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之道

“這個……”秦異人震驚無已,打量着荀子、公孫龍子、樂毅和廉頗,暗自腹誹:“你們故意刁難的吧?”

這命題難倒了無數人,包括墨子、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公孫龍子、鬼谷子、李悝、吳起、商鞅、蘇秦、張儀、樂毅、田單、範睢……他們哪一個不是名動千古的智士?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主張,想要息兵、罷戰,最終卻是不可得,反而更亂了,戰爭越打越慘烈,長平大戰是最好的代表。

而且,諸子百家是窮盡一生之力而提出主張,在如此短短時間內,誰能提出好的主張?壓根兒就是不可能的事兒。

這是刁難,絕對是刁難。

秦異人朝黃石公一瞧,黃石公緩緩搖頭,雙手一攤,一臉的無奈。

黃石公的才智不需要說的,盤盤大才,對於止戰之道,息兵之術,他自然是想過的,也有自己的看法。問題是,諸子百家都有主張,他的主張未必比諸子百家高明。若是提出與諸子百家相同的主張,對於黃石公來說,他不屑爲之。

再瞧尉繚,也是搖頭,不言不語。

蔡澤、龐煖、姚賈、頓弱他們也是一臉的無奈,肯定沒有比諸子百家更好的主張了。

“依我說,你們中原人打了數百年,沒有打出個結果,就不必再打了。你們也不必爭了,就把中原讓出來吧,讓給我們大匈奴,大匈奴保證讓你們不會再打生打死了。”烏孫落想了想,大聲道。

“閉嘴!”一片喝斥聲響起,如同雷霆轟鳴,那些觀戰的人橫眉怒目,怒視着烏孫落。

“我們中原的事兒,何須你來多嘴?”觀戰人羣大聲斥責。

雖然七大戰國力征,中國處於大分裂時期,但在對外敵這事上。卻是一點不含糊,絕不容允異族胡言亂語。

若是有雞蛋磚頭的話,烏孫落必然是被砸得鼻青臉腫了。

“好了,好了,我不說了。不說了。”烏孫落把怒氣衝衝的人羣一掃視。頭皮發麻,他要是再說下去,焉知會不會失控,把他揍死:“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得有個主張啊。”

最後這句話倒是有理,黃石公率先表態道:“誰能提出止戰之道,息兵之術,我認輸。”

“我也是。”尉繚、蔡澤、龐煖、姚賈、頓弱他們齊聲附和。

“我很不甘。卻是遇到如此之難的命題,不認輸也不行了。”山戎復表態了。

“不認輸不行啊。”博格牙嘆口氣:“好不容易來次中原,參與掄材大態,還沒有論戰就輸了,晦氣晦氣!”

他是越族王子,來一次中原不容易,本想好好表現表現,卻是沒想到,遇到如此之難的命題。不認輸也不行。

都認輸了,就剩下一個秦異人了,他立時成了焦點,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荀子、公孫龍子、樂毅、廉頗、司馬梗、王綰、黃石、尉繚、蔡澤、龐煖、姚賈、頓弱更是一臉的期待,很是盼望他提出高明的見解。

秦異人眉頭緊擰着。沉吟不語。

“秦人,認輸吧,你不可能比墨子、孔子、老子更了得,認輸不丟人。”

“是呀。這是難住無數人的命題,真的不丟人。”

觀戰的人羣齊聲叫嚷。大聲催促秦異人認輸。

“秦異人,就算你不想認輸,可是,你有那才智麼?要知道,墨子、孔子、老子……諸子百家,哪一個不是才智非凡,他們都沒能找到一條真正的止戰之道,息兵之術,你怎能找到呢?”信陵君恨透了秦異人,秦異人越是吃憋,他越是歡喜,大聲吆喝。

“是呀。秦異人,你快快認輸吧。”春申君扯起嗓子吆喝。

他也恨透了秦異人,巴不得秦異人倒黴。

若是秦異人認輸的話,這次掄材大典就沒有第一名士,掄材大典的盛況就會大打折扣,秦異人這個主辦人的名聲就會一落千丈,甚至會成爲人們的笑柄。

“哈哈,誰說本公子沒有主張?”然而,就在這時,只見秦異人眉頭一掀,大笑不已,挑釁的衝信陵君和春申君一揚下巴兒。

“你要是有主張,除非日頭從西邊升起。”信陵君一裂嘴角,一臉的譏嘲之色。

他捫心自問,他自己不可能提出與諸子百家不同的主張,秦異人就更別想了。

“異人公子,你有何高見?”荀子眼中精光暴射,大聲問道。

這問題正是所有人想要問的,無不是睜大眼睛,死盯着秦異人。

“我的主張就是一,歸於一,便可止戰、息兵。”秦異人昂頭挺胸,昂昂而言。

“一之道?”一片驚呼聲響起,所有人一臉的難以置信。

諸子百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主張,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儒家主張克己復禮,老子主張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卻是沒人提出統一的主張。

儘管在當時,統一之勢漸成,仍是沒有學者深入的研究一之道。

當然,統一的呼聲一直存在,只是沒有人深入的研究,沒有發展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這是戰國時代的一大缺陷。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理論研究的不足就暴露出來了,引發了劇烈的爭論,最終釀成了不少慘禍,比如“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之所以發生,是因爲儒家逆着歷史潮流而行,力持分封之議,老調重彈,一而再,再而三的擾亂李斯主張的廢分封、立郡縣之策,秦始皇火了,乾脆把儒學禁止,把儒家的書籍燒了,看你還能怎麼樣?

儒生們仍是不服氣,還要再鬧,秦始皇乾脆把他們殺了,這總不能鬧了吧?

秦異人這一主張,與衆不同,很富有震憾力,要人們不震驚都不成。

“異人公子,何爲一之道?”荀子是治學大家,是學術界泰斗,開始深入探討了。

“本公子的一之道,與流傳數百年的一統之論截然不同。”秦異人開始闡述他的一之道了:“廢分封、立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衡,一法令,一制度,廢除關隘,盤整河山,再造華夏!”

“……”

所有人集體失聲了,個個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如同石雕一般。

就是荀子、公孫龍子、樂毅、廉頗、司馬梗這些名動天下的人物,也是個個張口結舌,震驚無已。

秦異人提出的一之道與流傳數百年的統一言論截然不同,大爲不同。

流傳數百年的統一言論,主要是主張回到周室的框架內,實行分封制。秦異人一來就提出廢分封,立郡縣,誰能不震驚?

“狂妄!”

“閉嘴!”

公孫丑和萬章這些儒生如同火燒了屁股似的,一蹦老高,指着秦異人,口水亂濺,大聲喝斥:“秦人狂悖無行,不奉聖人,不遵聖人之教,不行分封,此爲國賊也,我等當誅之!”

儒家爲何總是能得到歷朝歷代的推崇?說到底,儒家最適合爲既得利益者鼓吹,維護既得利益者。秦異人提出廢分封,立郡縣,這與他們的理念背道而馳,公孫丑、萬章這些儒生能忍受嗎?他們能不跳出來嗎?

“哈哈!”一片轟笑聲響起,出自觀戰之人之口。

在當時,儒家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爲諸子百家所不容,他們如此跳腳,人們豈能不喜?在人們的眼裡,公孫丑和萬章之輩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

“肅靜。”公孫龍子沉喝一聲,轟笑聲立時停歇。

“異人公子,據我所知,分封乃是三代之治,行之兩千餘年了,行之有效,天下大治,爲何要廢分封?”公孫龍子發問了。

這並不是刁難,而是論戰必須的過程,唯有通過這種詰難,方能把一個主張真實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分封是三代舊治,行之兩千餘,真的是行之有效?”秦異人卻是針鋒相對,提出相反的主張:“分封之下年年大亂,少康中興、宣王中興,皆是因此而生。天子分封諸侯,而諸侯治民,天子做什麼了?天子只不過收貢物,收禮物,誰的貢物送得多,誰的禮物送得豐厚,誰就是忠臣,誰就能得到天子的褒獎,他們把天下當作了什麼?他們把天下當作了禮物,贈來贈去,這就象盜賊搶劫。”

三代實行分封制,天子根本就不管國人的死活,只管收禮收貢物,誰送的貢物禮物豐厚,誰就是忠臣。至於這些禮物是怎麼來的,是不是巧取豪奪,是不是橫徵暴斂,天子是不管的。

即使天子要管也管不了,因爲諸侯有兵有糧有土地,惹急了,反了就是,天子也不敢太過份了。

“好!”這是三代通病,戰國古人再清楚不過了,因爲他們就生活在這種殘酷的暴政當中,大起共鳴,齊聲叫好。

“郡縣制,就是要由天子親自治理天下,法有定式,依法行事,賦稅有定,不得隨意更改;國無隸身,一體國人;不分貴賤,一體同法……”秦異人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一片喝采聲淹沒。

“好!採!”人們爆發出驚天的喝采聲,欣喜若狂。

山東之地,法無定式,有法不依,橫行不法之事哪天沒有?哪時哪刻沒有?觀戰人們不少人親身經歷,秦異人提出的主張說到他們心坎上了,要不叫好喝采都不成。

當然,也有人不爽,這就是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這些貴族了,他們就是特權階層,若是依法行事,他們就失去了特權,他們還能是貴族?

第21章 張良第47章 出兵西征第23章 囂張人質第12章 灰頭土腦第21章 張良第8章 換將?第9章 異人之怒第38章 廉頗出山第14章 匈奴瘋了(下)第29章 同仇敵愾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8章 革新舉措第98章 製造恐怖第32章 成功欺騙第27章 信陵君第72章 再度合縱第26章 欲滅齊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27章 再間朱亥第1章 鐵鷹銳士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一o三章 穆天子車第13章 兩軍對壘第33章 異人獻計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64章 魏軍來襲第34章 困獸之鬥(下)第21章 仇人見面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65章 迂政亡燕第12章 敲詐勒索第8章 換將?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35章 轟傳天下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7章 徐夫人效忠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24章 針鋒相對第76章 怨氣沖天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58章 帝王之師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四)第11章 天下震動第64章 分治亡楚第70章 廉頗被罷第30章 齊國的驚恐第8章 攻心之戰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51章 秦人瘋了!第44章 威震大漠第34章 強勢迴應第48章 欲除白起第8章 子楚?第38章 廉頗出山第20章 秦軍擋道第19章 斷匈奴退路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章 轟傳天下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57章 血色西海(中)第22章 借力打力(上)第22章 水淹大梁第49章 拓地千里第8章 革新舉措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26章 公然打劫第73章 使者大出第62章 出兵西域第41章 韓軍覆滅第30章 入秦營第47章 三川郡第51章 取得進展第55章 蒙恬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8章 頭曼的建議第8章 王太孫第36章 盜賊上門第60章 成功奪食第4章 下馬威第33章 阿諛者,當罪!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5章 散合縱(二)第52章 廉頗怒了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5章 禪位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18章 斬盡殺絕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17章 趙括之母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30章 紛紛向秦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11章 飛騎鼻祖第19章 仗義執言第52章 廉頗怒了第33章 出兵滅齊
第21章 張良第47章 出兵西征第23章 囂張人質第12章 灰頭土腦第21章 張良第8章 換將?第9章 異人之怒第38章 廉頗出山第14章 匈奴瘋了(下)第29章 同仇敵愾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8章 革新舉措第98章 製造恐怖第32章 成功欺騙第27章 信陵君第72章 再度合縱第26章 欲滅齊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27章 再間朱亥第1章 鐵鷹銳士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一o三章 穆天子車第13章 兩軍對壘第33章 異人獻計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64章 魏軍來襲第34章 困獸之鬥(下)第21章 仇人見面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65章 迂政亡燕第12章 敲詐勒索第8章 換將?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35章 轟傳天下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7章 徐夫人效忠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24章 針鋒相對第76章 怨氣沖天第26章 李冰入蜀(上)第58章 帝王之師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四)第11章 天下震動第64章 分治亡楚第70章 廉頗被罷第30章 齊國的驚恐第8章 攻心之戰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51章 秦人瘋了!第44章 威震大漠第34章 強勢迴應第48章 欲除白起第8章 子楚?第38章 廉頗出山第20章 秦軍擋道第19章 斷匈奴退路第49章 蘇秦故居第1章 轟傳天下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57章 血色西海(中)第22章 借力打力(上)第22章 水淹大梁第49章 拓地千里第8章 革新舉措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26章 公然打劫第73章 使者大出第62章 出兵西域第41章 韓軍覆滅第30章 入秦營第47章 三川郡第51章 取得進展第55章 蒙恬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8章 頭曼的建議第8章 王太孫第36章 盜賊上門第60章 成功奪食第4章 下馬威第33章 阿諛者,當罪!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5章 散合縱(二)第52章 廉頗怒了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5章 禪位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18章 斬盡殺絕第34章 城上跑馬(下)第17章 趙括之母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30章 紛紛向秦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11章 飛騎鼻祖第19章 仗義執言第52章 廉頗怒了第33章 出兵滅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