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

所有的書籍都得依賴於手抄,也是之前文化傳播比較慢的原因之一,而有了印刷術,這些自然就不再是什麼大問題。

國家背後的錢給夠,什麼都好說。

也正是因爲印刷術已經逐漸成熟,李藎忱纔開始着手組建屬於大漢的官方報紙。在這之前,大漢內部傳遞消息都是依靠的邸報,邸報和報紙相同又不同,邸報主要記載的是政府部門發生得大事,主要也是在各個地方州府之間傳播,可以看作是報紙的開端,但是和麪向普羅大衆的報紙相比,受衆面自然小了很多。

隨着大漢工業和商貿的發展,各個地方的往來交流頻率增加,各地區自然也期望着能夠更多的獲取其餘地方的消息,從而讓他們對行商的目的地有所判斷,尤其是他們期望能夠得到官方的正確消息,這自然就讓報紙變得越來越有需求。

《大漢報》顧名思義,就是由朝廷出面組織的報紙,所選用的人員甚至就是禮部的官員,畢竟六部之中禮部最清閒,也最會玩弄筆桿子,這是人盡皆知的,而禮部負責每天採訪編輯朝廷之中的重要事情,然後將其整理成文章後發表在報紙上,通過排版印刷,刊行建康府。

現在《大漢報》剛剛成立,受衆範圍還不算大——有官府作爲支撐,受衆面積並不能稱之爲問題——主要還是因爲印刷術也剛剛起步,一時間難以滿足那麼大的需求罷了,否則估計短短六七天就能夠傳遍整個江南。

而好在《大漢報》成立之後,正好趕上朝廷的秋闈,這是舉國上下都關注的事情,如果說之前朝廷選賢舉能只是和世家有關,那麼現在就真的是國家中所有百姓都在乎的大事了,因爲說不定就有哪家的親戚子弟在考場上,而秋闈名單公佈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在《大漢報》上刊登,讓《大漢報》很快就傳遍整個建康府——就算是家中沒人上考場的,誰還不想湊個熱鬧?

《大漢報》自然是把握住這個機會,先是大篇幅報道了大漢的科舉制度,接着又趁着李藎忱下江南的時候報道了皇帝陛下視察江南的具體情況,尤其是請畫師專門化了李藎忱下田考察水稻的事情,現在整個建康府內外誰不知道陛下勸農桑之用心用力?

現在這殿試是大漢科舉考試的重中之重,《大漢報》自然是不可能缺席的,除了《大漢報》之外,新設立的《鐘山報》也派遣了記者前來,前者本身的定義就是全國性的報紙,是朝廷的喉舌,而後者則是建康府出資設立的,範圍自然更多的侷限在了建康府內,科舉這種大事,既然是發生在建康府內的,《鐘山報》當然也要分一杯羹。

光是《大漢報》這些時日來的銷量,就已經足夠令人眼紅的了。

不過也就是這些有着官方烙印的記者才能直接進入大殿之中,當然了他們只能在角落裡遠遠地看着。

考生落座,考題也隨之由禮部官員發下去。

顯然考題出乎大多數考生的預料。

李藎忱是看過考題的,第一道題是假設考生爲御史臺官員,巡查地方的時候遇到貪污的官員應該怎麼辦。

這道題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暗藏玄機,如果考生只是簡單的回答撤職、用刑等等,那就落入圈套了。這道題實際上考察的是考生對於大漢法律體系的瞭解程度,或者說法律意識的濃淡。

實際上御史臺遇到了貪污的官員,首先要做的更應該是覈查他的罪行,看看他到底貪污了多少,貪污的又是什麼,然後再依法量刑,同時進行審訊,看是否能夠牽連出來同夥,是否有向上司送禮的情況,而上司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御史臺應該考慮到的,而考生回答的時候自然應該有自己的邏輯思路。

而第二道題則是假設考生是一次軍事行動之中的後方運糧官員,前方糧食吃緊,一時間後方的糧食又轉運不上來,應該怎麼辦。

這道題同樣也不簡單,因爲考生需要回答應該如何協調地方州府和軍隊,兩邊都得安撫好,而問題又得解決,畢竟戰火如荼,可是不等人的,這個時候就要考生自己思考,自己手頭上能夠利用的有什麼,能夠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糧食,而後方的糧食送不上來又是爲什麼,應該通過哪些方法解決?

第三道題,也是壓軸的問題,自然就是李藎忱開出的問題,如何治理一個郡府。

這些問題雖然看上去有些籠統,但是卻是實際情況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而且在出題的時候,並沒有爲考生限制情境條件,也就是說考生並不能確定自己遇到的問題到底有什麼樣的前因後果,也不能確定自己手頭上到底有什麼東西。

以第二道題爲例,考生所在之地是否可以就地徵發糧食,這是不知道的,後方是因爲糧食不夠還是因爲道路崎嶇而或者人手不足才導致糧食運送不上來的,這也不知道。

換句話說,就是考生本身要有足夠的想象能力,能夠預想到自己可能會面臨什麼問題。畢竟在實際情況中,一個新任官員初來乍到,的確是對於一切都不瞭解,也不可能瞭解,所以方方面面的原因、問題和解決方法都需要考慮到。

能不能想到所有的問題並且給出解決方法,這也是這一次殿試想要考察的內容。

考生們在經過短暫的詫異之後便開始奮筆疾書。

殿試是從上午就開始的,中間會由朝廷御膳房統一安排就餐和半個時辰的原位休息時間,以保證考生的精力以及給考生喘口氣的機會,而考試一直持續到下午,在日落時結束。

在此期間,大殿之上所有的人,和考生同吃同喝同休息,沒有皇帝陛下的准許,任何人都不能走出大殿門檻一步。

即使是李藎忱,也就在龍椅上用餐。

不過現在李藎忱當然是坐不住了——他直接無視了自己的桌子上堆得滿滿的奏章,先走下來巡視一圈。

說實話,第一個問題倒並不是非常複雜,應該算三個問題之中唯一一個有相對明確範圍的題目。

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七三八章 潁川世家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六百零七章 兩條計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五章 山路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六五零章 窩囊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
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七三八章 潁川世家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六百零七章 兩條計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九八五章 禁衛軍的實力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五章 山路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樂昌的請求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六五零章 窩囊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