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

李詢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自己雖然是帥才,卻也沒感覺出來剛纔裴子烈實際上是在試探自己。

而裴子烈也是鬆了一口氣。

他原來和李詢的接觸實際上並不是非常多,而且李詢之前在大漢軍中也一直很低調。進攻安南的時候,風頭基本上都讓跨海遠征、直接擊破林邑的海軍給搶走了,人們幾乎都已經忘了,在陸路上率軍向前推進、穩紮穩打並且最終拿下林邑所有土地的,實際上是李詢。

之後漢軍北伐,鎮林軍旋即北上作戰,李詢又在楊素的指揮下,雖然名義上李詢纔是大軍的主帥,楊素實際上只是配合他接收地方的文官罷了,但是因爲大家都知道楊素此次擔任河東巡撫,有着濃濃的鍍金味道在,因此自然而然的也就把河東之戰順利結束的功勞落在了楊素的身上,而忽略了身爲主帥的李詢。

即使是裴子烈,近些年和李詢的接觸也不是非常多,當然不知道這位在北周時期就已經闖下名號的將領到底是不是真的靠譜。

北周將領之中,也有很多投靠大漢的,不過這些人裡自然也是良莠不齊,有的能夠站在這個位置上,是因爲真的有本事,比如韓擒虎之類的,之後的奮武軍孤軍奮戰,更是證明了韓擒虎的確有足夠的能力,當得起這個重任。

可是有的人站在這個位置上,實際上只是因爲父祖的功勞罷了。北周以武開國,統治北周的核心就是關隴世家集團。所以即使是你本人沒有多大的能力,但是身爲關隴集團的一份子,在軍隊之中自然就有你的一席之地,尤其是不少隴西李氏、遼東李氏還有其餘豪門的子弟,因爲其父輩在軍中早就打下了名號,所以自己按部就班的快速升遷幾乎沒有任何阻力。

這些人放在和平年代或許還能夠被依仗於鎮守一方,但是放在現在戰亂之中自然就沒有什麼用了。對於這些將領,大漢一向是經過考覈之後再做決定。

有挽救或者說培養餘地的,則進入軍事學院深造之後再做安排,只要表現的出色,還是可以重返前線、建功立業的,畢竟每個人都可以有努力上進、改過自新的機會。

而本來就是軍中蛀蟲的,朝廷看在你家中還有子弟在軍中拼殺的面子上,倒也不至於直接把你處理掉,但是擔任閒職或者直接回家賦閒,也是必然的。

李詢出身隴西李氏,又是隴西李氏的老家主李穆經常掛在嘴邊的族中子弟,在受人羨慕的同時,自然也受到很多爭議。

尤其是此次楊素保舉李詢率領鞏漢軍、鎮林軍以及經過整編的部分河東鄉兵支援西北,等於一下子把李詢從原來的一軍主將挪到了一方主帥的位置上,再加上楊素和李詢之間本來就親密的關係,這未免讓很多人覺得楊素這個新上任的太尉有點太“內舉不避親”了。

這種論調多多少少傳到裴子烈的耳邊,裴子烈也得考察一下李詢。

此時西北之戰局勢錯綜複雜,一步錯則步步錯,假如李詢承擔不了這樣的重任,那裴子烈就算是不給楊素面子也要把人換掉。

現在至少通過和李詢的交流,裴子烈可以確定李詢能夠坐在今天這個位置上絕對不是因爲出身好或者運氣好。

不過話說回來,到底是陛下當初曾經親自在戰俘營裡請出來的人,也不可能真的一點兒本事都沒有。

裴子烈的目光轉移到沙盤上,無奈的說道:“這一次又是大河。”

李詢也笑了笑:“至少在之前的渡河之戰中,我軍從無敗績。”

“這一次,就讓本帥來渡河!”裴子烈提起精神。

大河,曾經是北周抵抗大漢最重要的一道防線,不過最終在漢軍佔據絕對優勢的水師威脅下,這道天塹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漢軍憑藉戰船在大河上依舊可以如履平地。

之前的渡河之戰,裴子烈並沒有參與過,或者換句話說他本人實際上還沒有真的渡過大河,哪怕一次。

現在漢軍將領們基本都有渡河征戰的功勞在,要說裴子烈對於渡河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就要看慕容世伏給不給這個機會了。

——————————-

吐谷渾軍隊來得很快,昨日斥候還報其主力至少距離大河岸邊還有兩日左右的路程,今日就已經抵達河邊。

而負責在前方開路的騎兵更是早早地就已經在河岸上游蕩,不給漢軍斥候任何近距離觀察的機會。

要看,就只能乖乖的待在對岸看。

大河橫亙在從武威到安定的道路中間,在此處是從西南向東北走向流淌的,也就是地圖上黃河“幾字形”的左下角。

此處的大河水流頗爲湍急,不過沿着河水向上遊走或者向下遊還是有很多上佳渡口的,比如在金城郡的西側就有很大的一片灘塗,也就是後世蘭州所在的位置。

不過再前往金城郡,就未免繞遠了,慕容世伏顯然還是本着儘快渡過大河的戰略目標,其前鋒直接佔據已經被漢軍主動放棄的北岸幾處小渡口,並且網羅船隻。

可惜事與願違,漢軍也不是傻乎乎的等你們來進攻,早在慕容世伏率兵越過武威的時候,漢軍斥候就已經把渡船都集中銷燬,剩下的爲數不多的船隻也集中到了金城郡,在守軍的保護下,想要可沒有那麼容易。

不過吐谷渾應該早就已經料到會是這樣的情況,很快他們就開始在對岸蒐集樹木、打造船隻。不得不說這些人的動作還是很快的,而且他們顯然都提前帶好了工具,漢軍佈置在南岸的崗哨每日報告的對方船隻增長的數量都是以十數計的。

只是這幾天打造的船隻,就已經足夠吐谷渾主力在一天之內完成渡河並且建立營寨。

大漢金城校尉、騎都尉薛汪勒馬佇立在東岸的山坡上,看着渡口處的吐谷渾兵馬已經開始忙碌,不由得緊皺眉頭。

馬蹄聲響起,一名年輕人一直衝到薛汪身邊才勒住戰馬,着急的說道:“阿爹,北側兩處渡口也有蠻子在準備渡河,人數應該在兩三千上下。”

薛汪沉聲說道:“你看前面這得有多少人?”

年輕人頓時瞪大眼睛:“這······”

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二千章 這有些反常啊?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一四四六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
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一五九三章 送別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一四九零章 天圓地方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一一六零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年前的寧靜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內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二千章 這有些反常啊?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一四四六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五百章 天降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一二零九章 上元節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九百二十章 山呼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