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

海軍內部爭執不下,再加上海軍的軍費也是有限的,這幾年海軍的主要投入還是會集中在戰列極以及裝甲巡洋艦上面,對於那些不能參加艦隊決戰的非主力戰艦的熱情不高。

畢竟經費有限,這建造了多艘巡洋艦的話可就沒錢建造戰列艦了。

再加上帝國海軍也沒有多少需要保護的海外殖民地,也不需要太多的中小噸位的巡洋艦。

所以也就導致了帝國海軍這幾年的發展,出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帝國海軍集中發展七千五百噸以上的主力戰艦,同時適當的發展三千噸以下的輔助戰艦,但是對於三千噸到七千五百噸之間的戰艦,自從后羿號之後就是停止了發展。

1870年後,帝國海軍的實力出現了快速增長,尤其是蚩尤號戰列艦的服役,更是引起了太平洋局勢的變化。

爲了應對蚩尤號戰列艦的服役,英國皇家海軍很快就是通過輪換的方式,向東印度艦隊增援了一艘萬噸鐵甲艦,以確保東印度艦隊的整體實力依舊強於帝國海軍,確保英國皇家海軍在東南亞海域的優勢地位。

不過英國人的反應也是在帝國海軍的預料之內,反正這幾年中英兩國雖然各種矛盾不少,但是一時半會要想打起來的可能性不大。

相對於新加坡那邊東印度艦隊的實力增加,帝國海軍更加在乎在日本那邊的橫須賀港口的租界問題。

帝國海軍很早就往日本沿海派遣了艦隊,這就是日本特遣艦隊(以往的太平洋艦隊),該艦隊以往並沒有明確的母港,主要是停泊在日本開放的若干港口,尤其是有着中國租界的港口,比如鹿兒島、江戶等港口。

但是這些港口大多都是民間港口。帝國海軍的軍艦雖然能夠停泊,但是到底是沒有正規的軍港好用,所以這些年。帝國一直是謀求在日本獲得一個正式的海軍基地。

尤其是橫須賀港口,對這個優良的深水軍港。後世的日本聯合艦隊的核心基地、美軍第七艦隊海軍基地、日本自衛隊海軍基地,帝國海軍可是相當垂涎的。

儘管現在的橫須賀還只是一個小漁村,但是其優秀的水文條件是早就被帝國海軍反覆探測,爲了取得這個港口的使用權,帝國海軍這些年想了不少辦法,恐嚇、利誘都是幹過了,但是德川幕府也不傻。

這橫須賀那麼重要,這要是被中國人租界了過去。並在此駐紮一支艦隊的,就等於給江戶灣套上了一個睜不開的套子,進出江戶灣的所有船隻都將會受到帝國海軍的威脅。

但是德川幕府雖然不願意,但是也不敢明確的拒絕,因爲直接拒絕的話,德川幕府也是擔心帝國會不會惱羞成怒,然後直接派兵攻打江戶。

這不能說德川幕府的態度過於悲觀,而是這個時代的現實就是如此,不管怎麼說,帝國海軍都是看上了橫須賀。你德川幕府主動給也好,不願意給也好,帝國海軍都是要把橫須賀拿到手的。

這幾年德川幕府雖然拖着不願意就橫須賀一事進行商談。但是帝國卻是沒有停止侵佔橫須賀的步伐。

早在1867年的時候,一艘帝國的商船就是藉口擱淺,然後直接衝上了橫須賀港口的沙灘,隨後帝國以保護商船上的貨物以及僑民安全爲由,派遣了一艘炮艦以及數十名水師緊隨其後登陸了這座小漁村。

然後通報說帝國海軍需要一定的設施才能夠把擱淺的商船修好,然後就是公然的在橫須賀修建了一座小型碼頭。

期間,當地的日本人也曾派兵前往試圖驅逐,不過礙於帝國的強硬外交態度,德川幕府害怕徹底得罪帝國。所以就是以鴕鳥政策對應,即不承認也不拒絕。

如此。是讓帝國海軍在橫須賀確定了第一步落腳點,後續就是開始了漫長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過礙於外交情面,畢竟日本人到底是沒和帝國簽署關於橫須賀的外交條約,這裡原則上還是屬於日`本人的領土。

所以帝國海軍也沒公然進行軍事設施的修建,只是修建了碼頭以及船舶維護、軍艦的補給設施。

但是到了1870年後的今天,帝國海軍已經是無法滿足現在的小打小鬧了,他們希望橫須賀能夠和金蘭灣、珍珠港一樣,成爲帝國在外的三大海軍基地,而不是現在的小漁村小碼頭。

爲此,自從1870年初後,趁着蚩尤號戰列艦下水的東風,帝國外務部再一次向德川幕府施加了龐大的壓力。

準備嚮明治政府提供高達五百萬帝國圓的軍事貸款!

此舉是讓德川幕府感到了龐大的壓力,這兩年因爲德川幕府的不合作,帝國已經是減少了諸多和德川幕府的合作,去年的時候德川幕府試圖貸款購買軍艦的時候,就是被帝國直接拒絕了。

一旦帝國嚮明治政府提供五百萬的鉅額的貸款的話,這比巨資換成槍支大炮後,將會極大的改變日本明治政府和德川幕府之間的實力對比。

爲了讓帝國取消對明治政府的刻意扶持,德川幕府不得不在強硬了多年的橫須賀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不過即便是讓步,他們也是堅決要求保持一定的底線,那就是橫須賀絕對不能作爲租界租給帝國,但是他們提出,可以讓帝國海軍自由的停泊橫須賀。

同時,他們也想要利用這一契機,獲得更多帝國的支持,比如租金、貸款、軍事援助等。

經過兩國的反覆談判後,雙方終於是在1870年六月簽訂了橫須賀租地條約,該條約規定德川幕府將允許帝國在橫須賀港口停泊戰艦,並建設相關陸地設施提供艦上人員的居住,對船舶的修理、補給。

同時爲了保護停泊戰艦的安全,允許帝國海軍在陸地修築必要的防衛設施(炮臺)。

爲了避免中日兩國民衆之潛在衝突,日本方面將會把橫須賀港口以及周邊地區設爲軍事禁區,禁制日本平民進出、居住等,現有之民衆,將由日本方面進行遷移,帝國方面對遷移民衆進行補償。

上述相關權限爲一百年,每年租金爲五百圓,帝國方面必須一次性全部支付一百年之租金五萬圓,該款項將會以向德川幕府援建修船廠、採購軍艦武器的方式進行支付。

這個條約,雖然和傳統的租界有所不同,而是以租界軍事基地的名義,但實際上和租界也差不多,不過日本方面還保持着橫須賀名義上的主權。

橫須賀港的獲得,這將會讓帝國海軍日本特遣艦隊取得一個真正的港口,而不用和以往那樣在日本的通商港口裡頭和民間船隻混跡在一起。

這條約剛簽訂呢,日本特遣艦隊的司令部駐地就是從江戶中國租界搬到了橫須賀,該該港口將會成爲日本特遣艦隊的主要基地以及司令部駐地所在。

而就當帝國海軍上下因爲取得了橫須賀這個海軍基地而歡呼的時候,歐洲卻是傳來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那就是歐洲大陸的兩大強國,普魯士和法國竟然開戰了!(。

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2章 土匪危機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43章 侯客室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74章 上任設衙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308章 勝了嗎?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71章 窮教育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91章 進城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643章 方家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
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2章 土匪危機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43章 侯客室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74章 上任設衙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308章 勝了嗎?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71章 窮教育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91章 進城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643章 方家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