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

張朝貴回宮向皇上覆命,帶去了蜀王、蜀王幼子與寧化王皆領旨飲毒酒身亡的消息。

此時已經是深夜,皇帝卻還未歇下,一直坐在乾清宮中等待着消息。聽了張朝貴的話,他雙手緊握住椅子扶手,直起身張口欲語,但又遲疑了。良久,他才鬆開雙手,重新靠向椅背,淡淡地問:“蜀王……臨終前可有什麼話說?”

雖然已經從蜀王世子處問到了不少內情,也知道了這個弟弟的某些想法,但他還是想不明白,爲什麼對方會變得如此可怕。難道分離的這二十多年,真的能如此徹底地改變一個人嗎?他對蜀王也不可謂不寬厚了,蜀王母妃早逝,在京城原也沒什麼牽掛,到蜀地那樣的富庶之地做藩王,獨掌一地大權,蜀王有什麼不滿足的?爲了一個不屬於他兒子的皇儲之位,他就忍心把兄長唯一的兒子送上絕路,他的心難道是鐵石做的嗎?!

皇帝不知道,皇家是不是被詛咒了?先帝末年諸皇子奪嫡,造成的後患至今還未完全消除,他執政這幾十年,自問待宗室並不薄,爲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兄弟子侄貪心不足,要衝着他唯一的子嗣下毒手呢?!皇位的吸引力就這麼大,能讓他們放棄悠閒富足的人生,去冒性命之險,就爲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目的?!

還是說,正因爲他一直以來的寬和仁厚,令他們誤會自己有可乘之機,即使犯下大錯,也不會受到嚴懲?那麼他今晚接連賜下了三杯毒酒,是不是就能讓所有心懷不軌的小人消停一些?

張朝貴不知道皇帝平靜的面容下,都在想些什麼,他只是照實將今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稟報上去,無論是寧化王、蜀王還是蜀王幼子,他們在接旨前後,喝毒酒時,所說的每一個字,所做的每一件事,還有他們死後收屍的種種細節,以及寧化王妃的言行,全都沒有漏下。

皇帝平靜地聽完,得知蜀王親手給幼子灌了毒酒,不由微微動容:“他倒是狠得下心。”不過狠不下心又能如何呢?皇帝已然賜了毒酒下去,蜀王幼子是不可能逃脫得了的。由父親親手將毒酒灌下,好歹他還能死得迅速一些,少受點罪。蜀王一向疼愛這個幼子,到死都依然如此。

皇帝又問張朝貴:“你覺得……蜀王臨終前問世子的那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張朝貴低頭回話道:“奴才不知,但蜀王殿下臨終前,似乎非常平靜,也很冷靜,還不忘提醒世子,要記得劉太美人的四時祭祀。”

皇帝淡淡一笑,低聲喃喃道:“到了這個時候,他倒是記得身爲親王之尊該有的氣度了。”心中一嘆,心想蜀王對世子大約不是不怨恨的,但自己前路已絕,死到臨頭了,能有一個兒子平安脫逃,也是件幸事,好歹血脈不曾斷絕。成王敗寇而已,蜀王是經歷過奪嫡之變的,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皇帝將此事拋開了,望向張朝貴:“宗人府如何?”

張朝貴又稟道:“宗人令並不在宗人府中。不過奴才帶着御林軍去宗人府辦了這件大事,宗人府夜間有人執守,怕是已經把消息傳開了。”另外,他離開寧化王府第,前往宗人府時,曾經在寧化王府第前院遇到過前廣昌王,現鎮國將軍趙砌。趙砌並沒有上前來打招呼,而是遠遠躲在廊柱後面偷看他,面色慘白得如同死人一般,渾身冒汗,拄着柺杖的手不停地顫抖着,好象隨時都會摔倒在地。想必當時他已經知道他兄長伏罪的消息,卻沒有勇氣上前來跟張朝貴打照面。聖旨中並沒有提到他,張朝貴也就懶得理會了。趙砌已經註定了不會有前程,張朝貴身爲皇帝親信,又何必浪費自己的時間?

聽了張朝貴的回稟,皇帝纔想起寧化王還有個弟弟來。對於趙砌,他印象中是個紈絝子弟,除了被他兄長利用來聯姻,並沒有什麼價值,便也沒打算拿他怎麼着。只是寧化王的計劃,他定是知情的,算是個同夥,有罪就不能不罰。

皇帝便吩咐張朝貴:“明日傳旨,責斥鎮國將軍趙砌知情不報之罪,爵位再貶兩級,命他在宗人府養傷讀書,責令宗人令嚴加看管。”

張朝貴領命應是。

因爲無詔擅入京城一事,趙砌已經失了郡王爵位,被貶爲鎮國將軍,如今再貶兩級,便是奉國將軍了,跟他親侄兒,原寧化王嫡長子是同樣的爵位,想必待遇也不會有所不同。皇帝沒有趕盡殺絕,已是看在晉王面上,同時也有趙砌對於兄長的計劃參與度並不高的原因。但寧化王府的屬官,還有寧化王的幕僚、死士們,就不會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皇帝連寧化王與同罪的蜀王父子都賜了毒酒,又怎會饒了他們的性命?

至於那遠在寧化的前晉王側太妃梁氏,橫豎她還有兒子和孫子奉養,除了被剝奪了側太妃的頭銜與待遇外,也沒受什麼大罪。過不了多久,她就要帶着兩個兒子的妾室、庶女們回京城來,在小兒子或者孫子的御賜宅第中,在御賜的僕從包圍與監視下,度過餘生了。

三名宗室被賜死的消息,沒兩天就在京城裡傳開了。雖然明面上他們都是因急病暴斃的,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心領神會。蜀王父子是早就被圈禁的人,旁人也不關心他們是爲什麼死的。反正以當初蜀王夫妻犯下的過錯,蜀王早就該死了,也就是蜀王幼子可能死得冤枉些。畢竟當初他還年少,不過是受了父母的連累。但他攤上那樣的父母,死了也就死了。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是,寧化王到底犯了什麼事?

寧化王妃麻木而低調地爲丈夫辦着後事,看起來行動沒有受限。但她只給丈夫停靈三日,就急急忙忙出殯了,既不設靈堂供親友拜祭,墓地也很簡單,也就是一般宗室子弟的規格而已。宗室裡往日與晉王有交情的人來問她是怎麼回事,她閉口不言。有跟寧化王交情比較好,甚至有一定默契的人前來試探她口風,說了些皇帝不仁的話,反而被她大罵一頓,當場趕出門去。

她打從心裡覺得,如果不是這些人從旁慫恿,還給丈夫提供了支持,丈夫頂多就只是想想,卻萬萬不敢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那他就不會死,自己和兒子們也不會受連累了。這些人如今還不安好心,想上門來挑撥,到底想做什麼?難不成要把她和孩子們的性命也一併葬送了,才心滿意足麼?有本事他們怎麼不自個兒打上金鑾殿去?!反正她是絕不會再做傻事了。皇帝對她母子皇帝浩蕩,她心裡只有感激的,斷不會有半點怨恨!

寧化王妃是這樣的態度,旁人也只能作罷。知情的人知機地停止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收拾善後,老實地裝起了病,或是藉口禮佛,躲到了莊子上避風頭。而不知情的人便也覺得,寧化王大概是罪有應得,否則他的王妃不會是這個反應。既然如此,又何必深究呢?皇帝大約也不希望宗室裡的醜聞傳開吧?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慈寧宮裡死了一位老太嬪的消息,根本就沒有引起任何波瀾。別說那位老太嬪出身低微,位份不高,又無兒無女,光是她這樣的年紀,死了也很正常,宮裡平靜地處理了她的後事,外人又何必多言呢?

只有趙陌私下告訴了秦含真:“惠太嬪是自盡的。宮裡只有太后、皇上和太子、太子妃知道她的事,並沒有外傳,本來還想要嚴加審問,弄清楚到底寧化王與蜀王在宮中還有哪個內線,沒想到她一聲不吭就上了吊。其實她原也沒做什麼,若不是寧化王扣住了她的家人,用以威脅,她也不會被捲進這件事裡頭。自打拿到了毒藥,她就一直驚懼不安,還病了一場,整天待在小佛堂裡唸經。如今想來,恐怕是在心中不安,也是在猶豫要不要動手吧?但她還沒來得及做決定,寧化王就伏罪了。若不是她自己害怕得尋了死,太后與皇上也未必會要了她的性命。”

秦含真不由得爲這位老太嬪嘆息:“她也是倒黴。”又問:“那宮中的內線,是不是就斷了線索?”、

趙陌道:“太后命人拿下了小縣主身邊侍候的人,另派了宮人去照顧她。誰知那個奶孃和丫頭都事先在身上藏了毒,宮人一時沒防備,讓她們尋到空子,服毒自盡了。小縣主摔傷當日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怕就沒人知道了。皇上已然派人去寧化王在肅寧的莊子,一時要擒拿蜀王府的死士,二是要解救呂家人,並從宮宴當日進過宮的呂家女眷嘴裡,問出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除此以外,宗人令那邊,也找出了宗人府中爲蜀王一家暗中傳遞消息的人,乃是一名負責看守院子的侍衛,與一個負責送食水的僕婦。宗人令上書請罪,請皇帝饒過他疏忽職守之罪,也將這兩名罪人的名字獻了上去。皇帝只是扣了他一年俸祿,沒有多加追究,算是安撫宗室了。至於那兩名罪人,自然不會輕饒。

在這一場風波中,唯一逃過大難的,就只有蜀王世子了。

秦含真忍不住問趙陌:“蜀王世子又怎麼樣了呢?他供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與弟弟,算是逃過了大難,那以後又會如何?”

第一百六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五百七十七章 說親第二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二百三十五章 行蹤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願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五十五章 接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腦洞第二百零四章 禁足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相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四百六十章 煩悶第一百零八章 捎帶第三百四十五章 過關第四百三十五章 訓父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一百二十章 來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禮成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六百六十九章 教誨第五百六十五章 囑咐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二百八十七章 躺槍第六百二十章 爭吵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破第九十八章 翻臉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六十一章 賠銀第三百零五章 軟語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憤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熱鬧第一百零八章 捎帶第一百四十八章 夜火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小宴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六十五章 旨意第三十三章 疑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頭第六百八十六章 商議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一百六十九章 賀壽第二百六十六章 豐兒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八十九章 問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宴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傳聞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十七章 伴讀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二百八十二章 誤導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問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遊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二十章 合力第六百零六章 議論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五百八十六章 落空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三波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三百六十八章 降爵第一百二十四章 八卦第二百八十六章 印石第十三章 偷聽第四十四章 丫環第一百二十一章 怪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亂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竹海第六百三十三章 歸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服第六百二十一章 引蛇第一百一十三章 吐血第三百四十章 成全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第五十八章 野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二百零八章 減震第二百三十一章 驚喜第四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六百零二章 回門第八十六章 緣由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臉第五百九十三章 互通
第一百六十二章 往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壞蛋第五百七十七章 說親第二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二百三十五章 行蹤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願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五十五章 接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腦洞第二百零四章 禁足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相第六百六十一章 臘月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四百六十章 煩悶第一百零八章 捎帶第三百四十五章 過關第四百三十五章 訓父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穫第一百二十章 來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禮成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四百四十六章 岔子第六百六十九章 教誨第五百六十五章 囑咐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二百八十七章 躺槍第六百二十章 爭吵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破第九十八章 翻臉第五百一十一章 輿論第一百零五章 重振第六十一章 賠銀第三百零五章 軟語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憤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熱鬧第一百零八章 捎帶第一百四十八章 夜火第一百一十四章 盤算第一百五十八章 小宴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六十五章 旨意第三十三章 疑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頭第六百八十六章 商議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一百六十九章 賀壽第二百六十六章 豐兒第一百五十章 會合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八十九章 問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宴席第一百九十八章 出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傳聞第六百七十九章 暴露第二十六章 商議第十七章 伴讀第一百六十一章 慰妻第二百八十二章 誤導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問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遊第四百五十六章 分別第二十章 合力第六百零六章 議論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五百八十六章 落空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五百六十章 親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三波第五百零四章 變遷第三百六十八章 降爵第一百二十四章 八卦第二百八十六章 印石第十三章 偷聽第四十四章 丫環第一百二十一章 怪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亂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竹海第六百三十三章 歸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收服第六百二十一章 引蛇第一百一十三章 吐血第三百四十章 成全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第五十八章 野心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二百零八章 減震第二百三十一章 驚喜第四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六百零二章 回門第八十六章 緣由第二百二十三章 打臉第五百九十三章 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