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

“果然不出所料,蘇州周邊的賊軍真的來增援蘇州了!”在餘勝軍的軍事會議上,石琅翼如此道一邊翻看着信報一邊道。

施清瑄也是藉口道:“這股賊軍應該是之前分兵出去攻打長洲縣各地的,根據偵騎的信報大約有萬人規模!”

而上方的林哲也是適時開口了:“吸引周邊賊軍來蘇州,並在路上打掉他們是我們的既定策略,既然他們來了,那麼我們也不能幹坐着!”

當即他看向石琅翼道:“翔之,你帶着第一混成團出戰,急速北上務必儘快解決他們!”

隨後又是看向王呂雲:“你的第二騎兵連也要配合第一混成團作戰!”

石琅翼和王呂雲自然是應聲而起,領命稱是,而等石琅翼以及王呂雲出去整合本隊人馬準備出戰的時候,施清瑄面帶憂色對林哲道:“大帥,我們兵力本來就不多,如今分兵千餘出戰,到時候敵軍萬一出城來攻恐怕……”

不過林哲卻是打斷了他的話:“無妨,我們如今營地穩固,他們不來還好,如果敢主動來攻,必定讓他們吃不了兜着走!”

吳汝孝如果一直龜縮在蘇州城內,林哲短時間內還真沒什麼好辦法,雖然餘勝軍的於攻城能力相對比其他太平軍,清軍而言強得多,但實際上也沒超越這個時代,依舊是用火炮轟炸爲主,然後用步兵上前對射並強行登牆,而一旦靠近的話餘勝軍引以爲傲的遠距離火力就會失去作用,被迫陷入城頭肉搏戰甚至城內巷戰這種情況。

而這些情況對於餘勝軍而言是一直極爲極力避免的,從餘勝軍的上海攻城戰,廣德攻城戰就可以看得出來,餘勝軍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爬過牆頭,打上海的時候都是直接把城牆給轟塌了,然後依舊用線列作戰的方式進缺口作戰的。

進攻廣德的就更加不用說了,餘勝軍從頭到尾就沒上過城頭,只是用火炮轟個不停,硬生生用海量的炮彈把林成庭的部隊給趕出廣德,逼他們主動撤退最後追上去野戰。

所以餘勝軍短時間內攻陷蘇州城不現實,不是打不下,而是不願意承受攻城所付出的傷亡代價。所以林哲巴不得他們主動出城,到時候自己完全可以和他們打一場野戰或者防守作戰,從而一舉擊潰他們,奠定勝局。

“還有,我們的水師營也快到了,水師營這一次帶來的將士有三百之數,也可以協防一二!”林哲口中的水師營就是那支在上海組建的水師營。

該水師營經過半年發展,已經是初具規模,擁有八百噸的風帆蒸汽明輪船一艘,四百多噸的風帆船一艘,另外還有十餘艘數十噸左右的內河改裝戰船。除了這些戰艦外,軍需局徵用、僱傭的上百艘中小型內河運輸帆船隻也是臨時劃歸水師營管理。

由於水師營的那兩艘八百噸以及四百噸的改裝戰艦都是遠航船隻,吃水極深,只能在長江以及黃浦江航行,所以之前不管是出戰到湖州還是現在到蘇州,那兩艘戰艦都沒來,只有一些中小船隻來了。

蘇南雖說水網密佈,但是大江大河也是沒有多少,水師營要到內陸作戰支援陸軍作戰,就只能是派遣中小型戰船。

這一次水師營不僅僅自身帶着十多艘小型戰船過來,而且還協同軍需局護送了數十船彈藥補給過來,用以緩解餘勝軍的龐大軍需壓力。

至於援兵,除了三百多水師營的水兵了,其他的一個沒有。

如今林哲麾下兵力奇缺,以往的時候還不覺得,但是這一個多月的作戰中卻是讓他深感兵力不足。

剛在湖州打完呢,還沒來得及鞏固在皖南地區的戰果,把林成庭徹底逐出廣德州呢,蘇州那邊就是被太平軍拿下,而上海缺兵少將迫使他急匆匆的趕回蘇南。

感到兵力奇缺的林哲還在湖州的時候,就已經動了繼續擴軍的心思!

儘管擴軍後的軍費壓力太過龐大,但是現在不擴軍也不行,所以林哲想着先把軍隊擴編了再說,短時間幾個月內餘勝軍的小金庫還能撐得住,至於小金庫花完了以後怎麼養軍?

林哲暫時還沒想過這個問題,方法不外乎幾個:向朝廷要錢;向地方官府要錢;自己直接動手搶。

有兵有槍在手,還怕沒有軍費?

所以他在湖州的時候就組建了第七步兵營,第六炮兵連以及第三騎兵連以及第三輜重營,並加上第四步兵營、第五炮兵連共同組建了第二混成團。

同時他還派了人回浙江,尤其是去浙江南部的幾個府縣招募兵員,同時又傳令上海那邊的人在松江府一帶招募新兵。

並命令原第一混成團參謀長許鵬安返回紹興,招募兵員並組建訓練第八步兵營。

抵達蘇南後,又派遣原第一輜重營營長費羣陽返回上海,上海周邊地區招募兵員用以組建第九步兵營,並充當上海守軍的司令官,統轄原駐紮上海商貿區的第六營以及駐紮上海縣城的五百綠營,當然了新組建的第九步兵營也會臨時加入上海守軍的序列。

只不過這些新擴編的軍隊大多都還處於初期擴編的階段,只有第七步兵營和第六炮兵營的情況好一些,但是第八步兵營和第九步兵營現在連士兵都還在剛招募的階段,要成軍至少也得幾個月以後。

因此短時間內來說,蘇州方向的餘勝軍已經不可能獲得援軍,一切只能靠自己。

爲了解決兵力緊缺,林哲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那一萬多人俘虜上頭。

這些俘虜的太平軍士兵雖然老少殘弱都有,但是全都是男性。吳汝孝的大軍裡頭雖然男女老少都有,但是絕大部分還是男性,畢竟就算是挾裹,人家也不是亂挾裹的,抓壯丁也只抓青壯年。軍中的少部分老弱婦孺,大多是士兵們的家屬,他們自己跟着過來的,並不算是吳汝孝麾下的士兵。

這些俘虜都是男性,而這些男性當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青壯年,如果能夠把這些青壯年用上的話,估計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自己的兵力緊缺問題。

而林哲想來是個想做就做的人,如其養着他們幹活,還不如把他們重新武裝起來緩解自己的兵力不足呢。

當然了這些挑選出來的青壯由於各種問題,肯定是不能直接補充進入餘勝軍裡頭的,餘勝軍對士兵的要求非常高,募兵的時候不僅僅對士兵的身體素質有要求,更要求身家清白的農村子弟,有家人,有村老莊頭擔保,不要市井小民,不要流民逃兵。

更加沒有把俘虜補充進來的習慣!

林哲是打算把這些挑選出來的青壯俘虜統一編爲單獨作戰的部隊,並讓原第三步兵營的副營長劉和濤負責編練該部。

那些俘虜們聽到餘勝軍要從他們當中挑選一部分青壯從軍,表示只要願意爲餘勝軍作戰,那麼他們以往投效太平軍的事蹟就一筆勾銷,往後他們就不是賊軍而是官軍了。

凡入選者可以一日就食三餐,其中兩餐都是乾飯,只要服役一年就可以重獲自由並返鄉,同時會獲得一筆遣散費。如果願意繼續服役,並通過考覈者,繼續服役期間可按月領取一定數額的餉銀。

聽聞這些條件,不少青壯都是躍躍而試,他們都不是看重什麼官軍,長毛的區別,也不看重以後是否能夠獲得自由,他們看重的東西很簡單:一日三餐,兩餐乾飯。

說起來,這些戰俘其實也都是一些可憐人,他們原本只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太平軍到來後,他們就是被太平軍的士兵們強行徵召,成爲了一個炮灰。

吳汝孝的太平軍由於一直流動作戰,糧食基本靠搶,而且他們人有多,這軍糧自然是優先供應那些正規軍,他們這些被強行拉來的壯丁一天頂多兩餐,一頓稀飯一頓乾飯。有時候每天一頓乾飯都吃不上。

要不然前頭被打敗逃跑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只跑了幾百米就累的跑不動最後被俘虜了。

餘勝軍也不是慈善機構,對這些俘虜雖然也給吃的,但每天也只給點稀飯而已,如今聽聞只要入選就能夠吃飽飯,他們那裡還管你餘勝軍是長毛還是清妖啊,也不管以後是死死活,先加入進去吃飽飯再說。

僅僅是用了吃飽飯作爲誘惑,餘勝軍就輕鬆從一萬多戰俘裡頭挑選了一千五百多名青壯,那些沒被選上的都是唉聲嘆氣或者露出絕望神色,因爲那些被挑中的人當場就在邊上被髮放了一碗米飯,很多人蹲着就是直接吃了起來。但是其他沒被選上的只能是眼睜睜的看着他們吃大碗大碗的白米飯,自己只能以稀粥果腹,最後茫然度日等待着餘勝軍把他們主動釋放的那一天。

一千五百多青壯挑選出來後,編組了三個步兵營,合編爲一個團,林哲把這個團命名‘餘勝軍協防團’的番號。

由劉和濤加少校銜,並擔任餘勝軍協防團的團長,再從餘勝軍調來了多名軍官分別擔任團參謀長,營長、副營長,又調來了餘勝軍四十多名資深士官擔任這些俘虜們的連長、副連長,至於上百個排長職位,則是從俘虜中直接選拔。

由於是俘虜部隊,而且都是一些未經訓練的民夫百姓,林哲自然不會給他們裝備先進的米尼步槍,只是從餘勝軍之前繳獲的大量冷兵器、火繩槍等挑出來一部分讓他們裝備。

對這種臨時從俘虜中挑選兵員編成,裝備簡陋原始武器的部隊戰鬥力自然是不用抱有太大的希望,他們和湘軍,餘勝軍這種清軍體內的地方團練精銳沒法比,也打不過太平軍內的正規軍。

但是總比那些地方鄉勇、比那些毫無組織的流民軍隊好一些。

林哲也沒指望過這支協防團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驚喜,他只要協防團能夠略微分擔一些餘勝軍的壓力,那麼這就足夠了。

而當林哲搞着這個‘協防團’,防止蘇州守軍出城的時候,石琅翼率領的第一混成團也已經是繞過蘇州城,然後直抵蘇州西北部地步,而在他們的西方方向,則是從長洲增援蘇州的太平天國援軍!

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647章 皇子所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91章 攻城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章 餘姚林家第391章 進城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94章 狂傲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96章 沉默衝鋒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635章 李平桐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668章 布拉鎮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8章 黎明危機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27章 刺刀肉搏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92章 抽十殺一第471章 窮教育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84章 水師初成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27章 刺刀肉搏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
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647章 皇子所第57章 一路橫掃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91章 攻城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章 餘姚林家第391章 進城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94章 狂傲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96章 沉默衝鋒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635章 李平桐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668章 布拉鎮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8章 黎明危機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27章 刺刀肉搏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92章 抽十殺一第471章 窮教育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84章 水師初成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27章 刺刀肉搏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