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滅楚之策

推行秦法在秦國官吏的努力下,順利進行。其間,或有令齊人不解之處,不過,在得到秦國執法吏的解釋後,齊人也就釋然了,轉而支持秦法。

忽忽一年過去,齊地初步穩定下來,齊人勤勞,拼命侍弄莊稼,獲得一個好收成。果如秦國執法吏所言,秦國免掉他們一年賦稅,這令齊人歡天喜地,載哥載舞,以示慶祝。

這一年的收成非常豐厚,是無數齊人記憶中收穫最爲豐富的一年。在往昔,齊國王公貴族、世家豪強百般盤剝,想盡一切辦法壓榨他們,即使再好的收成,自己也不會得到多少。如今,如此豐厚的收成,全部歸於自己,這要令齊人不歡喜都不成。

秦國都城,咸陽,秦國王宮,上書房。

秦異人、範睢、尉繚、蒙武藝、蔡澤、鄭國在座。

秦異人頭戴帝冠,身着帝袍,端坐在矮几上,把範睢他們一掃視,只見他們臉上泛着笑容,甚爲開心。

“你們都很歡喜,是吧?”秦異人緩緩開口。

“呵呵!”範睢他們發出一陣開心的暢笑聲。

“齊地新下,然而齊地治理極爲順利,取得不錯的收成,齊人歡欣鼓舞,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大秦已經得到齊地民心也。”秦異人臉上泛起笑容,道:“什麼東西最重要?民心最爲重要。大秦得到民心,也就意味着大秦能得天下。”

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國在齊地推行秦法,得到齊地民心,這是最令人鼓舞的事兒,這意味着秦國前途美妙。

“韓魏二地的情形與齊地差相彷彿,如今的韓人魏人都喜秦法。擁戴秦國。這是好事,大好事。”秦異人話鋒一轉,道:“然,這還不夠,因爲楚國和燕國未滅也,天下未一。眼下,大秦當以滅楚爲要。楚國太大,半天下,此戰必是艱難異常。大秦當早做準備。傳旨,召回王翦、黃石、李斯、王綰、范增、頓弱、姚賈,共商滅楚之事。”

“君上英明。”範睢他們齊聲贊同。

楚國太大,若是從理論上來說的話,佔了現代中國的一半。現代中國的一半。那是何等的驚人。

若是從楚國實際控制區域來說的話,楚國佔了戰國時代中國的一半,簡單的說,長江以南的土地都是楚國的,還要包括淮河流域。

秦國要滅楚,很不容易,必有一戰。而且,還是異常艱難的一戰。雖說秦國一直壓着楚國打了上百年,然而,那是爭霸之戰。並非滅國之戰,楚國打不過可以逃。滅國之戰,楚國無處可逃,必然會拼死一戰。其中的艱難兇險可想而知。

雖然秦異人很是贊成樂毅遺策,秦國應當先穩固韓魏齊三地。再來滅楚,卻不妨礙秦國早做滅楚的準備。

相應的,秦國的準備越是充分,滅楚越是順利。

就這樣,秦異人的旨意傳出去後,王翦、黃石公、李斯、王綰、頓弱、姚賈和范增都明白秦異人的用意,是要爲滅楚做準備,無不是放下手中事務,快馬加鞭,趕赴咸陽。

王翦他們很快就回到咸陽,受到秦人的熱烈歡迎。尤其是上將軍王翦,當他歸來時,秦人更是撫老攜幼相迎,一個勁的讚揚王翦。

秦異人設宴款待王翦他們,酒宴之後,秦異人當即召集範睢、王翦、黃石公、尉繚、蒙武、李斯、王綰、蔡澤、鄭國、頓弱、姚賈、范增這些文武重臣,共商大事。

“大秦東進,兩歲而滅三國,堪稱盛事。”秦異人端坐在寶座上,高度評價這次東進。

秦國在兩年內滅掉韓魏齊三國,這的確稱得上是一個奇蹟了,衆人大是歡喜,齊聲暢笑。

“尤其是魏齊兩國之滅,更是奇蹟中的奇蹟,滅一魏國大秦未損一兵一卒,千古未有之事也。滅齊國這個曾經的一流戰國,大秦傷亡不到一千,何其驚人。”秦異人臉上泛着笑容,衝王翦道:“上將軍之善用兵若此,寡人欣慰。”

“上將軍了得!”範睢他們齊聲附和。

滅魏齊兩國,充分展現了王翦過人的軍事才華,人所難及。魏國這個曾經的霸主,秦國滅之竟然不損一兵一卒,絕對是奇蹟中的奇蹟,令人感嘆。

“君上過獎了,這都是君上英明。”王翦一如既往的謙遜。

“王翦,莫要誇寡人了,這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秦異人輕輕一擺手,臉上的笑容一斂,一臉的肅穆,道:“這次,寡人把你們召回來,是共商滅楚之事。”

“滅楚!”衆人大是振奮,無不是昂頭挺胸。

雖然早就知道這事兒了,然而,當這事從秦異人嘴裡說出來後,仍是令人振奮。

楚國幅員遼闊,土地城池衆多,是秦國統一道路上最大的一道坎,而且,秦國必須要邁過去。若是不能邁過這道坎的話,秦國也就談不上一統天下,即使秦國把韓魏齊燕趙五國全滅了,也不能說完成了統一偉業。

若是秦國把楚國滅了,那麼一統天下就成了定局。區區一個弱燕,壓根兒就擋不住秦國的統一步伐,滅燕只是時間問題。

正是因爲如此,要衆人不興奮都不成。

“樂毅先生辭世之際告誡寡人,大秦應當先固根本,緩圖楚。如今,韓魏齊三國初步穩定,用三地之力還不可行,然,大秦卻可以爲滅楚而準備了。”秦異人眉頭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劍,道:“如何滅楚,你們就暢所欲言。”

滅楚是何等的令人振奮之事,卻是沒人說話,衆人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王翦身上。

“你們爲何不說話呀?”秦異人有些意外。

“君上,滅楚之事當以攻伐爲主,臣以爲,這事還是先聽聽上將軍的高見再作決斷。”範睢一抱拳,道明原因。

“嗯。”黃石公、尉繚他們齊齊贊同。

王翦雖然還不到三十歲,然而。他們的軍事才華已經爲人信服,更是在滅魏和滅齊兩戰中得到全面展現,衆人無不是欲聞他的高見。

“既然如此,王翦你就說說。”秦異人微微頷首。

“君上垂詢,臣不敢不言。”王翦抱拳一禮,道:“臣以爲,滅楚之策當以‘緩’字爲要。”

“緩?”一片驚呼聲響起,出自秦異人、範睢、黃石公他們之口,個個一臉的驚訝。

“上將軍。歷來只聞‘兵貴神速’,就未聞用兵以‘緩’爲務者,此言何解?”範睢第一個忍不住了,開口相詢。

兵諺雲“兵貴神速”,就從未聽說過用兵要緩的。這的確是令人驚奇難解,就是秦異人也是一臉的驚訝。

“是呀,上將軍,你何出此言?”衆人齊聲附和範睢之言。

“若是爭霸之戰,當以‘兵貴神速’爲務,打了就走,有多快就打多快。可這是滅國之戰。就得用‘緩’字。”王翦開始剖析,道:“大秦滅楚之難不是在於大秦能否滅掉楚國,而是在於能否把楚國的王公貴族、世家豪強勢力一舉拔掉,永除後患。若要一勞永逸。非用‘緩’字不可。”

楚國雖然地域遼闊,土地城池衆多,然而,內部卻是四分五裂。朝政爲世家大族把持,其實力並不強。秦國要滅楚那是一定的。難就難在,要如何把這些世家大族、豪強勢力一舉剷除,不留後患。

“上將軍深謀遠慮,了得,了得!”秦異人雙手不斷輕擊,一個勁的讚揚王翦。

“是呀,上將軍看得遠,謀得深,令人信服。”範睢、黃石公、尉繚他們也是不斷擊掌讚歎。

“上將軍,詳細說說。”秦異人眼中精光閃爍,打量着王翦道。

“大秦雖是壓着楚國打了上百年,然,楚國的實力不容小視。”王翦的眉頭一挑,如同出鞘利劍,沉聲道:“之所以如此,就在於楚國有不少世家大族,除了王族外,還有屈景昭黃項五大世家,這些大世家外,還有不少中等世家和小世家。這些世家都有自己的封地,有土地城池,有口衆,他們有軍隊,這就是‘子弟兵’。”

子弟兵這個詞來源於楚國,在戰國時代是指私軍。楚國的那些大世家,諸如屈景昭黃項五氏,所養的子弟兵不是數千,也不是數萬,是高達十幾萬,這是何等的驚人。

比如屈原所在的屈氏,最多時間就能養私兵十幾二十萬。屈原曾經私自調動屈氏近十萬私兵攻秦,卻是被秦國打得大敗。

屈原調動的屈氏私兵就是近十萬,那麼,還有沒有調動的又是幾多呢?其數目一定遠遠超過十萬之數,這是何等的驚人了。

更別說還有景昭黃項四大世家,這四大世家的私兵又是幾多?少說也有四五十萬。

再加上中等世家和小世家,其私兵又是幾多?

這麼一算起來,楚國的私兵有五六十萬,這些私兵要是不除掉的話,就是天大的後患。

“大秦此次滅楚,不僅要殲滅楚國國府的軍隊,還要把各世家大族的子弟兵一併除掉,不然的話,後患無窮。”王翦的聲調轉高,有些尖細。

楚國各大世家的私兵就高達五六十萬,這是一個驚人的數目。若是這些私兵不能解決掉的話,一定會給秦國製造天大的麻煩。

五六十萬私兵分散在各地,秦國去圍剿,這是何等之艱難。

更別說,楚國多有河流湖泊與險要之地,若是這些私兵依仗地利與秦軍周旋,這對秦國極爲不利。

趁着滅楚的良機,一併把這些私兵解決了,把世家大族的勢力連根拔起,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王翦看到了此點,這份政治眼光,極爲了得,令人信服。

第61章 斬項燕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23章 博浪沙第13章 兩軍對壘第57章 血色西海(上)第1章 名士風采第26章 重用李牧第40章 勸降第89章 嚇破膽第49章 拓地千里第6章 遇刺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28章 尉繚獻計第42章 都江堰成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6章 吐納術第34章 困獸之鬥(中)第28章 一網打盡第24章 翻臉(上)第10章 東進?第7章 東窗事發第33章 搶人第43章 韓國稱臣第74章 要當爹了!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53章 鄭國渠成第28章 虎狼之威第25章 魏國滅亡第62章 出兵西域第33章 異人獻計第92章 名士之重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73章 使者大出第56章 兵精糧足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30章 入秦營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26章 重用李牧第52章 誓要成名第21章 廢異人?第25章 開戰第12章 白起抗命第40章 樂毅辭世第一o四章 活捉趙王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54章 虎口奪食第29章 項燕獻計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24章 重獲自由第43章 秦國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第5章 散合縱(二)第112章 一之道第38章 圍困(中)第24章 翻臉(上)第23章 韓非哭韓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57章 人才濟濟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70章 廉頗被罷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8章 攻心之戰第20章 白起當罪第31章 血染大漠(七)第25章 毛遂第71章 廣邀名士第53章 天上掉餡餅第10章 天才聚會第41章 韓軍覆滅第1章 冒頓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16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義釋馮亭第24章 魯句踐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35章 鐵鷹銳士,出擊!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60章 朱亥神威第49章 拓地千里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20章 兵臨大梁第5章 散合縱(二)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上)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30章 秦王駕到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4章 大朝會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5章 散合縱(二)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49章 救?不救?(下)第64章 分治亡楚第96章 策反後勝第12章 灰頭土腦第7章 誰要我死?
第61章 斬項燕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23章 博浪沙第13章 兩軍對壘第57章 血色西海(上)第1章 名士風采第26章 重用李牧第40章 勸降第89章 嚇破膽第49章 拓地千里第6章 遇刺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28章 尉繚獻計第42章 都江堰成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6章 吐納術第34章 困獸之鬥(中)第28章 一網打盡第24章 翻臉(上)第10章 東進?第7章 東窗事發第33章 搶人第43章 韓國稱臣第74章 要當爹了!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53章 鄭國渠成第28章 虎狼之威第25章 魏國滅亡第62章 出兵西域第33章 異人獻計第92章 名士之重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73章 使者大出第56章 兵精糧足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30章 入秦營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26章 重用李牧第52章 誓要成名第21章 廢異人?第25章 開戰第12章 白起抗命第40章 樂毅辭世第一o四章 活捉趙王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54章 虎口奪食第29章 項燕獻計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24章 重獲自由第43章 秦國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第5章 散合縱(二)第112章 一之道第38章 圍困(中)第24章 翻臉(上)第23章 韓非哭韓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57章 人才濟濟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70章 廉頗被罷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8章 攻心之戰第20章 白起當罪第31章 血染大漠(七)第25章 毛遂第71章 廣邀名士第53章 天上掉餡餅第10章 天才聚會第41章 韓軍覆滅第1章 冒頓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16章 兵臨城下第26章 義釋馮亭第24章 魯句踐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35章 鐵鷹銳士,出擊!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60章 朱亥神威第49章 拓地千里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20章 兵臨大梁第5章 散合縱(二)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上)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30章 秦王駕到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4章 大朝會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5章 散合縱(二)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49章 救?不救?(下)第64章 分治亡楚第96章 策反後勝第12章 灰頭土腦第7章 誰要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