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利益得失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裡,英國人強迫清朝簽訂南京條約,並由此佔領了香港島之後,香港島就成爲了英國的殖民地所在,並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對香港島進行了開發。

不過這種開發大部分是限於基礎設施,尤其是軍用設施。

目前的香港島並沒有說和後世的香港那樣,成爲一個繁華的城市,實際上在1866年的今天,香港島依舊只算是一個貧瘠之地,也不算什麼貿易大城市,其對英國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海軍戰艦的補給港口,並沒有多大的商業價值。

因爲香港距離廣州實在太近了,而廣州一直都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城市,諸多外國商船從南海北上之後,一般都直接前往廣州,很少會在廣州附近的香港島進行貿易的。

這一點在中華帝國成立,進一步開放對外貿易後就更明顯了。

帝國成立之前,清廷雖然被迫開放了廣州,但實際上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也就是1858年之前,洋人實際上依舊未能進入廣州城貿易,如此纔有了香港島這個中轉港口的一絲作用。

然而1858年後,帝國和英國、法國等簽訂通商條約後,廣州城正式開放爲通商港口,那些洋人才正式大規模進入廣州進行貿易。

如此一來,香港的貿易作用就是迅速下降。

歷史上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前,香港的作用都不大,頂多算是一個英軍的軍事港口而已,後世的香港之所以成爲四小龍,純粹是因爲新中國成立後被西方國家封鎖,只留下香港這麼一個可憐的對外交流窗口,由此讓香港成爲了新中國和西方世界的交流中轉站,這種政治上的優勢才讓香港發展爲四小龍。

而當這種政治上的優勢丟失以後,香港就是徹底失去了發展的動力,這從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香港發展乏力。只能依靠內地輸血才勉強保持發達城市的名頭。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除了軍事價值外,香港的重要性其實相當有限。

1866年的香港對於中英兩國而言,其軍事價值要遠遠超過其所爲的經濟價值。

對於中華帝國而言。被英國人佔領的香港就如同一根尖刺一樣,牢牢的卡在中國南部沿海的喉嚨,嚴重影響了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安全,試想一旦和中英兩國發展戰爭,人家英國人就能夠直接利用香港爲挑戰。進而從九龍半島殺上大陸,甚至直接登陸廣州。

而這也是林哲爲什麼想要把香港收回來的原因,什麼領土主權啊,經濟利益之類的都不值一提,真正重要的是把香港收回來後,就能夠斷掉英國朝着中國腹地延生的前沿陣地。

同樣是因爲這個理由,帝國纔會想到在英國人的增援艦隊抵達香港之前就把香港拿下來!

爲何?

因爲如果現在就把香港拿下來,那麼英國人就無法在中國沿海地區獲得一個完善的港口補給基地,失去了香港,英國人距離中國最近的港口就是新加坡。又或是借用法國人在越南南圻地區的嘉定府的港口,嗯,這地方現在被法國人改稱爲西貢,即後世的胡志明市。

而哪怕是從最近的西貢港出發,距離中國南部沿海也有好一千多公里呢!

這種距離也許對於遠洋航行來說不算什麼,畢竟這年頭雖然船隻的航速相當緩慢,但是跨洋航行的事多的很,中國的海軍要到夏威夷去,從上海出發得跑上萬公里呢。

但是情況是不能這麼簡單看的,因爲英國人如果從新加坡等港口出發來香港。到時候可不是簡單的航行,他們還得帶着大量兵馬一起過來呢。

英國人如果下定決心了要開戰,那麼他們不僅僅要調派大量戰艦過來,同時還得抽調大量的陸軍兵力。要不然的話談何反攻香港或者乾脆進攻廣州?

考慮到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的數量和戰鬥力,英國人起碼要派遣兩三萬人來纔能有登陸成功的可能性,而後續要迫使中華帝國屈服的話,少說也得五六萬人甚至更多兵力。

而要維持這麼多兵力登陸中國並作戰,而且還失去了香港這個前沿補給陣地,就算是英國這個世界老大也是得頭皮發麻。這可是非常困難的事。

因此,儘管知道現在進攻香港有可能引起英國人的強烈反彈,但是林哲依舊打算冒險,只要把香港提前拿下來,後面就算和英國人進行戰爭也有把握。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海軍在決戰裡戰敗裡,但是隻要帝國陸軍的數十萬大軍不敗,那麼這一場戰爭裡,帝國就始終能夠保持不敗的局面。

因此奪回香港,風險是有,但是屬於可控!

至於說長期封鎖,這一點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同樣得考慮到另外一點,那就是英國一旦徹底封鎖中國沿海貿易,那麼對於中華帝國而言固然會有極大的損失,但是英國人自己也不好受。

要知道英國人可是通過了兩場戰爭纔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做生意,才取得了中國的大量茶葉,瓷器以及生絲的進口權,這麼直接封鎖停止貿易,那麼以前的戰爭不白打了啊!

目前中華帝國和英國人的貿易份額是非常巨大的,中華帝國每年向英國進口大量的機器設備,棉花,煤炭,呢絨,橡膠等物資,同時英國也向中國進口大量的生絲、茶葉,瓷器等產品。

兩國的每年進出口貿易額已經是達到了八千多萬英鎊,如此一筆龐大的貿易額,不僅僅養活了中華帝國的大量工廠和商人,更養活了諸多英國企業和商人。

一些從事國際貿易的英國人已經是把中國的市場當成了目前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的市場,其潛在的貿易利潤不可估量,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歐洲大陸以及美國的市場。

這種情況下,自然會有衆多的英國人商人去發揮影響力,徹底的封鎖是不可能持續太久的,要不然的話,英國人的怡和洋行、信德洋行這些英資企業同樣得破產,失業工人數以萬計。

對於香港問題引起的種種可能性,林哲都是詳細考慮過的,而正是詳細考慮過後,他纔是做出了接着夏威夷局勢緊張的理由,進而收復香港。

因此種種情況都表明,收復香港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這種風險是可控的,同時風險和潛在的收益相比,收益明顯要大得多。

綜合考慮過來,林哲纔是做出了最終決定。

可以說,林哲收復香港,其真正理由並不是說什麼國家民族的自尊心之類的,如果英國人付出足夠的代價,林哲也不是不可能放棄香港,但是很顯然英國人不會爲了香港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是純粹的利益爭奪!

而這種爭奪到了最後,都會演變爲戰爭!

三月十九號,在帝國海軍第一艦隊的多艘戰艦掩護下,陸軍之第四十二旅開始乘坐各種船隻橫渡尖沙咀洋麪(維多利亞港),進而登陸港灣南岸,即香港島所在。

由於尖沙咀洋麪並不寬,普遍在一千多米到兩千多米之間,這個寬度甚至還沒有長江下游那麼寬。

因此要橫跨這段港口海域,所用的船隻也簡單的很,不用什麼大型的遠洋運輸艦之類,隨便什麼舢板船甚至竹排之類的都能渡江。

而在陸軍第四十二旅大規模渡江的同時,海軍的多艘戰艦上也是放下了諸多小艇,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們爬上小艇,然後直接朝着香港島劃去。

一時間,尖沙咀洋麪上是千帆競渡,船槳隨着隆隆炮聲舞動着,不是還有岸上英國人的炮臺發射的炮彈落在海面上,激起了道道水珠。

不過英軍的微弱抵抗完全沒能阻攔帝國海陸兩軍的登陸行動!

爲了這一次登陸,帝國海軍是傾巢而出,第一艦隊的大部分主力艦,同時南洋艦隊、東洋艦隊所屬的多艘近海鐵甲艦,包括兩艘女蝸級鐵甲艦等。

這些戰艦組成了一個臨時的聯合艦隊,劃分爲多個支艦隊,其中女蝸號、畢方號爲主,帶領三艘鎮廣級小型鐵甲艦以及多艘木製炮艦等組成的第三分艦隊作爲登陸支援艦隊,該分艦隊的任務是直接支援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登陸。

同時海軍內的多艘主力艦,主要是那些鐵甲艦則是組成了兩艘分艦隊,以兩艘炎帝級爲核心,同時還有三艘盤古級鐵甲艦,組成了第一分艦隊,乃是帝國海軍的精華所在,此外一艘盤古級鐵甲艦即服役的伏羲號,匯同另外三艘木製巡洋艦一起,組成了第二分艦隊。

上述三支分艦隊,就是帝國海軍用來備戰英國增援艦隊的所有家當了。

而今天,他們則是要先把英國駐紮香港的中國艦隊練練手!

在陸軍正式登陸之前,帝國海軍的艦隊就已經殺進了尖沙咀洋麪,並和英國人的艦隊進行了戰鬥,擊退了英國人艦隊的反擊後,就是開始對香港島的靠近海岸的設施進行大規模的炮擊。

而炮擊過後,陸軍纔開始大規模登陸!(。)

PS:

稍候還有一章

第318章 面聖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83章 添船夠炮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0章 出征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85章 大婚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38章 身陷危機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94章 狂傲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60章 久則生變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414章 方德嬪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9章 主動追擊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84章 水師初成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121章 卿本佳人
第318章 面聖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83章 添船夠炮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0章 出征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85章 大婚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44章 傷亡名單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38章 身陷危機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94章 狂傲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60章 久則生變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16章 賊軍來襲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414章 方德嬪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19章 主動追擊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84章 水師初成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121章 卿本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