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

而且本來讓韋孝寬和尉遲迥打個兩敗俱傷也沒有什麼壞處。尤其是這樣可以極大地削弱藍田的北周守軍數量。

從現在的長安局勢來看,北方沒剩下多少兵馬的宇文盛父子或者樑睿應該是沒有膽量南下支援楊堅了,對於他們來說,支援楊堅顯然也不是什麼合適的決定。

一來楊堅如果能夠成功逃出長安北上的話,那他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功臣,楊堅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必須要倚重他們;二來遠在北方,李藎忱也好,宇文憲也罷,都不會在這個時候勞師遠征去找他們的麻煩,所以就算是楊堅沒有跑出來,他們只要能夠收束地方、維持秩序,到時候尋找合適的一邊投靠,那麼自然也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

當然如果他們的手再黑一點兒,抓住楊堅以作爲自己的投名狀也並非不可以,畢竟李衍就這麼對宇文贇做過。這幾個傢伙也都不是傻子,一旦察覺到情況不對,應該怎麼做自然也都心裡有數。

而就長安本身的局勢來看,楊堅可以調動的兵馬實際上就只剩下長安城兩側的韋孝寬和李衍所部了,無論是韋孝寬或者李衍告急,都只能把另外一邊的兵馬抽調過去。所以一旦坐視韋孝寬和尉遲迥打的火熱,那自然也就能夠等到李衍的兵馬被抽調到藍田。

換句話說就是讓西北和東南兩支漢軍面對平均分之後的李衍所部,這絕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因爲對於西北軍來說,一路糧草轉運路途遙遠,兵馬數量也不多,再加上背後還有吐谷渾的威脅,所以能夠減少正面的敵人壓力的確是不錯的。尤其是在之前的西北之戰中,西北軍已經把功勞和賞賜賺的盆滿瓢滿,讓中原的漢軍將領們看着都眼紅,所以大家也都還是拿捏得住方寸的。

現在是滅國之戰,就連陛下都御駕親征了,可不是和友軍搶奪功勞和冒險的時候。一旦成功還好說,一旦失敗之後,那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因此曹忠和韓擒虎等人反倒是指望着正面的北周軍隊越少越好,讓他們能夠輕鬆的解決敵人。

相對應,蕭世廉他們可不是這麼想的,包括淳于岑、魯廣達等人在內,大家都是着急來建功立業的,要是一個人都沒得打,那這還算什麼功什麼業?

所以他們反倒是指望着眼前的敵人能夠多一些,但是最好不要是樑士彥這種老狐狸,打不死、追不上,讓人難受。剛剛調防的隊伍顯然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或許是因爲大家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現在裴子烈和蕭世廉很有默契的都要保持戰線的穩定,不再進攻。

當然了,他們實際上也是在等待李藎忱。

李藎忱不到,他們也不敢貿然發動進攻。

“這半個月整頓兵馬、囤積糧食,只要李衍不主動進攻,那我們也不動,”裴子烈沉聲說道,同時又說出來了他們現在這樣做的另外一重目的,“夏收要緊。”

小麥就要熟了,對於北方,尤其是西北隴上這一帶,小麥就是最重要的農作物,只有保證了夏收,才能確保軍糧不斷,否則巴蜀就算是再是天府之國,也很難一直供應西北大軍的征戰。

這也是爲什麼李藎忱一直強調一定要在六月之前停住腳步。

“遵命!”曹忠和韓擒虎急忙應諾。

從春耕之後,大軍征戰輾轉就沒有休整的機會,藉助夏收也正好整頓隊伍,所以對於這樣的命令他們是樂意見到的。

————————————

“穩住戰線,確保夏收。”有些昏暗的船艙之中,李藎忱沉聲說道。

大漢並不是來和楊堅賭國運的,李藎忱也沒有必要那麼做,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纔是上策。尤其是現在楊堅和長安城不過是甕中之鱉,李藎忱也不着急。

尤其是現在大漢要爲之後和宇文憲之間的戰鬥做準備,這就表明大漢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征戰上,至少要先讓自己的糧倉充實起來,否則之後的大規模戰鬥根本無法支撐。

“遵命。”楊素等人都應道。

而李藎忱的目光掃過去:“這意味着軍隊要及時給予地方上幫助,至少是在地方缺少人手的時候要派出兵丁配合。”

“諾!”楊素急忙答應。

“工部新研製出來的農耕器械都已經準備妥當了麼?”

吳憑對此胸有成竹:“已經在三個月前下發,即使是最遙遠的西北等地,應該也已經運到了,都有隨行的學徒負責教授如何操作。另外爲明年春耕改進的元朔犁也已經隨同下發。”

李藎忱微微頷首,本來南北朝時期也是華夏曆史上農業發展和農業技術傳播的一個重要階段,隨着戰爭的延續,如何用更少的人和土地種植出來更多的糧食,本來就成爲很多政權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這種外力的壓迫下,農業生產技術快速發展,而南北方的人口流動也極大地方便了農業技術的流動。

也是在南北朝時期,誕生了《齊民要術》等重要的農耕書籍。

要知道在出行基本全都依靠11路公交車的古代,每一塊地域之間的百姓,尤其是農民,幾乎沒有什麼交流的可能性的,因爲他們這一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耕種自己的一塊土地,縣城對於他們來說都已經是很遙遠的地方了,即使是到了現代,在一些偏遠地區這也是很常見的景象。

因此一個地方出現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器械,除非是得到了朝廷的特別關照,否則是很難傳播到其餘地方去的。

李藎忱到現在還記得歷史課本上曾經強調人口流動帶來的技術流動,之前他對此還不是很在意,覺得編書者未免小題大做,但是真的來到了這個時代,他方纔意識到這意味着什麼。

因此李藎忱在讓工部緊抓軍工生產的同時,也不放過對於農業的生產和研發。只有讓百姓吃飽,天下才能穩定。

而且朝廷以身作則,從上而下的推廣農耕技術,表明了朝廷對農耕的重視,也能夠實打實的加快農耕的發展。

“現在已經入了六月,夏收之後,就是定關中之戰。”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序章 白袍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八百四十九章 懦夫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嚴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千二十九章 塹壕戰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麼安置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五百零二章 破膽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吐屯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二零九九章 禍起蕭牆,我自有理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二二零五章 吃東西是懲罰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七一九章 膠着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
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三十四章 荒村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序章 白袍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八百四十九章 懦夫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嚴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千二十九章 塹壕戰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一千四十六章 怎麼安置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五百零二章 破膽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吐屯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二零九九章 禍起蕭牆,我自有理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二二零五章 吃東西是懲罰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一七一九章 膠着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