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

中華軍之第一軍所屬的第二騎兵團以及兩個師屬騎兵連組成的騎兵方陣大約千騎,如今這千名騎兵就是揮舞着騎刀朝着對面的江淮新軍騎兵發起了衝鋒!

雙股騎兵如同激浪一樣對衝在一起,然後引發了爆炸一樣掀起陣陣波浪,雙方衝在最前面的那些騎兵在剛接觸的那一瞬間,就是嘩啦啦的倒下了一大片。

雙方騎兵的訓練體制是一樣的,用馬刀也都是仿效法軍驃騎兵的制式馬刀,用的戰馬也都是蒙古馬爲主,除了實際戰鬥經驗以及軍官水平不一樣外,實際上這兩個騎兵的作戰模式比較相似。

這從他們都選擇了密集隊形,並直接用馬刀發起衝鋒就可以看得出來。

然而當這看似半斤八兩的騎兵衝撞到一起後,一開始雙方還是用馬刀對砍,但是很快陷入混戰後這些騎兵中間就是響起了密集的輕聲,混戰的騎兵中飄起了陣陣白煙。

而隨着槍聲響起後,大量穿着淺藍色軍服的江淮新軍士兵一個接着一個倒下!

看到這一切,後方的李鴻章閉上了眼睛,他知道上午的那一幕現在又重演了,上午的時候,中華軍的騎兵追擊而來,他不得不派出己方騎兵進行攔截,原本他對己方的騎兵攔截還有着一定自信的,但是雙方騎兵的接戰最初階段還好,但是等進入混戰階段後,對面的中華軍騎兵卻是捨棄了馬刀,然後一個個掏出了手槍,這手槍也不算什麼新鮮貨色了,但是李鴻章知道的都是單發的手槍。

然而那些中華軍騎兵的手槍卻都是可以連接發射六響的手槍!

中華軍的騎兵早在去年就開始大規模裝備左`輪六響手槍,不過中華軍的騎兵卻是很少把手槍直接運用到戰場上,以往作戰的時候都是依靠馬刀衝鋒或者下馬用步槍射擊取得勝利的。

這種傳統的近代騎兵戰術也是讓中華軍騎兵面對太平軍以及清軍騎兵的時候頻繁取勝,從未失手過。

但是自從今年下半年和江淮新軍的騎兵頻繁交手後,這種傳統戰術雖然依舊可以發揮一定的作戰,但是面對訓練模式和冷兵器都一模一樣的江淮新軍騎兵,根本就很難佔據絕對的戰略優勢。

而後在多次的小規模交戰中。騎兵們發現左`輪手槍在混戰中,比馬刀還要更好用一些!

這種情況迅速被反應了上去,如此纔有了今天上午王呂雲所屬的騎兵衝擊江淮新軍的時候,首次在混戰之中大規模運用手槍。並一舉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以往和江淮新軍的小規模騎兵交戰中,雖然也是勝多敗少,戰損比往往有一比二,但是今天上午的一戰裡,戰損比卻是出身了大幅度上升。達到了一比五以上。

這個數據就讓王呂雲更加重視左`輪手槍的作用了!

今天出戰之前,他甚至還特地請求了施清瑄配合,把那些配屬給軍官們的1855年型軍官手槍都是臨時集合了起來,好讓自家的騎兵做到一人雙槍。

目前中華軍的騎兵裡,標準準備是一柄彎式馬刀,這種馬刀一開始是法軍驃騎兵的制式馬刀,不過這幾年也是根據實戰進行了細微的改進,以便更適合中華軍騎兵的使用,其中的刀身彎度變小了,重量也有所減輕。由此形成了帶有西式騎刀痕跡,但是卻是富有中華軍騎兵特色的騎刀。

這款被稱之爲1856年式騎刀的馬刀,規定製式爲全長九十六釐米,把手有護手,重一點七千克,值得注意的是,這款軍刀就和其他冷兵器一樣,並不是由林德機器廠或者金陵兵工廠機制生產的,而是軍方指定規格和工藝後,下訂單由民間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作坊手工或者小型的機器廠打造。

由於生產比較分散。這質量自然是有壞有差,質量最好的乃是鎮江的一傢俬人打鐵作坊生產出來的,利用機械動力輔助,加上他們自行鍛鍊鋼材精益求精。所以打造出來的各種軍刀質量非常不錯,不過質量好的同時也就代表着產量低價格高,從他們這些購買的軍刀往往是配屬給軍官的,普通士兵一般用不上。

大部分騎兵用的還是普通鐵匠們打造出來的騎刀!

除了1856年式騎刀外,騎兵還有一杆短槍管的騎兵專用的米尼步槍,然後就是每人還會配屬一柄1855年型騎兵專用左`輪手槍。

而在上午一戰嚐到了左`輪手槍的甜頭後。王呂雲就是覺得自家騎兵的手槍不夠用了,這一場混戰下來往往六法子彈打出去還不夠用,所以就把配屬其他兵種的軍官們以及炮兵們的手槍也給抽調了過來,雖然這些配屬給軍官的手槍在威力上要略遜一些,但好歹也能讓騎兵多上六發子彈可以用呢。

這不,現在這些手槍就是體現出來了他們的價值,只見第二騎兵團的騎兵們揮舞着軍刀發起衝鋒,並用軍刀進行第一輪亂戰後,一個個就是用另外一隻手掏出了掛在馬背並,並早已經裝填好的手槍。

然後槍口對準了敵軍騎兵後就是叩響扳機,槍聲響起後,大量的江淮新軍的騎兵開始倒下!

看到這一切,李鴻章心中充滿了無奈!

上午一戰的失敗他就已經察覺到了不妥,也是知道己方的騎兵很難打過敵軍騎兵,但是現在面對敵軍騎兵的突襲,他哪怕是知道自家騎兵不敵,但是也必須把他們派上去?

爲何?

因爲要想攔截敵軍騎兵的衝擊,最好的辦法就是派出自家的騎兵去攔截!

如果李鴻章不派出騎兵去攔截,那麼這一千多騎兵就會直接衝擊己方的步兵縱隊,到時候李鴻章就必須讓大軍停下步伐來,然後列出緊密的空心方陣或者其他隊形來防備中華軍騎兵的衝擊。

到時候這些中華軍肯定不會傻乎乎的直接來衝擊準備妥當的己方步兵方陣,因爲那個時候他們已經不需要這麼做了。

這些中華軍騎兵的戰略任務是什麼?是拖延江淮新軍的逃跑步伐,他只需要讓你走不了那麼就是勝利了。

一旦自己停下來,那麼身後的中華軍主力步兵就會追上來,不用多久,也許就一個多小時到時候不管自己願不願意,都必須和中華軍展開一場對決。

而這種對決是李鴻章一直所極力避免的!

基於這些考慮,哪怕是李鴻章明明知道己方的騎兵可能不敵,但是依舊把他們派了上去主動迎敵。

他沒有指望自家的騎兵能夠大獲全勝,他只希望着己方的騎兵能夠拖住他們,最好是能夠己方騎兵徹底崩潰之前,重創中華軍的騎兵部隊。

只要己方的騎兵能夠把中華軍的騎兵重創,哪怕是全軍覆沒都是李鴻章所能接受的。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己方的騎兵就算是拼着全軍覆沒去作戰,但是他們能夠重創王呂雲的騎兵嗎?。

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9章 江海關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73章 設卡收稅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92章 抽十殺一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91章 攻城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647章 皇子所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38章 身陷危機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0章 救援長興第90章 騎兵出擊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438章 電報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150章 勸進表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624章 婆羅洲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75章 出兵松江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173章 馮寶才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471章 窮教育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149章 董離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316章 國宴第414章 方德嬪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
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9章 江海關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73章 設卡收稅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92章 抽十殺一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91章 攻城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647章 皇子所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02章 重回戰國時代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38章 身陷危機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0章 救援長興第90章 騎兵出擊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438章 電報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150章 勸進表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624章 婆羅洲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75章 出兵松江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173章 馮寶才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471章 窮教育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149章 董離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316章 國宴第414章 方德嬪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