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嚴寒減員

林成庭這個人也是的確有兩把刷子,每次失敗後都能重新站起來,並且每次東山再起的時間頂多也就幾個月而已,比如天京內訌的時候他也是隻剩下萬人不到狼狽逃亡江西,但是沒多大一會功夫就是來了個回馬槍,大敗追擊進入江西的太平軍,挽回了敗局,然後兩年功夫就是又拉出來了一支六萬多人的鎮胡軍,其中將近三萬人還是新軍。

這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估計現在的林成庭就算是把江西丟了了,把好幾萬大軍折損了,估計不用幾個月就會不知道從那個角落重新冒出來,然後拉出幾萬人的大軍。

林成庭的難纏石達開是領略過的了,林哲也是知道的,不過在中華軍的諸多將領們,尤其是高級將領們卻是大多沒把他當回事。

拿下湖口後,受限於鎮胡軍用沉船以及鐵索等把進入潘陽湖的入口徹底封鎖,雖然以鎮胡軍的水面力量無法阻擋中華軍的海軍清理航道,但是就算是任憑中華軍海軍清理航道,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辦到的。

按照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方面的預計,即便是海軍方面派出專門的工程船隻以及技術人員清理航道,但是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夠把航道清理出來,拆除鐵索簡單,但是要把沉船打撈出來就不容易了,因爲這些沉船可都是滿載砂石一起沉江的,這如其說是清理沉船呢,倒不如直接再挖一條航道出來。

海軍方面無法直接進入潘陽湖。這樣也就代表着陸軍無法通過海軍運輸從潘陽湖的西岸地區登陸。

後續中華軍如果要登陸並進攻九江的話,那麼直接從長江登陸。而長江沿岸地區不用說也是鎮胡軍的嚴防把守地區,同時還需要面臨九江方向長江沿岸炮臺的炮火威脅。

尤其是當中華軍第四師拿下湖口的第三天。鎮胡軍那邊也是通過大規模的進攻攻克九江,城內死守的太平軍四萬餘守軍被全殲。

佔據了九江後,鎮胡軍第一時間不是休整,而是修復並加固九江的沿江炮臺。

鎮胡軍往炮臺上安裝了諸多自造的大口徑前裝滑膛炮,把原有以及臨時趕造出來的三千斤、五千斤甚至八千斤的重炮都是一股腦的搬上了九江炮臺。

鎮胡軍以及國內的其他勢力雖然無法制造線膛炮,也沒有技術能力生產線膛步槍,但是不代表他們連幾百年前的滑膛前裝炮都製造不了啊。

即便是無法用機器設備量產,但就算是手工一門一門生產,也能夠讓他們擠出來幾十門大口徑火炮出來。

再加上之前太平軍爲了守住九江。並封鎖長江航道,原本就修築有堅固的炮臺,上頭原本就有不少的大口徑火炮,如今被鎮胡軍加強了後,這九江方面的幾個沿江炮臺的火炮總數已經是超過了五十門,而且基本清一色是三千斤以上的重炮。

面對這些重炮,哪怕他們只是前裝滑膛火炮,但是也不能隨便輕視的,這等岸防火力如果是讓英法聯軍的艦隊來對抗。那問題不大,但是中華軍的海軍又不是英法聯軍的艦隊啊。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派遣到九江方向作戰的第二炮艦支隊一共也就十來艘炮艦,搭載的火炮總數也就六七十門左右,而十二磅以上口徑的艦炮也就三十門上下。

某種程度上來說。帝國海軍後續如果和九江的炮臺進行對戰的話,還真不好取得太大的戰術優勢。

爲此,第二炮艦支隊已經是向海軍部緊急請求增援。以求獲得更多的戰艦支援。

要登陸九江作戰,就得讓海軍方面準備好並有了把握才能行動。所以陸軍方面的第四軍雖然心裡着急,但也只能是乾等着了。

不過乾等着不代表第四軍什麼都不做了。第四軍已經是在整個西線發動了進攻,除了第四師進軍湖口外,其他部隊已經是從長江北岸,贛北的東南部地區向江西腹地挺進。

同時也在囤積更多的彈藥補給,爲後續的九江戰役做準備。

就當第四軍的石琅翼籌劃着九江戰役的時候,身在直隸的第六軍軍長施清瑄也是帶着麾下大軍抵達了滄州城下。

然後沒有和古代演義小說裡那樣有什麼主將的對話或者單挑,第六軍的第八師以及第九師就是對滄州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滄州城頭,史榮椿看着城外幾乎漫山遍野的中華軍士兵,其臉色雖然平靜但是眼神卻是出現了一絲茫然。

面對城外如狼似虎一般的第六軍,自己能夠守住滄州嗎?

史榮椿問着自己,但是他卻是無法回答自己的這個問題,因爲他害怕一旦給了自己的回答,將會徹底失去抵抗的信心。

兩個月前山東那邊的一連串慘敗還彷佛曆歷在目,當初自家大軍主動出擊長清城外的中華軍第一師,但是奈何打了兩天都是沒能拿下來,最後不得不重新退守濟南。

然而原本以爲能夠在濟南守上三五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但是那裡能夠想到一個月沒到就被人家攻克了濟南城。

接下來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撤退,都興阿帶着他們一路向北狂奔,在德州停留了不到五天時間後,施清瑄又是追了上來,而那一次都興阿相當乾脆,只做了象徵性的抵抗後就是再一次率領大軍退回直隸。

所幸的是施清瑄的第六軍也是在拿下德州後因爲損害過大,而被迫進入休整時期,後來又是趕上了大雪天氣,大雪封地下,這才讓清軍獲得了一絲喘息之機。

讓都興阿有時間重新整編、補充部隊,同時也讓清軍有時間構築滄州爲核心的新防線。

然而這種和平並沒有持續多久,一月初,趁着風雪稍停,雖然大地依舊嚴寒,但是第六軍就已經正式大規模北上,並在九號順利進抵滄州。

於是乎,現在就出現了穿着厚厚棉襖的雙方士兵們一邊瑟瑟發抖一邊作戰!

天寒地凍下對雙方士兵的戰鬥力造成了嚴重的下降,不管是中華軍還是清軍,都有大量的士兵被凍傷,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傷病減員。

史榮椿麾下的第二鎮,這些天來已經因爲天氣嚴寒減員了至少上千人,而整個滄州防線上的清軍,因爲嚴寒而傷病的減員至少超過三千人。

當然了,因爲嚴寒而出現減員絕對不是清軍的專利,實際上第六軍這邊也好不到那裡去。

“雖然我軍已經提前準備了大量冬裝,但是長途行軍和作戰的情況下,部隊依舊出現了一定的傷病減員,目前第八師和第九師一起,已經有超過千人出現傷病情況!”第六軍的參謀長戴石恩少將此時是面露困難之色道:“儘管其中大部分通過治療以及休養後可以歸隊,但是短時間內對部隊的戰鬥力卻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聽到這些話,施清瑄也是有些鬱悶,如果是堂堂正正打仗的話,但是現在僅僅是因爲天氣原因就讓部隊造成這麼大的減員,這是他有些難以接受的。

要知道當初攻克濟南的時候,他的第六軍一共也沒傷亡千人。

但是心裡鬱悶歸鬱悶,他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別說在當代了,就算是百年以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那些準現代部隊一樣難以解決北方嚴寒,熱帶酷熱等氣候、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麻煩。

而中華軍這幾年的作戰裡,其實也是遭遇過氣候以及疾病的困擾,比如說當初進攻皖北六安的時候,第一軍方面就是飽受傳染病的困擾,導致當時的主力部隊第三師嚴重減員。

同時南下廣東作戰的第三軍以及第二軍,由於部分士兵不適應當地的氣候,飽受疾病的困擾,一直到上述兩支部隊加入了大量福建、廣東等當地南方省份的新兵補充後,這才緩解了這種情況。

這種水土不服的問題,對於四處征戰,戰線綿延千里之廣的中華軍來說其實很難徹底解決,尤其是目前中華軍的主要兵員都是來自於浙江、江蘇兩省的時候。

wωω•тTk дn•¢ ○

士兵的來源太過於侷限在特地地區,同時當代的醫療水平極爲有限,這稍微受了風寒,再加上對氣候的不適應,就會讓士兵病倒,而一旦爆發病毒性感冒之類的傳染性疾病時,基本上隨隨便便都是幾百上千人的減員。

如今第六軍遇上的不是傳染疾病問題,而是氣候問題!

第六軍的士兵都是來自江南地區的士兵,這些南方士兵在蘇北甚至山東、河南作戰的時候都還好,但是過了黃河進入直隸後,面臨長時間的零度左右,甚至在夜晚的時候零下十幾度的低溫,這讓第六軍的將士們相當不適應。

即便是統帥部方面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北方冬季作戰的時候所面臨的一些麻煩,並提前爲第六軍準備了大量的冬裝甚至手套等冬季裝備,但依舊是不太夠。

如果是普通人面對這些低溫的時候,只要有足夠的衣服穿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躲在家裡不出來就是了,但是軍隊卻是不一樣。

嚴寒天氣給部隊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ps:寫這章的時候越發覺得冷了,手指跟冰塊似的。

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233章 中華門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17章 長興初戰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08章 勝了嗎?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159章 王瘋子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14章 方德嬪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03章 傾銷地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73章 設卡收稅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94章 餓狼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75章 出兵松江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632章 帝大系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631章 教育強國
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233章 中華門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17章 長興初戰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08章 勝了嗎?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159章 王瘋子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14章 方德嬪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96章 沉默衝鋒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03章 傾銷地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73章 設卡收稅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94章 餓狼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75章 出兵松江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632章 帝大系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631章 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