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陸軍革新

7年之際,對於帝國來說最大的事情毫無疑問就是冊立太子了,儘管朝中諸多軍政大臣都是不太理解林哲爲何要冊立二皇子林抲爲太子,但是以林哲這個開國皇帝一貫以來的強勢態度。

他做出的決定是任何人都無法反對更改的,就連江道泉這個最堅定支持嫡長制的人都是不敢在林哲冊立太子時說上一句話。

後宮之中的太后乃是最喜愛大皇子林碃的,但是得知林哲冊立二皇子林抲爲太子後,也只能是在宮內佛堂裡暗自嘆氣。

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一個人敢反對林哲的決定的!

正式冊立林抲爲太子後,林哲就是在新華殿的二樓裡給林抲一個辦公室,並讓他以太子的名義署理農林事務。

當然了,雖然說是署理,但實際上林抲也是非常清楚自己的現狀,他現在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單獨承擔其某一部重任,就算是有這個能力,也是不太好直接插手。

因爲這涉及到了權力之爭,歷朝歷代裡,太子和皇帝的關係都是非常複雜的,絕對不是說簡單的君臣或者是父子關係,這裡頭摻和了太多的權力之爭。

所以林抲是非常老實的以學習爲主,在農林事務上,他縱然是太子之尊,但是也是老老實實的只聽不說,農林部事務依舊由農林部大臣具體負責。

林抲的這種表現也是讓林哲比較滿意,儘管他並不介意林抲的權力,但是在林哲的培養計劃中,現在的林抲還沒有到具體負責某些大事的時候,現在他的重點還是學習。

按照林哲的預定計劃,在未來的十幾年內,林抲將會輪番學習各個部門甚至軍事事務,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讓他深入瞭解帝國各大部門的運轉,更是讓他學習處理政務的實際經驗。

畢竟就算林抲有所天分,但是畢竟只是一個十歲的年輕人,要想成長爲一個合格的儲君,他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隨着冊立太子一事慢慢落幕,帝國也是重新歸於平靜,7年的下半年,帝國沒有對外戰爭,甚至因爲中俄簽訂了條約後,以往持續多年的中俄邊境衝突都是暫停了下來。

因此等到7年後,帝國的陸軍也是開始趁着這一次機會進行比較大規模的調整,根據西伯利亞戰爭的經驗,陸軍方面認爲儘管帝國擁有龐大的常備兵力,但是預備兵力卻是嚴重不足,帝國陸軍想要建立更大規模的動員機制,以求在戰爭爆發時,能夠在最短時間裡擴張軍隊。

此外,西伯利亞戰爭還暴露出來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在使用大量火炮以及連發步槍的情況下,對彈藥的消耗速度超過了陸軍自身的估計。

西伯利亞戰爭嚴格上來說持續了不到三個月,但是這三個月裡,陸軍卻是把儲存在北方地區的戰略彈藥儲備消耗一空,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時候後方就算有彈藥儲備,但是受限於後勤運輸能力的限制,也無法即使把彈藥運送到前線。

對此,陸軍方面是提出了諸多多個解決辦法,一個是加大投入修建戰備鐵路,尤其是通往貝爾加湖的北方鐵路以及通往中亞方向的西北鐵路。

此外,雲南方向因爲寧王國以及英國人的存在,所以壓力也不小,爲此陸軍將會推動西南鐵路的修建。

除了扶持戰備鐵路的建設外,陸軍方面也是準備加大物資儲備規模,在靠近邊境的邊遠省份建立戰備物資倉庫,在一些交通樞紐或者戰略大型城市,比如上海、、廣州、徐州、天津、湖北、西安、重慶、瀋陽等建立超大型的戰略物資儲備基地。

隨後對後勤運輸體制進行改革,除了後勤部直轄的運輸體系外,加強一線部隊自身的物資攜帶能力。

畢竟部隊在作戰的時候,一個軍級部隊在出發時,所攜帶的彈藥物資,基本上就是直接決定了這個軍在未來短時間內的作戰時間。部隊在西伯利亞戰爭時期的時候,在戰爭爆發的半個月內基本就把所有作戰物資消耗完畢,部分承擔了攻堅任務的營團部隊,他們的彈藥有些甚至在短短一個星期內就消耗完畢,只能被動的等待後方運輸上來的物資。

爲此,陸軍方面準備大幅度的加大,改進一線部隊的後勤能力,比如炮兵團,陸軍方面就是決定把炮兵團自身攜帶的炮彈增加至少一倍以上,而要增加自身攜帶的炮彈數量,那麼就需要配屬更多的後勤人員。

如此也就導致了炮兵團的人數以及騾馬數量大幅度攀升。

師屬輜重團也是大規模擴編,滿員編制從以往的一千五百人增加到了兩千人。

此外還在團、營這兩個級別增加輜重部隊的編制,提高基層部隊的物資攜帶能力。

經過改革之後的步兵師,滿員編制將會從一萬千人提高到兩萬人左右,如果是戰爭時期額外配屬部分後勤工程保障部隊的話,兵力甚至有可能達到兩萬三千人甚至兩萬五千人以上。

不過這種編制的改動,由於是集中在後勤輔助部隊的改動上,故而對部隊的現狀改變不大。

因爲部隊那麼多,除了少數常年駐紮在邊境的備戰一線部隊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保持和平編制,只要到戰爭時期纔會補充動員兵力,達到滿員編制。

這也是爲什麼帝國陸軍擁有高達四十個步兵師、以及十二個騎兵師以及十來個炮兵旅等諸多獨立部隊,但是陸軍的總兵力依舊沒有超過百萬人的緣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部隊除了少數一線戰備部隊外,其他部隊基本在和平時期只保留必要的軍官以及骨幹士兵,是不會常年保持滿員編制的。

尤其是後勤、工程等輔助部隊,平日裡可是非常小的,比如一個師屬輜重團,和平時期的人數也就四五百個人而已,甚至連騾馬都不足,等到了戰爭時期進行充分動員後,將會補充大量的預備兵力以及臨時徵召的騾馬。

到時候,這一個師屬輜重團纔會膨脹到兩千多人的滿員編制。

這麼做固然會因爲需要動員時間,進而導致在戰爭初期的很多部隊戰鬥力不足,但是這也是屬於沒辦法的事。

畢竟軍費是有限的,軍方總是更願意在和平時期裡保留軍官和骨幹士兵,這樣等到戰爭時期,就能夠迅速補充預備兵力,然後把軍隊的數量迅速擴張。

這樣總比在和平時期就養着一大羣無所事事的輔助兵力強得多!

陸軍那邊除了對後勤相關體系進行改革外,也是根據西伯利亞戰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提出諸多改革方案。

比如說,陸軍方面認爲在西伯利亞戰爭期間,72年型北方步槍雖然射速夠快,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是因爲使用栗色火藥作爲,發射後的煙霧會嚴重影響士兵的視線,戰鬥激烈的時候,往往是不用多久士兵就會因爲被自己槍支發射出來的煙霧阻擋視線。

因此,經過西伯利亞戰爭後,不用林哲去指點,軍方的那羣人就是對軍械部那些人正在研究的無煙火藥重視無比。

7年的下半年,軍方那邊一口氣是投入了至少上百萬的資金,用於資助國內的數大相關研究機構,包括江南化學公司、帝國大學化學系、皇家科學院等。

軍方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那可用於實戰的無煙火藥給研發出來,當然了,研發出來還不算,還需要可以大規模量產,並且成本也要在軍方的接受範圍之內。

無煙火藥之外,陸軍還關注了諸多新書技術的研發,並提供相關的研發經費。

這種事,幾乎是每一場大規模戰爭之後就會出現,而且也不僅僅是在帝國如此,在其他國家也是同樣如此,比如普法戰爭後,德國人就是迫不及待的研發並服役了毛瑟7步槍,而其他國家,包括帝國在內,都是迅速跟進,研發並服役了鋼製後裝線膛炮。

這一次戰爭裡,帝國的72年型北方步槍大方異彩,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俄國人那邊就已經是開始了相關新式步槍的研究,到了7年的時候,基本上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都已經展開連發步槍的研發,甚至有的國家都已經開始小規模的試驗服役了。

近代的戰爭,對科學技術促進是擁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就當帝國陸軍吸取了西伯利亞戰爭的經驗,進行多項改革的時候,帝國海軍也是沒有閒着,除了持續投入資金繼續修建少昊級兩艘戰艦外以及新款裝甲巡洋艦月桂號以外。

7年的時候,海軍按照慣例又是開工了一艘戰列艦據比號,這艘戰列艦在設計上算不上有什麼太大的新意,基本設計都是延續少昊級。

因爲受到現在的技術水平限制,動力和裝甲以及火炮技術都沒有出現太大的進步,海軍艦政部那邊的設計師就算有着諸多新式設計,但是也是難以建造出來。

這種情況也不是現在纔有的,實際上在整個七十年代裡都存在這種問題,帝國在設計建造幾款新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變化不大,最多的變化就是火炮的口徑更大,身管更長而已,少昊號的變化也只是從以往的低幹舷改變爲常規幹舷,但是一些基本的設計理念卻是依舊沒有擺脫六十年代末期的蚩尤級的影響。

如果單純從戰鬥力去看,儘管少昊號比蚩尤號已經強大不少,但實際上也強不了多少,因爲兩者雖然有所不同,但是並沒有出現決定性的代差。。

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79章 主政一方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7章 入城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37章 遭襲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441章 鐵甲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316章 國宴第624章 婆羅洲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274章 應對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20章 夏威夷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92章 抽十殺一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85章 大婚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604章 北海國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
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79章 主政一方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7章 入城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37章 遭襲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441章 鐵甲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321章 風雲再起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316章 國宴第624章 婆羅洲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274章 應對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71章 擴軍五千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20章 夏威夷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80章 扶持軍工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92章 抽十殺一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85章 大婚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604章 北海國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