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分治亡楚

不斷有好消息傳來,秦軍略地異常順利,可以說是望風而下,只要秦軍到達哪裡,哪裡就是秦國的土地了。

到眼下爲止,除了江東太過遙遠外,楚國其他地方都成了秦國的土地。

這天,秦異人正在處置公務,鄭國到了。秦異人得到消息,立時命鄭國前來相見。

鄭國帶着一個年輕人快步而來,滿臉的笑容,衝秦異人見禮,道:“臣見過君上。”

“免了。”秦異人揮手,打量着這個年輕人,只見這個年輕人約莫二十餘歲,卻是很精悍,個頭很是高大,一雙眼睛特別明亮,透着睿智。

“此人非同等閒。”秦異人在心裡暗道。

“史祿,快見過君上。”鄭國衝這個年輕人道,又衝秦異人道:“君上,這是臣的學生史祿,在治水一事上頗有天賦。”

“史祿?”秦異人嘴巴張得老大,驚訝得下巴差點砸中了短案。

秦異人這次把鄭國召來,就是有一件非常重大的水利工程要修,而且,這個水利工程和史祿有關。沒想到的是,鄭國就把史祿帶來了。

“這下好了,有史祿在,這水利一定修成。”緊接着,秦異人就是大爲歡喜。

秦異人要修的這條水利工程,在歷史上就是史祿的傑作,眼下見到史祿,要秦異人不充滿信心都不成。

“史祿見過君上。”史祿衝秦異人見禮。

“免了。來,坐。”秦異人招呼師徒二人坐下。

“君上召臣前來,可是要治理楚地的水?”鄭國打量着秦異人。眼中精光閃閃。大爲振奮:“臣雖非楚人。卻對楚地的水利極是瞭解,要治水的話,臣就有事兒做了。”

不愧是著名的水工,一提起治水就是激動不已,秦異人笑道:“鄭國莫急。楚地有不少河流湖泊,要治理的水很多,你有的是水治。然,寡人這次召你前來。非爲治理楚地的水,而是有一件極爲重要的事兒派給你,你敢不敢接?”

“君上請吩咐。”鄭國忙道。

秦異人手一招,孟昭帶人擡着一幅巨大的地圖前來,放在地上展開。

鄭國一瞧,這是一幅百越和中原交界處的地圖,很是詳細,大爲不解,問道:“君上,這是……”

“不瞞先生說。寡人想要並百越之地。”秦異人站起身,來到地圖前道。

“並百越?”鄭國和史祿驚呼一聲。大爲詫異。

“太好了!太好了!”緊接着,師徒二人就是大爲振奮。

百越之地早就與中原在進行商貿了,中原人對百越並不陌生。而且百越在理論上還屬於楚國的領土,雖然楚國並沒有有效控制,畢竟是屬於楚國的。

乍聞秦異人要並百越之地,誰能不振奮呢?

“楚國已經擁有百越之地數百載了,然楚國並不能真正擁有百越之地,不能借百越之力,要不然的話,楚國會更強。”秦異人眉頭一挑,道:“寡人要一統天下,若是不能把百越之地平定,何來一天下之說?”

歷史上,秦始皇一統天下,並不僅僅是掃滅六國,一統中原之地,還要包括百越之地。正是秦始皇下令,五十萬秦軍越過五嶺,平定了百越之地,這纔有現在的廣東、廣西、福建、越南和浙江一部分的領土。

若不能把華南之地收歸版圖,秦異人進行的一統偉業就不夠完美,秦異人當然不會放棄。

“君上聖明。”鄭國和史祿心悅誠服。

要是換個人的話,很可能因爲百越之地屬於蠻夷之地,不加理睬,而秦異人卻要平定百越之地,這份雄心壯志誰都得服氣。

“然,百越之地與中原異,大軍出動,需要的糧草甚多。五嶺險阻,要想通過五嶺運糧,不夠大軍所用。是以,寡人在想,把湘水和灕水聯結起來,修一條河流,通過水運運輸糧草,就方便多了。”秦異人指着地圖道。

把湘水和灕水的人工運河叫“靈渠”,是中國古代中原連接嶺南最爲重要的戰略通道,可以這樣說,要是沒有靈渠的話,中原王朝對嶺南之地的控制會不夠得力,甚至於嶺南之地有可能不再屬於中國所有。

由此見靈渠的重要性了。

秦始皇掃滅列國,一統中原後,決心要把百越之地平定了,由屠睢率領五十萬大軍從長沙出發,越過五嶺,平定百越之地。一開始,秦軍的進展很是順利,很快就打到了桂林。到了桂林後,秦軍的攻勢受挫了,再也打不動了。

不是秦軍的戰力不夠強悍,而是因爲秦軍的後勤出了問題,通過陸路,經由五嶺運輸糧草遠遠不夠秦軍用,秦軍幾乎是餓着肚子在作戰,這哪能有戰力。

爲了解決糧草的問題,秦始皇兩度駕臨長沙,召集將軍們商議,就是沒有辦法。

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個關鍵性的人物登場了,這就是史祿。他向秦始皇建議,把湘水水和灕水連聯起來,修建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採納了他的建議,最終修成了靈渠,秦軍的糧草解決之後,秦軍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平定了嶺南之地。

秦異人知道這事,要是不能先一步解決秦軍的糧草,要想平定嶺南之地是不可能的,這才召來鄭國商議這事。

“君上深謀遠慮,臣很是欽佩。”鄭國大爲欣喜,卻是話鋒一轉,道:“據臣所知,湘水比灕水要高,要是把這兩水相連的話,不能通航呀。”

湘水比灕水的地勢要高,有幾百米的落差,要是直接連接的話,不能通航。

“你們先去勘察一番地形再說吧。”秦異人瞄了一眼史祿,心想不知史祿能不能再如歷史上那般提出那麼巧妙的方案。即使史祿不能再提出那麼巧妙的方案,秦異人卻是知道的,到時只要需要提出來就成。

“諾!”鄭國和史祿領命,然後就是向秦異人告辭,前去勘察地形了。

沒過幾天,尉繚趕來與秦異人匯合,秦異人把事務一安排,帶領一隊秦軍護衛,和尉繚一道返回咸陽去了。

天下初定,事務堆成了山,秦異人越早回到咸陽越好。

“隆隆。”王翦率領秦軍攻城略地,異常順利,一路上沒有遇到象樣的抵抗,很快就到了現在的無錫之地,被當地的國人庶民攔住了。

“啓稟秦軍,我們這裡發現了一樁怪異事兒。”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衝王翦道:“錫山上盛產錫,一直是我們這裡最賺錢的買賣。然而,前數日錫越來越少了,到了今兒再也沒有一點兒錫了。我們就是驚奇,不斷的挖,挖出一塊石碑,上面寫的有字呢,真是怪事。”

“哦,有這等事兒?”王翦大爲詫異,道:“讓我瞧瞧。”

立時有幾個身強力壯的後生擡着一塊甚重的石碑前來,王翦睜大眼睛一瞧,只見石碑上沾着不少新泥,是纔出土的。

石碑上寫着“有錫則亂,無錫則寧”八字。

“父老鄉親們:天降祥瑞,預示大秦一統天下,你們就有好日子過了。嗯,這裡以後就叫無錫吧。”王翦略一沉吟道。

“無錫?應景,帖切。”一衆國人庶民大爲贊成。

無錫就是這麼來的。

王翦告辭,率領秦軍繼續前行,有人不解的問道:“上將軍,難道真有這樣的祥瑞之事?”

“這重要嗎?”王翦反問一句。

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祥瑞之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拿這事做文章,爲秦國宣揚。

很快的,秦軍來到姑蘇了。姑蘇是春秋末期吳國的都城,後來又是春申君的封地,春申君在這裡大治宮室,奢華之極,比起楚國的王宮還要奢華。

春申君率領族人,夾道相迎,想要投降秦國。當然,前提是,要秦國把黃氏在江東的封地給他。王翦二話不說,直接把春申君拘執了,然後命人數其罪而斬之。

就這樣,“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身首異處了。

春申君一死,能夠攪風攪雨的楚國大臣已經沒有了,可以說楚國徹底覆滅了。

楚國起於荊襄之地,地大物豐,是七大戰國中最大的一個,擁有驚人的實力,曾經一度,爲天下人看好,以爲統一中國者必是楚國。然而,楚國卻是很快就衰敗了,失去了問鼎天下的資格。

楚國擁有廣闊的國土,豐富的物產,衆多的口衆,爲何如此之快就衰敗了呢?原因就在於楚國實行的是分封制,國中有五大世家,和數量不少的中等世家和小世家。

這些世家把楚國給瓜分了,楚國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統一的戰國,實則是四分五裂,世家有着各自己的利益,力不會往一處使,這就使得實力最爲雄厚的楚國不過是個二流戰國罷了。

秦國的土地人口,連楚國的一半都不到,就能壓着楚國打上百年,由此可見楚國這分裂有多嚴重。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最終失敗,就是因爲世家大族的反對而告終。吳起的變法主要是集中在軍制的改革,還沒有真正觸動楚國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還沒有對世家大族的封地下手,他們就聯合起來,把吳起給殺了。

由此可見,世家大族的勢力是多麼的龐大。

若楚國沒有那麼龐大的世家,吳起的變法能夠成功,再有雄心勃勃的君主的話,那麼,一天下的必然是楚國。

可惜的是,“分治”斷送了楚國,最終亡國。(未完待續。。)

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48章 何去何從?第70章 拜訪樂毅第20章 險山惡水:巴蜀第9章 秦始皇?第2章 九鼎之重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52章 廉頗怒了第64章 分治亡楚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62章 袖中金錘第7章 朱亥來投第2章 九鼎之重第36章 戰神王翦第53章 東窗事發第11章 巧取豪奪第66章 六國響應第50章 親自上陣第43章 韓國稱臣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59章 又一壯舉第3章 蓋聶(上)第20章 藺相如第3章 蓋聶(上)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31章 血染大漠(五)第57章 信陵君的末日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30章 射鵰者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46章 北方告急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42章 鬥信陵君第92章 名士之重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中)第62章 袖中金錘第14章 趙王之怒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6章 拒王命第8章 造紙術第29章 加冠第6章 大撈好處(上)第13章 反詐(上)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3章 白起的選擇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96章 策反後勝第41章 韓軍覆滅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20章 險山惡水:巴蜀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28章 廣納賢才第25章 開戰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29章 斬盡殺絕第53章 滅羌?第31章 蒙恬之父:蒙武第3章 迎九鼎第13章 反詐(下)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99章 掄材大典第40章 宏偉藍第3章 蓋聶(中)第10章 修改秦法第一 o二欲擒故縱第41章 韓軍覆滅第46章 翻雲覆雨第10章 呂不韋(上)第17章 逃!逃!逃!(下)第73章 未來之星(上)第26章 公然打劫第1章 秦異人第34章 雷厲風行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57章 黃石公?張良師傅?第8章 揚眉吐氣(下)第10章 稱帝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65章 信?不信?第34章 樂毅第20章 藺相如第14章 明珠蒙塵第47章 拐騙趙姬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9章 男兒當殺人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12章 敲詐勒索第89章 嚇破膽第51章 廉頗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79章 毛遂自薦
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48章 何去何從?第70章 拜訪樂毅第20章 險山惡水:巴蜀第9章 秦始皇?第2章 九鼎之重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52章 廉頗怒了第64章 分治亡楚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62章 袖中金錘第7章 朱亥來投第2章 九鼎之重第36章 戰神王翦第53章 東窗事發第11章 巧取豪奪第66章 六國響應第50章 親自上陣第43章 韓國稱臣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59章 又一壯舉第3章 蓋聶(上)第20章 藺相如第3章 蓋聶(上)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31章 血染大漠(五)第57章 信陵君的末日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30章 射鵰者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46章 北方告急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42章 鬥信陵君第92章 名士之重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中)第62章 袖中金錘第14章 趙王之怒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6章 拒王命第8章 造紙術第29章 加冠第6章 大撈好處(上)第13章 反詐(上)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3章 白起的選擇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96章 策反後勝第41章 韓軍覆滅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20章 險山惡水:巴蜀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28章 廣納賢才第25章 開戰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29章 斬盡殺絕第53章 滅羌?第31章 蒙恬之父:蒙武第3章 迎九鼎第13章 反詐(下)第13章 信陵君算個屁!第99章 掄材大典第40章 宏偉藍第3章 蓋聶(中)第10章 修改秦法第一 o二欲擒故縱第41章 韓軍覆滅第46章 翻雲覆雨第10章 呂不韋(上)第17章 逃!逃!逃!(下)第73章 未來之星(上)第26章 公然打劫第1章 秦異人第34章 雷厲風行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57章 黃石公?張良師傅?第8章 揚眉吐氣(下)第10章 稱帝第91章 荀子、公孫龍子第16章 踏平狼居胥山第65章 信?不信?第34章 樂毅第20章 藺相如第14章 明珠蒙塵第47章 拐騙趙姬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9章 男兒當殺人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12章 敲詐勒索第89章 嚇破膽第51章 廉頗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3章 王道氣象:道不拾遺第79章 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