外掛分子,讓N8—Si4分子獲得了控制方式。

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六十四章 固發測試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六十六章 反向模式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轉變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船第二百三十三章 蒲公英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四百一十六章 飛廉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二百六十七章 風口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一百零三章 五月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七百零八章 雪球(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七百零二章 進化(四)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二百四十六章 身體問題第五百四十三章 歸燕第七十五章 代工合同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二百五十章 臘八晚宴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三百零八章 不同的命運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一百八十八章 熱議和電器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
第二百零三章 電力問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百二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二百八十章 殺瘋了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六十四章 固發測試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六十六章 反向模式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六百七十二章 楓葉(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轉變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寒潮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船第二百三十三章 蒲公英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四百一十六章 飛廉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二百六十七章 風口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巨浪滔天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一百零三章 五月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七百零八章 雪球(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七百零二章 進化(四)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二百四十六章 身體問題第五百四十三章 歸燕第七十五章 代工合同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二百五十章 臘八晚宴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個發現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一百零八章 包裝盒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三百零八章 不同的命運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一百八十八章 熱議和電器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二百九十二章 驅狼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