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

英國中國艦隊,乃是1864年從東印度艦隊獨立出來的,戰艦數量雖然不少,但是性能都不怎麼樣,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噸位的炮艦,只有少量幾艘風帆蒸汽木製戰艦,至於中大型鐵甲艦一艘都沒有。

當然,這並不是說英國人在亞洲和印度洋地區的海軍實力差,實際上英國人在印度洋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海上力量還是不弱的,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了東印度洋艦隊裡頭,其中包括英國人最新派遣到印度洋的兩艘大型鐵甲艦。

英國人爲什麼不把最新銳的大型鐵甲艦直接派到駐紮在香港的中國艦隊來?

因爲香港距離中國太近,這一個搞不好就會被中國海軍偷襲,到時候莫名其妙就沉沒了可就損失大了。

因此這幾年,英國在印度洋以及西太平洋的主要戰艦,主要是集中在東印度洋艦隊,而中國艦隊裡的戰艦雖然也不算少,但是都是中小型戰艦居多,並沒有什麼新銳的鐵甲艦。

一般而言,如果是局勢開始緊張的時候,英國人才會從東印度艦隊裡抽調軍艦增援香港,平常時候是不會常駐太多戰艦的。

但是帝國對香港的軍事行動太快,自從得知夏威夷那邊的局勢出現變動,導致林哲下決心擴大和英國人的衝突,並收復香港的時候,其中的過程不過數天而已。

而因爲帝國的權力體系,一旦林哲決定了收復香港後,軍方的迅速就是非常快速完成了準備。

當年英國人發現局勢不妙的時候,帝國的海陸兩軍已經是做好了準備,當英國人開始抽調戰艦準備增援香港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是正式發動了對香港的登陸作戰。

這一整個過程的時間太少,少到讓英國人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反應。

這種情況下,香港的英軍就只能是孤軍奮戰了。

面對中國的登陸作戰,尤其是中國海軍傾巢而出的情況,沒有大噸位的鐵甲艦支撐。英國皇家海軍的中國艦隊根本就擋不住帝國海軍的進攻,登陸當天還發揮了英國海軍的大無畏精神主動反擊,但是帝國海軍都不用出動第一分艦隊的情況下,就用第二分艦隊和第三分艦隊粉碎了英國中國艦隊的進攻。並當成擊沉了四艘英國戰艦。

此後,英國人就是很乾脆的放棄了戰艦,直接把船員都撤上岸,把能搬的艦炮都搬上了陸地,準備着放棄海上的防守。直接固守待援了。

英國人此舉也是無奈之舉,目前他們駐紮在香港的艦隊只能算是徒有其表,大部分戰艦都是幾百噸的炮艦,僅有的幾艘巡洋艦也都是木製戰艦,這些戰艦如果放在平常時候也足夠應對了,但是面對傾巢而出的帝國海軍,根本就無法抵抗。

因此在嘗試出擊不敵後,他們就是果斷的放棄了出海作戰,試圖在香港島上固守待援,他們在等待來自東印度艦隊的增援。

只要東印度洋艦隊抵達。那麼依靠東印度洋艦隊的實力,和中國海軍對抗纔有底氣。

如果英國人再從非洲甚至從地中海等海域抽調戰艦增援的話,也不需要多,在派遣一兩艘六七千噸的大型鐵甲艦過來,那麼就能夠輕易擁有戰艦上的數量以及性能優勢。

然而這都需要時間,英國人的增援艦隊一時半會可到不了,所需的時間多則半年,最少也得兩三個月。

而他們能夠在香港島上堅守三個月甚至更久的半年嗎?

這個可能性並不大!

依靠中華帝國的陸軍戰鬥力以及數量,只要讓他們登陸上香港島,那麼陸軍就有把握在數天內取得優勢。並攻下該島,按照軍方的預計,最長半個月就能夠結束戰鬥。

而這種預測並不是陸軍的狂傲,而是事實!

僅僅是首輪登陸作戰。陸軍就是投入了一個混成旅,同時還有一個守備營,另外海軍也是派遣了一個營的陸戰隊助戰。

如此首批登陸的陸戰兵力,總數達到了六千多人。

而駐防在香港島上的英軍只有一千多人,那麼是加上他們退守岸上的水兵,總數也就兩千多人而已。

在數量上。中華軍佔據絕對的優勢。

至於雙方戰鬥力上的差距,並不算太大,雙方的武器都差不多,都是使用後裝步槍,火炮的性能以及數量也差不多。

更不要說,中華軍這些年來一直朝着現代軍隊進行改革,各方面的的戰術和線列時代已經截然不同,而英軍雖然裝備了後裝步槍等新式武器,但是戰術依舊是停留在美國內戰時期,線列戰術依舊是他們的主要戰術。

這些情況分析下來,就可以發現,中華軍還是佔據了非常大優勢的。

十九號當天,中華軍就是登上了香港島,並開始向英軍把守的諸多陣發起進攻。

二十號,第二十一師師長,同時也是這一次香港登陸作戰的總指揮官朱建佳中將踏上了香港島的沙灘,並開始親自指揮登陸作戰朝着香港島縱深發起猛烈進攻。

朱建佳中將,1853年加入餘勝軍,後逐步升遷,1858年的是爲陸軍上校,以第七軍參謀長的身份參與了1858年和英法聯軍的上海之戰。

戰後晉升爲陸軍少將,調回最高統帥部任職,1860年軍方進行編制改革,所有部隊改爲一師二旅四團的標準編制,他重新回到野戰部隊擔任三十六旅的旅長。

1864,其和其他多名陸軍少將一起,被林哲親自晉升爲陸軍中將,初擔任陸軍第十六師師長,去年調任第二十一師爲師長。

其晉升以及任職的經歷屬於非常典型和正常的路子,不算快,但是也不算慢。

不久前軍方決定提前登陸香港島,而部署在惠州府的第二十一師自然是成爲了首批,同時也是最主要的參戰部隊,他親自率領了第二十一師奔赴九龍半島。

如今首批登陸的第四十二旅就是他麾下的部隊,此外他麾下的第四十一旅也已經在九龍半島待命,隨時能夠增援香港島作戰。

朱建佳中將和英法聯軍在上海之戰的時候就打過一次,後來駐防在廣州多年,其主要任務也是防備從海上登陸的英法等隊。因此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放鬆對英法等隊的研究。

現在,往日的研究終於是排上了用場,這一次的香港島戰役,他朱建佳勢必要讓這些英國佬知道。中華軍能夠在上海擊敗他們一次,現在就能夠在香港島擊敗他們第二次!

就當朱建佳率領第二十一師登陸香港島,並和島上的英軍進行激烈交戰的時候,海軍方面的第一分艦隊以及第二分艦隊卻已經是悄悄撤離香港,然後開始返回廣州港進行休整補給。

以求做好萬全的準備迎戰英國艦隊!

三月二十三號。住在新加坡的華人看見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抵達新加坡,稍候一封密電就是被送到了廣州的海軍司令部。

廣州的長洲軍港,這裡乃是帝國海軍南洋艦隊的司令部所在,同時也是帝國海軍在南部沿海的最重要軍用港口,而且中國的第三大造船廠,和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一起爲帝國海軍打造戰艦的廣州造船廠也是在這裡。

在這裡,停泊着一種前所未有的龐大艦隊,那些數千噸的龐大鐵甲艦整齊的排列在這裡,碼頭上的還有不斷的海軍士兵正在爲這些戰艦補給煤炭以及炮彈等各種物資。

由於時局緊張。帝國海軍的聯合艦隊是必須時刻保持在最完美的狀態,一旦英國人的艦隊抵達,那麼立即就出海迎戰。

如此南洋艦隊司令部大樓的巨大會議室裡,帝國海軍的高級將領們幾乎是齊集一堂,坐在長方桌上的海軍將領們正在商討着該如何迎戰英國艦隊。

林達標作爲海軍部大臣,海軍上將,自然是坐在最上首,但是對目前的戰術討論,他卻是沒有c口。

這倒不是他要身份高不好直接和屬下一起討論,而是因爲今天的討論內容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疇之內。

林達標早先是陸軍出身。1854年帶着好幾百名陸軍旱鴨子轉行辦水師,從餘勝軍水師營一步步擴大,最終置辦下了帝國海軍現有的家當,可以說帝國海軍的發展歷程裡。林達標是當屬首功。

其人在海軍內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至的。

但是這種重要性並不是體現在他的戰術或者戰略能力上,實際上林達標辦海軍這麼多年,就沒真正指揮過哪怕一場海戰,而對一些海戰的戰術也頂多是略有耳聞,能聽能說,但是你讓他去做就太勉強了。

這人在海軍內部的作用。是作爲海軍代表爭奪軍費,負責海軍的總體發展,至於海軍怎麼打仗,說實話他還真不懂!

他和帝國海軍的關係,就跟歷史上李鴻章和北洋海軍的關係差不多,這海軍是他發展起來的,但實際上他對海戰並不精通。

所以今天的會議上,他雖然是身份最高並坐在主位上,但是他卻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不開口,只是聽着下面的海軍軍官們說着。

實際上不僅僅是他這樣,其實另外的幾艘高級海軍將官也是大多緊閉嘴巴,輕易不開口,嗯,理由也差不多,這些海軍的高級將領的自身戰術素質其實相當一般,尤其是現在進入鐵甲艦時代後,越發是跟不上海戰戰術的發展了。

他們這三四個海軍中將、上將們的作用,在海軍內部是用來當招牌用的,用來爭奪軍費的,至於海軍的怎麼打仗,甚至怎麼訓練,其實都是由一羣往日裡不起眼的中低級軍官負責。

而這些中低級軍官,尤其是最近一些年從英國留學回來的海軍軍官們,纔是當代帝國海軍的實際負責人。

這從今天的會議場合就可以看得出來,在場的諸多人裡頭,有着一個海軍上將,三名海軍中將以及八個海軍少將,但此時正在開口辯論着各種戰術,討論着該如何迎戰英國海軍的卻是那五六個校官。

這些人裡頭,一個年輕得有些過分的中校表現的尤爲矚目!。

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48章 厘金初顯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52章 上海亂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316章 國宴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5章 縣令相邀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559章 句容馬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632章 帝大系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635章 李平桐第90章 騎兵出擊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92章 作秀第69章 江海關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34章 危機!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348章 對策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8章 黎明危機第1章 餘姚林家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4章 自籌軍費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73章 馮寶才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章 擴張護院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48章 厘金初顯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32章 大戰前夕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
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48章 厘金初顯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453章 軍方人事調整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52章 上海亂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316章 國宴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5章 縣令相邀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559章 句容馬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632章 帝大系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635章 李平桐第90章 騎兵出擊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592章 作秀第69章 江海關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34章 危機!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348章 對策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8章 黎明危機第1章 餘姚林家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14章 自籌軍費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73章 馮寶才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章 擴張護院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48章 厘金初顯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32章 大戰前夕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