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沛國相城

對於天下大勢洞若觀火的李基而言,這兗州何嘗又不是李基留給呂布的一片地方。

虎牢關,這天下雄關讓李基都爲之震撼。

當年的討董聯盟進攻虎牢關,若不是用計促使了呂布的反骨背刺董卓,怕是討董聯盟當真被董卓一直擋在虎牢關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呂布困於司隸之地的話,也就會導致李基今後將要設法攻破虎牢關。

天下第一武將鎮守天下第一虎牢關,這想要攻破的難度之高讓李基都忍不住嘆息。

因而,爲了讓呂布不成爲佔領豫州過程中的變數也好,亦或者是讓呂布不自困於司隸之地主動出關也罷。

在這個時候,呂布去佔領兗州反倒是李基所樂見其成的。

即便呂布所率領的幷州狼騎野戰能力也是天下有數,但終究比固守虎牢關要來得容易解決。

因而,李基就着關羽所送過來的情報附上了自己的意見轉呈劉備。

讓關羽繼續固守疆域,儘可能地讓荊州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荊州已經被戰火聯綿籠罩了兩年左右,荊州軍幾乎都從頭到尾地換了一遍。

不管是從荊州的錢糧損耗考慮,還是穩固民心考慮,荊州都急需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了。

佔據了南陽郡的宛城,也讓荊州有了隨時抵禦北面威脅的屏障,無須擔心呂布的幷州狼騎旦夕之間就直抵襄樊之地,這對於荊州局勢的穩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過,考慮到越快瓦解袁術的反抗能力,對於大局就越加的有利。

李基意在讓處於荊州的文聘領兵兩萬作爲偏師,從南陽郡方向同樣斜插進豫州之內夾擊袁術。

如此一來,那便是同時從東西南三面夾擊豫州,呈現浩蕩的包圍之勢。

而劉備在瀏覽過李基所附的意見後,一字未改,加蓋大印就快馬加急給送往荊州。

豫州之內的袁術無疑正在垂死掙扎,不顧民間百姓死活地瘋狂強徵青壯以及糧草。

整個豫州境內,幾乎是陷入到了某個意義的“狂歡”。

藉着袁術的名號,趁機發財致富的貪官污吏比比皆是。

陷入最後瘋狂之中的袁術根本就不在乎百姓如何,甚至對趁機劫掠的貪官污吏也是抱着默許的態度,以此來籠絡住那些官吏在這個時刻支持自己。

且爲了最大限度地阻攔李基,袁術以着一個個心腹組建督戰隊驅使着那些強徵的青壯死守着一個個城池。

即便在李基所率領的大軍面前,這些小城池攻陷不難,但卻是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

而李基的腳步被拖得越久,袁術無疑就能在豫州腹地中強徵更多的青壯。

即便袁術的這種做法不亞於竭澤而漁,早晚必然會被反噬,且大大消耗豫州本身的潛力,但眼下無疑是一定拖住地李基的步伐。

若是李基要一座座地攻城拔寨打到袁術所在的汝陽,怕是冬季已至。

且如此一來即便是拿下了豫州,也是個殘血版的豫州。

隨着拿下了沛國相城,李基踏着簡單打掃過卻依然處處可見血跡的城門進入其中,一邊發榜安民,一邊則是召集着麾下一衆文武到縣衙之內的議事。

不過這小小的一座相城縣衙,規模卻是不亞於府衙的大小,甚至處處還能見到些不久之前的修繕痕跡。

這讓李基也沒了跟正跪倒一片在面前求饒的相城一衆官吏交談的心思,揮了揮手,道。

“拖下去,依據慣例而爲。”

“是,都督。”

當即,一個個虎背熊腰的虎衛便如同拎肥雞一樣,將那一個個官吏給拉了下去。

至於什麼是慣例,那便是將這些官吏一個個綁起來遊街示衆,讓百姓們指認其罪行。

有罪者殺,無罪者留。

再兼之揚州軍內部嚴明的軍紀可保證對百姓們的秋毫無犯,這一通手段下來,無疑足以迅速地安定一地民心,恢復正常秩序。

很快,一個個武將參謀也趕到了縣衙之內。

除了孫策、周瑜尚在琅琊國內屯兵,徐庶被李基調到了劉備身旁聽用隨時爲劉備查漏補缺,陳到以及周泰也留在徐州護衛劉備外,其餘人等依然在李基的帳下聽命。

並且,徐州的臧霸以及陳登也主動請命到李基的帳下。

原本認清的時勢的曹豹也意識到了徐州即將姓劉,曾主動請求到李基的帳下聽命,以表明積極主動向徐州新主靠攏的態度。

只是李基着實不想給自己新增一個明晃晃的破綻,也就婉言拒絕了曹豹。

或許曹豹在兵事上是個草包,但在徐州境內的影響力卻是不低,曹豹的靠攏也大大有利於劉備迅速掌控徐州。

在張飛沒有鞭撻曹豹,徹底與曹豹交惡的情況下,沒有遭到生命威脅的曹豹自然不會生出什麼反叛,反倒是很快就折服在了劉備的魅力下。

如今劉備與李基兩人,無形之中倒是分工明確。

劉備負責安內,以着驚人魅力迅速穩定掌控徐州;

李基則是負責攘外,率領大軍意圖迅速吞掉豫州,成就霸業。

而李基等了片刻後,一個個武將參謀便相繼趕到了縣衙之內向李基行禮後,各分座次地坐下。

武將:張飛、黃忠、魏延、許褚、田豫、臧霸以及不少如孫觀、尹禮等偏將;

參謀:陳登、諸葛亮、龐統、司馬懿。

待人齊後,李基也不說些無用的場面話,徑直便將南陽方向的呂布已經撤軍,以及當前進攻豫州所面臨的困境道出來。

由於大軍整備尚未完善就進軍,這讓軍中一部分攻城器械是有所不足的,再兼之袁術打的是強徵青壯在一座座城池死守拖延時間。

儘管大軍一路破城也算得上順利,但如此發展下去,必然會被拖到冬季。

冬季難以用兵,這算是這個時代的常識之一了。

其關鍵,則是在於保暖方式的不足。

冬季用兵且不說調度大軍上會困難重重,士氣低迷,甚至非戰鬥減員會遠遠大於戰鬥減員。

而在一衆文武開始小聲地討論之時,李基的眼睛一眯,倒是不禁再想起了棉花。

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918章 陽平關難出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92章 孫氏第231章 共飲之第749章 赤腳迎許第512章 僭越?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913章 三月之期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555章 抵達廣宗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27章 錦衣潛行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578章 攻守易形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890章 一騎當先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619章 徐州應對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882章 斷糧?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361章 好自爲之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82章 三成?兩成。第512章 僭越?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899章 官渡對峙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386章 溜鬚拍馬賈文和第900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403章 營嘯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969章 劉曹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979章 大局已定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33章 已有妙計?第929章 反客爲主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907章 魂斷官渡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602章 豪賭第494章 諸葛亮上門第801章 玉帶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427章 席中策
第12章 吾已看到未來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561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第461章 同心同德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918章 陽平關難出第56章 讓歪風邪氣吹進來第92章 孫氏第231章 共飲之第749章 赤腳迎許第512章 僭越?第196章 撥開雲霧見天日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913章 三月之期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555章 抵達廣宗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27章 錦衣潛行第527章 荊州困境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605章 白馬乃幽州魂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523章 迂迴的指令第764章 袁術的抉擇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578章 攻守易形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890章 一騎當先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619章 徐州應對第389章 以德服人第847章 安敢辱我第882章 斷糧?第965章 一個字“善”第282章 燕人張三爺在此!第728章 不打不相識第760章 破城之策第361章 好自爲之第476章 直搗黃龍第82章 三成?兩成。第512章 僭越?第311章 知我者,文和也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626章 豪華陣容第120章 禮法不便之物第808章 請陛下披甲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899章 官渡對峙第830章 進位漢王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806章 刺與背刺第532章 新野之戰(一)第278章 如履薄冰第386章 溜鬚拍馬賈文和第900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876章 一萬,夠嗎?第338章 西涼馬兒第255章 尚缺的東風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129.第129章 先天政務聖體第403章 營嘯第341章 西涼鐵騎VS白馬義從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721章 一物降一物第927章 烏桓反了第322章 阿斗,拜見亞父第431章 可有自信?第969章 劉曹第799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491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613章 這一步,備斷然不退第979章 大局已定第391章 未及冠版徐庶第33章 已有妙計?第929章 反客爲主第840章 待秋,北伐!第493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初遇(第三更)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319章 凌駕神明之上第652章 主臣衝突第745章 殺或不殺第693章 曹賊!曹賊!第823章 以禪爲名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907章 魂斷官渡第22章 耀武!揚威!造勢!第501章 真正的依仗第602章 豪賭第494章 諸葛亮上門第801章 玉帶第773章 子坤助我第536章 甕與甕(第三更)第427章 席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