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九月前出閣

不久後,沐容聽聞,樑家分族了:早前的梁氏算作一支,樑宗卿所在的大房又算作一支。

分支前,樑武業做主,給無父母長輩的梁氏孤女配了好人家,這次選的人家都是請官媒挑出來的,都是小戶人家,家有幾十畝到幾百畝的田地不等,算不得大富大貴,卻能保一世平安。

有母親、姐妹的姑娘,樑武業建議各家留一個女兒招婿,生下兒子挑一個最聰明的姓樑,支撐一房。若女兒或其他諸子可隨父姓等等。

婦人、姑娘們哭成一團,自是不肯分支,樑武業無奈,自己這房索性沒先分出來,卻有言在先,十年後,他們興國公這房是一定要單獨分出來的,先帶着他們各家度日。他給各家分了房屋、田地,又做主挑了幾個上門女婿,有了男丁,就能支撐一家。有幾個早前在外遊學、遊商的梁氏男丁歸來,便從中挑了個穩重的做祖宅的副族長,這件事就此定下。幾個年幼的梁氏孤女,被樑武業接回興國公府哺養,最小的,八年後及笄,將來的婚事,自由樑武業做主了攖。

沐容問樑宗卿,“你不管梁氏孤女的事?”

樑宗卿神色淡然,“有二叔在,哪裡輪得上我過問。我父母、兄弟的墳暫不遷出,我以前未遇到過這種事,也得問問懂曉的老人,這事如何處理才合適。”

他那日找了樑武業談話,將沐容說的事講了一遍,樑武業嚇得冷汗直冒,早前還想着給族中侄女、侄孫女們尋的都是文武小官,算不得大事,細細一想,梁氏姑娘可得一百多人,若個個都這樣配人,那加起來就了不得了。

身爲臣子,就是犯了君王的大忌償。

晉國初建,你收攏到的人心比皇家還多,就算再仁慈的君王也會多心。

樑武業一琢磨,同意了樑宗卿提的分族建議,先將樑宗卿所在的大房一脈分出來。二房這脈先不分出來,卻與族人說好十年後是一定要分的,待得那時,族中招進門的女婿亦有幾十個,梁氏一族也能支撐起門庭,自不需他再操心。

沐容帶着試探地問:“大房分支出來,你不怕他們說道。”

“我以前連家中庶務都少過問,更別說族中瑣事。”

沐容眯了眯眼,真不知如何評價樑宗卿,說他冷心,可他卻是最重情之人;說他重情,又是個不問庶務的。族裡的事,他還真沒管過,早年就連樑家的事他都不問。他從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襲爵,也不在乎自己的利益,最是恣意自在。

“大房的店鋪、田莊,你總是要管的?”

樑宗卿道:“這種瑣事何需我管,令得力的管事去做。我只需時不時查看賬簿,把握大事,種莊稼、賺銀子是他們想的事。辦得好,是他們的本份;辦得不好,是他們失職。賺得比預期多,是他們的功勞,我自會有賞。”

沐容一沉,他這種想法,像極了昔日她對未名宗的態度,任了夜龍爲副宗主,她只掌控大方向,其他的大小諸事便由着夜龍做主。

夜龍又下放一些權力給了堂主、樓主們,各人有了權力,幹出業績很明顯,而今未名宗起兵成功,還建立了晉國,各人都有甚功勞,真正是一目瞭然。其他各地的堂主、壇口,見這勢頭,沒有不用心的。

當副宗主能當出一個一等平國公,當樓主也能當出威遠候,可不得好好大幹一場。

世間,若多幾個樑宗卿這種心境的人,天下何愁不太平。

樑宗卿道:“上回你讓五娘、十一娘、十六娘姐妹三個去詩社走走。五娘入了520小說詩社、十一娘、十六娘亦入了海棠詩社,我瞧着她們,近來倒比我這丞相還忙。二房的堂妹們,見她們入詩社,也都去拜社,忙忙碌碌地,二嬸在家裡叫苦不已,說這些姑娘都在外頭跑野了。二叔倒是贊同,說是女兒家出去走走也好。”

樑武業不反對,還是看皇家的公主、郡主都能上戰場,這說起來,皇家公主們厲害,這男兒豈不見識更是不凡。雖說樑武業有三個庶女未嫁,可想着要入了詩社,將來能尋更好的婆家。自打聽了樑宗卿的勸告,有母親、嬸孃的姑娘,親事他還真是不管,只管沒有長輩女眷的孤女,除了嫁出去的,還有八個孤女住在興國公府,每個每月領着二兩銀子的月例。

樑武業還鼓勵孤女們入桂花詩社,說入得裡面能學一技之長,無論是女紅還是廚藝,學會了,他日總是個依仗。

女子詩社在如火如荼中組建起來了,依舊是三大女子詩社,換了個名,換了個形勢,因叩社門檻降低了,一些小戶人家、官宦姑娘紛紛投帖,此次採用了考試製。

沐容與宮中精通詩詞、音律、書畫的宮娥出了考題,封存好後,交給三大詩社,京城三大詩社的考題在同一日進行,投帖的姑娘們得到通知,頭一天就到自己投了帖子的詩社門前看榜,查詢自己的考號。

京城的百姓們議論紛紛:

“瞧瞧!姑娘們也能參加應試。”

“我聽說了,青衣營、紫衫營要從中選取女官,有專管賬目的,還有專管伙房的,聽說是正九品的官身。”

“真的假的?女子也能做官了?”

“女子都做將軍,爲甚不能爲官?”

“一旦考得好的,家人同意,本人願意,可參加下一次考試,還能出仕爲官。”

“做什麼官?”

“城郊建了娘子軍校場,校場裡頭要選教頭、先生,有教武功的、教讀書識字的,還有教包紮傷口的女醫。教頭先生都是領俸祿的,全要女的。”

八月初五,上午考琴藝,下午考棋藝;八月初六,上午考書,下午考畫;八月初七,上午考詩詞文章,下午考賬目。三大女子詩社開考的時間一樣,報考不同科目的,於不同時間持該詩社發放的准考證入場。

以前從未見過像科考這樣的考題出現在入社試上,京城百姓們爲此又議論了一場,對於要從詩社裡選拔女官的事,世人不知真假,就這樣傳來傳去,最後傳得就跟真的一般。

八月初八一大早,沐容就去了報國寺給沐元濟父子做法事,晉陽城那邊,沐世寧也會給祖父、父兄做盛大的三週年祭祀法會。

*

八月十三日,晉帝、順王攜在京的沐氏子弟來報國寺參加沐元濟的祭祀活動。當夜,晉帝兄弟二人在報國寺住下,沐家子弟有回京覆命的,如沐七郎協助晉帝打理朝政,最是走不開。沐十八郎、沐十九郎皆是十歲出頭的年紀,上仗殺敵——年紀太小,讓他們襄助父兄,似懂非懂,也辦不成什麼大事,因是庶出,只封了個候爵,隨晉帝留在報國寺。

沐元澤對兄長沐元濟從小到大都是敬重有加,對他來說,這個大哥就是個榜樣、標杆般存在的人物。沐元濟一生只沐容一個骨血,雖是女兒,卻能將男子都給比下去,對兄長,他心懷感激、敬仰之情,這也是他堅持來寺中參加祭拜的原因。

兄弟二人盤腿而坐。

沐元浩問道:“京城近來議論紛紛,說要在三大女子詩社裡挑選女官。”

沐元澤輕嘆一聲,“也不知這話是從哪裡出來的,皇后那邊沒聽說,問了月凰她也說沒這事,她只幫着三大詩社的女子擬定了入社的考題……”

“皇上,眼下這事鬧得沸沸揚揚,不是真的也成真的。”

“朕若真的錄用女官,豈不是被他們牽着鼻子走?我讓李樓主查了,是他國的細作傳出的謠言,他國女細作入社,還有些才華,他們想讓朕把這些人錄進去。京城的情勢很複雜,北齊、趙國、大周的細作都有,稍不注意就掉入他們的圈套。”

“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是晉地籍官員,你讓他們除掉細作。”

“你當朕沒抓,自朕登基以來,都抓了幾十個,北齊、趙國、南周、西涼,連突厥、高麗、瓦刺的都有,有的藉着行商之名,有的看上去就是老實憨厚的官員……”

“皇上,十三郎、十四郎幾個兄弟也都漸大,不如將此事將給十三郎辦。”

沐元澤若有所思,未名宗是他的,着實是當他知道未名宗的絕技樓是傳授技藝之地,百業樓則是做各種生意賺錢的,巾幗樓能收集到各種消息,他自己又喜又愛。未名宗各樓樓主已經換成他的心腹。沐家原養有死士、暗衛,這些人現在都有了去處,有的任了巾幗樓樓主,有的任了懲惡樓樓主。

晉帝道:“早前,朕還想着,待一統天下,就讓未名宗轉到明處,可現在這麼一鬧,發現京城各國的細作如此多,朕還真不能讓未名宗轉到明處。一明一暗,朕打理起江山就更容易些。二皇兄,不是朕不同意十三郎、十四郎插手,只是一旦他們插手未名宗的事,往後明面上,他們就只能做個閒散郡王、候爺,在朝謀到的實職最多是正五品……”

沐元浩拿定主意,“讓十三郎、十四郎練手,想當年,大哥十三歲就隨父親去了沙場,他這年紀可不小了。我已經告訴過他,想要爵位,自己憑本事去掙。一說上沙場,魯承儀就哭哭啼啼,叫嚷着她就這一個兒子。”

魯承儀,是沐元浩以前的二姨娘,他做了親王,二姨娘也升爲六品承儀,也是有位份的人。魯承儀孃家的大哥三弟也跟着謀到了官職,大哥在刑部當官,弟弟做了個押送糧草的正五品官員。

順王府現下打理府邸,主持中饋的是沐六郎的妻子高氏,而今是順王世子妃,早前因嫡次子被範建所殺,沉悶了好些日子,後來因沐家的崛起,振動起來。兩年前,高氏又添了個女兒;半年多前,高氏給沐家添了個兒子,而今兩兒兩女,日子過得順心,精神大好,她亦從當年的失子之痛中走出來。

沐元浩雖得了四個年輕美貌的女子,但他更喜在魯、楊二位承儀屋裡去,尤其是楊承儀行事大方得體,從不提過分要求,更得沐元浩的歡心。

晉帝道:“你真要十三郎接手查細作的事?”

像這種徹查細作,就不能擺在明面上,弄不好就會打草驚蛇,最是個慢活。

沐元浩望着外頭:晉陽城破之後,他的結髮原配馮氏就失蹤了。

對馮氏,他的感情很複雜。

要說愛,卻夾雜着怨意;要說恨,自她失蹤,他又放不下。

“身爲沐家人,總要爲沐家的大業做事,沐家養他一場,再不做些事就真真養廢了。”

晉帝會意一笑,要讓他的兒子做這些髒事,他還真捨不得,他最長的幾個兒子皆是嫡出,想讓庶子去做,偏生兩個庶子年紀還小。“朕這裡應了,回頭朕會讓刑部尚書領着十三郎,讓大理寺卿帶着十四郎,二皇兄偶爾再提點他們一下,當斷則斷,這些人都是要有膽我沐家大業之人,不可小窺。”

沐元浩笑了。

他唯一看重的兒子,大抵就是沐六郎,這是他的嫡長子,他一直寄予厚望。

晉帝道:“二皇兄,你立一位王妃罷。”

“都這把年輕了,還立誰?總不能立一個壓六郎的女人起來,最多立一個側妃,楊氏行事得體,不愧是母親身邊過來的,就扶她做個側妃。八娘出了閣,這樣她臉面上也好看些。”

魯承儀一直盯着側妃位,她知道憑着自己的出身,不可能立王妃。沐元浩這人太冷靜,爲了不讓有人壓他的長子,是絕不會立王妃的,他做親王這麼久,王妃之位空懸,就算不立馮氏,也不會立其他人。他給馮氏的,是第一側妃之位,親王、郡王府側妃是可以有兩人的。

晉帝沉吟片刻,“二皇兄,我宮裡的蕭美人有孕啦,哈哈,朕又要添一個孩子。”

他快五十了,這個年紀讓妃嬪懷孕,這讓晉帝覺得很體面。

“待她孕期一滿三月,朕晉她爲祥嬪,給朕生兒女的女人,位分不能太低。”

“恭喜皇上!”

晉帝心情很好,雖然是做了皇帝,兄弟倆還像以前一樣分享着喜悅。

“二皇兄,你府裡的四位美人也是與朕同時添的,有沒有喜事?”

這得炫耀吧!

沐元浩憶起晉帝小時候,一有什麼好事就四處炫耀,後來讀書入仕方有些收斂,如今倒與他小時候有些像。

“鹹城蕭氏在大周時,助南宮旭奪權失敗,被定了謀逆罪。”

晉帝道:“朕已下令,赦蕭家無罪。朕打算將蕭家的祖屋、祖田賞賜給他們,至於早前的榮國公府朕得留下。”

榮國公府很大、很漂亮。他得留着將來賞給某個立下戰功的兒子。

沐元浩問道:“聽說月凰請辭建立公主府、請辭沐食邑,請求以郡主之禮下嫁樑宗卿。”

晉帝輕嘆一聲,“這孩子善解人意,母后原拿了五萬銀子給她添補嫁妝,被她謝絕,只要了二萬兩,又不要公主府、沐食邑。我們雖是叔父,拿她如掌上明珠一般疼愛。前兒還與朕說,幾大詩社每年詩詞賽不能中斷,京城的三大女子詩社、三大男子詩社都得建起來,朕……應了。”

如果不是沐容改變了沐家的命運,還讓沐元澤登基做了皇帝,就連沐元浩也做了親王、晉帝的皇兄,恐怕他們不會這樣看重與喜愛。

沐元浩連連搖頭,“你怎依她了?這些填詩賦詞的事兒,又不能當飯吃,大周留下這樣的習俗,原就不對。”

晉帝見四下無人,方壓低嗓門,“月凰三月時,就因着男女三大詩詞盛會,賺了六百萬兩銀子。”

沐元浩訝異:“這麼多?”

晉帝點頭,“這還是少的。大周請各國參加詩詞大會時,她一次能賺一千萬多兩銀子,早前還不明白,後來才知道,這大周的臣民就愛玩這種雅事,有買中的,還樂得跟什麼似的,京城大小賭坊到詩祠大會時,生意最紅。月凰還請求朕,讓朕明年藉着恩科之時,再開詩詞大會……”

銀子啊!

全都是銀子。

幾大賭坊沒賺到錢,一被他們皇家賺了,這感情很好。

晉帝絮絮叨叨地道:“朕已叮囑七郎,讓他將三大男子詩社都給弄起來,他就吩咐幾個同窗、朋友,三大男子詩社就辦起來了。

朕想着,既然有文人的詩社,就再辦些武人的武館,時不時弄個以武會友,也不用多,就弄上三家。已經派了管事着辦此事,借的是江湖中人的名頭,幕後的人其實是未名宗弟子。

本想弄三家女子武館,可天下習武的女子畢竟少數,就弄了一家,先弄着玩兒,朕得讓天下的人瞧瞧,我西晉的女子,亦是能文能武的……”

沐元浩呵呵一笑,“皇上以前可沒這麼開明,什麼時候這麼好說話?”

“今非昔比,你都不知道,這一個月國庫得少多少銀子。烈血軍、赤膽軍、神勇軍全都要銀子,一個比一個要得多,朕能說不給,這可都是朕最倚重的福將虎將,一統天下不都得靠他們。”

晉帝輕吁了一口氣,想到銀子,他就爲難,雖然國庫相對其他幾國還是很充盈的,但要養幾十萬大軍,再多的銀子都不夠花,可這上面還不能短缺了去。

“前些天,秦大毛與朕推薦一個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說得不好聽就是盜墓賊。

“秦大毛說,歷朝歷代的建國皇帝爲了籌措糧餉,或多或少都是幹過這事,朕在猶豫這事能不能幹。要說國力,就如月凰所說,我們晉國不比北齊弱,各地的弟子開了大大小小多少店鋪,自是不差的,未名宗賺錢的本事還是讓朕放心的。可賺再多的錢,經不住三軍幾十萬將士要吃要喝,還有朝中文武官員的俸祿也得發放……”

沐元浩對盜墓這種事,心生牴觸,蹙眉凝思。

沐家原是名門世家,哪裡幹過這種事,這種盜墓行爲着實不光采,要他說支持的話,他還真說不出口。

晉帝問:“你怎不表態?”

“皇上有主意了?”沐元浩反問。

晉帝道:“月凰說,大周留下的習俗,以前的肅王、小端王、安王等人蔘與京城幾大賭坊的生意。萬財大賭坊的大東家是萬家,萬十七娘嫁入益王府爲側妃。萬家每月從賭坊生意裡分出六成的紅利送給二郎,二郎只留一成,其他的盡數送給朕。

錢多多大賭坊開起來,幕後東家是秦大毛,朕讓他每月交八成紅利。

宏運大賭坊私裡尋了五郎做靠山,答應給六成紅利,這小子行事不如二郎,搞得神神秘秘的,生怕被朕知道。”

晉帝握有未名宗,還有什麼事瞞得過他,巾幗樓的消息網太過厲害,他能知道北齊、趙國的動靜,又怎會不知康王在他眼皮底下玩的手段。

沐元浩心裡暗沉:晉帝說這些事與他聽,是何意?他們是兄弟,這是晉帝的事,他還是和以前一樣的信任自己。

爲成大業,要盜墓,甚至想到做賭坊的生意。

秦大毛是惠嬪孃家的大哥,亦是沐家的家生子下人,在戶部做正五品的員外郎。沐家的家生子、管事,但凡通些文墨,精通賬目的,幾乎都做了官。早前是奴婢下人,而今變成了官身,因有大管家一家的先例在,這些從大小管事下人轉身成爲官身的人都跟拼命似地想立功,各鑽門道,只要能替主子解憂,他們什麼法子都能想出來。

會識字、懂算賬,有打理生意經驗的做文官。

沐家的護院、暗衛、死士裡頭,亦有人做了武官,這真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晉帝在以前沐家管事、下人裡頭一嘆“幾十萬大軍要糧餉,朕國庫的銀子、糧食不多了。”他這一輕嘆,下頭的人就開始鑽營起來,爭着替舊主子分憂。

大管家沐齊在晉地做大都督,一聽說晉帝沒錢糧,早就在晉地開始徵集糧食。

蜀地大都督裴文藻原是晉帝早前做官時的同窗好友,也是晉陽人氏,七八歲時就相識了,又在同年得中進士,對晉帝亦是忠心不二,此人比晉帝略幼幾歲,先頭三個都是兒子,妻子年過三十方生了個閨女,比沐十郎略幼五歲,兩家早有幾年前就訂下了親事,只等裴姑娘就娶回來。

裴文藻亦在蜀、黔二地積極籌措軍糧,此人的次子、幼子皆在神勇軍中謀了個職,立有些許戰功。

晉帝與沐元浩叫窮叫苦,這皇帝的差事真不是人乾的,官越大,身上的責任越大,絮叨着說了一陣,兄弟倆亦累了,各自就寢。

第96章 賠禮如聘禮第347章張揚第112章 兄污弟媳第295章 半步神器第36章 最狼狽第207章 赴宴中毒第70章 裝財迷第326章 挑駁第74章 〔下〕怦然情動第214章萬家求助第289章 誰更失望第268章 從尊爲卑第339章 偏鳳九第269章 天空之城第237章 給面子坑死你第64章 異樣第328章 人才第191章 燒書樓第69章 皇親坐莊第16章 作客第223章 搶婿第11章 淑妃省親第87章盒子噴火第255章奇計問世第2章 真相第48章 冬寒第206章 尊卑第232章 愛山亦愛美人第216章 備嫁第93章 生病第72章 琴技奪魁第237章 給面子坑死你第84章仕途夢第350章 能者多勞第173章 鬼醫動情第265章 聚魂陣第115章 心腹侍女第255章奇計問世第329章 威脅第269章 天空之城第126章 神蹟第227章 救夫第375章天河龍宮第290章 遺物現第127章 尋寶物第69章皇親坐莊第376章 糊弄第339章 偏鳳九第208章 人選第95章牽紅線第81章 置田莊第49章 賣身還債第297章宿命蓮第352章不平第224章 陪奩第22章 成衣鋪第88章 最真的謊言(7000+)第86章 貴女訓練第367章詭異第239章 走偏了第242章 途中第148章 各有謀劃第317章 九音重生第42章 小老虎第348章敗家丫頭第337章相識相戀第5章 兩世緣第254章 條件第74章 〔上〕怦然情動第218章義女第6章 病癒第202章 治眼第140章 三年後第71章 大賺特賺第2章 真相第200章贖家產第85章 聯姻傻子第306章神秘女郎第114章 告曉第220章 童年往事第108章 代筆作詩第107章 慪氣第198章 媳婦本第55章 拜見第331章再不能愛第354章 結良緣第31章 淑妃第335章 溫馨過往第43章 賺錢第108章 代筆作詩第179章 籠中金絲鳥第23章 發家史第110章桂花詩社第255章奇計問世第193章 馮氏的心事第23章 發家史第47章 財迷第282章 把柄第157章 參賽才女
第96章 賠禮如聘禮第347章張揚第112章 兄污弟媳第295章 半步神器第36章 最狼狽第207章 赴宴中毒第70章 裝財迷第326章 挑駁第74章 〔下〕怦然情動第214章萬家求助第289章 誰更失望第268章 從尊爲卑第339章 偏鳳九第269章 天空之城第237章 給面子坑死你第64章 異樣第328章 人才第191章 燒書樓第69章 皇親坐莊第16章 作客第223章 搶婿第11章 淑妃省親第87章盒子噴火第255章奇計問世第2章 真相第48章 冬寒第206章 尊卑第232章 愛山亦愛美人第216章 備嫁第93章 生病第72章 琴技奪魁第237章 給面子坑死你第84章仕途夢第350章 能者多勞第173章 鬼醫動情第265章 聚魂陣第115章 心腹侍女第255章奇計問世第329章 威脅第269章 天空之城第126章 神蹟第227章 救夫第375章天河龍宮第290章 遺物現第127章 尋寶物第69章皇親坐莊第376章 糊弄第339章 偏鳳九第208章 人選第95章牽紅線第81章 置田莊第49章 賣身還債第297章宿命蓮第352章不平第224章 陪奩第22章 成衣鋪第88章 最真的謊言(7000+)第86章 貴女訓練第367章詭異第239章 走偏了第242章 途中第148章 各有謀劃第317章 九音重生第42章 小老虎第348章敗家丫頭第337章相識相戀第5章 兩世緣第254章 條件第74章 〔上〕怦然情動第218章義女第6章 病癒第202章 治眼第140章 三年後第71章 大賺特賺第2章 真相第200章贖家產第85章 聯姻傻子第306章神秘女郎第114章 告曉第220章 童年往事第108章 代筆作詩第107章 慪氣第198章 媳婦本第55章 拜見第331章再不能愛第354章 結良緣第31章 淑妃第335章 溫馨過往第43章 賺錢第108章 代筆作詩第179章 籠中金絲鳥第23章 發家史第110章桂花詩社第255章奇計問世第193章 馮氏的心事第23章 發家史第47章 財迷第282章 把柄第157章 參賽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