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

在隴西河谷中,有一座城池,並不大,佔地不過十來裡,這裡就是留守祖地的秦部族所居之地。

這城池並不大,卻是勝在堅固,城高垣厚,易守難攻。

秦部族本是遊牧民族,沒有城廓之守。自從進入關中之後,秦部族也在學習,開始修建城池。這祖地,爲了更好的防守,自然是要建城了。

進入城裡,只見有着不少房屋,一如既往的透着秦人的風格,質樸、大氣,卻不尚奢華。

在城北,有一座巨大的帳幕,贏賁指着這帳幕,爲秦異人解釋道:“這是仿當年襄公的帳幕。襄公之時到眼下,已經過去七百年了,當年的帳幕早就腐朽了,大秦只得依着當年的樣兒重製。”

一提起秦國,我們就會起到秦始皇,然後就是秦孝公和秦穆公,對秦襄公很少有人知道。不過,真正奠定秦國基業的並不是秦穆公,也不是秦孝公,更不是秦始皇,而是秦襄公。

假若秦襄公當年沒有抓住機會,拒絕了周平王的請求,那麼,秦部族就會錯失秦部族歷史上最大的機遇,不能成爲諸侯,只不過是隴西河谷的一個遊牧民族罷了,那就不會有後來的秦穆公、秦孝公和秦始皇了。

答應了周平王的請求,率兵出戰戎人,奪回鎬京,成了東周的開國功臣,這是秦襄公對秦部族的最大貢獻,這是秦部族有史以來的最大機遇。

這事,在當時看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力,可是,到了七百年後,竟然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對中國歷史影響極爲深遠。

在秦部族的心目中,秦襄公有着特殊的地位,他雖然離世數百年了,秦部族仍是在竭盡所能保留他用過的一些物事。這些物事,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大多不存於世了,只能進仿製,這帳幕就是其中之一。

“進去瞧瞧。”秦異人道。

對於秦襄公這個秦部族的奠基者,秦異人還真是好奇。

不僅秦異人好奇,就是贏騰、李斯、韓非他們哪一個不好奇?

隨着贏賁進入帳幕,只見帳幕裡空蕩蕩的,只有簡易的短案矮几,還有一個刀架,上面放着一把明晃晃的彎刀。

“這……”秦襄公是秦部族的首領,他的帳幕竟然如此簡陋,秦異人還真是有些詫異。

不僅秦異人詫異,贏騰、李斯和韓非他們哪一個不如是?

“公子是不是很驚訝?”贏賁笑着道:“在當時,老秦人的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我們的祖輩當年在隴西河谷,那是天天在打仗,在戰鬥,就沒一刻安寧過的。那時節的隴西河谷,有着太多的部落,彼此間搏殺,血流成河,屍積如山,我們的祖先不得不殺啊。爲了打仗,爲了求存,我們的祖先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這上面了。至於吃喝,能裹腹就不錯了。”

七百年前的隴西河谷,有着不少遊牧民族,彼此之間進行廝殺,沒有一刻安寧,要是不能集中全力的話,秦部族很可能就被別的遊牧民族滅了。

“真是優良的傳統!”秦異人很是感慨。

秦襄公時,秦部族爲了求存,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與周邊遊牧民族大戰,而如今的秦國把能賺到的每一枚錢都用在了力征上,打得山東談秦色變,這真的是一古老的傳統。

也正是因爲如此,秦部族很是善戰,威名遠播,周邊遊牧民族不敢招惹。

“這刀就是當年襄公的武器。”贏賁拿起彎刀,遞給秦異人。

秦異人接在手裡,不由得一沉,這刀很重。

“這把不算很重,也就六十斤而已。”贏賁笑着道。

當時的六十斤,相當於現代的三十斤,比起鐵鷹銳士的重劍還要重一倍。

秦襄公是一個猛士,力氣很大,他用的刀自然是要重些。

這是一把青銅製造的彎刀,以秦異人的眼光來看,很是粗糙,粗糙得讓人無話可說。

七百年前的時候,科技極不發達,能有青銅刀用就不錯了。那時節,很多人上陣殺敵不得不用木棒、骨刀、石塊。

刀口已經卷刃了,更有不少缺口,傷痕累累,不知道砍過多少人頭。

唯一值得稱讚的是,明晃晃的,可以當鏡子用了。

“這刀,是襄公唯一留下之物了,其餘的都朽壞了。我們時時擦拭,不敢鬆懈,就是這樣,也不知還能保存多久。”贏賁有些遺憾。

年代太過久遠,能有一把戰刀留下來,已經很不錯了。

接下來,秦異人在這裡四處走走,瞭解秦部族的現狀。如今,生活在這裡的秦部族,他們的日子過得很是滋潤,比起七百年前的秦襄公時代,可以說是天堂般的生活了。

自從秦部族進入關中之後,就成了諸侯,有了更多的生活資源。秦國當然不會忘了留守祖地的族人,特別照顧,他們的生活就好多了。

讓人欽佩的是,秦部族的日子雖然好過了,留守這裡的族人卻是沒有改變多少,他們仍是艱苦訓練,依然驍勇善戰。

族兵,纔是秦國最爲精銳的軍隊,他們有着最爲精良的裝備,最爲嚴格的訓練,其戰力極爲恐怖,若是出現在戰場上的話,一定會讓人震驚。

只不過,他們是秦國最後的武力,不會出現在戰場上。除非有着特殊的事情,不然的話,秦國不會動用一兵一卒。

當天晚上,秦部族按照七百年前的風俗,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升起火堆,圍坐在篝火旁,烤着香噴噴的羊肉,喝着馬奶子,談天說地,跳舞唱歌,好不熱鬧。

次日,秦異人這才重新上路,直奔九原。

又是數日行軍,這天,來到榆林,離九原已經不遠了。

榆林並不大,佔地不過十來裡。卻是北方最爲重要的城池之一,離邊境已經不遠了。更重要的是,這裡是胡人與中原貿易的重要地方,每天都有不少貨物在這裡流通。

秦異人決心去榆林看看,瞭解邊境情形,這對接下來的大戰有好處。秦異人要贏騰率秦軍隱蔽朝九原開進,他帶着李斯、韓非、孟昭他們直奔榆林而去。

來到榆林城,秦異人一瞧,只見榆林城高垣厚,是一座堅城,易守難攻。

“好多的人。”魯句踐一雙眼珠子亂轉,四下裡打量,一臉的驚訝。

“是呀,人真多。”秦異人也是驚訝。

放眼一望,只見進進出出的人很多,有胡人,有華夏人,不一而足。

一座小小的邊境城池,竟然有如此多的人,還着實讓人有些意外。不過,仔細一想,也很正常,畢竟這裡是貿易重地。胡人把他們的皮毛運來,在這裡換成他們需要的生活必須品,比如茶葉、陶罐、絲綢之類。

滿載而歸的胡人臉上泛着喜色,行色匆匆,疾馳而去。

而收穫頗豐的華夏商人也是臉上泛着喜悅,趕着車,帶着隊伍,朝南趕去。

一眼望去,只見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進入城裡,就更加熱鬧了。到處都是正在侃價的人,胡人與商人爭得面紅耳赤,侃價聲如同雷鳴似的。有時候,爭得不開交,大有要動手腳的架勢。不過,基本上是打不起來,因爲不遠處有秦軍銳士在巡邏,這些胡人可不敢囂張。

“不來榆林,不知榆林之繁華。”李斯很是感慨。

“沒錯。”秦異人他們大是贊成這話。

今天的榆林一行,真的是讓他們開眼界了。

“嗯。”走了一陣,秦異人眉頭一挑,有些好奇了。

放眼一望,只見一個個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臉是泛着春色,春情盪漾,三五成羣,小跑着而去。

“嘻嘻!”這些女人不僅跑得很快,而且還不時發出蕩笑聲。

“這個……”李斯、韓非他們也注意到了,大是不解。

正在秦異人他們不解之時,只見不少男子臉上泛着笑容,飛奔而去。

秦異人把這些男子一打量,只見他們的笑容有些怪怪的,很是別類,就更加摸不着頭腦了,拉住一個從身邊飛奔而去的男子,問道:“這位兄臺,發生何事了?”

“你不是榆林的吧?”這個男子衝秦異人一打量。

“你怎生知道我不是榆林的?”秦異人有些意外。

“我不僅知道你不是榆林的,還知道你是頭一遭來榆林,我沒說錯吧?”這個男子頗有些牛氣沖天,揚了揚下巴兒,很是自得。

“誰說我是第一次來榆林?我來過好多次了呢。”秦異人當然不會說實話。

“哼。”這男子不爽了,頭一昂,道:“你要是來過榆林,不會不知道今兒是戲耍之日,傻大黑要獻寶了。”

“傻大黑?”秦異人哪裡知道傻大黑是誰。

“你連傻大黑都不知道,你肯定沒有來過榆林。”這個男子不屑的咧咧嘴。再把秦異人仔細打量一通,眼神怪怪的,在秦異人的褲襠那裡停留了一下,道:“你白白淨淨的,還是不要知道傻大黑的好。”

你大爺的,有事沒事看我褲襠做甚?老子又不搞基。

“傻大黑那東西可厲害呢。”這個男子眼裡既是豔慕,又是忌妒,道:“你那東西頂多一毛毛蟲。”

“閉嘴。”李斯沉喝一聲。

這男子如此譏嘲秦異人,那是太無禮了,不僅李斯有些怒了,就是孟昭他們也是不爽,打量着這個男子,很是不善。

“我說你怎生了?來到榆林,就要知道嫪毐這傻大黑是個大棒槌!”這個男子不僅不怯,反倒是吼起來。

“嫪毐?大jb?”秦異人差點把舌頭咬斷了。

(未完待續)

第14章 異人新政(上)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5章 大勢已成第19章 晉升太子第38章 商君遺願第12章 白起抗命第18章 匈奴來了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55章 動亂伊始第24章 驚恐難安第25章 開戰第51章 異人定計第83章 羣英聚(上)第67章 邯鄲解圍第9章 異人之怒第12章 征伐異族第16章 敲詐專業戶第39章 出個損招第55章 試探第66章 秦軍來了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39章 出個損招第9章 冒頓之計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中)第33章 搶人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23章 一個狠人第43章 虎狼秦法第44章 滅楚之策第35章 王翦膺重任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6章 拒王命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26章 有仇報仇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8章 攻心之戰第23章 敲詐匈奴(上)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38章 商君遺願第36章 盜賊上門第88章 無恥之尤第23章 博浪沙第48章 何去何從?第14章 革除積弊第3章 舉國歡騰第7章 舉國糊塗第5章 散合縱(二)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64章 通告天下第44章 再度入軍第37章 匈奴單于第11章 天下震動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15章 陰謀敗露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39章 廉頗奪權第2章 召異人回國第8章 子楚?第17章 逃!逃!逃!(上)第38章 商君遺願第2章 九鼎之重第8章 子楚?第38章 危局第55章 動亂伊始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18章 中華盛世第3章 白起的選擇第70章 西域臣服第21章 仇人見面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上)第28章 大軍壓境第24章 針鋒相對第81章 合縱風雲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50章 遷九鼎第52章 荊軻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55章 相見歡第9章 冒頓之計第64章 大宛第20章 阿房宮第112章 一之道第17章 寡人有錯第18章 嬴柱即位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38章 商君遺願第28章 尉繚獻計第12章 白起服了第26章 欲滅齊第3章 舉國歡騰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33章 出兵滅齊第16章 秦軍出動第16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33章 異人獻計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26章 欲滅齊第6章 拒王命第17章 追斬單于
第14章 異人新政(上)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5章 大勢已成第19章 晉升太子第38章 商君遺願第12章 白起抗命第18章 匈奴來了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55章 動亂伊始第24章 驚恐難安第25章 開戰第51章 異人定計第83章 羣英聚(上)第67章 邯鄲解圍第9章 異人之怒第12章 征伐異族第16章 敲詐專業戶第39章 出個損招第55章 試探第66章 秦軍來了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39章 出個損招第9章 冒頓之計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中)第33章 搶人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23章 一個狠人第43章 虎狼秦法第44章 滅楚之策第35章 王翦膺重任第68章 亞歷山大大帝的消息第6章 拒王命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26章 有仇報仇第6章 摸狗不偷雞第8章 攻心之戰第23章 敲詐匈奴(上)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38章 商君遺願第36章 盜賊上門第88章 無恥之尤第23章 博浪沙第48章 何去何從?第14章 革除積弊第3章 舉國歡騰第7章 舉國糊塗第5章 散合縱(二)第17章 秦昭王駕崩第64章 通告天下第44章 再度入軍第37章 匈奴單于第11章 天下震動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15章 陰謀敗露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39章 廉頗奪權第2章 召異人回國第8章 子楚?第17章 逃!逃!逃!(上)第38章 商君遺願第2章 九鼎之重第8章 子楚?第38章 危局第55章 動亂伊始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18章 中華盛世第3章 白起的選擇第70章 西域臣服第21章 仇人見面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上)第28章 大軍壓境第24章 針鋒相對第81章 合縱風雲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50章 遷九鼎第52章 荊軻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55章 相見歡第9章 冒頓之計第64章 大宛第20章 阿房宮第112章 一之道第17章 寡人有錯第18章 嬴柱即位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38章 商君遺願第28章 尉繚獻計第12章 白起服了第26章 欲滅齊第3章 舉國歡騰第一o六章 邀請荀子第33章 出兵滅齊第16章 秦軍出動第16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33章 異人獻計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26章 欲滅齊第6章 拒王命第17章 追斬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