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以身入局

第76章 以身入局

此前,由於李基所展現的氣度非凡,讓在場衆人大多都忽略了李基的年齡。

wWW▲ ttκǎ n▲ C O

如今細細看之,方纔發現李基那俊朗儒雅的相貌似也有着幾分稚嫩,確實是一弱冠少年。

若是以李基的年齡計算,總不是真的僅僅修習典籍兩年半,恐怕也是相去不遠。

而感受着宴席之上衆人的眼光變化,李基的腳趾幾乎有着當場摳出一棟別墅的衝動。

‘簡直就是大型社死現場……’

‘賈文和!賈文和!基先將此仇記下了。’

李基暗暗地發誓着,表面卻依然維持着波瀾不驚的沉穩姿態,似乎適才那狂妄得似乎在挑釁衆人的言語並非是由李基本人所說似的。

這讓李基的腦海裡,不禁再度浮現昨日商議的場景。

李基的原計劃,不過是意欲藉由盧植之口宣揚李基的名氣。

就如同曹操被許劭評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名氣爲之大漲。

而盧植儘管並非是許劭這種擅於點評他人的名士,但盧植本便是大儒,又兼有着平定黃巾之功,可堪爲如今名氣最盛者。

只需得到盧植於大庭廣衆之下肯定,李基之名氣必然暴漲,足以輕易淡化曹操與劉備之間的小矛盾,且會顯得曹操與劉備均有識人之名。

然而,在聽完李基的計劃後,賈詡卻針對着李基的計劃進行了補充。

“子坤之計頗好,化解形勢於無形,但子坤既然已決定宣揚名聲,何不更爲高調?”

“玄德公與一衆世家子弟相比,根基何其薄弱也?既然子坤已決定一展才華,何妨不借機成爲橫壓當世第一人,吸引世間士子接觸或投靠玄德公。”

“有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若是李基明日於宴席之上,以自身之能蓋壓盧公、皇甫公、朱公等衆多平定黃巾名將,那將盡收平定黃巾之聲望,頃刻間名揚天下。”

“如此世間崇拜於子坤者,將不知幾何!如此世間不服於子坤者,亦將不知幾何!”

“可知‘月旦評’吸引了多少士子名人?屆時有着偌大名聲的子坤稍稍用計,便是往江東吳郡,必然亦使天下士子如雲聚而集,其中妙處可謂是難以估量。”

“而此計劃意在使子坤之名聲如瘟疫般卷席不絕,不如便以‘大漢基瘟’命名之,如何?”

狂妄,離譜……

這是李基聽完之後,腦海之中所浮現的下意識反應。

尤其是什麼“大漢基瘟”的,李基整個人都快要麻了。

即使後續賈詡再度舉例分析了此計的種種好處與細節,李基依然是發自內心的抗拒。

雖說如今在184年的現在,諸葛亮不過3歲,周瑜僅僅9歲,郭嘉也才14歲,諸多青史留名的多智近妖者都還沒有長成。

但,向來行事沉穩謹慎的李基,也從來沒有萌生過如此狂妄的想法,更別說那什麼“大漢基瘟”的,幾乎是瞬間就對李基純良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而看着李基那似乎發自心底抗拒的模樣,劉備也開口準備反對之時。

李基無意間觀察到腦海之中的“計謀模擬器”居然產生了反應,顯現出了一條信息。

【同陣營謀士賈詡提出計謀——“大漢基瘟”,是否進行模擬推演?】

這是?

李基同樣也是第一次發現這種變化。

此前劉備、關羽、張飛也不是沒有在設謀定計之時提出意見,但卻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變化。

‘難道是此前劉關張所提建議,過於簡陋或不足,以至於根本沒有形成一個基本的計謀,所以計謀模擬器纔沒有顯示過嗎?’

一念至此的李基,心中不免有些欣喜。

此前李基就意識到了一個人的思維終究是受限的,且不說李基的風格本就過於依賴於情報,更重要的是人是無法想出超出認知或思維盲區的計謀。

就如同賈詡所設之謀,所定之計,諸葛亮即使能夠看破,但卻是不可能在自己的思維之中主動產生相似的狠毒計謀。

而如今,李基可以主動對自己思維之外的謀士所設計謀進行推演,這無疑是對李基的能力進行的一大補充。

只要同陣營謀士越強,無異於等同李基的能力越強;且同陣營的名將猛士越多,設謀定計之時可用的棋子就越強力。

當即,李基毫不猶豫地選擇對賈詡所設之謀進行模擬推演。

【“大漢基瘟”,這是一看似離譜,實則卻是暗合某種人性的計謀。

本質乃是成名之策,再以此名氣吸引天下士人聚於劉備治下,藉以儘可能吸取一部分士人效忠於劉備。】

【正在衡量此刻鉅鹿城內已知名將文士信息……

正在依據李基的能力進行計算…… 正在計算可能出現的種種干擾或不利因素……

判定通過爲可行計謀……

當前成功率爲:72.9%。】

【計謀評價:此計極毒,乃借衆將平定黃巾之勢成就己勢,且賈詡此計目的大概率亦是爲了推舉你爲當世謀士之首,以便於隱藏自己在劉備麾下的存在感。

此計,你無疑於爲“時間刺客”,即便有着72.9%成功率使名氣響徹大漢,但你心知肚明不過是在趁着諸葛亮、周瑜、郭嘉等最強一批謀士未長成之際,佔了個便宜罷了。

且,此計一旦功成,爲伱與所效忠勢力帶來的好處無可估量之餘,亦將讓你淪爲大量謀士的衆矢之的,無數天才謀士都將以擊敗你爲榮。】

李基的思維再度從昨日的場景之中回過神來,暗自地念了一下那個成功率。

“72.9%”

這無疑即是李基推演自身之計與他人之計的差異所在。

推演自身計謀,由於所設之計本就基於李基所知的種種情報之上,這也就讓李基可以直觀判斷出可行或不可行。

推演他人計謀,則只能基於李基的能力與思維進行最理性的判斷,判斷出一個大體的計謀成功率。

這個成功率在李基看來不算高,但考慮到此計一旦功成,那麼將直接補全劉備短時間崛起的人才缺乏的一大短板,吸納天下英才而用之。

念及平日裡劉備的愛護,念及劉備於薄落津之中不惜奮身一搏,李基何以惜身?

‘主公,那便讓我這謀士親自以身入局,爲你吸納天下文士聚於治下,以補全當前麾下人才匱乏的短板……’

李基深吸了一口氣,那看似淡然的目光之中漸漸多出了一絲堅定之色。

‘既然那樣,那就來吧!讓我試試去奪取那個當世第一的謀士名號,今後縱是有着大量多智近妖的謀士以敗吾爲榮,又豈是吾於當前頓足不前的理由所在?’

而此刻,宴席之上的衆人漸漸也從李基那自信傲慢的話語之中反應過來,不少人看着李基的目光流露着不喜之色。

或許,李基所表現出來的才能極強不假,但如此恃才傲物,聲稱:“人與人之間的才能差距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無疑是狠狠地刺激了相當一部分人。

尤其是文士之間大多有相輕的習慣,這更是讓李基一時成了衆矢之的。

一位中年文士,當即霍然起身,衝着李基怒斥出聲道。

“當真可笑,區區一黃口小兒不知天高地厚,豈知世間奇才智者不知幾何?安敢如此傲物,言及修習典籍兩年半即掌握他人所未掌握之能。”

李基的目光一轉,腦海之中浮現了這位中年文士的信息。

潁川人士,蔡節,於上一次的宴席之中,李基曾與其交談過數言,言語甚傲,自恃身份,爲皇甫嵩麾下一參軍。

而面對着蔡節的指摘,李基則是神色未變,拱手道。

“基不知世間奇才幾何,正出山以來不過數月之間,正想請教,不知蔡節先生可有除謙遜一事之外相教之?”

霎時間,此言無疑是堵得蔡節滿臉通紅,張口欲言,又完全說不出話來。

在適才盧植與劉備的陳述之中,可知李基設謀用計之天馬行空又環環相扣,赫然不是蔡節所能相提並論。

“既無一物相教之,何不坐下?”

李基再度道了一句,語氣之中聽不出任何嘲諷,彷彿僅僅只是爲了陳述事實。

蔡節一時羞憤之極,當即憤而坐下,卻又完全不敢看旁人目光。

也就在蔡節坐下之後,又一文士站起,衝着李基微微拱手,道。

“李子坤,以吾觀之,汝或有幾分智謀,但似乎口舌之利更勝於設謀定計也,莫非是欲藉此邀名乎?”

李基無視着一部分文士配合着發出的鬨笑聲,目光緩緩地朝着那文士看了過去。

宛城人士,喬獻,李基於上一次宴席之中也有過短暫交談,其貌雖不揚,但口舌頗利。

“無爲邀名,實乃自出山以來未逢敵手,心中寂寥難耐,自覺長進有限,縱轉戰千里又敗黃巾張角,亦不過是牛刀小試,故以有意藉機求教於諸君也。”

李基再度發出一記直球,無視着喬獻在話語之中所設下的種種陷阱。

絕殺!

喬獻先是蒙了一下,完全沒想到李基既沒有掩飾目的,坦言直說就是想要藉機求教,甚至明擺出轉戰千里敗張角的戰績。

這無疑是直擊了喬獻這種名辨之士,但對於其餘方面稱得上薄弱的要害之處。

(本章完)

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425章 潁川陳氏的下注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294章 單騎衝陣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583章 遷治第433章 八百個心眼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427章 席中策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703章 來不及的棉花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89章 斬草除根?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815章 一統天下的倒計時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583章 遷治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393章 莫須有?!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658章 當世之雄第295章 子龍!子龍!!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30章 三條路線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988章 平胡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361章 好自爲之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954章 八百,太少了第443章 可以改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303章 昭亭侯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693章 曹賊!曹賊!
第697章 城中可有舞女否?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651章 劉備的決斷第970章 何以解憂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267章 大義與利益之間的抉擇第425章 潁川陳氏的下注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418章 所謂“遵循祖制”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294章 單騎衝陣第813章 開啓民智的利器第583章 遷治第433章 八百個心眼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427章 席中策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537章 大丈夫何患無妻無兒第486章 漢爺爺來找孫子問罪了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335章 酸棗大舞臺第703章 來不及的棉花第987章 潼關易主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854章 知子莫若父第525章 二十五萬大軍南下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725章 荀彧的抉擇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932章 狹路相逢第885章 親臨戰線指揮第89章 斬草除根?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833章 此事易耳第569章 敗局早定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643章 將計就計第574章 程昱:我有一計第815章 一統天下的倒計時第903章 你知,我知,曹操也知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406章 惑敵之計第110章 這個詔書,必須接第583章 遷治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659章 白毦兵初陣第3章 李基,字子坤第857章 興漢北伐討賊檄文第414章 不愧是國士高徒第781章 貧道還怕國士侯不成?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393章 莫須有?!第362章 我兒奉先莫要再喝了第268章 淪陷過半的幽州第658章 當世之雄第295章 子龍!子龍!!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246章 亞父之約第78章 無一人可堪敵手第879章 關某可就不客氣了第30章 三條路線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462章 指鹿爲馬?第988章 平胡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361章 好自爲之134.第134章 四渡紅水第407章 唯一的機會第598章 界橋之戰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381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839章 間與反間第472章 那林邑國欺人太甚啊!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954章 八百,太少了第443章 可以改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641章 偷營的可能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484章 一口吞下(第三更)第379章 陳宮的陽謀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761章 蜜水何在?第432章 美周郎之計第654章 喝退雄兵六萬第744章 把主官高高掛起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571章 劉璋與張鬆第303章 昭亭侯第950章 身在趙營心在漢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693章 曹賊!曹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