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披着孝道的外衣

蕭銑頭上的外傷本就不重,也不知道這麼輕的輕傷怎麼就會導致人魂穿融合的。不過這樣也給這具身體省了不少事,好生睡了一夜後,次日四更天起來已經絲毫不影響正常行動了。

寺裡僧人一直不知道蕭銑真實身份,不過卻知道歐陽詢是智顗大師看好的俗家弟子,或者說是亦師亦友之‘交’。故而歐陽詢出面借些東西,僧人們也很是客氣就應承了。兩人出‘門’時,兩匹青驢,外加盤纏衣物、‘藥’物口糧,都已經打點完;爲了準備這些,歐陽詢可是比蕭銑更早起了一個更點。

戰馬平原奔馳縱然迅捷,但是走山路的能耐是不如驢子的。昨日來的左翊衛士卒們,從揚州趕到臨海縣全程都是騎馬的,最後上山這一程路不算遠,才懶得臨時找驢子,只好徒步登山。但是山上的僧人們對於走山路便是常年有所準備的了。

蕭銑和歐陽詢得了青驢,下山的路就快得多了。除了在山勢險峻的一些所在,兩人需要下驢牽着走,其餘大半山路都可以騎在上頭。

蕭銑重生之後也是第一次看到天台山山景。後世的他來浙南天台山、雁‘蕩’山等處短途遊次數也不少,便是國清寺也去過數次。今日再見,卻是倍覺心曠神怡,氣息明淨、山嵐清爽,遠非後世可比。極目望去,除了一兩座遠峰堪堪沒入雲霧之間外,其餘低處的景‘色’都是分外分明,哪怕隔着十幾裡地都是一目瞭然,滿目蒼翠豁達。

根據前世旅遊時,從導遊那裡聽來的野路子講解,“國清寺”便是天台寺。只是智顗大師圓寂後,晉王楊廣有感智顗的福澤功德,大筆捐資擴建天台寺,並改稱“國清寺”,取“寺若成、國即清”的吉意。也算是寄託了楊廣對於利用崇佛手腕籠絡同化擁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江南地區的美好願望。

兩人四更天下山,趁着夏日清晨的熹微趕路,一邊觀景聊天,走過一個多更點,便到了山腳的椒江之畔。沿着椒江河谷騎行十幾裡地,便是臨海縣城了。進城時纔是辰時,歐陽詢陪着小心,找城‘門’口的戍卒打個問訊,說自己師兄弟二人是智顗大師身邊的俗家修行弟子,求問智顗與護送的左翊衛官兵去向。

城‘門’戍卒一開始臭着一副臉,不過聽說他們和智顗大師相熟,馬上換了笑臉有問必答。蕭銑這幾年少有下山,關在寺裡也只是苦心讀書而已,對外頭的事情不甚了了,此刻見對方恭敬,心中也是暗暗吃驚:看來智顗的名頭,在附近數縣還是很吃得開的,應該是被人尊崇爲活佛一般。

“兩位居士,左翊衛的人馬昨夜倒是着實護着幾個高僧入縣城投宿的。當時便是從此‘門’而入,因爲已經過了關城‘門’的點了,他們拿着左翊衛的關防印信爲證,咱纔開的‘門’,故而記得清晰。不過今兒一早就從北‘門’走了,不知去向。既然說是要趕回揚州,如今總該在往寧海的官道上,一行人中有車,應該還走不遠。”

歐陽詢和蕭銑一合計,就知道此前估計的路線不差。

這年頭可不是一千多年後,從台州到杭州可以直接高鐵高速穿山越嶺。在整個台州地區,要去揚州的話,最合理的路線就是沿着椒江水系先走到臨海縣城,然後折向北方,沿着狹長平坦的沿海平原趕路,經過明州(寧‘波’)後再沿着錢塘江折入內陸,到越州(紹興)渡江至杭州。然後走湖州、過太湖,在京口瓜洲渡過長江,便可到揚州了。

智顗和左翊衛的護衛軍兵,此刻正應該沿着臨海-寧海-明州的官道北上。

既然如此,兩人也不敢再耽擱,直接穿城北上,一整天緊趕慢趕,足足靠着驢子走了一百多裡地,纔在入夜時分趕到明州地界,追上了大師一行人——若是再晚上一刻鐘,城‘門’可就要關了。

“站住!爾等是何人,竟敢追趕官兵!”看着兩匹驢子追着自己一行人過來,那個左翊衛的校尉便縱馬出列喝止了歐陽詢。

“這位太尉,在下乃是智顗大師‘門’下的俗家弟子,潭州歐陽詢。這位乃是在下的師弟。昨日恩師下山時說是要去揚州做一場大經懺。晚生給恩師收拾行囊時,忘了將師傅‘交’代的龍樹梵經放進去,心中惶恐不安,這才趕來補救。”

龍樹禪師是古時天竺神僧,《妙法蓮華經》的經義最爲‘精’深;中土天台宗的教派,後來便是追尊龍樹禪師爲遠祖。而在天台寺中,據說也留有幾本當年龍樹禪師親筆所書的梵文《妙法蓮華經》原本,供奉寺內,極爲靈驗——故老相傳,這些書是梁武帝蕭衍時,從天竺渡海東來的達摩禪師帶過來的。達摩雖然沒有留在南朝,但是畢竟雁過留聲,當年在途中留下不少天竺帶來的佛物。

這邊正在扯皮,人羣中簇擁的那輛馬車上,智顗大師已經回身過來,見到了歐陽詢和蕭銑。智顗心中陡然一驚,不知蕭銑爲何要自投羅網,可是事已至此,也多虧他修持有方,馬上毫無破綻地幫着遮掩過來了。

“咄!你這憊賴,好生不仔細,幸好還知道補救,不曾誤了爲師大事。”訓斥了歐陽詢一句之後,智顗轉向劉校尉,說道,“將軍勿怪,也是老衲如今目力昏聵,些許俗務,都是讓弟子整頓,居然出了疏漏。幸好倒不曾誤了大事,既然趕來了,倒是讓他們一併隨行,可有違礙?”

劉校尉爽朗憨笑說:“大師說哪裡話來,都帶了十餘僧衆了,還差多捎上這兩個麼?大師自便。”說完便收起兵刃自去不提。

在其他幾個隨行做法事的僧人異樣目光中,蕭銑被拉近馬車之中。

……

“昨日那傷,居然還讓你中了‘七日風’的邪氣?快讓老衲看看。”

馬車內,智顗原本正想訓斥蕭銑,不過被蕭銑搶先開口把追上來的藉口說了之後,智顗馬上就把訓斥的心思先拋到腦後了。

一行人馬上趕到驛館安頓,隨後智顗讓人取來‘藥’箱淨布,一邊給蕭銑換‘藥’一邊好生仔細檢查。蕭銑額頭上被竹刺劃破的口子還沒完全癒合,智顗用煮沸鍋的湯‘藥’仔細洗淨,後用銀針探了一下,略微有些血跡之外的液體,雖然看不分明是否真有“七日風”的隱患,還是慎重起見,讓人熬了黑槐樹皮的煎湯,輔之數味秘‘藥’,服飲外敷配合,重新包紮,想來是無恙了。

上完了‘藥’,寫了方子,智顗便準備對蕭銑下逐客令:“今日這番調理,應該是無恙了,你既然是打着送經書的名號來的,明日就可折返回山了。這個新方子讓率更拿給寺中留守的弟子,照樣抓‘藥’就是。你在留在老衲身邊,也是無益。”

蕭銑知道命運轉折的拐點就在自己面前:如果說服不了智顗大師幫助自己引見,那麼自己就只能乖乖回去隱居,將來再漂泊個六七年,等到外面的世界楊廣正位登基、自己的姑母當上皇后娘娘之後,自己再出來光明正大地洗白投靠朝廷。

若是說服得了,自己就可以提前六七年‘摸’到富貴的邊緣。

蕭銑決定賭了。

“噗通”一聲,蕭銑跪在智顗面前,恭敬地懇請道,“弟子修持數年,然塵念頗重,不能靜心。因自幼失怙,後‘欲’對母盡孝,然不足十齡亦因顛沛……此外旁無可依。聽說晉王妃乃是弟子姑母,弟子懇請大師此番能夠帶着弟子一併前往揚州,尋機見上一面,則此生再無憾事。弟子定然謹守言行,決不讓人探查出自己的身份!”

智顗被蕭銑這個猝不及防的舉動嚇了一跳,沒想到他追上來居然還有這個目的。不過幸好蕭銑的傷是真的,破傷風也是莫須有,故而智顗倒還不至於懷疑蕭銑是蓄謀已久撒謊設局,只當他是從歐陽詢那裡聽來自己此行目的後,恰逢其會臨時起意要跟去。

既然當蕭銑是臨時起意的,智顗免不了還要嘗試一番勸說,諸如“你身負安平王蕭巖一脈最後的男丁骨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可不要輕涉險地”云云。

蕭銑先是唯唯首肯、虛心受教,聽完之後,醞釀了一番情緒,繼續跪着懇求:“聽師兄言及,昨日那劉校尉來傳令時,說到晉王妃此番病重,非同小可……雖然說是中了邪穢厄運所致,以大師佛法淵深,定能除兇化吉,但弟子終究心中不穩:弟子在當今世上親族中,雖然還有些遠房的伯叔兄弟身居顯位,可是終究多隔了一層,若論同出祖父的親人,唯有晉王妃這一個姑母在世了。她病重如此,弟子不去看一眼,於心何安?弟子已經沒有父母可以盡孝了,還望大師成全!”

蕭妃其實論血緣不算是蕭銑的嫡親姑母,只是堂姑而已,也就是說,兩人都是蕭銑的曾祖父蕭詈後人。蕭妃的親生父親是蕭詈的嫡長子、樑明帝蕭巋;蕭銑的親祖父則是蕭詈嫡五子、安平王蕭巖。

但是,當年蕭妃出身的時候,出了一件事情,讓這個親緣關係發生了變化。

卻說蕭妃生於樑明帝天保九年二月,當時按照江南三吳民俗(蘭陵蕭氏的這個“蘭陵”,在南北朝時指南蘭陵,即今江蘇常州武進,所以是正統的三吳之地),‘女’兒生於二月者,於父母不吉,需得過繼給伯叔養育,方纔不至於妨害家‘門’。

樑明帝本就是北朝扶持的傀儡,常常擔驚受怕疑神疑鬼;當時得了此‘女’,便召太常卿問對,說此‘女’可有違礙。太常卿下面有負責占卜星象的衙‘門’,聽皇帝這般問,也不敢直說沒有,便說莫非此兆象徵北朝對我大梁會有覬覦?

樑明帝一聽這還了得,趕緊讓自己的六弟蕭岌把這個‘女’兒過繼過去收養,以穰祈此禍。一開始樑明帝以爲這事兒就算過去了,誰知短短半年後,六弟蕭岌居然暴病身亡,蕭岌的妻子也差不多同時暴斃!這下子樑明帝又緊張起來了:看看,說了這‘女’兒不吉利,要克父克母吧?結果呢,把他過繼給繼父收養,居然把繼父繼母都給剋死了。

出了這事兒之後,樑明帝如何再敢把蕭妃接回來自己養?只好再想辦法,最後找到了五弟蕭巖。

可是,六弟和弟媳暴死的例子還擺在那兒呢,樑明帝也不好意思直接把蕭妃這個掃把星掃給五弟,於是想了個法子:名義上讓蕭妃跟着她舅舅張軻撫養(蕭妃的母親是張皇后,張軻是張皇后的哥哥),而張軻當時是朝中大將,屬於蕭巖麾下(當時樑明帝封五弟蕭巖爲太尉,是張軻的直屬上級),所以實際上就是蕭巖把蕭妃當做自己的‘女’兒一般撫養。而民俗只說二月生‘女’克父母,沒說克舅舅,這樣有實無名,總該沒關係了吧?

從這麼一層親戚關係繞過來看,古人對於“宗法過繼”也是很看重的,既然蕭妃過繼給了蕭巖,那麼就該以過繼論而不以血緣論了。蕭銑非要稱蕭妃一聲親姑姑,也算不上有禮法的違礙。

蕭銑在智顗面前跪着哭訴了一番,他畢竟還是十三歲的少年人,而且賣相生的又好,頗有人畜無害的純良氣質,這一番聲淚俱下對親姑母的孺慕之情,可謂是讓智顗這個出家人都聽得感動不已。等蕭銑哭訴完,智顗也知道他這個決心是肯定拉不回來了,又想着此去有自己照拂,只要不暴‘露’身份,蕭銑也不會有危險。

更何況,說難聽一點,按照來傳令的劉校尉所言,晉王妃的病着實不輕,而且很怪異,‘藥’石無靈。智顗不是穿越者,沒法預見歷史,又怎麼可能知道蕭妃這病是死不了的呢?萬一蕭妃真的不好了,有個三長兩短的話;以蕭銑如今在這世上,三代以內就這麼一個親人,還能不讓人見最後一面?這麼一想,智顗的決心終於動搖了,勉強應承了蕭銑的請求。

“也難得你一片赤誠孝心,老衲便不阻你。只是路上需得凡事小心,不該說的絕不要說,不要暴‘露’了你的身份便好。到了揚州,老衲爲你安排一個機會,遠遠的見一面便是了。”

“弟子謝過大師!”蕭銑趕緊抹去眼淚,擺出一副純良的表情,心中暗自得意。

第73章 完工議賞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2章 討伐張仲堅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43章 賊情逆轉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51章 爆種時刻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2章 重生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1章 將門子弟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20章 摧枯拉朽第5章 到此爲止第59章 齊民要術第82章 價值窪地第14章 運糧截糧第40章 關中易幟第84章 行商見聞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7章 死要面子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23章 京師見聞第1章 江東復甦第31章 潑天大禍第12章 戰雲之合第14章 福船建成第32章 分化瓦解第17章 三方推演第57章 千古影帝第3章 危機夜宴第39章 不動則已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32章 分化瓦解第46章 謀反前夜第92章 揮之不去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11章 有福同享第50章 必死之心第46章 謀反前夜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1章 潑天大禍第11章 將門子弟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2章 盡釋嫌疑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章 危機夜宴第27章 狂攬小弟第40章 關中易幟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15章 棋高一着第45章 千載難逢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94章 風緊扯呼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91章 驗收回京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0章 圖窮匕見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81章 桑基魚塘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53章 分崩離析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24章 試探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5章 敗中取勝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1章 江東復甦第4章 披着孝道的外衣第47章 大逃殺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1章 鳴鳳元寶第44章 招降秘計第4章 全軍整編第28章 赴任剿賊第40章 關中易幟第30章 途遇海寇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23章 貌似烏龍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40章 神補刀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6章 不造反就逼你反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7章 坦白從寬第16章 兵分兩路第59章 齊民要術第49章 邀天之幸第8章 心病第3章 迎戰許紹第60章 白蘇扼腕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
第73章 完工議賞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2章 討伐張仲堅第36章 因禍得福第48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43章 賊情逆轉第47章 豈得羈縻女丈夫第51章 爆種時刻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2章 重生第22章 突厥末日第11章 將門子弟第35章 王世充求援第20章 摧枯拉朽第5章 到此爲止第59章 齊民要術第82章 價值窪地第14章 運糧截糧第40章 關中易幟第84章 行商見聞第24章 漕運迫遷都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47章 死要面子第9章 宿命的相認第23章 京師見聞第1章 江東復甦第31章 潑天大禍第12章 戰雲之合第14章 福船建成第32章 分化瓦解第17章 三方推演第57章 千古影帝第3章 危機夜宴第39章 不動則已第34章 高士廉赴任第3章 不要錢一樣的大殺器第32章 分化瓦解第46章 謀反前夜第92章 揮之不去第78章 千年前的煤老闆第11章 有福同享第50章 必死之心第46章 謀反前夜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1章 潑天大禍第11章 將門子弟第21章 兩個死要面子的活寶第22章 盡釋嫌疑第96章 歷史的相似第35章 苛政猛於虎第3章 危機夜宴第27章 狂攬小弟第40章 關中易幟第48章 敵在本能寺第15章 棋高一着第45章 千載難逢第55章 擺平後院好出京第94章 風緊扯呼第13章 李孝恭之困第91章 驗收回京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0章 圖窮匕見第22章 驚天大逆轉第81章 桑基魚塘第五 卷雞犬不留第53章 分崩離析第3章 勝利下的陰影第24章 試探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5章 敗中取勝第30章 秋風掃落葉第1章 江東復甦第4章 披着孝道的外衣第47章 大逃殺第48章 打臉技能冷卻中第1章 鳴鳳元寶第44章 招降秘計第4章 全軍整編第28章 赴任剿賊第40章 關中易幟第30章 途遇海寇第63章 平淮何須十萬兵第54章 宇文光秀之三日天下第31章 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第23章 貌似烏龍第21章 新豐故知酒第40章 神補刀第20章 議徵高句麗第6章 不造反就逼你反第28章 只要勝利就很好第5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7章 坦白從寬第16章 兵分兩路第59章 齊民要術第49章 邀天之幸第8章 心病第3章 迎戰許紹第60章 白蘇扼腕第34章 千字三百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