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

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

正所謂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在劉備同意之後,秦瑱就帶着孫幹從府內行出,準備開始辦事。

途中還將簡雍和諸葛瑾招了過來幫忙。

畢竟現在文官空缺極大,反倒是他們的軍隊正在整訓,事務相對清閒。

閒着也是閒着,自然要將其活用起來。

眼下他承辦了劉備的問題,可孫乾的問題卻還未解決。

正好他也要出城選址,索性帶着衆人騎着馬一路來到了壽春城外。

自從孫策離去之後,壽春城外的水壩就被劉備軍給拆卸,而那些溝渠卻還留在此處。

又因下雨溝渠積水,便有不少難民聚在兩側。

來到城外,一眼望去,只見難民四散於城外,將壽春四門圍住。

有不少粥攤於城門邊上擺開,不少軍士嚴陣以待,防止災民作亂搶糧。

以粥攤爲線,災民在城外由遠及近搭建窩棚。

有來的早的還有帳篷,有來得晚的就用麻布支着擋雨。

整個場面十分無序,雜亂不堪!

隨着秦瑱等人行出,一雙雙麻木的目光朝着他們看了過來。

其中老弱婦孺居多,眼中全無神采,滿是對現狀的麻木。

看着此狀,似秦瑱、簡雍等人均是一臉冷肅,唯獨諸葛瑾年紀最小,見得此狀,不由嘆道:

“如今天氣漸寒,百姓如此,如何抵禦!”

“孫先生何不求主公下令讓災民入城安置?”

而他話一說出,孫幹便是一嘆道:

“子瑜年紀尚小,哪裡知其中兇險!”

“若是災民不多,放入城中自也無事。”

“眼下災民如此之衆,一旦入城,必然生患。”

“再者城內早已人滿爲患,那些城內百姓親族拖家帶口前來,早已沒了空房。”

“這些災民在城外還能伐木取暖,若入了城中,又無竈可用,何處取暖?”

“三五成羣容易生亂不說,就怕引起火來難以救援!”

說到此處,他便看向了秦瑱道:

“如今之景,軍師想必也知詳盡,現今不僅壽春,似西曲陽、陰陵等地都如此狀!”

“難民扎堆,實難治理!”

而秦瑱在看了一會兒災民狀況之後,卻反問道:

“吾觀這些災民似乎亂中有序,雖是聚在一處,卻又涇渭分明,這是何故啊?”

從他的視角看去,災民數量確實很大。

可與一般災民不同,這些災民似乎以幾十數百人爲一堆,扎堆在各處,互相之間似乎有分明的界限。

一聽這話,孫幹便搖頭道:

“此乃劉元穎之意也,他以災民甚衆,不可雜居爲由,讓在下以亭分之。”

“本爲一亭的百姓安置一處,設一代亭長,用以分配各項物資。”

秦瑱聽得此言,搖頭笑道:

“似這等治民,久必生亂!”

“彼人既是難民,便須避齊拉幫結派,若以亭治之,不出三月,必有人反!”

這裡便要提一句秦漢之時的治理體系。

在秦漢時主體治理體系是郡縣制,而在郡縣之下,還有更小的單位亭。

秦法規定,十里一亭,設亭長,十亭一鄉。

就是簡單而粗暴的將地理範圍劃分爲一個治理區域。

這種政策本來就不科學,因爲古代人煙稀少,有的村寨人口衆多,有的人口較少。

若是平常,用亭長制度也能維穩,但賑災之時,再用亭長制度,那就是禍亂之源。

畢竟災民之中同樣有利益分配,這種時候再以亭分之,就會造成人多的亭力量更強,災民之間可能會爲了水源、食物而私鬥。

到了那個時候,官府即便出面,也解不了災民之間的私怨。

一旦有人振臂高呼,就容易出亂子。

對於此事,孫幹自有說法,一聽便即嘆道:

“不瞞軍師,實則城外每日皆有私鬥之人。”

“在下也知此制不對,奈何事物繁雜,實在無暇顧及!”

“我也知先生之難,並非責備先生!”

秦瑱見狀,自是好生安撫道:

“實則劉元穎治民確實不差,我也知他所想,必是欲熬過今冬,再讓你以亭給他送回去!”

“如此倒是方便他日後安置,反倒讓先生多受累來!”

“要依我之見,無論本地災民還是外地災民,皆當一視同仁。”

“眼下既是難民雜居,便可分而治之,你且安排下去,將亭打散,以戶爲基準,每戶不管人口多寡,推一戶長!”

“把十戶編爲一甲,設一甲長;十甲編爲一保,設一保長;保甲之間編號,用以登記造冊!”

“從今往後,日後不管發放糧食,還是安置房屋,皆以保甲爲主。”

“若是每戶之間生怨,就讓甲長出面,兩甲之間生怨,便讓保長出面。”

“若有兩保私鬥之事,我軍也溯源懲戒,不至於使民生怨。”

“若有那等作奸犯科之人,可由甲長上報我軍處置。”

“如此,日後無論我等招工還是發放物資,都更爲方便!”

保甲制自然也是後世的制度,始創於宋朝,直到民國時期還在使用。

現在他們難民最大的問題就是混亂無序,亭鄉已經不再適用,因而需要一套新制度。

同樣,這也是改革所需要的第一步,從基層治理體系搞起。

而這先進的保甲制自是把孫幹聽得一愣一愣的,可隨之他又是一喜道:

“軍師此法極佳,在下正愁無法可解此事,若依此保甲之制,可解難民之亂也!”

說着,他一激動,便準備離去,吩咐手下人開始分配。

但秦瑱見之,卻是一把將他拉住道:

“不急,且再觀難民如今之狀,一道定之!”

他常年治理,知道難民的問題不是一個保甲制便能解訣,當下又帶着孫乾等人一路行出。

結果一到遠處,便聞到一陣惡臭,遠遠看去,只見外圍滿是污穢糞便。

秦瑱見之,自是一指此地道:

“似這等污穢之物,疫病常從此生,不可任之由之。”

“當與城外挖出糞池,設立廁所,一保一廁,以每甲輪值,挑來堆放一處,搭建木棚避雨。”

“免得雨雪來了溢出,又讓百姓染病!”

孫幹聽着,便急忙令一小吏拿着逐漸過來記下。

秦瑱見之,索性又來到了水源邊上,指示孫幹派人看守水源,不得讓人污染。

同時嚴令百姓不可取污水飲用,每天以保甲爲單位燒製熱水供給。

而後又吩咐小吏去喚趙雲,帶兵前來劃分居所,以方塊土地爲基礎,搬遷百姓進入劃地區域暫居。

如此吃喝拉撒全部安排一遍之後,方纔結束視察。

孫幹見之,自是一臉欣喜,心道秦瑱果有辦法,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問題所在。

這一套規劃治理之法施行下來,莫說再來數萬難民,就是來上幾十萬,他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當下便即連連稱謝,感慨秦瑱之功。

秦瑱對此,卻是毫不在意,只說是舉手之勞。

實則治理二字,說起來頗爲高大上,實際論起本質,就是解決百姓生存的問題。

只要肯下基層依次解決,就能搞定大半問題。

孫幹之所以會束手無策,就是受限於這個時代的眼界。

換句話來說,孫幹不是沒有能力,是在於沒有創造力,只能聽命行事,不能主政。

這也顯示出了他們勢力的一個缺點,差一個能主政的大才!

這種人纔是類似於蕭何、荀彧、諸葛亮這種,你只需要把權力放下去,他就能源源不斷給你產出錢財和軍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眼下着重於軍事,總不能兩頭兼顧。

看到問題幫忙出出辦法還行,很多事情很難深入解決。

思慮之間,他又看向了諸葛瑾問道:

“說來還不知子瑜家中狀況,家中可有兄弟姐妹?”

現在時間點差不多,他也該準備招攬諸葛亮了。

不求諸葛亮一來就能上手主政,起碼也能先培養用着,等到諸葛亮成年之後,再慢慢用之。

此時他們正在前往工坊選址的路上。

他突然來上這麼一出,到讓諸葛瑾愣了好一會兒。

沉吟片刻之後,諸葛瑾方纔回道:

“敢叫軍師知曉,在下家中倒是有不少姊妹。”

“因家父早逝,便都由家叔帶往荊州居住,前年長妹方嫁與襄陽蒯氏子弟蒯祺,去年小妹又許配給了龐德公之子龐山民。”

“除了兩個妹子,尚有弟二人,長者亮,字孔明,今年已十八,在荊州遊學。”

“幼者均,年歲尚小,未及表字。”

“獨有在下一人居於琅琊,已多年未見。”

他不知秦瑱到底何意,可秦瑱既然問起,那就一定有緣故。

所以他索性將自己知道的消息一併告知。

但他哪裡知道,秦瑱對此是明知故問,就是爲了引起諸葛亮。

眼下一聽諸葛亮在荊州遊學,便即笑道:

“如此看來,葛氏日後恐怕是要在荊州定居矣!”

“不過吾觀荊州劉表,徒爲一守家之犬,居於荊州,難以長久!”

“子瑜如今雖只入我軍不過半年,卻已身居要職,不知視我軍形勢如何?”

諸葛瑾一聽這話,不假思索就回複道:

“回稟軍師,若說我軍形勢,自是蓬勃向上,主公知人善任,又有軍師經天緯地之才。”

“待過得今年,來日南下江東,便可雄踞東南與曹袁爭雄!”

對於當前劉備軍的形勢,他自然十分看好的。

因爲他就是劉備軍崛起的親歷者。

若說這段時間給他的感覺,那就是一路向上。

本來只是想在一個小公司裡面過渡一下,結果一入職就升到高管。

同時公司不斷合併擴大,眼見有了上市的可能,他沒理由不看好。

但如此說着,他又是言語一滯,感覺有點不對。

秦瑱先問起他兄弟姐妹,又貶了一下劉表,隨後問起了他對勢力的看法。

這三者之間顯然是有聯繫的。

思慮之中,他又看向了秦瑱道:

“不知軍師是何意也?”

秦瑱見其醒悟,自是悠悠一笑道:

“倒也沒有他意,只是吾觀子瑜乃幹練之才,日後必成大器。”

“可爲人者不當只爲己考慮,須得慮及家室。”

“眼下江東已亂,我軍入主江東指日可待,來日必要西進荊州。”

“待兩州一取,便可雄霸東南,比之曹袁亦不遜色。”

“既是子瑜二弟年已十八,何不趁現在用人之際招來幹事!”

“須知現在我軍缺才,來之便可得用。”

“若是等到日後雄踞兩州,再想升遷,便難行事矣!”

“吾觀子瑜尚且年輕,恐慮不到此事,我身爲長吏,自當提點!”

他自是想招諸葛亮前來,可不能明說,索性裝作關心下屬的模樣提出。

而諸葛瑾一聽這話,自是目露感動之色。

他不知秦瑱所想,只以爲秦瑱是爲了他這個下屬考慮,心中自是有些動容。

畢竟,秦瑱是提拔他的人,自入職後就多有關照。

如今更是幫他考慮家小問題,如此循循善誘,比起上司,更像一個長者。

當下他便是一臉誠懇道:

“軍師提點的是,是在下少慮!”

“我那二弟也算年少聰穎,應可一用,待在下寫信招來,從先生學之,定可有所益處!”

他心想自己二弟諸葛亮也是個聰慧之人。

與其現在繼續遊學,不如過來和他一道跟着劉備混。

反正有秦瑱這條大船,不比在荊州巴結世家好?

如此想着,他便定下了決心,等回去就給他二弟寫信。

秦瑱見狀,自是滿意的一笑,看了看周圍地勢,一揚馬鞭朝着岸邊一指道:

“便定下此地建坊,來日我軍一切產業,均在此地興建!”

這亦是權力的好處,他只是遙遙一指,便定下了日後數年劉備軍的經濟來源。

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長威震華夏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96.第96章 心理暗示,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第20章 閒居小沛,劉備上門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211.第211章 再見劉表,奇才不疑164.第164章 劉勳之死,孫策來襲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234.第234章 夜襲敵寨,甘寧雙殺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71.第270章 下邳之謀,老將出山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252.第251章 兵臨潥陽,秦瑱的猜想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273.第272章 接連打擊,呂布暈厥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284.卡文了,請緩一天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114.第114章 關羽請戰,秦瑱激將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88.第88章 淮南旱情,驚呆的老曹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第337章 醫者仁心,治疫之法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292.第290章 天與之機,白馬相贈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第350章 裡應外合,西陵城破
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38.第38章 欲圖呂布,先除陳宮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長威震華夏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96.第96章 心理暗示,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第20章 閒居小沛,劉備上門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211.第211章 再見劉表,奇才不疑164.第164章 劉勳之死,孫策來襲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234.第234章 夜襲敵寨,甘寧雙殺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49.第49章 老劉的感慨,故人趙雲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307.第304章 攤丁入畝,千里良駒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71.第270章 下邳之謀,老將出山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298.第296章 雙英對泣,孫策之死第338章 出兵荊南,劉曄論勢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288.第286章 佈局會戰,曹荀之爭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252.第251章 兵臨潥陽,秦瑱的猜想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273.第272章 接連打擊,呂布暈厥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第4章 目標小沛,荀彧的警覺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284.卡文了,請緩一天170.第170章 輕輕揭過,太史享道來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114.第114章 關羽請戰,秦瑱激將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228.第228章 諸葛用計,劉表之怒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88.第88章 淮南旱情,驚呆的老曹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86.第86章 聯合進軍,袁渙之嘆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第337章 醫者仁心,治疫之法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292.第290章 天與之機,白馬相贈第336章 張羨病危,荊南大疫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第8章 什麼叫格局,這就叫格局!108.第108章 自爆身份,虎狼之交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第350章 裡應外合,西陵城破