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

與此同時。

負責公司營運的林百傑,拿到深度回收工藝後,他正在思考着如何盈利的事情。

技術轉化組的組長蔣海霖,看完了一系列技術後,內心是非常驚訝的,因爲燧人公司掌握的這些技術,足以創造一個大產業。

“林總,我看可以找一些需要排污的工廠,和他們合作。”

林百傑擡了擡眼鏡:“說一下具體操作。”

“那些大型工廠的排污非常大,又是環保部門重點關注的目標,單單是污水處理設備都是幾百萬起步,然後每年又要支出大量的電費、沉降分解耗材費用、管理費用等,又是一筆支出。”

對此林百傑倒是知道,他之前工作的信發鋁電、豐田合資廠,就有相關需求。

“據我所知,汕美的信利電子廠,就是一個工業廢水排放大戶,每年粗略處理廢水,就支出了七百多萬,我一個同學在他們內部工作,聽說今年信利電子廠有想法,從國外引進一套專業的污水處理設備,對方報價3400萬米元。”

“3400萬米元?這幫外國佬下手就是狠。”林百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蔣海霖繼續說道:“或許我們可以考慮,畢竟單單設備就3400萬米元了,加上日後的耗材和電費,我估計不會太低。”

覺得這件事有操作空間的林百傑,點了點頭:“確實,那就和信利電子廠談一談,我相信他們不會拒絕的。”

……

信利電子廠。

總經理辦公室。

門口一陣敲門聲響起。

“進來。”總經理林斌頭也不擡的說道。

助理開門走進來,將一份文件遞過去:“林總,燧人公司在剛剛向我們發了一份合作諮詢郵件,這是具體內容。”

“燧人公司?就是那個收垃圾的燧人公司?”

“是的,就是他們公司。”

看了一眼郵件內容,林斌有些詫異,因爲燧人公司竟然想承包信利電子廠的污水和工業垃圾處理。

“林總,我們或許可以考慮一下,畢竟考特那邊報價太高了,而且每年其他費用也不低。”助理小心翼翼的建議道。

“他們有這個技術嗎?別到時候污水不達標,讓我們吃罰單。”

助理急忙回道:“前幾天,他們公司還上過國家新聞,他們董事長還親自喝了處理後的水,技術應該還可以。”

林斌猶豫不決了一會:“那就和他們預約一個時間,看看對方的報價。”

“沒問題。”

信利電子廠有談判的意思,很快雙方就確定了一個談判時間。

8月15日。

炎熱的夏天,來空氣都帶着難以消除的燥熱。

林百傑、蔣海霖代表燧人公司,來到了汕美大道與香城路交界處,雙方約定見面的地點,就在信利集團旗下的巴黎半島酒店。

二樓的商務包廂內。

林斌這幾天,也抽空了解了一下燧人公司,儘管這個公司是回收垃圾的,但是擁有的資本並不弱。

單單是燧人公司的董事長,上一次的5億捐款,就足以證明燧人公司不缺資金。

雙方寒暄了幾分鐘,林斌便試探的問道:“貴公司真具備處理電子污水和廢棄物的技術?”

“那是自然,如果合同簽下去,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可是需要支付貴公司違約金的。”林百傑信心十足地回道。

林斌一想也對,合同一簽訂,如果燧人公司違約,那信利集團肯定要對方賠償違約金,他便接着問道:

“那貴公司的設備報價多少?”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我們公司的設備並不出售,而是承包信利電子廠的排污,包括污水和固體廢物,不包括廢氣。”

林斌神色古怪起來,這種承包還真是少見:“那費用是多少?如何收費?”

“以信利電子廠目前的規模爲基準,每年3000萬處理費,如果信利電子廠日後擴大規模,那就需要另行討論增加處理費。”

“每年3000萬?太高了。”林斌搖了搖頭。

林百傑卻拿出另一個條件:“貴公司沒有考慮另一件事,那就是廢水處理後的再利用,可以減少工廠的水費。”

“這也不多吧!現在工業用水也就兩塊錢一方。”信利電子廠的另一個副總反駁道。

林百傑微笑着:“哈哈,難道貴公司的用水可以直接使用?據我所知,電子廠的一部分生產用水,可需要純淨水的,這些純淨水的處理費用不少吧!”

“難道燧人公司處理後的水,就是純淨水了?”那名副總質疑道。

林百傑從公文包取出一份檢測報告遞過去:“這是之前的三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於我們公司處理水的檢測報告,我向各位保證,如果達不到純淨水標準,就算我方違約。”

“可是這個價格……”

雙方據理力爭,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確定爲每年2400萬處理費,合同籤五年。

而信利電子廠方面,需要自備污水蓄水池、純淨水蓄水池,以及根據燧人公司的設計方案,設置管道、抽水設備。

其他固體廢物方面,則全部堆放在一間倉庫,定期通知燧人公司運走即可。

根據合同的條款,除非遭遇不可抗力,否則燧人公司不得無故暫停污染物處理,而且必須保證水質達標。

而信利集團方面,污染處理費必須按月提前支付,如果沒有按時支付費用,燧人公司有權利單方面中止合同,並要求賠償違約金。

合同一簽訂,信利電子廠方面,就拿到了一份設計方案,開始籌備污水池、淨水池、管道和抽水設備。

另一邊。

林百傑又帶着人,馬不停蹄向另外兩個工廠而去。

這兩個工廠,一個是信利電子廠的同行——德昌公司;另一個是嶺峰紙業。

德昌公司的電子廠、嶺峰紙業的造紙廠,都在埔邊鎮這邊,距離燧人公司的總部還不遠。

經過一番談判,和德昌公司簽下了污染處理費,價格是每年1200萬;和嶺峰紙業簽下的價格,則是每年720萬。

這個三個合同,就爲燧人公司,每年帶來4320萬的收入。

黃修遠看了合同後,也沒有太在意,現在這些公司還不知道,等到2014年新環保法出臺,加上官方要去落後產能,他們就明白燧人公司的重要性。

而高度依賴燧人公司處理污染的工廠,將不得不考慮燧人公司的態度,除非他們願意痛下決心,自己搞獨立自主的污染處理。

只是這樣做,會明顯得不償失。

第一個問題,是一次性的設備支出巨大;第二個問題,是運行費用可能比燧人公司的收費還高;第三,則是污染物處理,可能達不到燧人公司的水平。

一旦控制工廠的污染處理,相當於捏住了工廠的腎臟,沒有燧人公司,他們可能要直接領飯盒。

第四百九十八章 CSi納米晶體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採購與提防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一百零三章 五月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
第四百九十八章 CSi納米晶體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一百三十七章 開通儀式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期貨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九十八章 甲流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採購與提防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五百一十五章 突變蛋白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三百九十三章 價格與協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查與會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一百零三章 五月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十章 春節期間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六百六十章 人造器官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三十一章 材料革命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