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

歐陽莫快步穿行在熱鬧的工地之中,周圍不斷傳來整齊的號子聲,一名名歐陽莫帶出來的弟子現在已經逐步成長爲各個部分的負責人,他們臉上的青澀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穩重。

“師傅!”一名工匠看到歐陽莫走過來,急忙拱手行禮。

歐陽莫笑着和他打招呼,低聲吩咐兩句,轉而向着工地的入口處走去。不少丁壯赤着上身、揮汗如雨,塵土飛揚、叮叮咚咚之中,一個龐大的工坊即將展露出來自己的身姿。

整個工地上各處都洋溢着活力,而歐陽莫真的不知道這種大家埋頭苦幹的景象他到底期待了多久,但是他清楚,這已經變成現實,並且呈現在了自己的眼前。此時自己就身處在這勞動的人潮之中,就身處這夢想中的工坊之中。

歐陽莫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擁有自己統率下的工坊,能夠在這裡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變成現實。建康府的天空太小了,限制了他的想象,而現在李藎忱將整個巴蜀的天空都向他展開,一時間歐陽莫甚至有些無所適從。

不過他知道,這是李藎忱對他的信任和器重,而他需要努力去做的,就是在未來的幾年之中建設起來一個足夠支撐整個巴蜀農業生產以及支持數萬甚至數十萬大軍征戰的工坊,更或者說是一大片的工坊羣,歐陽莫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和那些更注重於耕地的普通人不一樣,但是他清楚,李藎忱理解他並且支持他。

毅然決然的前來巴蜀追隨這個年輕卻又有着大膽想法的上司,或許是歐陽莫這輩子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而現在歐陽莫需要做的就是走出工坊去迎接自己的上司、這一片工地的真正的主人。

李藎忱在工坊前勒住戰馬,靜靜看着煙塵滾滾之中來往忙碌的身影。他知道這個時代的工業基礎有多麼的薄弱,更知道如果能夠擁有科技和工業——如果這個時代的工坊勉強可以稱之爲工業的話——的優勢,那麼在未來的征戰中自然而然就佔據了上風。

巴蜀終究沒有辦法和中原或者江南相比,這裡天生就不是耕種的地方,“天府之國”的稱呼不過僅僅是侷限在蜀郡這一個地方罷了,除了蜀郡,其他地方都是一些山間坡地,想要在耕種上和北周或者南陳相比,不亞於異想天開。

李藎忱雖然膽子很大,但是也是知道自己長短的人,他當然不可能去將精力白白浪費在耕種上。

耕戰是國家之根本,作戰的時候確實是在比拼誰的兵力多、誰的糧草多,但是李藎忱更清楚,當器械和技術更爲發達的時候,確實可以彌補人數和糧食上的不足,這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和北周或者南陳分庭抗禮的唯一的選擇。

畢竟南陳和北周立國已經這麼多年,要說沒有一點兒積攢,李藎忱當然不信,但是李藎忱又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彌補這差距。

看着快步迎出來的歐陽莫,李藎忱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想到第一次見到歐陽莫的時候,這個將作監出身的大匠對於未來很是擔憂,對於自己的選擇更是猶豫和疑惑。

可是現在歐陽莫的臉上帶着難以掩飾的笑容,原本習慣披散下來的頭髮整齊的收攏,整個人腰桿挺得筆直,彷彿年輕了很多,從上到下充滿了鬥志,整個人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李藎忱隨手將馬繮遞給身後的李平:“歐陽先生,現在工程的建設進行的怎麼樣了?”

歐陽莫微笑着說道:“啓稟將軍,在十天之內,第一座工坊就可以建造起來了,而在兩個月之內,我敢保證十座工坊可以拔地而起,再加上南部郡那邊的工坊,供給大軍戍守和征戰已經差不多了,只是屬下有一個疑惑,這工坊建造起來不假,可是人手······”

說着說着,歐陽莫的臉色已經變得嚴肅,這纔是他一直最擔心的問題,實際上之前在南部郡的時候,歐陽莫就已經發現過這個問題,只不過當時南部郡的工坊規模很小,隨着李藎忱送來不少戰俘可以作爲幾乎免費的勞動力,工坊才能正常的運轉下去。

可是現在李藎忱建造起來的這一大片工坊,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不是當時南部郡的那一點兒工坊能夠相比的,所以歐陽墨肯定會擔心勞動力的問題。

如果到時候沒有辦法保證這麼多工坊都正常運營的話,那此時修建起來豈不是很浪費。

李藎忱沉聲說道:“工坊的修建還要繼續,資金這邊你不用擔心,至於人手,現在還在春耕的搶救之中,多少有些捉襟見肘,這個也不用擔心,可以先放緩修建的速度,而春耕結束之後,到夏收還有一段時間,某會安排地方官員配合招募小工,而等過了夏收,整個冬季都可以招募人手,這個儘可以放心。”

歐陽莫微微頷首,這確實也是現在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反正在秋收之後,大多數的百姓也都無事可做,如果能夠給予他們一定的報酬,他們肯定願意過來做工。

李藎忱緊接着吩咐一句:“農耕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這些工坊的建設同樣不容忽視,某將這工坊交給你,不要讓某失望,也無須在任何需要的方面上向別人讓步,如果和地方上有什麼矛盾,可以直接告訴某,這裡距離蜀郡可不算遠呢。”

歐陽莫急忙點頭,旋即苦笑着說道:“將軍說到這個,屬下實際上正好有一件事不知道講不當講。”

“說!”李藎忱瞥了他一眼。

而歐陽莫沉聲說道:“這些工坊建造在山邊,雖然大多數的地方、包括住宿的樓舍都在山上,但是終究佔據了不少土地,因此屬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聽到傳聞······”

李藎忱怔了一下,旋即明白歐陽莫的意思,在古人的心中,“士農工商”依次排列,工匠的身份地位在“農”之下,也就比社會底層的商人好一些。

華夏民族一向安土重遷,而耕戰又是國家的根基,所以看重農業而不看重需要四處走動的工匠和商人也在情理之中,對此李藎忱並沒有什麼好批判的,畢竟這本來就是一個大陸文明應該呈現出來的狀態,尤其是很多情況下還會出現災荒,更是讓糧食的存在顯得非常重要,使得華夏民族對於農業的倚重一直持續數千年。

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三百五十章 碼頭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話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
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三百五十章 碼頭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千五十九章 開皇?大業?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三百一十八章 沒有真的桃源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三六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一八三五章 後勤保障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一六二九章 杜淹的三條建議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八六二章 如果只是醉酒的話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三七二章 朕給過機會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二三三四章 萬歲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