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暗算(兩章合一)

第494章 暗算(兩章合一)

京城鄔家巷。

二更天,鄔大人與幾位鄔家有身份的族人才從二房老太爺家裡離開。

次日一早,鄔家的一名小廝,便將一封蓋着鄔氏標記火漆的信函送到了官驛:“我家老爺官拜鴻臚寺卿,這是官憑,事關重大,六百里加急,請速寄出。”

幾日之後,遠在任上的鄔家先收到了來自京城的家信,他展開信箋,仔仔細細看下去,眉頭越鎖越緊。

侍立一旁的次子悄悄打量父親的臉色,心中難免不安。父親正是關鍵的時候,此時此刻,不能有半點閃失。

“父親,家裡可是有什麼事?”鄔二公子問道。

鄔家先看一眼兒子,心裡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族中長輩言辭溫和,只說楊氏犯口舌,枉議他人妻女,且楊氏繼母去世之前,楊家曾經傳出楊大老爺意欲休妻之事,族老們覺得此雖乃後宅之事,但若是放縱,難免會影響到他的前程,但這終歸是他的私事,如何處置全由他來定奪。

篇幅不長,洋洋灑灑一頁紙,且對楊素雲口舌之事只是一語帶過。

她真傻啊,那日在客棧裡,聽說蔡勃已經成親,她便生氣地走了。

丫鬟心道,你早就知道還讓我去伺候。

顏昭石再一次從山裡回來,他終於知道當年那位老主簿是怎樣以身殉職的了。

不過,她還是很高興的,就連一個字也看不懂的小滿也有興趣,滿懷期待地看着顏雪懷:“姐,你能教我番語嗎?”

顏昭石胸口像是被堵了一塊大石頭,有氣卻無法發泄,總不能去找知縣吧,知縣肯定不會承認,若是找通判來對質,通判只要一句喝醉了不記得,他便啞口無言。

聽說是要打聽有官身的人,楊大老爺鬆了口氣,他是鄔氏一族的姻親,是鄔家先的岳父,六部衙門裡那些六七品的小官,還是很給他面子的。

其實上一任的王主簿,也只是下鄉過一次而已,就是那一次,以身殉職了。

端王妃更不用說了,上陣能殺敵,下馬能打架,至於學問,兩個字便能概括:識字。

事實證明,學霸不是全能的,比如小滿,顏雪懷只教了三天,就沒有信心了。

顏昭石,現任時豐縣主簿。

王氏新喪未滿一年,楊大老爺已經開始議親了,當然,這都是暗地裡的,他現在是鄔家先的岳父,行事上多多少少還是要收斂一些,萬一王家爲此上門吵鬧,終歸是不太好的。

準皇子妃通曉好幾國的番話,並且已經翻譯了很多部番邦書籍!

總之,當這些傳言傳進後宮時,皇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還很高興。

鄔家先太清楚了,有一位曾經是皇后近身女官的妻子,會令他在皇帝心中多上一兩分的親厚和信任。

自從他調到時豐縣,幾乎每一次發生民亂,他和通判都會被派出去。通判去是應該的,顏昭石就想不明白了,他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知縣大人派他過去做什麼?

那些村民甚至聽不懂官話,當然,他也聽不懂當地土話,彼此就是雞同鴨講,各說各的,就像這次,可能是嫌他的話太多,一名村民拿起削尖的竹竿便朝他當胸刺過來,好在捕役眼明手快,揮刀將竹竿砍落,否則他這堂堂主簿大人便一命嗚乎,成爲第二位殉職的主簿。

爲什麼是番邦商人,而不是那位知識淵博的傳教士呢,原因只有一個,顏雪懷不想讓傳教士給小滿洗腦。

因此,他對這門親事欣然應允,如果楊素雲沒有守孝,現在他們已經是夫妻了。

第二天城門剛開,鄔二公子便和樑先生一起出城,踏上了返京之路。

其實蔡勃成親了又如何,她和蔡勃兩情相悅,即使她只是做妾,蔡勃也會獨寵她的。

楊素雲強忍着噁心,對楊大老爺說道:“我還在孝期,不方便出門,您去打聽一個人,看他如今在何處做官。”

田珍珍冷哼:“你也看出來了?我早就知道。”

後來皇后有了女兒,便想培養女兒做個才女,無奈公主雖然琴棋書畫全都學過,可是卻全都沒有天份。

但是她可以把自己會的東西教給別人,比如眼前這個渴望知識的小孩。

蔡勃年輕英俊,風度翩翩,別說又老又虛的顏昭石了,就連張秀才和蔡勃相比,也是一個地一個天,沒法比。

她讓自己的婢女出去打聽,消息很快便打聽出來了,鴻臚寺在各大書院尋找通曉番語之人,可是找到的幾位才子,卻全都不如深閨待嫁的準皇子妃。

顏昭石回到家裡,看到大腹便便的田珍珍,顏昭石灰暗的心情終於明朗起來。

更重要的是,顏雪懷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她沒有耐心,教學方法也不怎麼樣,最後索性讓珍珠去想想辦法,讓小滿每隔幾天,可以到驛館裡和那些番邦商人們見見面說說話。

楊素雲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逐字逐行看了下去。

看到楊素雲,楊大老爺有些受寵若驚,連忙堆起一臉的褶子,問道:“你怎麼過來了?有事讓人過來說一聲就行了。”

而傳教士給顏雪懷送來書籍的事,很快便傳遍了京城。

顏昭石氣得不成,正想問問爲何要這樣對待他,通判已經醉得不醒人事,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了。

楊素雲忍不住皺起眉頭,時豐縣,離京城很遠,偏偏這件事,只靠寫信是不行的,必須派個得力的人跑一趟,可是這一來一回,怕是就要錯過七皇子大婚了吧。

一天之後,楊大老爺便把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了楊素雲。

耳邊傳來顏昭石口齒不清的囈語:“兒子,兒子啊。”

皇帝不會認爲賜婚有問題,而是會認定妻子的所作所爲,是他治家不嚴,甚至會認爲,那就是他的授意。

“你去請樑先生和於先生過來。”鄔家先沉聲說道。

這是李綺孃的前夫,顏雪懷的生父。

可想而知,現在京城裡都在傳說顏雪懷張口能說番話,下筆便能翻譯番書,皇后聽到能不歡喜嗎?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七皇子妃是才女啊,才女!

七皇子妃的字寫得不好?

田珍珍翻個白眼,孕婦的情緒本來就不太穩定,加之家裡又有一個老不死的郭老太太,田珍珍的心情越來越不好,原本對顏昭石的那一點點的好感,早就被郭老太太磨沒了。

龍椅上的人幾番更替,很多家族雨打風吹去,但鄔氏一族屹然挺立,而且隱有上升之勢,而鄔家先便是那個讓鄔氏族人看到希望的人。

顏雪懷看到這箱書時,也給嚇了一跳,她沒想到這位傳教士竟然一下子送來了這麼多。

她開始幻想,幻想有朝一日,蔡勃金榜題名,無意中得知他還有個兒子,蔡勃一定會來找她。

現在她看到顏昭石就膈應!

午夜夢迴,她摸着肚子,便會想起蔡勃。

清晨,顏昭石去了衙門,田珍珍沒有睡好,頂着兩個黑眼圈。

這一次,他差一點就回不來了。

正在逼着小滿背單詞的顏雪懷打個噴嚏,她揉揉鼻子,她是不知道,按照她那位準婆婆的理論,她已經是才女中的才女了。

到了顏雪懷這裡,皇后娘娘早就把標準一降再降了:個子不矮,長得漂亮,兒子喜歡,這就足夠了。

樑先生和於先生是他的幕僚,更是他的智囊。

同樣的傳言當然也傳到了楊家,楊素雲聽得直皺眉,顏雪懷會番語?這怎麼可能?

可是鄔家先更清楚的是,一旦他的妻子行爲出格,不但皇帝對他那多出的一兩分親厚和信任會消失,就連原本的器重也會同樣失去。

至於二皇子妃,抱歉,皇后還不知道未來親家這會子成親了沒有,標準嘛是女的就行。

京城。

同樣的信封,同樣的筆跡,同樣是由官驛正大光明送過來的,這些全都與她藏在匣子裡的那一封信一模一樣。

昔日聖上賜婚,楊家雖然門第不高,但是鄔家先看重的是楊素雲女官的身份。

在此之前,鄔家先的奏摺與家書,已經先他們一步,遞送京城。

母憑子貴。

可惜顏雪懷很快就失望了。

肚子裡的孩子一天天長大,田珍珍對蔡勃的思念也一天天增加。

田珍珍罵了一句“老不死”,便催着丫鬟過去收拾,丫鬟也不想去啊,她被買來是照顧太太的,她會梳頭,會幫太太打扮,她可不會伺候老太太,尤其是這種三天兩頭屙在牀上的老太太。

他彎下腰,湊到田珍珍的肚子上聽了聽,柔聲說道:“寶貝兒子,是不是想爹爹了?”

皇后無論讀書還是寫字,小時候便強過她的兄長弟弟們,可是卻還在幼年時便被祖父斷言,字寫得再好,也只能在閨中流傳。

田珍珍厭惡地轉過身去,可是側身睡着肚子不舒服,她只好重又躺平,大睜着眼睛,看着黑暗中的承塵,盼着天早點亮,顏昭石滾去衙門,從她的眼前消失。

他的前程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鄔氏一族的,同樣,他的婚姻也不是他一個人的事,而是結兩姓之好,即使不能爲鄔氏帶來助力,但也決不能成爲拖累。

正在議親的是小商戶的女兒,年方十六,正值妙齡,楊大老爺去相看過了,回來之後便念念不忘,就連原本得寵的姨娘也覺得沒有意思了,這些日子反倒安份了,不去姨娘屋裡,也不偷偷出去找暗門子,每日就在自己院子裡調養身體,爭取有一個龍精虎猛的新婚之夜。

隔壁傳來郭老太太的喊聲,她讓丫鬟過去看看,丫鬟回來說:“太太,老太太又屙在牀上了。”

顏雪懷心中一動,她怎麼忘了,她還有個學霸弟弟。

可是鄔家先卻知道,字數越少,事情越大,之所以沒有展開細說,是擔心此信落入他人之手,會累及鄔氏一族。

驛館的人送來了一箱書,這是傳教士送來給顏雪懷的。

狹隘!不是寫得一筆好字的纔是才女,京城那些所謂的才女,有能翻譯外國書籍的嗎?一個沒有!

七皇子妃這是拋頭露面,不守婦道?

胡說!七皇子妃是柴家的媳婦,大魏朝就是柴家的,她這是爲朝廷盡忠,更是爲柴家辦事,這纔是爲人婦的本份。

可是也不過幾個月而已,蔡勃的身影便又在她心裡揮之不去了。

“太太,奴婢看老太太是故意的。”丫鬟說道。

她看到了一個名字:顏昭石。

楊素雲想了想,起身去了楊大老爺的院子。

回來的路上,顏昭石掏錢請通判喝酒,通判多喝了幾杯,這才說了實話。

太子妃和公主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兩人的才學也是半斤八兩,會讀書會寫字,會撫琴會下棋,全都會,卻沒有一樣是能拿出手的。

小滿的舌頭遠不如他的腦袋靈活,耳朵也一樣,除非把他扔到番人中間,與番人共同生活,否則,也只能看只能寫。

正在這時,另一名婢女從外面進來:“大姑娘,這是您的信,官驛剛剛送過來的。”

時豐縣。

即使她以後貴爲王妃,也不可能與番人坐在一起,高談闊論,這是時代的原因,不是隻靠一兩個女將軍女才子,或者周大當家王大當家們就可以改變的。

人有時很奇怪,她曾經以爲自己早就對蔡勃死心了,否則她也不會下定決心要賴上顏昭石。

更何況,她還有兒子。

準皇子妃通曉番話,並且開始翻譯番邦書籍了。

在顏昭石沒來之前,山裡的村民們每次發生衝突,縣衙裡的人是輪流去的,包括縣太爺在內,也是要下鄉的,而王主簿因爲上了年紀,反而沒在輪班之列,之所以那次要去,是因爲要考評了,王主簿需要增加一點政績,卻沒想到這一去,直接殉職了。

偏偏這兩天郝婆子家裡有事告假了,所以伺候郭老太太的事,就落到丫鬟身上了,她是買來的,她可不能告假。

丫鬟眼珠一轉,說道:“太太,奴婢看高家和劉家的人,整天想往咱家來,她們不是說自己孝順嗎?不如讓她們來給老太太端屎端尿。”

其實丫鬟真沒有說錯,郭老太太雖然中風了,可也還沒到要在牀上屙牀上尿的地步,她的確是故意的,否則每次爲何只屙在牀上,卻沒有蹭到自己身上呢。

而且顏昭石不在縣城的時候,郭老太太是不敢的,昨天顏昭石剛剛回來,郭老太太今天早晨就給田珍珍奉獻了一牀屎尿。

我們這裡又又又又又有疫情了,哪裡也不敢去了,只能在家裡碼字~

(本章完)

第595章 喜宴(一)第264章 京城第464章 兵法(兩章合一)第277章 黎家第497章 韃剌(兩章合一)第89章 長相(一更)第489章 毒誓第522章 告知第273章 花瓶第130章 善後第235章 信他第122章 小牛第589章 柴晏第283章 彈弓第419章 孤本第60章 鎖鏈第405章 斗笠第566章 鐲子(兩章合一)第218章 出口第223章 擔心第154章 嘮叨第285章 來客第193章 登基第201章 餡餅第112章 味道第136章 嬰兒第546章 行宮(兩章合一)第326章 細作第505章 籠子第213章 行動第96章 字帖(iampetty萬賞加更)第125章 婆子第561章 王懷(兩章合一)第151章 監軍第269章 黎羅第31章 炒菜第436章 識破第57章 衙門第579章 夜行(兩章合一)第531章 大婚(一)第560章 玉佩(兩章合一)第434章 貞烈(兩章合一)第371章 他來第424章 馬車第316章 買菜第275章 寶淮第368章 求娶(兩章合一)第225章 回來第37章 湯麪第388章 桃花(一)第290章 白梅第394章 義父第219章 轎子第588章 落網第202章 太后第176章 書信(二更)第323章 畫像第39章 皮蛋第500章 婚期(兩章合一)第283章 彈弓第551章 死穴(兩章合一)第10章 豆腐第397章 萬利第31章 炒菜第373章 燈會(兩章合一)第476章 伴讀(兩章合一)第517章 生子(兩章合一)第252章 判刑第379章 請期第286章 狐狸第345章 石亭(兩章合一)第142章 骨湯第313章 荷花(兩章合一)第181章 道士第410章 保安(兩章合一)第80章 賭注(一更)第327章 纖雲第115章 孫子第93章 煎餅第60章 鎖鏈第191章 相見(兩章合一)第555章 招供(兩章合一)第303章 茶莊第201章 餡餅第123章 來人第13章 焦爺第523章 鮮血第282章 傷疤第275章 寶淮第198章 小滿第555章 招供(兩章合一)第331章 弓聲第72章 募兵第37章 湯麪第452章 帳冊第246章 大功第330章 鞭法第596章 喜宴(二)第499章 印章第303章 茶莊
第595章 喜宴(一)第264章 京城第464章 兵法(兩章合一)第277章 黎家第497章 韃剌(兩章合一)第89章 長相(一更)第489章 毒誓第522章 告知第273章 花瓶第130章 善後第235章 信他第122章 小牛第589章 柴晏第283章 彈弓第419章 孤本第60章 鎖鏈第405章 斗笠第566章 鐲子(兩章合一)第218章 出口第223章 擔心第154章 嘮叨第285章 來客第193章 登基第201章 餡餅第112章 味道第136章 嬰兒第546章 行宮(兩章合一)第326章 細作第505章 籠子第213章 行動第96章 字帖(iampetty萬賞加更)第125章 婆子第561章 王懷(兩章合一)第151章 監軍第269章 黎羅第31章 炒菜第436章 識破第57章 衙門第579章 夜行(兩章合一)第531章 大婚(一)第560章 玉佩(兩章合一)第434章 貞烈(兩章合一)第371章 他來第424章 馬車第316章 買菜第275章 寶淮第368章 求娶(兩章合一)第225章 回來第37章 湯麪第388章 桃花(一)第290章 白梅第394章 義父第219章 轎子第588章 落網第202章 太后第176章 書信(二更)第323章 畫像第39章 皮蛋第500章 婚期(兩章合一)第283章 彈弓第551章 死穴(兩章合一)第10章 豆腐第397章 萬利第31章 炒菜第373章 燈會(兩章合一)第476章 伴讀(兩章合一)第517章 生子(兩章合一)第252章 判刑第379章 請期第286章 狐狸第345章 石亭(兩章合一)第142章 骨湯第313章 荷花(兩章合一)第181章 道士第410章 保安(兩章合一)第80章 賭注(一更)第327章 纖雲第115章 孫子第93章 煎餅第60章 鎖鏈第191章 相見(兩章合一)第555章 招供(兩章合一)第303章 茶莊第201章 餡餅第123章 來人第13章 焦爺第523章 鮮血第282章 傷疤第275章 寶淮第198章 小滿第555章 招供(兩章合一)第331章 弓聲第72章 募兵第37章 湯麪第452章 帳冊第246章 大功第330章 鞭法第596章 喜宴(二)第499章 印章第303章 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