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謠言

第492章 謠言

送走妯娌,蘇夫人面沉似水。

外人只以爲夫君背靠家族,順風順水,卻從未深思過,同是鄔氏子弟,如今還能坐在正三品位子上的,也不過夫君一人而已。

這些年來,夫君付出了多少,外人不知,她這個做妻子的太清楚了。

夫君的確享受過家族提供的優越條件和強大人脈,可是夫君爲家族所付出的,也早就與之相抵了。

何況,鄔家有前途似錦的鄔家先,也同樣有拖後腿的子弟,而且後者人數遠遠大過前者,就如方纔來的那位妯娌,她那夫君就是個拖後腿的。

原本好好的知縣當着,裕王大軍來的時候,他既沒有以身殉城拼個忠義,又沒有開城迎接搏個愛民如子的美名,他竟然棄了一縣百姓,自己帶着家眷逃跑了!

皇帝厚葬了以身殉城的知縣們,親手題了“忠義”二字,立祠供奉;同樣對那些開城迎接的知縣予以重用。

那位妯娌的夫君,即使沒有被治罪,也會永不錄用。

蘇夫人嘆了口氣,夫君頂着壓力,厚着臉皮找太子求情,最終是降職留用了。

蘇夫人不用猜也知道,在太子心中,怕是已經對夫君有成見了。

夫君勤勤懇懇,兩袖清風,到頭來卻要被族人拖累,蘇夫人不甘心啊。

看到夫人神情鬱郁,鄔大人忙問是怎麼回事,蘇夫人也不隱瞞,便把從妯娌口中聽到的事說了一遍。

當然,楊素雲不笨,她應是說得非常隱晦,但是由別人再傳出來,那便就是上面的意思了。

鄔大人能穩坐如今的位子,蘇夫人功不可沒,除了給他打理內宅,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蘇夫人在京城的命婦圈了裡,更是長袖善舞,和很多夫人都是閨蜜手帕交,無形中幫鄔大人穩固了人脈。

蘇夫人好不容易平熄下去的火氣,此時又被勾了起來,她道:“小五房那是什麼人,咱們鄔家,就屬她的嘴巴最快,上午聽到的話,下午就能讓她傳遍整條鄔家巷,若是聽她瞎說的是個穩重的還好,若是那不懂事的年輕媳婦,怕是又要傳到各自的孃家,再從孃家傳到外面,到了最後,宮裡要查是哪裡傳出來的,一查就能查到鄔家。”

“無稽之談!先不說那楊氏所言不過是道聽途說,就說她一個從宮裡出來的女官,難道連這基本的規矩也不懂嗎?枉議宗親勳貴,她當她是什麼,更當我鄔家是什麼?”

鄔大人強壓怒氣,對蘇夫人說道:“我雖然沒有去過平城,但是鴻臚寺的陳大人,就是從平城回來的,當年李夫人和離,在平城是上過公堂的,更是傳遍了半座城。

想想方纔妯娌說的那番話,蘇夫人握緊了拳頭,不行,這種事不能有,只要冒出一點苗頭,就要掐斷。

而鄔家現在還在任上的,鄔大人的品級最高,首當其衝的就是他。

不到一個時辰,太子身邊的內侍便來了,宣他進宮晉見。

鄔大人回到府裡的時候,嘴角還掛着笑容,一擡眼卻見蘇夫人雙眉微蹙,鄔大人不解,明明他上午走的時候,夫人還很高興啊。

所以這一次,鄔大人受寵若驚了。

據楊氏所說,國公夫人李氏,尚在未與前夫和離之前,就與定國公認識了,因此貞節有損,前夫才與她和離。

皇帝顯然對那名傳教士提出的條件很感興趣,傳教士帶來的種子,有糧食,有蔬菜,還有藥材,傳教士承諾會傳授種植方法,並且協助農人種植,這對現在急於解決民生問題的皇帝而言,無疑是有吸引力的。

她有三個兒子,兩個已經出仕,最小的也已是秀才了,早晚也是要出仕的。

李夫人的前夫寵妾滅妻,侵吞妻子嫁妝,其母更是指使妯娌想要謀財害命,李夫人險些被殺,這才帶着女兒逃出來。

即使夫君退下來,她的兒子們也要在朝堂上立足。

鄔大人回到鴻臚寺便開始寫摺子,幾乎是一氣呵成,摺子寫好,他便派人送進東宮,呈給太子。

皇帝讓戶部和禮部,與鴻臚寺一起議事,當然不是隻看眼前的這一點利益,皇帝想得更長遠。

有這樣的母親,可想而知,女兒又能是什麼好東西,何況,當初和離的時候,前夫根本不要這個女兒。

至於傳教士想要開辦教堂,傳授教義的事,皇帝顯然沒當回事,洋和尚念念經而已,哪裡有民生更重要。

鄔大人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陶瓷茶盞發出碰撞的響聲。

鄔大人有點激動,雖然他身爲鴻臚寺卿,可是這兩三年鴻臚寺並沒有做出成績,鴻臚寺的地位眼瞅着快和太僕寺劃等號了,在朝會上,他就是木頭樁子,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進了宮,內侍直接引着他去了御書房,鄔大人這才知道,太子竟然已經把他的摺子呈給了皇帝。

因此,他給皇帝和太子見過禮之後,這才發現,御書房裡的臣子,除了他,竟然還有戶部尚書和禮部尚書。

那是一位極有主見的女子,她先與前夫和離,和離之後便將前夫一家告上公堂,此案是平城府審理,案件卷宗一查便知,豈是幾句謠言就能更改的?

如今在京城的官員,至少三成都是從平城回來的,即使他們不理會這些市井傳聞,他們的家僕也能不理會嗎?

你看這麼久了,京城可有這種謠言?還不就是因爲那些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們頂多就是說李夫人拋頭露面,開酒樓做生意而已,再要不就是說她是再嫁之婦,可也沒人敢如楊氏那般胡說八道的。

家先的這位未過門的妻子,不是良配啊。”

蘇夫人靜靜聽着丈夫說話,最後一句,正中下懷。

“說起來吧,這位楊大姑娘的繼母死得有些蹊蹺,其實,在王氏去世之前,楊家曾經傳出過閒話,說那楊老爺想要休妻,還說王氏偷了楊大姑娘的聘禮,因此犯了七出。只是這事還沒有下文,王氏便去了。”

(本章完)

第90章 燈光(二更)第420章 崔蛟第310章 生意第35章 麪肥第469章 糕點(兩章合一)第8章 老婦第379章 請期第516章 公堂(兩章合一)第97章 鮮肉第544章 女子(兩章合一)第462章 宮刑(兩章合一)第234章 合作第475章 約見(兩章合一)第8章 老婦第161章 麪館第524章 孝子第132章 婦人第304章 開業(兩章合一)第527章 催妝(一)第199章 身世第336章 矯情第207章 油渣第324章 牛乳第449章 身份第74章 賤狗第381章 瘦馬(兩章合一)第206章 蠢貨第188章 收屍第495章 煩心第343章 黃雀第258章 偶遇(兩章合一)第467章 看病(兩章合一)第385章 洪縣(兩章合一)第523章 鮮血第122章 小牛第337章 書衣第213章 行動第322章 長史(兩章合一)第370章 馬車第230章 宮事第514章 回來(兩章合一)第389章 桃花(二)第334章 老樹第145章 撫監第101章 死地(月票加更)第548章 毽子(兩章合一)第289章 封口第101章 死地(月票加更)第218章 出口第164章 安排第349章 路引第197章 替身第531章 大婚(一)第364章 隱憂第565章 算盤(兩章合一)第444章 認親(兩章合一)第11章 香菜第358章 嬌花第157章 極品第481章 賣瓜(兩章合一)第424章 馬車第597章 新生第6章 肚子第533章 獻俘(兩章合一)第594章 歸來(三)第515章 大捷(兩章合一)第58章 公堂(端午安康!)第417章 好事第383章 香腸第462章 宮刑(兩章合一)第327章 纖雲第379章 請期第573章 大事(兩章合一)第432章 父子第287章 如刀第49章 女兒第428章 回來(兩章合一)第359章 矯情第508章 楚懷第299章 流水(兩章合一)第482章 出宮第61章 狗尿第254章 地契(兩章合一)第407章 古畫第6章 肚子第505章 籠子第311章 火鍋第219章 轎子第451章 無關第368章 求娶(兩章合一)第181章 道士第265章 落戶(兩章合一)第505章 籠子第267章 打架第163章 情報第123章 來人第326章 細作第46章 金佛第227章 憤怒
第90章 燈光(二更)第420章 崔蛟第310章 生意第35章 麪肥第469章 糕點(兩章合一)第8章 老婦第379章 請期第516章 公堂(兩章合一)第97章 鮮肉第544章 女子(兩章合一)第462章 宮刑(兩章合一)第234章 合作第475章 約見(兩章合一)第8章 老婦第161章 麪館第524章 孝子第132章 婦人第304章 開業(兩章合一)第527章 催妝(一)第199章 身世第336章 矯情第207章 油渣第324章 牛乳第449章 身份第74章 賤狗第381章 瘦馬(兩章合一)第206章 蠢貨第188章 收屍第495章 煩心第343章 黃雀第258章 偶遇(兩章合一)第467章 看病(兩章合一)第385章 洪縣(兩章合一)第523章 鮮血第122章 小牛第337章 書衣第213章 行動第322章 長史(兩章合一)第370章 馬車第230章 宮事第514章 回來(兩章合一)第389章 桃花(二)第334章 老樹第145章 撫監第101章 死地(月票加更)第548章 毽子(兩章合一)第289章 封口第101章 死地(月票加更)第218章 出口第164章 安排第349章 路引第197章 替身第531章 大婚(一)第364章 隱憂第565章 算盤(兩章合一)第444章 認親(兩章合一)第11章 香菜第358章 嬌花第157章 極品第481章 賣瓜(兩章合一)第424章 馬車第597章 新生第6章 肚子第533章 獻俘(兩章合一)第594章 歸來(三)第515章 大捷(兩章合一)第58章 公堂(端午安康!)第417章 好事第383章 香腸第462章 宮刑(兩章合一)第327章 纖雲第379章 請期第573章 大事(兩章合一)第432章 父子第287章 如刀第49章 女兒第428章 回來(兩章合一)第359章 矯情第508章 楚懷第299章 流水(兩章合一)第482章 出宮第61章 狗尿第254章 地契(兩章合一)第407章 古畫第6章 肚子第505章 籠子第311章 火鍋第219章 轎子第451章 無關第368章 求娶(兩章合一)第181章 道士第265章 落戶(兩章合一)第505章 籠子第267章 打架第163章 情報第123章 來人第326章 細作第46章 金佛第227章 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