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一章 以後有他們好看

張須陀緩緩說道:“這些年羌人的生活應該也不盡如意。之前突厥還在的時候,吐谷渾忙着和突厥爭鬥,對於羌人也都是採取的安撫和拉攏的態度。突厥敗亡之後,吐谷渾對羌人也多有剝削打壓,因此羌人對吐谷渾不見得就會忠誠。”

李藎忱頷首。

聽到現在,他也有些無奈。

之所以吐谷渾在西北挑起戰局會比歷史上早了那麼長時間,實際上最大的變數還在突厥。

歷史上的突厥,堪稱猥瑣發育的典型,和剛剛崛起的時候就咋咋呼呼並且不斷給鮮卑人找麻煩的柔然不同,突厥一直乖乖的蹲在草原上積攢實力。

原本北魏爲了防範柔然而設立的沿邊各處重鎮,早就因爲北周和北齊的分裂而已經名存實亡,兩個王朝的北方邊界甚至說一聲形同虛設都沒有問題。即使是這樣,突厥人也並沒有趁虛而入,如此自然也讓宇文家和高家能夠集中注意力相互爭鬥。

等到宇文邕滅掉北齊、察覺到突厥人已經愈發強大的時候,自然就動了征討之心。可惜老天爺終究不給這個年輕霸主機會,宇文邕病逝於北伐突厥的路上,而之後真正掌握北周的楊堅,在平定尉遲迥叛亂之後,也察覺到擁有了司馬消難叛軍歸附的南陳,總算是從之前的吳明徹北伐之敗中回過勁來,隨時有可能興兵北上,因此楊堅也只能先把突厥丟在腦後,專心對付南陳。

等到隋朝一統南北,幡然回首,卻發現突厥也已經今非昔比,只能通過和親拉攏,避免正面衝突。之後隋煬帝更是把精力放在平定高句麗和營造運河之類的上面,放任突厥日益強大,甚至成爲隋唐之交天下亂局之中直接影響北方的一股力量。

只可惜這個時代的局勢已經完全變化,宇文邕死後,楊堅未能獨攬大權,反而最後導致了宇文憲出走、北周分裂的局面。對峙之中的宇文憲和楊堅在多次拉鋸之後意識到雙方在短期內都難以奈何對面,於是自然而然的把注意力轉移到北方的突厥身上。

我們哥兩個打得不可開交,要是你這小子趁着混亂偷家怎麼辦?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各自負責一塊,達成默契,先把你這小子收拾了。

於是倒黴的突厥人見識到了什麼叫做“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最終突厥猝不及防下被打的四分五裂,因爲時日天寒地凍,向漠北風雪交加、道路難行,主力轉而向西逃竄,意圖壓迫西北和河西,結果又被漢軍頂住壓力,和吐谷渾聯手擊破。

至此,突厥星散,而楊堅和宇文憲獲得了安定的北方邊界,大漢則獲得了對西北的控制和影響,吐谷渾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河西。

而這一切的變化,歸根結底在於北周內部的變化,而北周內部的變化,自然是因李藎忱和楊素一手挑動“大象之亂”而起。

所以今日吐谷渾坐有河西而帶動羌人各部進攻西北,實際上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當今陛下。

不過對於李藎忱來說,至少當初這麼消滅了突厥,總比之後來一個渭橋之盟好吧,吐谷渾人就算是佔據了河西,也不可能有和突厥人那樣的戰鬥力,不然歷史上也不可能被唐軍吊着打。

“羌人這邊具體情況雖然不知道,但是假如真是如此的話,不妨可以派人聯絡,戰局一旦扭轉,羌人若能反戈一擊,當會直接讓吐谷渾人再無招架之力。”蕭世廉也忍不住說道。

“羌人倒是還有希望,不過諸如高昌等國的兵馬,恐怕還是會乖乖聽從於吐谷渾的調遣。”張須陀補充。

說到這個,李藎忱也不由得感慨時局變化之大,已經面目全非。

高昌作爲西域強國,按理說和吐谷渾之間是不可能合作的,甚至雙方能夠相互剋制、不大打出手,就算不錯的了。

歷史上的吐谷渾勢力範圍向西曾經一度抵達且末、和田等地,成爲西域南側的霸主,但是到底和盤踞在西域北側的高昌等國隔着一座天山,並且吐谷渾也沒有在這些地方多做經營,畢竟北方壓着一個突厥,東邊又一個大唐,向南甚至還有一羣吐蕃人只是表面上表示臣服罷了,哪裡還有閒情逸致經營西域?

可是這個時代的吐谷渾,鹹魚翻身了,擊敗突厥之後,其在河西不再只有沙州一處落腳點,而是順勢拿下了東西兩側的酒泉、張掖等地,領土一直壓到武威城下,向北也深入戈壁大漠,號令草原零散部落,聲勢不可謂不浩大。

如此一來,吐谷渾和高昌等西域國家之間也不再是和之前那樣隔着一片山和大漠,只是名義上接壤罷了,實際上交界的地方根本就沒有任何人煙。現在吐谷渾完全可以從河西向西威脅高昌,對高昌形成包夾之勢。

歷史上的高昌因爲唐軍進攻需要越過當時幾乎一片荒蕪的河西,所以有恃無恐,而現在的河西因爲貿易的發展以及突厥並未造成太大的破壞而頗有生機,因此吐谷渾想要進攻高昌,絕非難事。

高昌等西域國家乖乖向吐谷渾俯首稱臣並且聽從吐谷渾的調遣,派遣兵馬前來武威助陣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他們來說,大漢那是遠在天邊,吐谷渾卻是近在眼前,不聽吐谷渾的怎麼行。

所以這些僕從軍自然是不可能影響甚至改變的,而且他們前來的目的本來就是向吐谷渾表示臣服和支持,因此征戰的時候甚至有可能比吐谷渾自己的兵馬還賣力,很有可能是個威脅。

蕭世廉忍不住慨然說道:“西域自古以來就是我大漢領土,多少先輩浴血開邊才換來西域都護之地。而現在這些跳樑小醜竟然也都敢擁兵一方、自立爲王,笑話!待到打通河西之後,某當親率兵馬,爲陛下重開西域,以後有他們的好看!”

李藎忱不由得笑了笑。

重開西域是肯定的,朝野民間對此都沒有異議,大家都指望着絲綢之路能夠賺錢呢。西域諸國也是因爲清楚吐谷渾倒下了,大漢肯定要磨刀霍霍對付他們,因此現在也要緊緊抱住吐谷渾的大腿。

第六章 陷阱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二零九五章 亂起雁門內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九章 秘密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一千九十三章 轉角遇見突厥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十五章 凌遲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章 千年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九章 秘密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八七三章 給辛永達唱一出好戲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麼意思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二零三三章 幽州捷報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二三一五章 但願有生之年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錢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
第六章 陷阱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一九六四章 戰爭,近在咫尺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七百一十六章 接見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二零九五章 亂起雁門內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九章 秘密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一千九十三章 轉角遇見突厥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十五章 凌遲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章 千年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九章 秘密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八七三章 給辛永達唱一出好戲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麼意思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五百三十一章 憑險而守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二零三三章 幽州捷報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二三一五章 但願有生之年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錢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