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說

牛氏想來想去,實在是不甘心,忍不住再去找了吳少英一次,問他到底對沈家這門親事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要回絕呢?沈家有哪裡不好了?

吳少英猶豫了半日,才苦笑着對她說:“師母,我知道您關心我的終身大事,擔心我身邊沒人照顧,一把年紀了還在打光棍。可是……沈家也不平靜。沈大姑娘固然是淑女,但她背後還有家人。若我是在別的地方做官,成親之後,與岳家離得遠遠的,也就罷了。偏偏我是在金陵,與松江離得這樣近,難免要受沈家影響。師母,我實在是被折騰得怕了,不想再添幾個拖後腿的親戚長輩。”

牛氏聽得心酸,也想起他在關家吃過的苦頭了。關家對他固然是有養育之恩,但他住在關家的那幾年裡,也過得不容易。如今他有出息了,也有能力回報關家的恩情了,可關老太太與關芸娘要的卻不僅僅是他給的那些回報而已……

牛氏想起了沈家二老爺與沈二姑娘,還有後者那個不省心的姨娘,忽然也覺得沈家大姑娘算不上是十全十美的聯姻對象了。姑娘是好姑娘,也有本事,過門就能管家,可偏偏沒得個好父親,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犯了糊塗?吳少英全家就只有他一個人,勢單力薄,哪裡是沈家人的對手?沒得叫他們拖累了去。真鬧起來了,吳少英能指望的,還不是秦柏這個恩師?偏偏沈家又是宗房族長太太的孃家,到時候秦柏想要給學生撐腰,也要顧及宗房的面子,束手束腳的,反而不好了。

這麼一想,牛氏也打消了做媒的念頭,只是苦口婆心地勸吳少英:“沈家不好就算了,只是你也該好好想想自己的終身大事。如今我和你老師還在金陵,還能照看你一二,等我們走了,你身邊正經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豈不是叫我們擔心?別拿公務繁忙做理由。你若是有心要娶,自有人替你把事情安排妥當。是你自己不肯成家罷了!”

吳少英訕訕地笑了笑,低頭不語,就是不說要成親。

牛氏是嘆了又嘆:“罷了,眼下我與你老師也不逼你,只是你也要心裡有數。若是交給你老師師母操辦,想娶什麼樣的姑娘做媳婦,我們還能替你把把關,你也能挑箇中意的女孩兒。但日後若是你有哪位上司看中了你,要把家裡的閨女、侄女嫁給你,又或是給你做媒,你還能拒了麼?到時候那姑娘是什麼性情,可就由不得你做主了!不答應親事,你上司不高興了,給你穿小鞋,你又要怎麼辦?哪怕我們家老頭子能給你撐腰,到底遠在京城,遠水也救不了近火。除非你回京城去做官,否則總要提防這種事的。”

吳少英聽得微微皺眉,這方面他還真是疏忽了,從前竟沒想過。如今師母既然提醒了他,他還真要當心一點。

牛氏又說:“你仔細想去吧,什麼時候想通了,什麼時候給我和你老師來信。若有中意的姑娘,也只管告訴我們,我們替你操辦婚事。只是別拖太久了,你年紀已經不小,還想拖到什麼時候去呢?你也要爲你去世的爹孃想一想,他們早就盼着你成親生子,繼承香火呢!”

吳少英低聲應了。

牛氏從吳少英處得了準信,雖然心裡覺得有點可惜,但還是果斷地去尋宗房族長太太說茅家侄兒的事了。她這一去,還去得正是時候。

族長太太自打聽了吳少英的話之後,就覺得這門親事需得重新考慮。爲了大侄女兒的幸福着想,她得先打聽清楚吳少英與關家那位姨母之間的關係才行。

她先命人去尋了吳少英的隨從打聽。吳少英如今帶在身邊的隨從,不是他在遊學期間收的僕從,就是他從老家帶過來的。他在米脂關家住的時候,身邊一個侍候的人都沒有,自然也不會有哪個僕從會站在關家那邊,幫關家說話。再加上吳少英早就有過囑咐,族長太太的人去打聽,那些僕人自然也就“實話實說”了。

他們倒也沒添油加醋,只是說了吳少英父母雙亡後,跟着姨母過活,等十七八歲上考中了秀才功名,便離開關家往外地求學,一直到離開國子監方纔重回關家的經歷。吳少英離開關家時,關芸娘不過是個八歲的小女孩。他以監生的身份,帶着從族人處奪回的家產重回關家時,十六歲的關芸娘就立刻看上他了。當中還有許多不好說的內情,比如關芸娘到十六歲還未定親,是因爲眼界太高,一心要高嫁的緣故等等。關老太太自然是一直看好這門親事的,但吳少英覺得自己與表妹僅是兄妹之情,無法接受娶對方爲妻,而且兩人年歲相差太多,也不匹配。雙方的想法差異太大,結果就鬧得僵了。吳少英不想惹姨母生氣,又不願意娶表妹,關老太太母女倆卻一直不肯死心,還提過要跟到任上來……

族長太太聽到這些話,便知道吳少英沒有撒謊,牛氏說的也是實情了。吳家僕人還提了些關家偏心小女兒,關芸娘到長姐婆家來又吃又拿,十分失禮,關蓉娘數落幾句,孃家父母就反怪長女刻薄之類的閒話,族長太太也沒放在心上。她對關家人內部的恩怨沒有興趣,只想知道吳少英是否能狠得下心來擺脫關家的影響?否則,那關老太太一直拿着恩情說事兒,插手到外甥家裡來,沈大姑娘便是嫁過去了,日子也過不好。

可是,無論吳家僕人,還是秦家僕人,都只是說關家母女不好,卻沒人道吳少英對關家不夠感恩,反而說他待關家仁至義盡。例如吳少英這一趟回鄉祭祖,順道去關家探親時,就把自家在老家的田產店鋪交給了關家表兄打理,而不是派幾個心腹家僕去掌管,也不是託給族人。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吳少英顯然是個懂得感恩的年輕人,斷不會與養育他長大的姨母鬧僵的。而那姨母又一心要把女兒嫁給他,外人插一腳進去,只怕是吃力不討好。

族長太太尋來孃家兄弟與侄女兒,將實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們,還向他們賠了不是:“這原是我考慮不周,沒打聽清楚就將你們留了下來,反耽誤了侄女兒幾個月的功夫,都是我的不是。如今想來,這門親事只怕不大相宜,還是早日給侄女兒另尋人家的好。”

沈大姑娘低頭不語。她是個端莊守禮的女孩兒,在自己的婚事上,只會聽從長輩安排,是不能當着長輩的面說什麼的。當然,她私底下有什麼想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沈二老爺則有些不高興:“都等了這麼久,忽然又說不成,姐姐這麼說也太沒有道理了吧?當初可是你打了包票,說這是門好親事,我們才放棄了侯府二公子那樣的好姻緣。如今你又說這門親事也不成了,那我們大姐兒怎麼辦?難道要她一事無成地回家去麼?那豈不是要被人笑話死了?即便是我,臉上也沒什麼光彩!”

族長太太招待孃家兄弟在江寧白住了這麼久,沒想到會落得兄弟這樣一番埋怨,心裡也有些不高興。不過這事兒是她理虧,也只得忍住氣:“你放心,我會替大侄女兒另尋一門好親事的,絕不會叫她沒了着落!”

沈二老爺卻道:“說來那吳經歷其實並沒有拒絕咱們大姐兒,只是姐姐覺得他有不足,才說親事不成而已,對不對?既如此,咱們也沒必要挑剔太過嘛。這吳經歷便是有再多的不足之處,光說他是永嘉侯看重的學生這一點,就勝過所有了。我們大姐兒沒能爭得過馮家的丫頭,做不成侯府少奶奶,至少也要做個官太太吧?等她嫁過去了,夫婿就是永嘉侯的門生,咱們沈家與侯爺的關係,未必就不如姐姐你這個族嫂親近。有了這一層關係,咱們家也好多與侯府來往,將來大姐兒的兄弟與妹妹們要說京城的好親事,也更容易些。有了這等實惠,吳經歷有個不省事的姨母,又算得了什麼?連正經婆婆都不算,還離得老遠,叫大姐兒今後別理會她就是了。”

族長太太聽得瞪大了雙眼,想也知道定是他那個妾在他耳邊說了些不三不四的話,聽他這語氣,是想拿長女的婚事做籌碼,給二女兒做踏腳石呢?這也是做親爹的能說得出來的話?她倒是一心爲侄女兒的終身幸福着想,沒想到做親爹的反倒狠得下心。

族長太太冷笑着道:“快別提這些不要臉的話了。吳經歷感念姨母恩情,你竟然想教唆女兒嫁過去後忘恩負義?傳出去了,沒得叫人笑話我們松江沈氏的家教!你少聽那起子沒見識的小婦調唆,連禮儀廉恥都忘了!”

她把臉一板,擺出生氣的模樣來,沈二老爺倒不敢造次了,悻悻地溜走。沈大姑娘慢走一步,拜別姑母時,欲言又止,到底還是什麼話都沒說,就轉身離開了。

族長太太看着她單薄的背影,心中更添幾分憐惜,暗暗下決心定要給這個懂事的侄女兒說一個好人家。

牛氏這時候找上門來,給她介紹了茅家侄兒,可以說正正解決了她的心事。

湖州望族出身,家中獨子,身家豐厚,年青英俊,自幼有才名,十幾歲就得了秀才功名,若不是爲了侍母疾,無法離家,只怕去參加鄉試也會有所斬獲。茅家侄兒雖說比不得吳少英已是進士,還做了官,但年紀更輕,家世也更顯赫些,與沈大姑娘更爲匹配。

當然,茅家侄兒先前迎娶了未婚妻的牌位進門,如今明明是初婚,卻只能算是續絃,新媳婦於名份上是吃了些虧。但牛氏勸族長太太時,有句話說得好:“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茅家後生是個重情重義的好孩子。若你家大侄女兒嫁過去了,還怕他會對她不好麼?”

牛氏還說了許多茅家侄兒的好處,諸如新媳婦進門就能接掌中饋,不用受公婆拘束等等。族長太太被她說得動了心,很快就拍板,答應了幫忙說合。

第七百零四章 答案第三百一十六章 錯娶第二百四十七章 道賀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產第四十四章 狗糧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知第一百零六章 教女第五百七十一章 見證第五百五十五章 惡果第五百零六章 穿幫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告之第四百二十一章 膽大第十章 分析第八十二章 侍中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六百三十章 當年第九十三章 課堂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七十二章 姑嫂第七十章 說服第一百零四章 師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船第四百三十七章 戳心第三百四十章 成全第三百六十九章 長子第九十九章 氣急第一百四十章 見禮第五百零五章 煩心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二百零七章 出遊第五十七章 嚇唬第四十六章 兄妹第一百五十九章 挑撥第三百五十章 猜度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聽第二百三十六章 心軟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甘第一百五十二章 兄妹第七百二十四章 湖石第一百五十三章 比拼第三十六章 羨慕第八十一章 訓妻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連第二百一十九章 落差第五十八章 兄妹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六百四十六章 姑嫂們第三百三十一章 黃雀第九章 古畫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三十二章 馬賊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一百九十一章 警告第二百二十九章 病情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五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圍毆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十六章 分析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情義第三百一十八章 拱手第五百二十四章 賠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賢王第五百零九章 秘密第五百三十章 和睦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鍋第六百三十四章 妄想第四百九十四章 下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臉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六百三十六章 病重第一百一十章 指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三百一十三章 立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納妾第三百五十四章 消息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四百零六章 妄想第二百四十一章 議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姑嫂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二十章 進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往事第八章 顧慮第四章 厚顏第四百四十章 打算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
第七百零四章 答案第三百一十六章 錯娶第二百四十七章 道賀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產第四十四章 狗糧第五百九十四章 共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知第一百零六章 教女第五百七十一章 見證第五百五十五章 惡果第五百零六章 穿幫第三百零三章 洗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告之第四百二十一章 膽大第十章 分析第八十二章 侍中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六百三十章 當年第九十三章 課堂第一百零六章 身份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七十二章 姑嫂第七十章 說服第一百零四章 師生第六百二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船第四百三十七章 戳心第三百四十章 成全第三百六十九章 長子第九十九章 氣急第一百四十章 見禮第五百零五章 煩心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二百零七章 出遊第五十七章 嚇唬第四十六章 兄妹第一百五十九章 挑撥第三百五十章 猜度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聽第二百三十六章 心軟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甘第一百五十二章 兄妹第七百二十四章 湖石第一百五十三章 比拼第三十六章 羨慕第八十一章 訓妻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連第二百一十九章 落差第五十八章 兄妹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六百四十六章 姑嫂們第三百三十一章 黃雀第九章 古畫第四百四十五章 熟稔第三百三十九章 諷刺第三十二章 馬賊第五百二十章 議定第一百九十一章 警告第二百二十九章 病情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五十四章 鬧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圍毆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十六章 分析第三十一章 遇見第二百一十五章 情義第三百一十八章 拱手第五百二十四章 賠罪第二百五十七章 賢王第五百零九章 秘密第五百三十章 和睦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鍋第六百三十四章 妄想第四百九十四章 下手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臉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六百三十六章 病重第一百一十章 指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三百一十三章 立功第一百三十九章 納妾第三百五十四章 消息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一百五十四章 私心第四百零六章 妄想第二百四十一章 議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姑嫂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五十八章 誤會第二十章 進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往事第八章 顧慮第四章 厚顏第四百四十章 打算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