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長史(兩章合一)

第322章 長史(兩章合一)

武昌伯世子說者無心,但是柴薈卻是聽者有意。

以他的身份,原本是不會知道平城的一家小食鋪的,但是這家食鋪卻與衛葆扯上了關係。

當年衛明的侄兒衛葆,在街上調戲良家子,被五城司抓走的事,福王府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消息。

和很多人一樣,福王首先便是懷疑,這是有人想要藉着衛葆,來對付衛明。

爲此,福王還曾派人去調查過李食記,被調戲的那名良家子,便是李食記老闆娘的女兒。

這次的調查,不但查出李食記與顏家的關係,還查出李綺娘母女便是住在柿子衚衕葉老夫人家裡,而葉老夫人的親孫子歐陽文韜,便是齊慰身邊的福生。

這些全都不是秘密,那個時候,福生已經改回原名,他領俸祿時的名字便是歐陽文韜,但是平素裡大家還是習慣叫他福生。

正是因爲這些事,柴薈知道了李食記。

只是後來發生了太多事,李食記這個名字,便被柴薈拋到了九霄雲外。

琉璃點頭:“小的立刻便去了,可是又撲空了。那對母女昨晚的確住在悅來客棧,但就是她們兩個人,沒有什麼客人,就連悅來客棧的房間也是嬋娟自己開的。

小的便去了猴子橋,猴子橋離石鍋巷很近,因爲橋欄上雕着猴子捧壽桃,因此被附近的人稱做猴子橋。

在祁長史心中,這位七皇子不是一個好打交道的人。

因此,林媽媽和嬋娟走的時候,夥計還跟出去看了看,他說她們走的方向,是外城白鶴門的方向,對了,那裡距離白鶴門最近。”

直到聽完成衣鋪子夥計的話,琉璃才感覺出自己出錯了。

琉璃這時才能確定,七爺吩咐給他的這件差事,被他辦砸了。

小的聽說以後,便按照那夥計的指引去了那家成衣鋪子,鋪子裡的夥計對這對母女印像深刻。

他看看正在擺膳的內侍,遲疑着沒有說話。

劉三把信呈上來,柴薈仔細地檢查了火漆,這才仔細地用銀刀將信封裁開。

嬋娟臉上用油彩化了濃妝,顏雪懷看不到她的本來面目,因此只能是覺得她似曾相識。

琉璃拿着皇子府的牌子,去白鶴門詢問時,守門的兵士一聽就懵了,當時那個時辰,城門剛開,很多百姓急着出城,這些人裡,大多都是穿着粗布棉衣的,至於其中有沒有一對母女,兵士表示他們是真的不清楚。

“是小的沒用,小的昨日若是對那個掃地婆子多問幾句,查到那對擡轎子的父子,連夜就能找到嬋娟和林媽媽,她們就不能在咱們眼皮底下逃走了。”

“後來你去悅來客棧了嗎?”柴晏神情嚴肅,這件事已經漸漸超出了他的想像。

顏雪懷看到了嬋娟,嬋娟當然也能看到顏雪懷。

這個時候回來,這是要留在府裡用晚膳了。

所以嬋娟連石鍋巷也沒回,還通知林媽媽到悅來客棧匯合,那張字條上寫的,想必就是讓林媽媽帶上細軟,來悅來客棧找她。

石亭,生父爲皮毛商人石大富,母親是石大富的外室張氏。

劉三是劉渺的本家兄弟,早在平城時,劉三便跟着劉渺進了福王府,後來還做了管事,這次也一起進京,現在是府裡的管家。

婆子見大門上着鎖,便和小的多說了幾句,還告訴小的,她認識給嬋娟擡轎子的,就是常在猴子橋頭攬活的那對父子。

琉璃說的這些,完全出乎柴晏的意料。

他們把嬋娟送到悅來客棧門口,嬋娟又讓他們再去一趟石鍋巷,給林媽媽送個信,送林媽媽來悅來客棧找她,擔心林媽媽不信他們,嬋娟還去客棧的櫃檯上借了紙筆,寫了一張字條,讓這對父子帶過去。

小的很幸運,婆子說的那對父子恰好就在橋頭等活,小的給了他們一兩銀子,這對父子便告訴小的,嬋娟僱了他們一個月,每天送嬋娟去內城的戲園子,晚上再去戲園子把嬋娟接回來。

好不容易捱到下衙,柴晏出了刑部衙門,破天荒地沒去李食記或者青萍巷點卯,而是直接回了他的皇子府。

當然,普通信件還是會交給官驛,這些信上寫的都是親人之間的相互問候,即使被人在中途截下,也無關緊要。

那個時辰,白鶴門已經開了,而守門的兵士在白天對於出城的盤查並不嚴格,嚴的是進城的。

因爲是年輕女子孤身一人去開房,客棧的掌櫃和夥計全都留意她了,後來林媽媽也來了,掌櫃和夥計便猜到她們是做什麼的了,卻沒想到,這母女倆整晚都關着門,連熱水都沒要,她們沒出來,也沒人去找過她們。

柴晏口中的那對母女,目前只有兩個人,就是林媽媽和嬋娟。

做爲大魏朝的國都,僅外城便有十幾座城門,但這些城門之中,大多都是因有特殊用途而建,普通百姓能走的城門只有東西南北共四道,其中白鶴門便是其中的南門,因爲附近有一座白鶴觀,所以百姓們便把南門稱做白鶴門。

他又翻到下一頁,只看了幾行,便蹙起了眉頭,這個石亭,原來竟是這樣的來歷.

次日中午,宮裡送膳的內侍剛到,琉璃便來刑部了。

柴晏看到他,便起身走了出來,琉璃也跟着出來。

琉璃放低聲音:“七爺,事情好像不太對勁,小的在石鍋巷等着,也沒見那對母女回來。正在這時,昨天見過的掃地婆子來了,原來她每天上午都會來這裡做工,嬋娟做的是皮肉生意,早上起來便是一室狼籍,因此讓婆子上午過來幹活,婆子收拾好,給她們母女做完午飯,再把午飯放在竈上溫着,這裡的活計便算是幹完了。

“大爺,王爺有信到了。”

刑部衙門是六部之中佔地最大的,柴晏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問道:“見到那對母女了?”

柴晏的臉色也不好看,他和琉璃一樣,誤以爲嬋娟和林媽媽就是普通的暗門子和老媽子,現在看來,這兩個人非同尋常。

皇子府裡只有一位主子,而這位主子平時不在府裡用膳,因此無論是大廚房還是小廚房,全都沒有任何準備。

他原本就是以爲嬋娟和林媽媽去找相好了,因此纔會留在外面過夜。

“她們連夜逃走,很可能是見到什麼人了。”

可是昨天他們接上嬋娟之後,嬋娟卻說不回石鍋巷了,說戲園子裡有個客人看上她了,讓父子倆把她送到外城的悅來客棧。

待他走後,劉三走了進來。

得知七皇子這個時辰回來了,皇子府的人忙得人仰馬翻。

柴晏越想越氣,整個下午都是寒着一張臉,刑部配給他的兩名文吏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兩人嚇得大氣都不敢出,誰知道這位天之驕子發起火來,會不會拿他們開刀。

往常,婆子幹完活,便直接再去戲園子,她每天做兩份工,中午吃的是自己從家裡帶的乾糧。

當時,柴晏也只是問了問府裡現有多少人,以及祁長史個人的履歷,便把祁長史打發出來了。

可是現在,那個什麼嬋娟卻在琉璃的眼皮底下逃走了,嬋娟和林媽媽大搖大擺走出白鶴門時,琉璃還在石鍋巷給她們看房子。

這對父子當時還挺不高興,嬋娟便說第二天不用他們接送,但銀錢還照算,這對父子這纔去石鍋巷,送了林媽媽去了悅來客棧。”

因爲柴晏尚未封王,皇子府裡目前只有一位官員,就是祁長史。

因爲鋪子剛剛開門,林媽媽和嬋娟便去了,買了兩身粗布的棉衣棉褲,兩人還借了成衣鋪子的房間換的衣裳,當時夥計都給看傻了,還是頭回遇到這樣的事,有人放着好好的綾羅綢緞不穿,特意買了粗布衣裳換上。

上一次是柴晏從平城回到京城的時候,皇子府衆人在門外跪迎,柴晏看了看他們,讓祁長史過一會兒來見他。

“小的問過了,那對父子不認字,不知道上面寫的什麼,他們就在石鍋巷附近攬活,嬋娟一早便認識他們,想來也知道他們不認字,這纔敢讓他們帶字條過去。”琉璃說道。

因此,當太監和嬤嬤們來找他時,祁長史覺得這些人真是閒出毛病來了,殿下回來就回來吧,你們急什麼?

祁長史正想嘲諷幾句,一名小內侍匆匆跑過來:“長史大人,殿下有請。”

按照這兩名轎伕的說法,雖然也像是嬋娟和客人約在客棧裡,可若真是這樣,爲何還要再把林媽媽送過來?

“字條上寫的什麼?”柴晏沉聲問道。

他這個長史,是皇帝親自挑選的,之所以挑選他,是因爲他以前是國子監管學生的。

可是顏雪懷卻是素顏,嬋娟不但能看到她的臉,而且一眼認出了她。

石大富在去關外收毛皮時被土匪殺死,張氏隔年病死,石亭被邊鎮的一對老夫妻收養,十歲時,韃子犯境,滋擾邊鎮,老夫妻被韃子所殺,石亭成了乞兒,後來流落到距離平城四百餘里的孫縣,被一位屢試不第的讀書人呂文先收留,教其讀書習字。

“搜查石鍋巷的宅子,看看留下的東西里面有沒有線索,再找那一帶的里正,查查這對母女的情況,對了,找個擅長人像的畫師,按照掃地婆子和周圍鄰居的描述,繪出嬋娟和林媽媽的畫像。”

琉璃最擅長的便是追蹤和偵查,當年柴晏去軍營時,琉璃幾個也跟着去了,琉璃去的是斥侯營。

夥計好奇,還多嘴問了一句,問她們這麼早要去哪裡?

柴薈若有所思,武昌伯世子察言觀色,便起身告辭。

祁長史不明所已,說真的,自從七皇子開府之後,祁長史這還是第二次被召見。

柴薈微蹙的眉頭終於展開,露出了笑容。

端王曾經向柴晏討要過琉璃,他認爲琉璃跟在柴晏身邊當隨從太可惜了,應該讓琉璃留在軍隊裡,由此可見琉璃的本事。

除了祁長史以外,還有幾位有品級的太監和嬤嬤,祁長史五十多歲了,進士出身,一向清高,不屑與太監嬤嬤們爲伍。

爲了安全起見,福王每次的信件都是隱密的,他信不過送信的驛馬,因此,自從柴薈來到京城,他與平城的重要信件,都有專人遞送。

今天早上,天還沒亮,這對母女便退房了。

柴薈看到此處,笑着搖頭,祖父還是如此,做事滴水不漏。

福王在信裡告訴柴薈,一個名叫石亭的人,已經動身前往京城。

石大富的生意需要經常去關外,因此常在邊鎮落腳,張氏和石亭便住在邊鎮。

琉璃有愧,直到今天上午,在找到成衣鋪子之前,他仍然以爲嬋娟和林媽媽夜不歸宿是正常的,誤以爲她們去悅來客棧就是接客。

兩年前,先帝遷都北上,各地均有民亂,孫縣也不例外,呂文先被匪人所殺,石亭再次流浪,憑着他的才學,靠着賣字畫代寫書信,賺得盤纏,終於來到京城。

嬋娟說有點急事,還向夥計詢問這附近可有賣成衣的鋪子。

後面的話,柴晏沒有說出來。

戲園子裡的武戲是下午開始,嬋娟雖然也要去戲園子,但是那婆子說嬋娟比她走得晚,她是走路去戲園子,嬋娟卻是僱轎子去的。

柴晏面沉似水,他倒要看看,這個嬋娟是何方神聖。

今天一早天還沒亮,琉璃便重又回到石鍋巷盯梢。

沒錯,皇帝是讓他來管着柴晏的,明知道他管不了,還要挑他過來,就連祁長史也不明白,皇帝他老人家究竟是怎麼想的。

其實皇帝的想法非常簡單,他認爲祁長史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時,他的承受能力一定強於其他人。

沒錯,皇帝就是這樣想的,他擔心換做其他人做長史,說不定會被自家小兒子給活活氣死,即使沒有氣死,也會主動請辭。

萬一傳出皇子氣走或者氣死長史的事,他兒子的名聲就要受到影響,後世史書之中,說不定還要大書特書,把他的兒子寫成一個無惡不作的紈絝王爺。

給角色打賞時,請儘量打賞給顏雪懷,她一月份過生日。

(本章完)

第76章 金鎖(二更)第395章 打啊第24章 豌豆第145章 撫監第276章 孟家第396章 豬臉第400章 珊珊第146章 玉佩第510章 屏風第459章 翠仙第346章 挑明(兩章合一)第336章 矯情第552章 完了(兩章合一)第323章 畫像第584章 小鼓(兩章合一)第554章 口諭(兩章合一)第391章 牙子第108章 表妹第328章 雲盼第118章 大鍋(月票滿百加更)第291章 月光第145章 撫監第209章 姨母第268章 老大第120章 貴姓第378章 女兒第312章 點心第380章 進宮(兩章合一)第405章 斗笠第551章 死穴(兩章合一)第437章 閒事(兩章合一)第279章 賢妻第24章 豌豆第60章 鎖鏈第204章 替身第2章 菜刀第112章 味道第343章 黃雀第77章 贓物(三更)第243章 逼宮第77章 贓物(三更)第467章 看病(兩章合一)第282章 傷疤第566章 鐲子(兩章合一)第167章 遊伍第76章 金鎖(二更)第578章 回京(兩章合一)第463章 議親(兩章合一)第160章 賢侄第123章 來人第461章 回京(兩章合一)第183章 美人第416章 借據(兩章合一)第569章 案宗(兩章合一)第215章 秘聞第335章 福桔第262章 泅水(兩章合一)第197章 替身第26章 燒賣第433章 素雲(新春快樂!)第465章 時豐(兩章合一)第516章 公堂(兩章合一)第220章 沙彌第70章 巨嬰第186章 小街第584章 小鼓(兩章合一)第201章 餡餅第401章 陸林第363章 兄妹第213章 行動第99章 小強(一更)第160章 賢侄第509章 相爭第302章 花娘第358章 嬌花第485章 番邦(兩章合一)第41章 柺子第397章 萬利第412章 有孕第323章 畫像第344章 溺水第22章 醬缸第169章 珍珠第327章 纖雲第265章 落戶(兩章合一)第192章 人情第285章 來客第257章 殘書第230章 宮事第168章 蘭草第232章 雞蛋第426章 阿阮(兩章合一)第489章 毒誓第533章 獻俘(兩章合一)第210章 夜半第542章 丁憂(兩章合一)第50章 休書第417章 好事第253章 質問第429章 廢稿
第76章 金鎖(二更)第395章 打啊第24章 豌豆第145章 撫監第276章 孟家第396章 豬臉第400章 珊珊第146章 玉佩第510章 屏風第459章 翠仙第346章 挑明(兩章合一)第336章 矯情第552章 完了(兩章合一)第323章 畫像第584章 小鼓(兩章合一)第554章 口諭(兩章合一)第391章 牙子第108章 表妹第328章 雲盼第118章 大鍋(月票滿百加更)第291章 月光第145章 撫監第209章 姨母第268章 老大第120章 貴姓第378章 女兒第312章 點心第380章 進宮(兩章合一)第405章 斗笠第551章 死穴(兩章合一)第437章 閒事(兩章合一)第279章 賢妻第24章 豌豆第60章 鎖鏈第204章 替身第2章 菜刀第112章 味道第343章 黃雀第77章 贓物(三更)第243章 逼宮第77章 贓物(三更)第467章 看病(兩章合一)第282章 傷疤第566章 鐲子(兩章合一)第167章 遊伍第76章 金鎖(二更)第578章 回京(兩章合一)第463章 議親(兩章合一)第160章 賢侄第123章 來人第461章 回京(兩章合一)第183章 美人第416章 借據(兩章合一)第569章 案宗(兩章合一)第215章 秘聞第335章 福桔第262章 泅水(兩章合一)第197章 替身第26章 燒賣第433章 素雲(新春快樂!)第465章 時豐(兩章合一)第516章 公堂(兩章合一)第220章 沙彌第70章 巨嬰第186章 小街第584章 小鼓(兩章合一)第201章 餡餅第401章 陸林第363章 兄妹第213章 行動第99章 小強(一更)第160章 賢侄第509章 相爭第302章 花娘第358章 嬌花第485章 番邦(兩章合一)第41章 柺子第397章 萬利第412章 有孕第323章 畫像第344章 溺水第22章 醬缸第169章 珍珠第327章 纖雲第265章 落戶(兩章合一)第192章 人情第285章 來客第257章 殘書第230章 宮事第168章 蘭草第232章 雞蛋第426章 阿阮(兩章合一)第489章 毒誓第533章 獻俘(兩章合一)第210章 夜半第542章 丁憂(兩章合一)第50章 休書第417章 好事第253章 質問第429章 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